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直流变换器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27937755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8.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章 直流变换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3章 直流变换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章 直流变换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第3章 直流变换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直流变换器(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3 章 直 流 变 换 器直流变换器,即直流-直流变换器,是将一种直流电源变换为另一种具有不同输出特性的直流电源。 直流变换是为解决系统效率,特别是大功率系统的效率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将直流电能变换 成负载所需的电压或电流可控的直流电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它通过对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通、断控制 而把恒定直流电压斩成一系列的脉冲电压,通过控制比的变化来改变这一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以实 现输出电压平均值的调节,再经输出滤波器滤波,在被控负载上得到电压或电流可控的直流电能。直流变换器按照电路拓扑可以分为基本的不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和带隔离变压器的直流变 换器两大类。基本的直流变换器是通过开关

2、管,再经电容、电感等储能滤波元件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变 换为符合负载要求的直流电压或电流。这种变换器适用于输入输出电压等级相差不大,且不要求电气 隔离的应用场合。基本的直流变换器有多种电路接线形式,根据其电路结构及功能分类,本章将讨论以下四种基本 类型:(1) Buck直流变换器;(2) Boost直流变换器;(3) Buck-Boost直流变换器;(4) Boost-Buck 直流变换器。其中,(1)、(2)两种是直流变换器最基本的结构;(3)、(4)是前两种基本结构的组合 形式。本章将详细分析上述四种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稳态工作特性,分析过程中,为便于理解把变换器中 的功率器件看作理想开关,并且

3、对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损耗忽略不计。此外还假定变换器的直流输入 电源为理想的恒压电压源。直流变换器输出端所带负载常用一等效电阻来表示。而在直流电机驱动中, 电机负载可表示为直流电压与绕组电阻和电感的串联等效电路。3.1 基本直流变换器3.1.1 Buck 直流变换器Buck 变换器(又称作降压变换器)就是将直流输入电压变换成相对低的平均直流输出电压。它的 特点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的电压低,但输出电流比输入电流高。它主要用于直流稳压电源中,在这些应 用场合,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可根据输入电压和负载阻抗进行调节。图3-1 (a)给出了最简单的降压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假设图3-1 (a)中的开关V为理想开关,即

4、 不计其损耗。从图3-1 (b)可以看出,当开关管闭合时,输出电压Uo等于输入电压Ui;当开关管断 开时,输出电压为 0;因此,可以由开关管占空比计算输出平均电压,即U = OU = DUo T ii( 3-1 )由式(3-1)可知,通过改变占空比D即可以控制输出平均电压Uo,并且输出平均电压Uo的值总 是小于或者等于输入电压Ui;因此,这种变换器称为降压变换器。 V i b)电压波形图a)电路图图 3-1 纯电阻负载 buck 变换器的电路图1. 工作原理图3-2 (a)为一可实际应用的buck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图3-2 (b)为输出电压波形。这种降压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开关V导通时,U

5、.通过电感L向负载传递能量,此时,iT增加,电感储能增 iL加,如图3-3 (a)所示。当V断开时,由于电感电流iL不能突变,iL通过二极管VD续流,电感L上 的能量逐步消耗在电阻R 上, iL降低,L上储能减小,如图3-3 (b)所示。由于VD的单向导电性,iL 不可能为负,即总有iL0,从而可在负载上获得单极性的输出电压。由于在稳态分析中假定输出端滤波电容很大,则输出电压可认为是平直的,即uo(t)U0。同样,由 于稳态时电容的平均电流为0因而降压变换器中电感的平均电流等于平均输出电流Io。由降压变换器的原理可以看出,电感可以工作在连续电流工作方式,也可以工作在不连续的工作状态。电感电流连

6、续的状态称为连续导电模式,反之则称为不连续导电模式。Io TH11! r1“ 1iii1JJ J111叫Uiko一厂-oi7町护导通iL当晶体管V导通时,电感中有电流流过图3-3降压变换器开关变换对应电路%U U = L dt过且二极管为反向偏置,导致电感两端呈现正电压A %3-2)在该电压作用下电感中电流线性上升,上式可写成i i b)关斷 i3-3)U U L max min = L ONTTONON当晶体管截止时,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感应电势反号,迫使 iL 经二极管导通,此时 uL=-Uo 呈现负电压,则有diU = - L - o dt3-4)电感电流线性下降,上式可写为i - iU

