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赏论文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27960104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瓷鉴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瓷鉴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瓷鉴赏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陶瓷鉴赏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鉴赏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电气12-09姓名:学号:摘要:瓷器是文化符号,中国的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瓷器,并赋予它生命,让它高雅而又朴素,全身都焕发着美得光芒。出于对瓷器的喜爱,我 选择了中国历代名瓷识鉴选修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国古瓷器有了更多的 了解,其中我最喜爱的是青花瓷,我觉得它是最美的。我通过对青花瓷的工艺制 作,历史发展,艺术价值的了解,对青花瓷进行初步的鉴赏。关键词:青花瓷寓意、制作及其特点、发展演变、鉴赏1、青花瓷寓意青花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 闻乐见的品种之一。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说:“五彩过 于华丽,殊鲜

2、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 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 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青花瓷器里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 是体态圆润的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 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 粹的文人气质。2、青花瓷的制作及特点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 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 C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 案。青花瓷是应用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

3、 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 没有铅溶出等弊病。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唐代青花:大多以中锋用笔,少 有侧锋,运笔速度较缓,提按有力,线条厚重、不浮,有些图案似以秃笔所为。 画面安排突出装饰性,多用连续纹样,目前尚未见人物、花乌、山水纹样出现, 一般为较简单的花叶图。此时期所用钻料呈色淳正,颜色蓝艳,为进口料。元代民窑青花:一般泛指当时所产中小型器物,其用笔一般使用中锋,线条 有粗细之分及粗细线并用者,均十分劲道,有弹性,似以狼或兼豪所为。画面安 排普遍着重装饰性,折枝花卉大量出现,有菊、桅、梅、竹、蕉等题材,人物故 事及动物纹样也十分

4、成熟,但基本无多人物场景的出现。出现模印刻划与青花组 合装饰手法青花瓷色泽多淡雅,有些卵白釉下青花瓷则显灰暗涩塞。青花浓重处 往往有铁锈斑泛出。明代民窑青花:总的来看其用笔规律从早期的劲挺厚重走向软弱,从粗壮走 向劲细,从自由走向拘谨,从犀利走向回滑。同样是中锋用笔,由早期的一笔点 染至天顺成化转成勾勒谊染,弘治正德后泛用此法,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但也有 不少作品主题不显,凌乱有加。晚期以后笔法两极分化,细路民窑勾勒谊染十分 到位,形正色美。另一类笔法荒率,渲染如泼,气韵不收.明早期用笔劲毫态意, 气势如虹,中期以后似用羊毫,润中带刚,晚期又用硬毫,细劲横陈,以短毫分 水,青色弥漫.万历时期出现

5、一种特殊的硬笔瓷画,出现于瓶、炉、堆、盘等器 物上,开淡描青花之先。明代民窑产品的青花色泽除早期洪武一朝多较灰涩外, 永宣后一般均较为稳定、深沉,其中精者明亮青蓝、微泛紫光。中期后用陡塘青, 精者平衡淡雅,粗者灰暗不清,带有杂质。晚期青花精者幽者可爱,掺回青者蓝 艳泛紫,粗者则青色狼籍,深浅不分。清代青瓷顺治时期,精粗不一,粗者居多,然而气沉韵厚,主题突显,康乾 至雍正,由粗放向精致秀润转化,视觉冲击逐弱,器物远观不如近玩。乾嘉以后, 瓷画生气渐失,萎靡之感更盛,构图繁琐散乱,突出华饰,堆砌硬造,某些俗物 几不能赌。清代青花色泽可分四期,顺治一朝幽蓝与灰蓝兼有,前者一般在细瓷 上。康熙至雍正朝

6、,瓷绘发色由粗转精,由灰转正,特别是康熙中期以后所用的 翠毛蓝、彩分五色,可称青花发色的极致。乾嘉之际,青花发色浓艳、沉着、有 些兰艳泛紫。道光以后,青花瓷色泽漂浮无根,正色极少。只有光绪时期细瓷青 花花色尚可远观,近看则亦是无木可缘,乏善可陈。雍正青花的色泽幽静淡雅, 但有的青花有晕散现象。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朝区分。中期以后偏于青 亮而无晕散感。光绪初年曾大量烧造官窑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 发。3、青花瓷的发展演变有人认为在商代就有,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 青花制作。那时候的很粗糙,就是表面上有一些玻璃质的东西,所以有的专家说 这种瓷器应该叫原始瓷

7、,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是陶器中偶尔出现的。至于到底是 怎么出现的,总之原始瓷是在两晋之前产生的,叫原始青瓷。到了两晋以后,开 始出现了白釉、酱釉,以及唐代的秘色瓷和湖南长沙的釉下彩,还有宋代的五大 名窑,都是人工将颜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这些在收藏界叫老窑瓷。 到元代时就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及红绿彩。今天我们所说青花瓷,有的专家认为 青花瓷产生在唐代,也有人认为产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经成熟了。咱 们现代的收藏者大多数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从瓷器 上来讲,有单色釉、彩绘釉。彩绘中青花瓷是数量最多的,从元代到清代直到现 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清代是

