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27937761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2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6 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6.1 学习要求1)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2)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3)了解用经典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4)了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5)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构成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6.2 学习指导本章重点:(1)电流、电压初始值的确定。(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分析方法。(3)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本章难点:(1)电流、电压初始值的确定。(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分析方法。(3)电流、电压变化曲线的绘制。本章考点:(1)电流、电压初始值的确定。(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分析方法。(3)时间常数的

2、计算。(4)电流、电压变化曲线的绘制。6.2.1 换路定理1电路中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 过渡过程是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中间过程,因为时间极 为短暂,又称暂态过程。电路中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是:(1)内因:电路中的能量不能突变。电路中的电场能和磁场能不能突变是电路产生过渡过程的根本原因。(2) 外因或条件:换路。电路工作条件发生变化,如开关的接通或断开,电路连 接方式或元件参数突然变化等称为换路。换路是电路产生过渡过程的外部条件。2研究电路过渡过程的意义(1) 利用电路的过渡过程改善波形或产生特定的波形。(2) 防止电路产生过电压或过电流损坏用电设备。3换路定理与初始值的确定设换

3、路发生的时刻为t = 0,换路前的终了时刻用t = 0表示,换路后的初始时刻用t = 0表示。由于换路是瞬间完成的,因此+能突变,可以推出电路换路定理为:0 和 0 在数值上都等于 0 。根据能量不- +(1) 电容两端电压 uC 不能突变,即: u (0 )=u (0 )CC + C -(2) 电感中的电流 iL 不能突变,即: i (0 )=i (0 )LL + L 电路中 t =0 时的电流、电压值称为初始值。初始值的确定步骤如下:+(1)求出 t =0 时电路的 u (0 ) 和 iL(0 )。-C -L -(2) 根据换路定理确定t = 0时的u (0 )和i (0 )。+C +L

4、+(3) 求出 t = 0 时电路中其他电流和电压的初始值。+在以上计算过程中,必要时可画出电路在 t = 0和t = 0时的等效电路。在画电路 -+在t = 0和t = 0时的等效电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若换路前电容和电感没有储能,即u (0 )和i (0 )均为0 ,则在t = 0和C -L -t =0 的等效电路中,电容可视为短路,电感可视为开路。+(2 )若换路前电容 和电感有储能,即u (0 )和i (0 )均不为0,并设电路已处 C -L -于稳态,则在 t=0 的等效电路中,电容可视为开路,其电压为 u (0 );电感可视为 -C -短路,其电流为 i (0 )。而在

5、t=0 的等效电路中,电容可 视为电压为 u (0 )的恒压L -+C +源,电感可视为电流为 i (0 ) 的恒流源。L+6.2.2 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1 经典法 分析一阶电路有经典法和三要素法等,它们对 RC 电路和 RL 电路都适用。用经 典法求解一阶电路的步骤如下:(1) 根据换路定理求出电路的初始值 f(0+)o(2) 根据 KCL 、KVL 和元件伏安关系列出换路后电路的微分方程。(3 )求微分方程的特解,即稳态分量广C)= f(g)。其方法有二:一是设特解 fC)等于常数K,代入微分方程即得fC);二是假定换路后的电路已达到稳态,即电 容视为开路,电感视为短路,运用直流电阻电

6、路的分析方法,即可求出其中的电流和 电压,即为稳态分量iO和u(g)。(4 )求微分方程的补函数,即暂态分量广)。其方法为:写出微分方程的齐次 方程式,令其解为f (t)= Aept ,代入齐次方程式可得特征方程,求出特征方程的根 P,电路的时间常数为T =- 1。p(5)将稳态分量与暂态分量相加,即得微分方程的全解。为:f C)= f C)+ f C)= f (g)+ Ae pt(6)根据初始值确定积分常数 A。其方法为:将初始值f(0 +)代入上式,即可求 得积分常数 A 为:A = f(0+ )- f (g)于是得微分方程的解为:f C)= f (co)+ f(0 ) f (co)1 -

7、T用经典法求解较复杂的电路时,可先用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将换路后的电路化简。2三要素法上述结果可归纳为一种求解一阶电路的简便方法,称为三要素法,即只要求出初 始值fG+),稳态值f(o)和时间常数,则f(t)便由上式惟一确定。用三要素法求解 一阶电路的步骤如下:( 1)根据换路定理求初始值 f(0 )。与前面所述初始值的确定求法相同。(2)求稳态值fG)。与前面所述微分方程特解的求法相同。(3 )求时间常数T。对于RC电路:t = RC对于 RL 电路:Lt =R其中 R 是换路后的电路除去电源(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和储能元件(电容 或电感开路)后,从储能元件两端所得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8、,也就是从储能元件 两端看进去的戴微南等效电源或诺顿等效电源的内阻。3.时间常数T的意义及响应变化曲线的绘制时间常数T是一个反映电路过渡过程快慢的物理量,实际上反映了电路中能量存 储或释放的速度。T越大,电路过渡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T越小,电路过渡过程所需的时间越短。理论上 电路过渡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为无限长,但实际上当t = 3t 5t 时f ()已达到f G)的(95 - 99)%,这时可认为过渡过程已基本结束。绘制响应(电流或电压)变化曲线的步骤如下:(1 )在纵坐标上定出初始值 fG+)和稳态值fQ),过f(o)点画一条水平虚线。(2 )在横坐标上找到t =t的点,并找到f (t),

