【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2799574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与对策探讨摘要专业建设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在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应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此促进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困境;对策引言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

2、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2015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2。湖北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较多,对于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问题,2014年,武汉商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等11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获批成为第一批开展转

3、型发展试点的高校3;2015年,湖北科技学院等7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获批成为第二批试点高校;武汉轻工大学等5所高校获批在部分专业领域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4。2014年至今,湖北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中已有三成步入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谋求新发展、办出新特色,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据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CASE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CCSE)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并公开出版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全国973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495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5。目前在

4、湖北省23所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中,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共有9所,分别是湖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这些高校办学模式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内轻课外的传统办学思想。部分转型类高校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导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既是基础专业,也是每个高校都有的传统专业。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

5、求的不断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一、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滞后近10年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远远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在笔者调查的几所地方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突出。比如,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的将“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基础教育、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有的则将“培养中文领域多元化技能人才,能在基础教育、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研、编辑记者、行政管理等工作

6、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看似全面细致,涉及领域广泛,似乎无所不能,包罗万象,目标众多,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往往主次难分,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固化、学科惰性和重理论轻应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该专业也没有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对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导致该专业长期以来处在一种迷茫状态,专业特色不能得到彰显6。(二)课程设置与内容无差异第一,课程设置没有凸显培养特色。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地方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但许多地方高校没有与本地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7、相结合,没有在培养定位中凸显地方性。这也是地方高校难以办出自身特色的原因。第二,课程内容没有融合社会需求。由于师资队伍跟不上,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地方、提高技能的现代信息技术、城市文化建设、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比如“智慧教育”“网络编辑”“城市文化”“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课程无法开设,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第三,实践类课程占比偏低。在笔者调查的几所转型类地方高校中,通识类课程占比35%左右,学科专业类课程占比65%左右,实践类课程占比仅15%。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远低于转型类高校30%的指导性目标,势必影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三)

8、毕业生就业质量下滑在改革开放之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能进入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政府机关和文化部门等单位工作,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行业精英。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如今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冷落事业单位进不去、政府机关够不着、企业行业用不顺,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笔者调查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认为该专业在大学所有专业中占有较高地位的仅占282%;可有可无的占85%;没什么地位的占308%。据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0%,持续缓慢下降。同2

9、014届毕业生926%的就业率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就业率968%)、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率968%)、工程管理(就业率958%)7。麦可思数据显示,汉语言文学是本科毕业生就业数量较大的10个专业之一,2016、2017、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901%、902%、895%,近3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7。为此,笔者走访和调查了某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校2017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91%,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占51%,到中小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占335%,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64%,到经营性单位的占248%,

10、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的占29%,其他占173%。自2010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大,就业率下滑,月收入偏低,就业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二、应对的策略(一)明确培养方向,突出办学特色首先,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曾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文秘、编辑、记者、政府公务员等,这些工作的中心就是语言文字。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技能。转型类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采取分层次、分方向培养学生的技能,避免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同质化现象。比如,大一、大二着眼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大三、大四根据社会需求采取分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设置切忌追

11、求大而全、宽而广。其次,结合地方文化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应该坚持传承文化、人格教化、服务地方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比如将城市文化研究与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紧密联系,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部分内容,突出地方适应性和社会应用性。(二)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模式第一,增设社会需求类课程。将原来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实践教学构成的4个课程模块调整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4个模块。增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素质拓展类的“智慧教育”“

12、网络编辑”“城市文化”“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微课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课外科技与社会活动”等课程8。第二,引进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型类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讲授多,学生课中参与少;教师课前备课多,学生课前准备少;教师课后布置少,学生课后打折扣。久而久之形成的“木课”和“水课”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和微课在线平台等教学资源,改革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索“互联网+翻转课堂”和“互联网+智慧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大胆改革与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增加选修课的比重。现代社会知识多元化、分工

13、精细化、人才差异化,这对地方高校的转型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为了改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的现象,需要适时调整或增设一些符合社会需求的选修课,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学时比调整为3466。比如,针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开设“硬笔书法”“普通话”“教学技能”“教师口语”等选修课程;针对文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开设“应用文写作”“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广告文案”等选修课程;针对网络编辑职业能力的培养,开设“网络编辑”“新媒体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选修课程。(三)丰富实践内容,满足社会需求第一,对接社会需求开设实践课。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向以“宽口径”著称,并没有固定对口的行业和岗位。近几年

14、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教师的职业门槛变得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和中小企业就业,从事教师、文秘、策划、宣传、营销等工作。针对以上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可以适时调整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如设置“教学技能”“教师口语”“公文写作”“公关关系”“网页设计与制作”“演讲与口才”等实践课程。第二,结合地方文化开设实践课。地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文学实践课程,可以地方文化建设为主题开设文化调查与实践课,指导学生开展工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等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又如语言学实践课程,可以学生的家乡话为主题开设汉语

15、方言调查与实践课,指导学生调查地方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搜集地方口头文化语料,整理地方民谣、民间故事,撰写语情报告9。第三,增加实践课的比重。目前,多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偏低,理论类课程的比重偏高,这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强化专业核心能力教育;二是对接相关行业对专业技能教育的需求。并且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在全部课程学分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25%,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应调整为3466。三、结语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研究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就业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定位、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等方面,分

16、析了困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教学策略。目前地方高校正处于由重研究向重应用、精英化向大众化、规模化向内涵式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转型发展改革中仍然存在顶层设计考虑不周、改革动力持续发力不足、体制机制约束太多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高校管理者在制度设计、配套措施上出台政策,提出方案,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到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转到拓展校企校地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上来;转到培养应用技术、综合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创新创业能力上来,从而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中国制造2025

17、”等国家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努力增强地方本科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企业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切实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服务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价值和能力2。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EB/OL3湖北省教育厅官网省教育厅关于同意武汉商学院等11所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

18、发函201428号)EB/OL4湖北省教育厅官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名单的通知(鄂教发函20156号)EB/OL5邱均平,汤建民,赵蓉英,等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孙海芳河南地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97王伯庆,陈永红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8向彪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与课程体系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51169余丹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4):14014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