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管排水技术导则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27976634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0.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暗管排水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暗管排水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暗管排水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暗管排水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管排水技术导则(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暗管排水技术导则1总则1.0.1 为正确应用暗管排水技术,防治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 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暗管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1.0.3 暗管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 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 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 增产的持久效果。1.0.4 暗管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 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

2、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 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1.0.5 暗管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1.0.6 暗管排水工程scondary casls / dgrnaggs “ resultl n g t ram d isch-a rgetextanalyses-aF cos-1s benefits a nd damagesdischarge _ benefits口网 1 erl Bvel-.! Mnfffrls sldltiansl .J casts 1Bimsrdischarge 口f uvaterIn a1slistl

3、onhfrom the yeteniperalian, anddirectmalnt&n-ance of!?rfe!-ZtSclpin 日学 syalemlowering af aterlwel on or In bdIOreclaiming agr. land Cpnwring agr. land increasing crop jnMd introducing mare crops per year Bssing farm aperationflguire 17_2phyi&lcal relation SBBSa*0CTnDmical rslalien pw匚ig=pol!tical r&

4、lationFigure 17.2Diagram of the effects of drainage an agriculture and the ecoaanik evaluitHin暗管排水工程组成与布局3.3.1 田间暗管排水工程一般由吸水管、集水管(沟)、附属建筑物和排水出路组成, 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吸水管应具有良好的吸聚地下水流和输水能力;集水管(沟)应能及时汇集 并排泄吸水管的来水。2 暗管排水工程应视其具体情况,设置检查井、暗管口门和集水井等附属建 筑物。3 田间暗管排水工程的排水出路通常为明沟系统,应保证其排水通畅和沟道 稳定。构成暗管排水系统时的排水出路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3.3.2 暗管排水系统的组成、分级与管道的类型、规格等,应根据排水规模、排水要 求、地形、土质、管材、滤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3.3 暗管排水工程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原区暗管的平面布设:1)地形平坦区宜采用吸水管布设在集水管(沟)两侧呈正交或锐角斜交的形 式;在缓坡地区利用灌排相邻的排水沟为集水沟时,宜采用吸水管布设在集水沟一例呈 正交或锐角斜交的形式。2)平原区的吸水管宜采用等间距布设,并与地下水流向垂直或呈较大夹角。3)在水田或水旱轮作区,一条吸水管宜布设在同一田块内,当相邻田块的高 程相近和种植作物相同时可串田布设。3.4.1 在含水层的水质和出水条件较

6、好的地区可采用竖并排水,并实行井灌井排,调 控地下水位,综合防治旱、涝、盐渍灾害。3.4.3 组合排水应根据治理要求和具体条件选用,并符合下列要求:1 在涝、渍、盐碱兼治的地区,可根据土质、地形、治理要求及技术经济等 条件,选用明沟与暗管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其布设应有利于综合治理。2 在旱、涝、盐碱兼治且利用浅层淡水灌溉的地区,可采用井灌井排与明沟 相结合的排水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当有地面灌水或降雨人渗补给条件的浅层微咸水和半 咸水地区,亦可采用明沟与竖井结合,利用竖井抽水灌溉,或经淡化后灌溉,或将不宜 利用的咸水排出区外。3 在粘质土地区采用暗管排水治理渍害时,可在田问增设临时性的浅明沟、 鼠道

7、或线缝沟,构成深浅相同或相交布设的组合排水,并宜辅助以增强排水效果的松土、 改土等措施。3.4.4 排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必须通过可行性论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利用排水明沟蓄水、输水进行灌溉时,必须考虑工程系统调度运用的灵活 性,并采取防止沟道泥沙淤积、边坡坍塌及水位超标而引起两岸土地发生或加重涝、渍、 盐碱灾害的有效措施。2 利用排水沟网建闸蓄水回补地下水时,宜选在土壤渗透性较好的沟网区或 沟段,并应处理好蓄水回灌与正常排水的关系,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涝渍灾害。不得 引用水质超标的污水及含泥沙的浑水进行回灌。3 利用排水沟网进行养殖和水运时,其水深和水面宽度可按有关规定确定,严禁在排水沟网上