9、t 一点。(3 )过f(0+ ),0和f G), T 两点画一条指数曲线,终点接近f G)值水平虚 线,即得所求曲线。如图 6.1 所示画出了 4 种情况下的响应变化曲线。响应变化曲线的绘制6.2.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1 一阶电路响应的分解由动态元件的初始状态和激励(外加电源)共同作用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称为全响 应。根据动态电路的工作状态,全响应可分解为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即:全响应=稳态分量+暂态分量稳态分量是换路后的电路达到稳态时响应的值,它不随时间变化,是一个常数; 暂态分量只存在于暂态过程中,它按指数规律衰减,电路达到稳态时其值为零。根据动态电路激励与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全响应可分

10、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 响应,即: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仅与初始状态有关,与激励无关,是输入为零时由初始状态产生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仅与激励有关,与初始状态无关,是初始状态为零时由激励产生的响应。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 )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电容放电的过程,电容电 压和电流分别为:其中 U0 = uc( +)= uc( -),(2 )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感电流和电压分别为:zu =U e Tc0. U t i =e tcRT = RC o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电感释放能量的过程,电i = I e TL0tu = RI e tL0其中

11、 10 = i L(0 +)= i L(0 ) T =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 ) 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压和电流分别为: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是电容充电的过程,电容电ucS. U t i = S e t cR其中 U = u (g), t = RC。 Sc(2 ) RL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感电流和电压分别为:RL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是电感存储能量的过程,电Ui = SLR( 、1 一 e t上u = U e tLS其中住=i (g)RL6.2.4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1 微分电路微分电路的输出电压 uo 与输入电压 ui 的微分近似成正比,即oiduu RC i od t微分电路必须具备的条

12、件为:(1 )时间常数T = RC t ,其中t为矩形脉冲的宽度。ww (2)输出电压从电容两端取出,如图图 6.2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6.3 习题解答6.1 如图 6.3 所示电路,在开关 S 断开前已处于稳态,试求开关 S 断开后瞬间 电压 uC 和电流 iC、i1、i2 的初始值。分析 先在 t=0 时的等效电路中求 u (0 ),因为 t=0 时电路已处于稳态,电路C 中各处的电流和电压都是常数,电容中的电流 i = C竺C = 0,所以这时电容 C可看Cd t作开路。然后在t = 0时的等效电路中求i (0 )、i (0 )和i (0 ),这时电容C可用电 +C +1+2+压为 u

13、(0 ) 的恒压源代替。C +解 画出t = 0 时的等效电路,如图6.4(a)所示。根据分压公式,得t = 0 时电 容两端的电压为:4u (0 ) = x 6 = 4 ( V)C -2 + 4根据换路定理, t =0 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 (0 )=u (0 )=4(V)C + C 在t = 0瞬间,电容C可用电压为u (0 ) = 6 V的恒压源代替,由此可画出t = 0时+C +的等效电路,如图6.4(b)所示。由于4Q电阻支路已断开,故t = 0时的电流i2为:i (0 ) = 0 ( A )2、+根据欧姆定律,得t = 0时的电流i.为:+ 1.“、U u (0 )6 - 4i

14、, (0 ) = S c + 丿1+RA)如图 6.5 所示电路,在开关i2(0+)16.2S 闭合前已处于稳态,试求开关 S 闭合后瞬间电压uL和电流iL、i、i2的初始值。分析 先在t = 0时的等效电路中求i (0 ),因为t = 0时电路已处于稳态,电路L 中各处的电流和电压都是常数,电感两端的电压u =LdL = 0,所以这时电感L可看Ldt作短路。然后在t = 0时的等效电路中求+流为 i (0 ) 的恒流源代替。L +解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u (0 ) 、 i (0 ) 和 i (0 ),这时电感 L 可用电L +1+26.6( a)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t = 0_