7、 = L o mino maxoTOFi iA i= L o maxo min = L OFTTOFOF3-5)式中, T 为晶体管的截止时间。 OF在稳态时, A iOF = A iON = A i ,联解式( 3-3)和式( 3-5)得到O FO NU = D Uoi式( 3-6)和式(3-1)完全相同 如图 3-4 所示。输出电流平均值3-6)这是因为电感滤波保持了直流分量,消除了谐波分量。有关点的波形+ iin3-7)oom2.变换器理想条件下的外特性JI图3 .1降压变:换器波形纟图n1冲 m丿、kuJ1T在恒定占空比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U称为变换器的外特性。式 D(

8、3-6)表示了电感电流连续时变换器的外特性,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无关。当负载电流减少,可能出 现电感电流断续。由式(3-3)和式(3-5)可见,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一定时,人i是常数。又由式(3-7)可见,当负载电流减少到1 o min时,m axA 1,此时最小负载电流1 o min,即为电感临界连续电流G o m in3-8)m ax有关的波形如图3-5 所示。图 3-5 连续与间断临界条件下的电流电压波形考虑到式(3-3)和式(3-6)3-9)UTD (1 D )G 2 L由上式可见,临界连续电流与占空比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当D =丄时,临界电流达到最大值 2G m axUTT8L3-10)

9、将式(3-10)代入式3-9)得到G m axD (1 - D )3-11)因临界连续是连续的特例,在降压式变换器中D =旷。在给定占空比D时,如负载电流大于式UT(3-11)决定的I电感电流连续,电压比 作与负载无关。如负载电流小于式(3-11)决定的1 ,则G U GT电感电流不连续,波形如图 3-6 所示。由图可见,在关断时间TOF结束前续流二极管电流就下降到零, 此时输出平均电流3-12)式中,T 是晶体管关断后电流持续时间,式中OFA i)TOFON=-A仁,由式(3-13)和式(3-14)得到OF稳态时,叶丨1 rpii1i-HoAiOFF/Or車1T-U oTONT, UT =

10、iO FUo也可以由伏-秒积相等的原则求得上式。将式(3-15)代入式(3-12)得到1U - UI =(A i T + i 一 A i T )o 2T ON ONUON O NoAi U=ONi- D2Uo再将式(3-13)代入式(3-16),并考虑到式(3-10),经整理得到IU - Uo = 4 D 2 ioIUG m axo3-13)3-14)3-15)(3-16)3-17)即匚=-(3-18)U 1+ I (4I D 2)io G max上式关系示于图 3-7,并将式(3-6)和式(3-11)画于同一图上,这就是降压式变换器的标幺外特 性。图中曲线A为临界连续曲线,由式(3-11)决

11、定;曲线A右边为电流连续区,由式(3-6)决定; 而曲线A左边为电流断续区,由式(3-18)决定。可见在电流断续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不仅 与占空比有关,而且与负载电流有关。在讨论中虽然忽略了电感电阻和晶体管压降,但从特性上可以发现,变换器存在很高的非线性内阻。如变换器工作在这一区域,为维持一定的输出与输入电压比, 占空比随负载改变非常大。通常功率管在轻载时存储时间长,这样会在低输出电流时变换器失控;如 保证不失控,就应降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因此在电路设计时,应以最小输出电流作为电感电流临界 连续来设计线圈电感。图 3-7 降压式变换器的标幺外特性3.1.2 Boost 直流变换器Boos

12、t变换器又称为升压变换器,它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变换,其电路结构如图3-8所示。1.工作原理通过控制开关管V的导通比,可以控制升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电路原理是:设开关管V由信号 uG控制,uG为高电平时,V导通,反之,V关断。V导通时,uL=U. 0,iL增加,电感储能增加,同时GGL iL负载由C供电;V关断时,因电感电流不能突变,iL通过VD向电容C、负载供电,电感上储存的能量 传递到电容、负载侧,此时iL减小,L上感应电势UL0.5时,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而DV0.5时,输出电压小 于输入电压,所以是升降压式电路。若假定该电路无损耗,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即P尸Po,UI尸UoIo;故得