8、节节堵坝壅水,必需增加的附属设施不得影响正常排水。4 设计一般规定补充设计流程图及分步说明排水标准4.2.1 农田排水标准可分为排涝、治渍和防治盐碱化三类,均应根据当地的作物种类、 土壤特性、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并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通过技 术经济论证确定。4.2.2 防治盐碱化排水标准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通常应以地下水临界深度为工程设计标准,当采用小于临界深度设计时, 应通过水盐平衡论证确定。2防治盐碱化的排水时间一般可采用815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临界深度,并 达到以下要求:1)在预防盐碱化地区,应保证农作物各生育期的根层土壤含盐量不超过其耐 盐能力。2)在冲洗改良盐

9、碱土地区,应满足设计土层深度内达到脱盐要求。3 防治盐碱化排水模数和冲洗改良时的排水模数可分别用下列公式确定:补充防治盐碱化时:排水标准改良盐碱地初期排水标准土壤盐平衡公式暗管排水埋深和间距4.4.1 暗管的埋深和间距应满足治渍或防治盐碱化的排水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1 吸水管的埋深可按 公式*计算,其中沟中水深改用暗管半径。2 集水管的埋深应保证吸水管在正常条件下自由出流,其间距视吸水管的平 面布置形式和地形而定。3 暗管埋深宜大于最大冻土层厚度。4 吸水管间距ADwFile Edi Lintro Fiyui uinput utput waohics 导口iJ. 戸ULC土口匚:亡(戸“吕)

10、soil layersimi:i已riti已曰上i J迂丄曰卩皂匸openXijarer taLle工或已匸壬旦u已b已匸型已已nKvl APipe drain/uater J.eve丄 m drainleve 1 of drain bottortiIditchdrainEnDraliij Exouxi(at曰:r drainage by pipes and dich.es胡浩特公式唐南公式恩斯特公式各公式的适用条件计算需要的参数获取计算软件:4.4.2 暗管管材和外包滤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材应经济适用、形状规整、壁厚均匀、管体平直和满足安全荷载的强度 要求,使用年限不得小于20年;

11、吸水管的进水孔隙面积应大于1000mm2/m;刚性管自然 衔接的缝隙不得超过3mm;机械铺设刚性管的节长宜为33cm,接口宜为承插式或其他套 接形式;在松软土层内宜采用整体性能良好的轻型、柔性管材。2 吸水管周围一般应设置取材容易、施工方便、耐酸碱、不易腐烂、对作物 无害且不污染环境的外包滤料,其渗透系数应比管周围土壤大10倍以上。集水管底部 宜设稳定管体的垫层。3 外包滤料一般应整管均匀铺设,其厚度应根据当地实践经验或通过试验确 定。一般宜采用砂砾材料,铺设厚度视土壤淤积倾向而定:淤积倾向较严重的土壤不得 小于8cm,淤积倾向较轻的土壤可采用5cm,无淤积倾向的土壤尚可适当减薄或只在管 顶和

12、两侧铺设。采用有机滤料时以上数值应为压实厚度。各种化纤外包滤料应通过实验 确定。机械铺设吸水管时,应选用粒状滤料、管滤结合或预包成型的管材。4.4.3 排水暗管内径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水暗管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Q= CqA(3.4.3-1)式中Q 设计排水流量,m3/d;C与面积有关的流量系数,通常只设一级或两级暗管时,可取C = 1;q 治渍或防治盐碱化的设计排水模数,m/d;A暗管的排水控制面积,m2。2 排水暗管的内径可根据设计流量用下列要求确定:1)吸水管应用非均匀流公式计算:2)集水管应用均匀流公式计算:式中d排水暗管内径,m;i 水力比降;可采用排水暗管比降;a与管内充