15、时电感中的电流为:ZTi (0 ) = 3( A)L 2根据换路定理,t = 0时电感中的电流为:+i (0 ) = i (0 ) = 3( A)L + L 一图 6.5 习题 6.2 的图,2(+)在t = 0瞬间,电感可用电流为i (0 ) = i (0 ) = 3 A的恒流源代替,由此可画出L + L 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6.6 ( b )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t = 0时电感两端的电+ +压为:u (0 ) = x i (0 ) = 1 x 3 = 3 (V) L +2 + 2 L、+7根据分流公式,得t = 0时的电流i,和i2分别为:+ 1 2i (0 ) = i (0 )

16、 = x i (0 ) = x 3 = 1.5 ( A)1+2+2+2 L +26.3 如图 6.7 所示电路,在开关 S 闭合前已处于稳态,试求开关 S 闭合后瞬间 电压uC、uL和电流iL、iC、i的初始值。分析 先在t = 0时的等效电路中求u (0 )和i (0 ),因为t = 0时电路已处于稳C L 态,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和电压都是常数,电容中的电流i = C WC = 0,电感两端的电Cdt压u = L L = 0,所以这时电容 C可看作开路,电感 L可看作短路。然后在t = 0时 Ld t+的等效电路中求u (0 )、i (0 )和i(0 ),这时电容 C可用电压为u (0 )的恒

17、压源代L +C +C +替,电感 L 可用电流为 i (0 ) 的恒流源代替。L+解 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6.8 (a)所示。由于t = 0时电容所在支路和电感所在支路均开路,所以这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和电感中的电流分别为u (0 ) = 6 ( V)Ci (0 )=0(A)L图 6.7 习题 6.3 的图图 6.8 习题 6.3 解答用图根据换路定理, t =0 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和电感中的电流分别为:+u (0 )=u (0 )=6(V)C +C i (0 )=i (0 )=0(A)L +L 在 t =0 瞬间,电容 C 可用电压为 u (0 )=6 V 的恒压源代替,电感可用电流为

18、+ C +i (0 ) = i (0 ) = 0A的恒流源代替(开路),由此可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 L + L +6.8(b)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t = 0时的电流iC和i分别为: +Ci(0 ) = i (0 ) = 6 uC(0.)=0( A)+ C +2 + 32 +3根据KVL,得t = 0时电感两端的电压为:+u (0 ) = 3i (0 ) + u (0 ) = 3 x 0 + 6 = 6 ( V)L +C + C +6.4 如图 6.9 所示电 路,在开关 S 闭合前已处于稳态,并且电容没有初始储能,试求开关S闭合后瞬间电压uC、uL和电流iL、iC、i的初始值。分

19、析 如果换路前电路电容或电感没有初始储能,意味着换路前的电容电压为 0 或电感电流为 0。根据换路定理,有 u (0 ) = u (0 ) = 0或i (0 ) = i (0 ) = 0,因此,C + C L + L 在t = 0的等效电路中电容C可看作短路,电感L可看作开路。+解 因为t = 0时电路已处于稳态,所以这时电容C可看作开路,电感L可看作短路,由此可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 6.10 ( a)所示。由于电容没有初始储 能,所以这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 (0 ) = 0( V)C -根据欧姆定律,得t = 0时电感中的电流为:根据换路定理,t = 0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和电感中

20、的电流分别为:+u (0 ) = u (0 ) = 0 ( V)C + C -i (0 )二 i (0 )二 3( A)L + L -在t = 0瞬间,电容C可用电压为u (0 ) = 0 V的恒压源代替(短接),电感可用+C +电流为i (0 ) = i (0 ) = 3A的恒流源代替,由此可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 L + L -+6.10 (b)所示。根据弥尔曼公式,得t = 0时电感两端的电压为:i (0 )6 3V)22u L(0 +)=亍厂=T = 0+根据欧姆定律,得t = 0时的电流iC和i分别为: +Ci (0 +)=6 uL(0 +)=3(A)L2i (0)=)0

21、C A)202Q+(a)+6VCTuc图 6.9 习题 6.4 的图iC图 6.10 习题 6.4 解答用图6.5 在如图 6.11 所示电路中,I = 2mA , R = 200Q , R = 300 Q , C = 2 p F。S 1 2( 1 )将电路中除电容元件以外的部分用戴微南定理或诺顿定理化简;(2)求电路的时间常数;( 3 )列出求电容电压 uC 的微分方程。分析 本题要求将电路化简后求出时间常数,并列出微分方程,并不要求对微分 方程求解。任何一个复杂的一阶电路,总可以用戴微南定理或诺顿定理将其等效为一 个简单的 RC 电路或 RL 电路。等效的方法是:将电路中的储能元件断开,得

22、一有源二 端网络, 求出该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及其除源后的等效电阻便得戴微南 等效电路,求出该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及其除源后的等效电阻便得诺顿 等效电路。 因 此,对一阶电路的分析,实际上可归结为对简单的RC电路和RL电路的求解。解 (1)将电容断开,得有源二端网络,如图6.12(a)所示,开路电压为:U = I R = 2 x 10-3 x 300 = 0.6 ( V)OC S 2 UOC 的方向为上正下负。短路电流为:R300I =2 I =x 20 x 10-3 = 0.012 ( A)sc R + R s 200 + 30012络,路,Isc的方向向下。将如图 6.12(a)所示有

