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796039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一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留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背诵课文。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课时

2、支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赤胆忠心、深思熟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始终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信任大家也肯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留意停顿。 、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留意 ()生字夫

3、(f) 澹泊(dn)(b) 淫(yn)慢 遂(su) 庐(l) ()停顿 、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学问),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老师巡回,刚好赐予指导。 、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老师赐予点拨。留意结合详细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师强调重点词 、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

4、字美丽。(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间消逝,意志随岁月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伤地守着穷房子,那时懊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老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安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阅历,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显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绽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

5、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向的人才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行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育又必需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需从静与俭的修养起先。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开奢侈。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安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示学生:留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留意句间

6、停顿,起先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爱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 ()时间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需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背默课文。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

7、二 :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 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 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 朗读法、探讨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 一课时 : 一、导入与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日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

8、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读得流畅、自然。发音精确清楚,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留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留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探讨。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老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育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9、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方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楚、坚决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静,没有其他方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安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需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安静中用心探讨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需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方法能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决不移,没有其它方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10、险躁则不能治性) 假如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消逝,意志一每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苍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哀痛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 。缘由是 。”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显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

11、立志,修身养性。它告知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安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特别具有教化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终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方为枯

12、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纳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哀痛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五、背读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 2、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作者:杨顺琴 邮编:441002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第12中学 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13、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宁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育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学习必需用心致志,增长才能必需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勉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消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哀痛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三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

14、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妙品德的礼赞,有对人生阅历的总结和思索,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训诲。学习诫子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修身养德的途径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篇课文所面对的初一学生,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运用实力发展快速,具有肯定的文言学问积累,所以在课堂中应培育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学习、概括文意的实力,并且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内、新的学习阶段,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安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全面提高学

15、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动身,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在学问与实力方面:驾驭生字词,积累文言学问,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训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依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学问,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索其现实意义。 新课标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采纳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和探讨法。 阐述了以上教学依据,我将详细论述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一)导入新课 好的起先是胜利的

16、一半,课堂刚起先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足的时候,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我将设计诗词导入,把学生带入古诗文学习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求知欲。对话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诗句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才智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安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倾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训诲。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

17、体感知。 首先,通过名家范读、学生自读并结合书下注释、利用手中的工具书等方式,疏通文意,了解诫子书主要内容。 其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用意,能够说出作者通过家书向儿子传授修身治学的道理。 (三)深化研读 深化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微环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化研读: 1、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本文主要围围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绽开论述。 2、顺势我会提出其次个问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这一句紧接着中

18、心论点,学生阅读后可以总结,其阐述了静的价值和作用。 3、然后,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第三个问题: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化儿子?明确答案如下: 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学习必需安静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能,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学又要以静为前提。反面论说: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 4、接着提问诫子书最终一句在争论之中加入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确:教育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训诲的殷切之心。 5、回顾整篇文章,本课最终一个问题是,组织学生经过小组探讨后回

19、答: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绽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通过探讨后明确:修身、治学、惜时等方面。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敬重的人。 通过以上环节及问题设置,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延长作业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一堂好的语文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应当有机拓展,增加学问储备,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所以我的拓展延长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诸葛亮的背景资料和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请学生课下搜集

20、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思索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 最终,我的作业设计为: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四 1、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精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标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为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正音释义。 4、组织学生倾听诫子书的配乐朗读并留意其节奏、语

21、速和语调。 5、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 1、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 我所了解的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训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才智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特别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1)非志无以成学。学:名词,学业。 (2)非学无以广才。广:动词,扩展。 (3)非志无以成学。志:动词,立志。 (4)夫学须静也。学:动词,学习。 3、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

22、身养性要从淡泊安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1、出示探究问题: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安静有怎样的作用? (3)诸葛亮认为应当怎样求学? 2、小组合作沟通 3、小组代表展示 (1)要从澹泊和安静狠下功夫。 (2)澹泊可以明志,安静可以致远。 (3)要安静,要有志向。 1、拓展问题: 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2、老师点拨: 淫慢不能激昂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消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组织学生以“通过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我明白了”的形式谈学习感悟 1、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

23、2)非志无以成学。 (3)夫学须静也。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五 学问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育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留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阅读法,学导法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

24、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才智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日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训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留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

25、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沟通,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 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老师赐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环节老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留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

26、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需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探讨沟通,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4、从文中找出你喜爱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明确:六、课堂小结: 真正的才智,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

27、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诫子书 诸葛亮 澹宁 泊静明致 志远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六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育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驾驭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nb) 淫慢(yn) 险躁(zo) 、理解下列驾驭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安静、致远、志、淫慢、险躁 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全文。 、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背诵课文。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

28、题,分组探讨。 、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尝咀嚼。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赤胆忠心、深思熟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始终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信任大家也肯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留

29、意停顿。 、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留意()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学无以广才 、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学问),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老师巡回,刚好赐予指导。 、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老师赐予点拨。留意结合详细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师强调重点词(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

30、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美丽。(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间消逝,意志随岁月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伤地守着穷房子,那时懊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老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诗句?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

31、事成蹉跎。 、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实行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诸葛亮认为,志向的人才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行的。要想成才,就必需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需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育志向呢?必需“安静”,即清心寡欲、用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需修养自己的品德,

32、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亲密。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开奢侈。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安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示学生:留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留意句间停顿,起先时,要 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爱的

33、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时间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需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背默课文。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实录篇七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谛视。 3了解阅读文

34、言的基本方法。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谛视。 1课时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才智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正式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35、,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非常聪慧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供应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日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

36、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争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德。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育品德。 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安静:这里指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成:达成,成就。 慢:懈怠,懒散。 励:激昂。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触社会,担当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

37、的意思。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留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干脆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总的要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安静致远。 3求学方法:安静求学,立志成学。 4行为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险躁。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争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依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

38、的深刻或新奇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安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 其次步,精读课文。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老师点评梳理: 德才兼备人的品德,是依靠内心宁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育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学习必需用心致志,增长才能必需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激昂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

39、华随着光阴消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的人,(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哀痛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二、理解课文,并加以背诵: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明确:要从澹泊和安静狠下功夫。 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安静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澹泊可以明志,安静可以致远。 3诸葛亮认为应当怎样求学? 明确:要安静,要有志向。 4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明确:淫慢不能激昂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消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谛视。 一、特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问

40、等对作品作特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拓展阅读 诫外甥书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sh)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xin)吝(ln),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静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总结固趣 从这篇诫子书中,我们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也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殷殷训诲与无限期望。 我们要从中体会作者所阐述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了解立志与学习的关系,理解安静淡泊的重要,体会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并使之指导我们的立身行事。 学习这篇章课文,我们也应了解学习文言的基本方法,并积累相应的文言学问。 布置作业:预习猫,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