13、盈度a有关的系数,按本规范附录J选用;n 管内糙率,通常瓦管取,混凝土管取、波纹塑料管取,光壁塑料管取,其中 刚性管制做工艺不良的糙率值可按增大10%20%计。3) 吸水管和集水管实际选用内径应分别为计算内径的和倍,但最小选用值分别 不得小于50mm和80mm。非圆形管可按其断面积折算成圆形管。设计中,每条吸水管宜 取同一管径,集水管可根据汇流情况分段变径。3 排水暗管比降按下列要求确定:1) 排水暗管比降应满足管内允许不淤流速的要求,管内径小于或等于100mm时 可采用1/3001/600;大于100mm时可采用1/6001/1500。在地形平坦地区,吸水管 首、末端的埋深差值不宜大于0.4

14、m。2) 管内平均流速用下式计算:V二(d/2)2/3h/2B/n(3.4.3-4)式中V 管内平均流速,m/s;B 与管内充盈度a有关的系数,按本规范附录J选用。3.4.4 检查井、吸水管口门和集水井等附属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检查井直径宜大于80cm;井内吸水管底应高于集水管顶10cm;井底应留有3050cm深的沉沙段;明式检查井应加盖保护,暗式检查井的覆土厚度应大于50cm。2吸水管口门应按排水控制要求设计。无控制要求时,出口段3m左右应改用 不透水管材,并伸出沟坡10cm以上,还应对明沟坡面进行防冲处理。3 采用分片抽排方案时,应根据汇流水量和扬程选择水泵,按运用灵活和管 理方便

15、等要求设计汇流集水井。排水系统建筑物4.6.1 排水系统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排水建筑物设计均应做到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 和管理。有条件和需要时,尚可考虑其造形美观。2 排水建筑物应满足防冻胀和防腐蚀要求。3 斗级及其以下的排水建筑物可采用与当地情况相适合的标准设计或定型设 计;数量较多的小型建筑物和暗管排水的附属设施宜采用装配式结构。4.6.2 排水系统的交叉建筑物包括交通桥、涵与过流渡槽、倒虹吸等。均应满足排水 设计流量要求,不得造成沟道壅水而产生排水不畅,并符合下列规定:1 交通桥、涵和穿越沟道的过流交叉建筑物,其等级标准不应低于该排水沟 道的等级标准。2

16、 涵管的过流断面不利于清淤时应适当加大,进出口两侧及其上的覆土应进 行防护处理设计。4.6.3 排水系统的连接建筑物如跌水和陡坡,应设置在地形变化较大和工程条件较好 的直线沟段处,必须做好消能设计和防渗设计。4.6.4 排水系统的调控建筑物如节制闸、泄水闸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类调控建筑物应按调控水位和设计流量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为田间排水 控制提供条件。2 节制闸的调蓄水位应满足防治土壤盐碱化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泄水闸 和挡潮闸应与其相连堤防的防洪或防潮等级标准相一致。3 各类调控建筑物均应操作灵活,有利防淤和冲淤。4 排水系统的泵站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水与灌溉相结合。5 施工一般规定5

17、.1.1 暗管排水工程应根据治理区规模,建立健全施工组织。4.1.2 暗管排水工程,应视工程等级和规模等情况实行招投标或承包制,大型排水工 程还应实行工程监理制度。4.1.3 施工单位应根据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及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施工设计、制定施 工方案。若需修改规划设计时,应与规划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对于重大修改应共同提出 修改方案,报主管单位审批后实施。4.1.4 施工前必须做好料物备制和定线放样等准备工作。施工期宜选在非汛期的农闲 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通常按先下游后上游,先骨干后田间的顺序施工。4.1.5 各类农田排水工程应执行有关水利工程施工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各类建筑物 的修建和设备安