23、源二端网络的Is断开,得无源二端网如图6.12(b)所示,等效电阻为:R = R + R = 200 + 300 = 500( Q)12由上面求得的参数可画出如图 6.11 所示电路的戴微南等 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 分别如图6.13 (a)、( b)所示。( 2 )电路的时间常数为:t = RC = 500 x 2 x 10-6 = 10-3 ( s )(3 )现分别根据如图6.13( a )、( b)所示电路列写求电容电压uc的微分方程。 对如图 6.13 (a 所示电路,由 KVL ,有:dui R + u = RC C + u = Uc cd tc OccR2(a)图 6.12 习题 6.

24、5 解答用图R(b)图 6.11 习题 6.5 的图将 R = 500 Q、C = 2 p F = 2 x 10-6F、UOC = 0.6V 代入上式得:du10 -3 C + u = 0.6dtC对如图 6.13 ( b )所示电路即:由 KCL ,有:duui +i=CC +C = ICRdtRSCduRCC+ u =IRdtCSC将 R = 500 Q、C = 2 p F = 2 x 10-6F、I = 0.012A 代入上式,得:SCdu10-3C + u = 0.6dtC可见用戴微南等效电路和用诺顿等效电路列出的微分方程完全相同。RUOCCa )戴微南等效电路Cb )诺顿等效电路图

25、6.13 图 6.11 的等效电路6.6 在如图6.14 所示电路中,已知I = 20 mA , U = 6 V , R = 300 Q ,S S 1R = 150 Q , L = 1H o2( 1 )将电路中除电感元件以外的部分用戴微南定理或诺顿定理化简; (2)求电路的时间常数;(3 )列出求电感电流iL的微分方程。分析 与上题一样 ,本题也只要求 将电路化简后求出时间 常数, 并列出 微分方 程,并不要求对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如上题所述。解 (1)将电感断开,得有源二端网络,如图6.15 (a)所示,根据弥尔曼公式得开路电压为:OCUs +1RS= 111+ -RR126300+ 20 x

26、 10 -311+ 300 150V)UOC 的方向为上正下负。短路电流为:I = S +1 =+ 20 x 10-3 = 0.04 (A)SC R S 3001300 x 150300+150=100( Q)ISC的方向向下。将如图6.15 (a)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的IS断开,US短接,得无 源二端网络,如图6.15(b)所示,等效电阻为:RRR =1-R + R12由上面求得的参数可画出如图 6.14 所示电路的戴微南等 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分别如图6.16 (a)、( b)所示。图 6.15(b)习题 6.6 解答用图R1图 6.14习题 6.6 的图UOCa )戴微南等效电路b )诺顿

27、等效电路SC+uL图 6.16 图 6.14 的等效电路( 2 )电路的时间常数为:T =-二丄=0.01( s)R 100(3 )现分别根据如图6.16( a )、( b)所示电路列写求电感电流i L的微分方程。 对如图6.16 (a)所示电路,由KVL,有:diu + i R = L L + i R = UL Ld tL OC即:L d iUL+i = OCR d tL R将 R = 100 Q、L = 1H、UOC= 4V 代入上式,得:di0.01L + i = 0.04dtL对如图6.16 (b)所示电路,由KCL,有:uL d ii + i = L + i = L + i = IR

28、 L R L R d t L SC将 R = 100 Q、L = 1H、I = 0.04 A 代入上式,得:SCdi0.01l + i = 0.04dtL6.7 如图 6.17 所示电路在 t = 0时开关闭合,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列出 电容电压uC的微分方程,求出开关闭合后的uC和iC,画出uC和i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 本题实际上是要求用经典法求解,其步骤和方法如 6.2.2 小节中所述。在 电路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直接根据换路后的电路列写微分方程,而不必用戴微南定 理或诺顿定理将电路化简后再列写微分方程。求出电容电压uC以后,电路中其他电流、电压可根据 uC 利用 KCL、 K

29、VL 和元件伏安关系求出,如本题中的iC 可由公式iC = C duC求得,不必再列微分方程来求解。Cdt解 首先求出uC的初始值u(0 )。因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电容中的电流为 0,故在t = 0的等效电路中电容可视为开路,如图 6.18 (a),此时的电容电压为:u C(0 ) = 2 x 2 = 4( V) 根据换路定理,得:u (0 ) =u (0 ) = 4(V)C + C -换路后的电路如图6.18(b)所示,由KCL得:将icdu=Ccdtdu= cdti +i +i = 2C12i = i = c代入上式,得:1 2 2设特解u C=K,代入上式得特解即稳态分量为:u =