8、青花瓷走向衰落的一个时代,只 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工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一次回光返照, 乾隆以后几乎不见精品,之后再也没有辉煌过。4、鉴赏青花瓷明代开国的皇帝朱元璋定年号为洪武,所以洪武时的青花瓷叫洪武瓷。元末 明初瓷器生产多于继承少于发展。此时的青料都是国产的,呈色的基调是淡蓝色, 但由于质量与提纯不是很好,所以淡蓝之中泛灰暗的色调。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 已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 德镇的官窑,还是名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 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 而著名于世

9、。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 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 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 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然而到了乾隆后期, 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出神人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讲青花瓷必须先提青花料,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 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 代中期,贝U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 的“回青料”为主。花料中蓝色的是氧化

10、钻,属于釉下彩,其制作工艺简单讲就 是把坯拉到青花瓷的制作方法。而作为鉴赏常常采用“九方五法”。“九方”是指胎、型、釉、彩、绘、足、 款、社会和神。“五法”是闻、问、望、切、听。在九个方面中,我们着重介绍 第四方面就是彩。而已故的著名瓷器鉴定家孙该洲老先生,把青花的颜色分出了 二十几种。因为在数百年中,青花瓷生产是主流,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同历史 阶段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 的质量、呈色的色调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正因这样,青花所呈现的质量、色调、 风格必定有明显的差别,艺术效果也必然出现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差异为 鉴定青花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11、所以鉴定者对青料来源、品位、发色、呈色 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是鉴定青花的基础。苏料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到了明正德的时候,就开始有人仿制。明代的后期、 清代、民国,一直到了今天,都有人仿制。那么,对于这个苏料到底怎么样来断 定它,就三点。第一,就是看这个黑斑的斑痕是不是自然。第二,就是这个黑斑 是不是深人胎骨。第三,看迎光侧视有没有锡一样的颜色。这三点请大家能注意。 成化时期的瓷器,大多数青花的艺术效果是淡雅柔和、缥缈脱俗的这么一种风格。 这个时期所使用的青料的名称叫作平等青,也叫坡塘青。这种青料产于江西瑞州。 产生这种平等青青花艺术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种青料的含铁量少,而锰的 含量相对来讲比较

12、多发色稳定,或者趋于稳定,没有飘浮感;呈色是蓝泛青灰。 这个时期瓷器的胎子是洁白的,釉儿是,用平等青就可以画出比较细的纹饰来了。 所以色泽显得谈猫、柔和,给人一种云遗雾障、若隐若砚的缭纱的感觉,使人感 到这个成化瓷有一种神秘感。成化民窑器精品比官窑器还难得,尤其是后面这个 款子,写的是“大明成化年造”它的字体比较潦草,也不规整。成化瓷在瓷器 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很重要。在瓷器鉴赏当中有一句话叫“明看成化,清 看雍正,也就是对于瓷器来说明朝最好的就是成化瓷,清朝最好的是雍正瓷。明中期的平等青有三点:第一,关于刚才讲的气泡问题。第二,胎色。由 于烧制的工艺不同,胎色也不同。一般讲,明代的胎色是

13、肉红色,清代的是青白 色。你对着阳光看,胎子厚的看不见,薄的完全可以看见。凡是明代的里边泛的 都是肉红色,清代的是青白色,这就是明代瓷器和清代瓷器胎色的不同。第三, 关于内折角。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 时候积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 现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仿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第 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淡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第二,明代虾青 色的线有些窄,而后仿的比较宽。正德一朝的瓷器生产还是继承了成化的遗风。从青花瓷来讲,正德前期的瓷 器与弘治瓷器基本相似,只不过正德时期的黑斑显得

14、更多一些,平等青也没有了。 此时又出现了两种新的青料,一种叫回青,另一种叫石子青。在明瓷器史上一个 突出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形,文饰也增加了。民窑的精品和官窑器基本相似, 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回青。一种新的瓷器绘画技法,叫“双沟填色”,是成 化时期出现的。就是先画两条线,颜色较重,再在两条线间添上较浅的颜色。到 了景德镇就叫“混水”。成化时期由于“双沟填色”的绘画技法刚出现,所 以还不成熟,那时的双沟填色填的几乎与勾勒的颜色一致,有时分不清。到了隆 庆时期,技法与配料都已经成熟,画的最好的是隆庆朝时期的。隆庆时的选料、 精炼的技术都很纯熟了,所以青料的花色是纯正稳定,呈色是蓝中泛紫,色调浓 重鲜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它的线条非常流利自如,轮廓线与填色的色调 非常协调,修胎也很规整。釉色是白泛微青,釉层微厚,釉面细润,光洁平整。 器足内是六字双行的“大明隆庆年造”楷书款,中锋运笔,顿挫有力,结构庄 重严谨。参考文献:1 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 陈德富.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文平.中国古陶瓷鉴赏.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 傅正初.瓷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