18、装,均应由专业队伍实施。4.1.6 采用新型机械施工时,应对机械驾驶员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若组织群众 开挖沟道时,应进行标准断面的开挖示范。暗管排水的输水明沟4.2.1 明沟工程的施工定线、放样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干、支、斗沟应放沟道两侧开挖线、堆土线和中心线,农沟可只放沟道两 侧开挖线;施工控制横断面的间隔不得超过100m。2 施工放线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应利用原有控制系统和资料。明沟工程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 机械开挖时的驾驶员应熟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规定,确保施工质量。2 人工开挖一般应从中心部位向外扩展,分层进行,先台阶后成型,逐次开 挖到底。若地下水位过高时,

19、可采用分层开挖导流法。必要时还可采用其他临时排水措 施。3 分段或分期施工的沟道,必须按设计断面或分期要求施工,各沟段应顺直衔接。4 沟道的填方段或填方沟堤必须执行堤坝施工的有关规定。5 当沟道进行裁弯、改道时,一般应执行挖新填旧的原则。6 开挖排水沟的弃土应用于筑路、修渠和平田整地。必须堆置两岸时应尽量 减少占地,一般每侧占地宽度:干沟不宜超过45m,支沟34m,斗沟23m,并应平 整利用或植树。4.2.3 难险工段的明沟开挖应遵守下列规定:1 在深挖方、滑坡及岩石破碎带等难险沟段施工时,应先除险排难,再进行 开挖,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2 对于沼泽地分布区的施工应先排除地表水,再采取边排地下

20、水、边分层开 挖或其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不稳定沟段的边坡防护施工应遵循下列规定:1 根据设计确定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做好施工排水和材料备制工作。2 减压暗管施工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排水体、土工布的设置及回 填土的碾压夯实等。3 施工中应检查边坡土层是否与勘测设计一致或相近,若变化较大时,应与 设计单位商定,有针对性地改变设计,并做好施工记录。暗管工程施工4.3.1 暗管排水工程应组织专业队施工。首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再按照开挖管 沟,铺放管材及外包滤料、回填管沟和修建附属设施的一般工序进行施工。每道工序经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3.2 管道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在田间标定

21、出管线及建筑物位置。每条管道中心线 的首、末端应设标示桩,每隔2030m设一木桩,并标出管沟的开挖深度及宽度。当采 用开沟铺管机施工时,可只设置一条中心线。4.3.3 人工开挖管沟时,应自下游往上游、从集水管到吸水管进行。管沟开挖断面和 出土堆放应有利于人工铺管和边坡稳定。在沼泽地区,应先排除地表水,再采取边排地 下水、边加深管沟的施工方法。松软土类区宜在地下水位较低时期施工,先挖至接近地 下水位,再集中人力快速抢挖至要求深度,必要时可采取预排水施工和临时支护措施。4.3.4 铺设集水管的管沟底部应以保证管体稳定为原则,而铺设吸水管的管沟底部宽 度,一般应等于或稍大于吸水管外径加两侧外包滤料厚

22、度。4.3.5 管道和外包滤料的人工铺设应遵循下列规定:1 通常应由上游向下游铺设。吸水管的起始端若不设通气孔时应封闭。2 严禁在泥水中作业,必要时应采取预排水施工措施。3 管道应按设计坡降顺直地铺放在基土、滤料或垫层上,严禁出现倒坡及起 伏;各节刚性管口应靠紧,不得脱节位。4 铺放滤料时,一般应先在沟底平整的铺放,待吸水管铺设验收后,再铺放 管顶和两侧滤料。4.3.6 管沟回填土应分层踏实,严禁用淤泥回填,并宜将原耕作土回填在表层,且略 高于地面。每条吸水管道从开挖至回填管沟宜在无雨日内连续完成。4.3.7 机械开沟铺管时,应根据土壤质地、埋管深度、管材类型、管节长度和管径大 小以及是否填放