30、 u (g) = 2 ( V)CC或假定换路后的电路图6.18(b)已达到稳态,即将电容视为开路,得:=uC(g) = 2 x2x22+2V)图 6.17 习题 6.7 的图习题 6.7 解答用图令原微分方程右端的非齐次项为零,即得齐次微分方程,为:dtC + U c = 0设补函数为u二Aept,代入上式得特征方程为:cp +1 = 0 特征根为:p = -1电路的时间常数为:T = - = 1( S)p所以,补函数即暂态分量为:u = Ae-tc将稳态分量与暂态分量相加,即得微分方程的全解,为:u = u + u = 2 + Ae-t将初始值所以:c c cuJO+)= 4V代入上式,即可

31、求得积分常数A为:A = u G )- u O= 4 2 = 2c + cuc =2+2e-t(V)ic=C=叫dtdt= -2e -tA)uC和i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别如图 6.19 ( a)b )所示。42t(s)a)uC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s )图6.19 uC和i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6.8 如图 6.20 所示电路在 t =0时开关闭合,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列出 电感电流iL的微分方程,求出开关闭合后的iL和uL,画出iL和uL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 本题也是要求用经典法求解,因电路比较简单,故也可直接根据换路后的电路列写微分方程。同理,求出电感电流iL 以后,电路中其他电流、

32、电压可根据 iL利用KCL、KVL和元件伏安关系求出,如本题中的 uT可由公式u = L虬求得,也不L Ldt必再列微分方程来求解。解首先求出uC的初始值u(0+)。显然,因开关闭合前电感没有接入电路,如图6.21 ( a )所示,故得:i (0 ) = 0 ( A)L -根据换路定理,得:i (0 ) = i (0 ) = 0( A)L + L 换路后的电路如图6. 21 (b)所示,由KCL得:i + i i = 0L 21因为 i =L = 1 0.1u , i = L = 0.1u,而 u = L = L,代入上式,得:1 10 L 2 10 L Ld td t0.2 L + i =

33、1dtL设特解u C=K,代入上式得特解即稳态分量为:i = i (g) = 1 ( A)LL或假定换路后的电路图6. 21 (b)已达到稳态,即将电感视为短路,得:IL1010A)令原微分方程右端的非齐次项为零,即得齐次微分方程,为:设补函数为iL = Ae洪,代入上式得特征方程为:0.2 p +1 = 0特征根为:p=-=50.2电路的时间常数为:t = = 0.2 ( s)p所以,补函数即暂态分量为:i = Ae -5tLff将稳态分量与暂态分量相加,即得微分方程的全解,为:ffL =i l +i L =1+Ae -5t将初始值iL(0+)= 0A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积分常数 A为:A =

34、 i(0 ) i G)= 0 1 = 1L + L所以:i =1e5t(A)Ldidiu = LL = L = 5e 5tLd td tV)(b)所示。iL(0-)10Q+10Q10V1H+ULiL图 6.20 习题 6.8 的图(a)(b)图 6.21 习题 6.8 解答用图(a)iL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uL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6.22 iL和uL随时间变化的曲线6.9 如图 6.23 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时电容充电,再断开时电容放电,分别求充 电及放电时电路的时间常数。分析 本题要求计算RC电路的时间常数,计算公式为t= RC,式中的R是换路后 的电路除去电源(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和

35、电容(开路)后,从电容两端所得无 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也就是从电容两端看进去的戴微南等效电源或诺顿等效电源 的内阻。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个 RC 电路中,各处电流和电压的时间常数相同,但本 题中开关闭合时的电路与开关断开时的电路不同,因此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常数不同。解 (1)计算开关闭合时电路的时间常数。开关闭合时的电路如图6.24(a)所示,由于将 10V 恒压源短路后, 6Q 电阻也被短路,所以,从电容两端所得无源二端 网络的等效电阻为:R = 4( Q)时间常数为:t = RC = 4 x 1 = 4 ( s)(2)计算开关断开时电路的时间常数。开关断开时的电路如图6.24(b)所示,由

36、于 10V 恒压源已断开,所以,从电容两端所得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为:R = 4 + 6 = 10( Q )时间常数为:t = RC = 10 x 1 = 10 (s)10V4Q6Q1F-I-(a)图 6.23 习题 6.9 的图图 6. 24 习题 6.9 解答用图6.10 如图 6.25 所示电路,分别求开关闭合及断开时电路的时间常数。分析 本题要求计算RL电路的时间常数,计算公式为t =-,式中的R是换路后R 的电路除去电源(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和电感(开路)后,从电感两端所得无 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也就是从电感两端看进去的戴微南等效电源或诺顿等效电源 的内阻。同理,在同一个 R