13、到平均输出电流与占空比 Ii I的关系为I 1 D-=(3-36)IDI2. 升降压式电路的外特性在理想条件下,可采用处理降压式相似的方法,求得电感电流连续时的外特性。电流临界连续时(图3-17)稳态时,因max2TUT2LU7oON.TOF3-37)3-38)(1 D)3-39)3-40)当 D=0.5 时,得到最大临界连续电流UTI = T G m ax 8 L将式( 3-39)代入式( 3-38)得到I = 4 I D (1 D )GG m ax比较式(3-40)与式(3-11)及式(3-38)与式(3-9)是相同的,这就是电感电流临界连续一般表 达式。当电感电流断续时(图 3-18),

14、用相似于降压变换器的推导方法得到U3-41)I = 41 D 2io G m ax Uo经整理0-=4 D 2I3-42)%11T(91* T !*41oGmaxAOFF气UiI-UoT-18o感电流八连续时波形图T八将式(3-42)、式(3-40)和式(3-35)以)方式示于图3-19曲线。曲线A为临界连续,其右边为电感电流连续区,左边为断续区。i Uo/Uj012345Io/lG*az图 3- 19 升降压变换器标幺外特性3.1.4 Boost-Buck 直流变换器 在前面三节介绍的降压、升压、升降压变换器电路都很简单,都有各自的特点,并能完成相应的功 能。 Boost-Buck 直流变换

15、器又称为丘克变换器,综合了它们的优点,可以同时实现:(1)输入输出电压基本平直;(2)输出电压可在0-c之间变化;(3)主开关器件驱动简单。丘克变换器电路如图3-20 所示。其中,Ll、C1均作为能量传递的元件使用,L2、C2为滤波元件。电路工作原理是:当控制信号使开关管V导通时,二极管VD截止,电源U.向电感L1传送能量,i电感电流iL1上升,L1储能增加。导通时间越长,L1中储存能量增加越多,此时C1中储存的能量释放 给负载侧,即R、L2、C2上;当控制信号使开关管V截止时,二极管VD导通,电感L1中电流流经 C1,即给C1充电,电源U.、储能电感L1同时向C1传送能量,此时输出电压Uo靠

16、电容C2和电感iL2维持基本不变。由上述分析可知:控制开关管V的占空比,即可控制向C1传递能量的多少,从而 可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稳态分析,假设电路中元器件均为理想的,同时还认为电容电压基本上是平直 的,即忽略C1、C2上的纹波影响。在本节讨论中,着重给出连续导电模式的工作原理、工作波形及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图 3-20 Boost-Buck 变换器电路拓扑 由上面对丘克变换器的分析,可以得到连续导电模式下丘克变换器在 V 导通与截止时的等效电路 图,如图 3-2l 所示,各点的波形如图3-22所示。如果电容Cl上的电压不变,而电感L1和L2上的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等于0因

17、而对于电感L1 有(3-43)(U D T + (U - U )(1 - D ) T = 0i i C 1 其结果是其结果是1UC1U1 - D i(3-44)对于电感L2,同样有(UU )DT + ( U )(1 D )T 0(3-45)C1oo所以,1UU(3-46)C1Do进而由式( 3-44)和式( 3-46)得到,UDU1 D(3-47)i假定Pi=Po,贝I有I 1 - D厂(3-48)I 式中, Ii=IL1, Io=IL2。此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推导出同样结果。先假定电感电流iL1和iL2无纹波, 当开关断开时,电容C1中储存的电荷量为IL1 (l-D) T,当开关闭合时,电

18、容释放的总电荷量为 IL2DT。已知稳态情况下电容C1的电荷净变化量在一周期内必然等于0从而得到(3-49)I (1 - D ) T = I DTL1 L 2当 Pi=Po 时,有I I 1 D(3-50)L 2 二 o IIDL1I所以(3-51)U DoU 1 - Di 可见两种分析结果完全相同,其输入和输出平均值的关系与升降压变换器也是相同的。图 3-22 连续导电模式各点波形图由式(3-51)可知:当 D=0.5 时, Uo=E;当D0.5,为降压式;当D0.5,为升压式;由此可得,只有改变开关管的占空比D,就可以实现调节输出电压Uo的目的。丘克变换器的优点 是输入电流和供电输出级的电流是无纹波的,从而降低了对外部滤波器的要求。缺点是要有足够大的 储能电容 C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