23、滤料等选定适宜机型,并按下列要求施工:1 一般应先平整机道,再根据设计管道坡降,采用丁字形视标杆控制纵坡。 有条件时可采用激光控制纵坡。2 每一条管道的开沟铺管作业应自下游向上游连续完成。3 机械开沟铺管后应及时回填管沟,严防存在土块的架空现象。4.3.8 采用挖掘机开沟、人工铺管时,应先用机械挖深至埋设的管顶以上,再由人工 开挖至设计深度。补充增加详细的施工技术操作细节4.3.9 暗管排水工程的附属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管道同期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1 各类附属建筑物可在铺管后施工,其全部结合部位应密封好,并做好基础 及回填土的夯实处理。暗式检查井应设地面标志。2 在建筑物四周回填土上铺设刚性管

24、时,基土必须夯实,管底应铺垫层。工程验收4.5.1 暗管排水工程的施工应有验收组织。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规定,对工程的重要部位和隐蔽部位进行跟踪检查和检验。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必须及 时处理严重者应返工。4.5.2 工程全部完工后,应进行竣工验收;需进行试运行的工程,必须在试运行结束 后再验收,并向主管部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实行工程监理的排水工程还应提交工程监 理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发给合格证。4.5.3 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文件等资料应移交管理单位存档。5 管理一般规定5.1.1 暗管排水工程必须确定或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制定切实可行 的管理规章和工

25、程维修养护制度,并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考核。5.1.2 暗管排水工程系统的管理应包括经常性的维护、和临时性的抢修以及排水工程 控制运用、排水效果监测和必要的试验工作。5.1.3 管理工作中的各类文件和技术资料均应及时整理归档。维修养护5.2.1 暗管排水工程的维修养护应以设计标准为依据,确保排水通畅和设施完好、运 行正常,并根据工程特点,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 明沟内不得设障堵水,并应根据淤积阻水情况定期清理。对不稳定沟段,应 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塌固坡措施,加强维修养护。2 暗管工程在运行初期应沿管线经常巡视,发现凹坑应及时填平;以后可每年 定期检修一次。对于出流量明显减少或含沙量明显增

26、多的管道,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3 排水竖井和排灌两用井在运行期间,应记录其出水量和含沙情况,发现异常 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进行处理。排水建筑物和各种设备应经常维护、定期检修,确保运行良好,并符合下列规 定:1 各类排水建筑物完整无损、无冲刷、无淤积,闸门启闭灵活。对于主要建筑 物应建立专门的检修制度或维修养护条例。2 泵站前池和暗管检查井、集水井中的淤泥及拦污栅前的各种杂物应经常清 除,各种井盖应严密盖好。3 排水泵站、集水井和竖井等安装的水泵、动力机与电气设备应严格保养,每 年全面检修一次,确保安全运行。4 寒冷地区在冬季应做好有关设施及设备的防冻保护。运行管理5.3.1暗管排水工程的运行管

27、理应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确保在设计标准条件下正常发挥 作用,满足排水要求。5.3.2 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不同作物各生育期的耐涝、渍和耐盐碱能力, 制定正常的运行管理方案。并随时掌握雨情、水情、旱情、涝情和土壤水分、盐分情况, 及时协调各项工程的排水与调控作用,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整体效益。5.3.3 不同类型地区的田间排水管理,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 稻作区晒田和落干期应按当时的气候情况和要求的地下水埋深,严格控制排 水时间;灌溉期应按田间水管理要求进行排水;施肥后应控制排水。2 旱作区正常情况下应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和降速要求进行 排水;干旱季节应根据墒情和防治盐碱要求调控