37、L 电路中,各处电流和电压的时间常数相同,但本题中开关 闭合时的电路与开关断开时的电路也不相同,因此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常数也不同。解 (1)计算开关闭合时电路的时间常数。开关闭合时的电路如图6.26(a)所示,由于将10V恒压源短路后,6Q电阻也被短路,所以,从电感两端所得无源二端 网络的等效电阻为:R = 4( Q)时间常数为:t = - = - = 0.25( s)R44011114Q L4Q寸(10VLq 1h10V”6Q 1H)6Q1H(a)(b)图 6.25 习题 6.10 的图图 6.26 习题 6.10 解答用图(2)计算开关断开时电路的时间常数。开关断开时的电路如图6.26(b)

38、所示,由于 10V 恒压源已断开,所以,从电感两端所得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为:R = 4 + 6 = 10( Q)时间常数为:t = 0.1 ( s)R 106.11 在如图6.27所示电路中,t = 0时开关闭合,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 态。已知 I = 2mA, R = 4kQ, R = 1kQ, R = 5kQ, C = 0.1 p F。试用三要素S 1 2 3法求开关闭合后的uC,并画出u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R3)R1 -u f丿C-ucL图 6.27 习题 6.11 的图分析 本题要求用 三要素法求解一 阶电路的响应。本题的 待求响应为电容电压uC,故只要求得uC的初始值u (0

39、)、稳态值u (g)和时间常数T = RC,然后将它们CCC +C代入三要素公式u = u (g) + u (0 )-u (g)e t即可。解 (1)求初始值 u (0 )。因为开关 S 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在 t =0 瞬 + - 间电容C可看作开路,因此电阻 R2和R3均被开路,如图6.28 (a)所示,从而得此 时的电容电压为:u (0 ) = I R = 2 x 10-3 x 4 x 103 = 8 ( V)- S 1 根据换路定理,在 t = 0 瞬间的电容电压为:+u (0 )=u (0 )=8(V)+ -他R1uC(8)R3R1t(s)(c )求R的电路 (d) u C的波

40、形(a )求u C(0 -的电路 (b )求u C( )的电路图 6.28 习题 6.11 解答用图(2 )求稳态值uC(g)。当t Ta时,电容C同样可看作开路。由于开关S已闭合,因此电阻R2和R3串联后再与R1并联,如图6.28 (b)所示,所以,求出并联 电路两端的电压后,再用分压公式即可求出此时的电容电压,为:R ( R + R ) R u (g) = 123 I x3C R +R + R S R + R12323(3 )求时间常数T。将电容支路断开,恒流源开路,由于开关4 x (1 + 5) x 103 x 2 x 10-3 x4+1+5S 已闭合,从电容两端看进去,电阻 R 1 和

41、 R 2 串联后再与 R 3 并联,如图 6.28 ( c )所示,因此得(R + R ) R123-R + R + R123(4 +1) x 54 +1 + 5=2.5 (kQ )时间常数为:t = RC = 2.5 x103 x 0.1x10一6 = 2.5 x 10一4 ( s )4 )求 u C 。利用三要素公式,得u = 4 +(8 - 4)e - 2.5x10-4 = 4 + 4e -4000t CuC的波形如图6.28 (d)所示。6.12 在如图6.29所示电路中,t = 0时开关打开, 态。已知 I = 2mA, R = 4kQ, R = 1kQ, R = 5kQ,S123法

42、求开关打开后的 uCV)开关打开前电路已处于稳C = 0.1 p F。试用三要素R3图 6.29 习题 6.12 的图分析 与上题比较,本题换路前的电路与上题换路后的电路相同,本题换路后的电路却上题换路前的电路相同。从而可以推知,对电容电压而言,本题的初始值应等于 上题的稳态值,本题的稳态值应等于上题的初始值。下面的求解结果正好证实了这一推论。另外还需注意,由于两题中换路后的电路不同,故它们的时间常数也不相等。解 (1)求初始值u (0 )。因为开关S打开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在t = 0瞬间C +-电容C可看作开路,因此电阻R2和R3串联后再与R1并联,如图6.30(a)所示,所 以,求出并

43、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后,再用分压公式即可求出此时的电容电压,为:R (R + R ) R4x(1+ 5)x1035u (0 ) =1 3-1 x 3= x 2 x 10 -3 x = 4C - R +R + R S R + R4+1+51+512323根据换路定理,在 t = 0 瞬间的电容电压为:+u (0 )=u (0 )=4(V)C + C -(2)求稳态值uc(g)。当tT3时,电容C同样可看作开路。由于开关V)S 已打开,因此电阻R2和R3均被开路,如图6.30 (b)所示,从而得此时的电容电压为: u (x) = I R = 2 x 10-3 x 4 x 103 = 8 ( V)CS

44、1(3 )求时间常数T。将电容支路断开,恒流源开路,由于开关S 已打开,从电容两端看进去,电阻 R1和R2串联,如图6.30 (c)所示,因此得:R= R +R =4+1=5(kQ )12时间常数为:t = RC = 5 x103 x 0.1x10-6 = 5 x 10-4 ( s)4 )求 u C 。利用三要素公式,得:uC 的波形如图6.30uCd)=8 +(4 - 8丄 5x10-4 = 8 - 4e-2000t ( V)所示。a)+uC(0-) LR3RiuC(g)R1t(s )求 uC(0 -)的电路(b )求u)的电路(c)求R的电路 (d) uC的波形图 6.30 习题 6.12

45、解答用图6.13态。已知后的 u C在如 图 6.31I = 30 mA , RS并画出 uRRR4*S R3C =C图 6.31 习题 6.13 的图所示电路中, t =0时开关闭合, 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R = R = R = 2kQ , C = 1 |J F。试用二要素法求开关闭合 1234C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 对外电路而言,恒流源IS和电阻R1串联的电路与恒流源IS等效,所以求 电容电压uC时电阻R1可视为短路。开关闭合后恒流源支路和电阻R3均被短路,所以换路后的电路就是由电阻 R2、R4和电容C三者并联组成的电路,因此,该电路的 响应实际上是零输入响应。解 (1)求初始值u

46、 (0 )。因为开关S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在t = 0瞬间 C +-电容C可看作开路,因此电阻R2和R4串联后再与R3并联,如图6.32(a)所示,所 以,求出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后,再用分压公式即可求出此时的电容电压,为:=2 x (2 + 2) x 103 x 30 x 10-3 X 丄=202 + 2V)R (R + R )RU (0 ) =324 I x 4C - R + R + R S R + R2 + 2 + 232424根据换路定理,在 t = 0 瞬间的电容电压为:+u (0 )=u (0 )=20(V)C + C -(2)求稳态值uc(Q。换路后由于开关S已闭合,因此恒流

47、源支路和电阻被短路,换路后的电路就是由电阻R2、R4和电容C二者并联组成的电路。当tTa时,电容C同样可看作开路,如图6.32 (b)所示,从而得此时的电容电压为:uC (a) = 0 ( V)(3 )求时间常数T。将电容支路断开,恒流源开路,由于开关S已闭合,恒流源支路和电阻 R3 均被短路, 从电容两端看进去, 电阻 R2 和 R4 串联, 如图 6.32(b)所示,因此得等效电阻为:RR2 R + R24时间常数为:t = RC = 1 x 103 x 1 x 10-6 = 10-3(4 )求uC。利用三要素公式,得:s)u = 0 +(20 - 0)e 10-3 = 20e-1000t

48、 CuC的波形如图6. 32 (c)所示。V)+R3uC(0-)!(a)求uC(0-)的电路R4R4(b)求uC(g)和R的电路t(s )c)uC 的波形图 6.32 习题 6.13 解答用图6.14 在如图6.33所示电路中,t = 0时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路换路前已处于稳态。已知 U = 10 V, I = 3 A, R = 1 Q , R = 4 Q , R = 2 Q , C = 3 F。试用三SS123要素法求换路后的uC,并画出u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33 习题 6.14 的图分析 本题电路看似复杂,实际上比较简单。换路前开关 S闭合,s2断开,电 容C、电阻R2以及电

49、压源支路(恒压源 US与电阻R1串联)并联。换路后开关 S1断 开,S2闭合,电容C、电阻R2、R3以及恒流源IS并联。解 (1)求初始值 u (0 )。因为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在 t =0 瞬间电容 CC +-可看作开路,电阻 R1和R2串联后再与恒压源 US相接,如图6.34 (a)所示,电容电压即为 R2 两端电压,可用分压公式求得,为: R4u (0) =2 U = x 10 = 8 (V)c - R + R S 1 + 412根据换路定理,在 t = 0 瞬间的电容电压为:+u (0 ) = u (0 ) = 8 ( V )c + c -(2 )求稳态值u (g)。当t g时,电

50、容C同样可看作开路,电阻 R2、R3以及 c23恒流源IS并联,如图6.34(b)所示,电容电压即为 R2和R3并联部分电压,为:R R4x 2u (g) =2_3 I = x 3 = 4 ( V)c R + R S 4 + 223(3 )求时间常数t。将电容支路断开,恒流源开路,则从电容两端看进去,电阻R2和R3并联,如图 6.34 ( c )所示,因此得:R R4x 2 4R = =(Q )R + R4 + 2 323时间常数为:4t = RC = x 3 = 4 ( s )3(4 )求uc。利用三要素公式,得:u = 4 +(8 - 4)e - 4 = 4 + 4e -0.25t ( V