28、地下水位。3 井灌井排区的地下水位调控,汛前应结合灌溉降至防涝蓄水深度以下;汛期 应调控在排渍深度以下;汛后应在强烈返盐期前排降至临界深度以下。5.3.4 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渐实行排水系统的优化运行调度,或与灌溉系统相结合进行 联合运行调度。5.3.5 农田排水再利用应以不影响排水效果、生态环境和具有明显经济效益为原则, 并符合下列规定:1 利用农田排出水灌溉的水质要求,原则上应符合灌溉水质标准,但在严重干 旱的盐碱地区或在抗旱灌溉期间,在使用较高矿化水灌溉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土壤返盐,并确保土壤水盐平衡。2 对于水质不良的排出水,通常可采用淡水混合达标后进行灌溉,亦可采用咸、 淡轮灌

29、的方法,防止土壤积盐。3 根据各级排水工程的排水量和水质变化,结合其控制面积内作物种植结构及 不同生育期的耐盐能力,拟定排水再利用的时间、水量、范围和相应的措施。效果监测5.4.1 暗管排水管理机构应对治理区的排水标准和工程效果进行必要的监测,积累实 践资料,指导管理工作。5.4.2 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应由专职人员根据治理目标进行全面的工程效果监测。 监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治渍效果监测:地下水位年内变化过程,农作物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 及其理化性状,稻田适宜渗漏率、工程排水量、治渍排水模数、增产效益与改善机械作 业效果分析等。2 防治盐碱化效果监测:作物根层盐分和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

30、地下水位在年 内的变化过程,工程的排水量、排盐量、排水模数、灌排总水量比值,以及土壤理化性 状改善和增产效果分析等。6暗管排水软件 1- SLOOT排水软件运行界面SLOOT排水计算程序软件的一些说明:SI。t软件用两种方法计算暗管或排水沟的间距,是在地下水稳定流条件下,2是非稳定流 条件下。该程序包含两个可执行文件exe”,你可以在dos状态下运行这个程序或从启动程序。 程序开始出现荷兰语开始界面,你可用en ter健忽略这个界面。然后出现一个菜单,你要选择计算方法(稳定流还是非稳定流,)对于我们计算的目的,我们 可以选择稳定流。下一步要求你选择用哪一个公式:胡浩特或者恩斯特,在引黄灌区可以

31、选胡浩特公式。 现在你进入一个选项菜单屏幕,提供以下选项:INVOER=入数据REKENEN 算OPSLAG = 呆存PRINTEN=7 印VORIG MENU =退回到菜单一些在屏幕上出现的词汇翻译如下:AFSTAND TUSSEN DE DRAINS= 排水间距BEREKENDE MINIMALE DRAINSTRAAI计算的排水最小半径BUITENWERKSE STRAAL VAN DEDRAINBUIS排水管 外径DAG天DE AFVOER IS CONSTANT IN DE TIJD非水量是稳定的DE AFVOER VARIEERT IN DE TIJD非水量随时间变化的DIKTE

32、VAN DE EQUIVALENTLAAG等 效层厚度DRAINBUIS VERHANG 管道坡度GEEF BESTANDSNAAM 输入文件名GELAAGDE BODEM 层状结构土壤HOMOGENE BODEM 各向同性土壤Kb 管道下K值LENGTE DRAINBUIS 管道长度Mo管道之间的水位高度PRINTEN VAN GEGEVENS ZOALS ZE OPHET SCHERM STAA N打印屏幕SOORT VAN DRAINBUIS 管道类型光滑/波纹OPSLAG VAN INGEVOERDE GEGEVENSEN/OF RESULTATEN 保存数据SCHIJF磁盘TOETSENBORD键盘VERLAATPROGRAMMA退出软件界面及*口 UtpLTt | GTAp-|IC= |EEBEInrperiDegtfj Le Layera o 11J- 壬xn七七工垃匸匸dU匕 XiU匚笫KEl J两:LTopendrainAral:u*七匸 七bP*1 EnDr aHj c roudwa.t er drfexnfeo bjr piped mdl dit aheiivEili IdL3.胡浩特、恩斯特软件计算5.*6.*等软件使用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