51、) cuc的波形如图6.34 ( d)所示。R2(b )求u J)的电路 (c)求R的电路 (d) uc的波形图 6.34 习题 6.14 解答用图6.15 在如图6.35所示电路中,t = 0时开关闭合,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 态。已知U = 9V, R = R = R = R = 3Q, L = 1H。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闭合后的iLS1234L和 uL ,并画出 iL 和 uL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 对于iL ,求得其初始值i (0 )、稳态值i (g)和时间常数t = 后,代入三LL +L、/R要素公式i = i (g) + i (0 ) - i (g)e-T即可。至于uL,既可用三要

52、素法计算,也可根L LL + LL据公式u = L diL计算。Ld t解 ( 1)求初始值 i (0 ) 和 u (0 ) 。因为开关 S 闭合之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L +L +在t = 0_瞬间电感L可看作短路,于是电阻 R4也被短路,电阻R2和R3并联后再与 R1串联,如图6.36 ( a)所示,所以,求出总电流后再用分流公式,即可求出此时的 电感电流,为:iL (0 )= L A)-sx厂 RR R + R QR +233 +1 R + R3 + 323根据换路定理,在t = 0瞬间的电感电流为:+R“L+ULR4图 6.35 习题 6.15 的图R3 均被短路,换路后的电路 6.36

53、 ( b)所示。将电感用 可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6.36 ( c)所+换路后由于开关 S 已闭合,因此电压源支路和电阻 就是由电阻 R2、R4 和电容 C 三者并联组成的电路,如图 电流为i (0 ) = 1A的恒流源代替,L+示,由此可得 t =0 的电感电压为:+R R3x 3U L(0 +)= -iL(0)2 4 =1X=1.5 ( V)+ R + R3+324(2)求稳态值il()和uL(g)。由图6.36 (b)可得t fg时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为: il (g) = 0 ( A) u (g ) = 0 ( V )3)求时间常数Lt。由图6.36 (b)可知从电感两端看进去的

54、等效电阻为:R R3x 3R =24 = 1.5R + R3+324时间常数为:U+)49+Ul(+)R4(c )求uL(0+)的电路图 6.36 习题 6.15 的图(4 )求iL和uL。利用三要素公式,得:i = 0 + G 0丄 1/1.5 = e _1-5t ( A) LU L = +C1-5 -1/1 一小一心(V)也可由公式u = LL求uL,为:Ld tLdiu = L L = 1.5e-1-5t ( V)Ld ti L和u L的波形分别如图6.37 ( a )、( b)所示。a)iL 的波形图 6.37 习题 6.15 的波形图6.16 在如图6.38所示电路中,t = 0时开

55、关S1断开,S2闭合,电路换路前已处 于稳态。已知 U = 10 V, I = 2 A, R = 1 Q , R = 4 Q , R = 2 Q , L = 1H。试用三SS123要素法求换路后的iL和ul,并画出iL和uL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38 习题 6.16 的图分析 本题电路在换路前开关 S闭合,S2断开,电感L、电阻R2以及电压源支 路(恒压源US与电阻R1串联)并联。在换路后开关 S1断开,S2闭合,电感L、电 阻 R2、 R3 以及恒流源 IS 并联。解(1)求初始值i (0 )和u (0 )。因为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在t = 0瞬L +L +间电感L可看作短路,于是电

56、阻 R2也被短路,如图6.39(a)所示,由欧姆定律即 可求出此时的电感电流,为:i (0 ) = S = = 10 ( A)L R 11根据换路定理,在t = 0瞬间的电感电流为:+i (0 ) =i (0 ) =10 (A)L + L 由于t = 0时开关S,已断开,S2已闭合,将电感用电流为i (0 ) = 10 A的恒流源代替,可画出t = 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6.39 (b)所示,由此可得t = 0的电感电压为:+ +RR ( 4 x 232 /、u (0 ) = I i (0 )23 =(2 10)x=(V)L + SL + R + R4 + 2323(2 )求稳态值il()和uL

57、(g)。当t fg时,电感L同样可看作短路,于是电阻R2、R3也被短路,如图6.39 (c)所示,所以此时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为:i (g) = I = 2 ( A)LSu (g) = 0 ( V)L(3)求时间常数T。在换路后的电路中将电感和恒流源断开,得无源二端网络,如图6.39 (d)所示,则从电感两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为:图 6.39 习题 6.16 解答用图iL(00)和u L(00)的电路(d)求R的电路;R R4x2 4R = =( Q )R + R4+2 323时间常数为:t = = 0.75 ( s)R 3/ 4(4 )求iL和uL。利用三要素公式,得:i = 2 + Go -0.75 =2 + 8e3t (A)L32V) _亠一 0 e 0.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