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胞囊线虫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2788173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8.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麦胞囊线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麦胞囊线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麦胞囊线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小麦胞囊线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胞囊线虫(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麦孢囊线虫病概况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目前国内分 布范围已达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 安徽、江苏和宁夏等 13 个省(市区) ,尤以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在我国小麦主 产区河南省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 。小麦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在我国小麦各 种植区发生与蔓延的速度很快 ,发病面积逐年扩大 ,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安 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 小麦孢囊线虫病概况1.1小麦抱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小麦抱囊线虫病,又称小麦禾谷抱囊线虫病(cereal cystnematode, CCN),是一 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土传病害,主

2、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等 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牧草2 - 4 。小麦抱囊 线虫属于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 为害小麦并引起小麦抱囊线虫病。它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 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小麦抱囊线虫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南非、日本、 欧洲多国、印度、中国、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巴基斯坦、 伊朗、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 40 个国家发生为害。我国 相继在湖北、河南、北京、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北、陕西、安徽、 山东、甘肃 11 个省(市

3、)发现,为害小麦面积约 100 万公顷。禾谷抱囊线虫病最初被认为只在温带地区发生 , 但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 个温度带, 在各种土质的禾谷作物生长区都有发生, 包括德国、英国、美国、 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印度、波兰、 法国、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伊朗、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 40 个国家均有禾谷抱囊线虫病的报道, 尤其以澳洲、欧洲和美洲发生为重, 几乎成为全世界所有禾谷类作物产区的首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 质量。1. 2 小麦抱囊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禾谷类作物是全世界的重要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较大, 小麦抱囊线虫对禾谷 作物根系的破坏性很强,因此对

4、作物产量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 5 。澳大利 亚的两个小麦主产区维多利亚和南澳大利亚州, 小麦抱囊线虫病发生面积达200 万hm2,严重时可达73%89%,该病害还导致澳大利亚大麦减产20%,小麦减产 23%50% ,经济损失约为7 000万澳元;在欧洲,小麦抱囊线虫病每年可引起经济 损失300万欧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小麦损失高达30% 50%;在亚洲,巴基斯 坦因禾谷抱囊线虫病每年造成小麦减产15% 20%; 在印度的拉贾斯坦, 禾谷抱囊 线虫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达到47. 2% , 大麦减产损失87. 2%; 而在沙特阿拉伯 可以造成小麦减产40% 92%18 。此外,小麦由于受抱囊线虫

5、的为害,根系浅 且长势衰弱,很容易导致次生性土壤真菌的入侵,例如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同抱囊线虫相互作用而加重植株的受害,致使根系发生病变、腐烂,甚 至造成植株死亡 19 。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印度 等国还发现有多种短体线虫(Pratylenchusspp.)为害禾谷类作物的根系,造成 根组织腐烂坏死,容易引起抗小麦孢囊线虫品种的抗性丧失18 。目前我国小 麦受害面积已达300万hm2,并且还有继续蔓延扩大的趋势,已严重威胁我国小麦 的安全生产20 。在河南省,小麦发病面积约为130万hm2,重病地块达10多 万hm2 ,且有不断加速蔓延趋势,小

6、麦抱囊线虫病在河南省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 为28. 8%35. 6% 21 。1. 3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小麦孢囊线虫为植物固定性内寄生线虫,侵入小麦根系后,使小麦的根部受 到机械损伤和营养水分缺失,阻碍了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光合能力下 降,影响了养分的积累;发病植株穗小,籽粒不饱满,重病植株可提早枯死,严重影 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最终造成小麦极大的产量损失22 。在小麦不同生长期, 小麦孢囊线虫病呈现不同的病害症状。在苗期,病田出苗稀疏,拔出幼苗根系,可 见根系侧根多, 呈二叉型。苗期病害的症状与缺水或营养缺乏症很相似, 容易被忽 视。在返青拔节期, 麦苗地上部分叶片发黄;

7、植株瘦弱, 分蘖明显减少, 病株明显矮 于健株,根部形成很多根结,根结上又长出许多须根,严重时整个根系呈须根团 状。在抽穗至扬花期,发病的小麦植株高度明显比健株矮,穗小且籽粒不饱满,根 系的团根症状更加明显;在根系上可见白色亮晶状的雌虫外露,后期白色雌虫死 亡变成褐色的孢囊(死亡的雌虫尸体) ,孢囊一旦老熟,很容易从根上脱落至土壤 中, 不利于病害的调查及诊断。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害调查的最佳时期是小麦的 抽穗后扬花期 23 。将长势较矮的植株连根拔起,可见根系成团纠集在在一起, 须根较多,在细根上肉眼可见针眼大小的的发亮白色圆点,用手指挤压有浆汁出 现, 可初步判断这是小麦孢囊线虫的雌虫。1.

8、 4 小麦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点 禾谷孢囊线虫是一个复合种群,包括很多形态相近种,过去把这些危害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的相近种统称为禾谷抱囊线虫。目前禾谷抱囊线虫组(He terodera avenaegroup )共有11个种 24 。其中, 造成经济为害最严重的是禾谷孢囊线 虫(H.avenaeWollenweber, 1924 )、菲力普抱囊线虫(H. f ilipjeviMadzhidov, 1981) 和大麦孢囊线虫( H. hordicalisAndersen,1975) 3个种 18 。由于 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各国和地区之间禾谷孢囊线虫病的种类 和小麦受害程度也有差异,

9、其中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种类为禾谷抱囊线虫(H. avenae) , 该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世界性病原线虫 25 。此前在我国已 知的大多数发病区,发现的都是禾谷孢囊线虫 20 ; 2010年彭德良等报道在河 南临颍、许昌、卫辉和延津等4个地区发现菲力普孢囊线虫危害小麦 26 。小 麦孢囊线虫的卵储藏在孢囊中,孢囊在土壤中越夏。在我国的冬小麦种植区,每年 的10月底至11月初,孢囊内的卵迎来第一个孵化高峰,孵化出的2龄幼虫侵入小麦 根系,刺激薄壁组织形成合胞体,以供养其取食发育。当温度继续下降至低于2 C (日平均气温)时, 孢囊线虫停止孵化、入侵和发育;至次年2月中旬左右温度开始 上升时恢

10、复活动,此时病株内的幼虫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孢囊内的卵也迎来第二 个孵化高峰 22 。侵入小麦根系的2龄幼虫取食发育,再经过3次蜕皮后,在小 麦抽穗灌浆期形成柠檬形的雌成虫和线形的雄成虫, 雌雄虫交配后, 白色雌虫开 始产卵,体躯急剧膨大,撑破根表皮外露;此后随着小麦的根系成熟黄朽,孢囊变 褐老熟,脱落于土中;抱囊内含有大量卵(约260500个),越夏后又成为冬小麦 的初侵染源 27 。禾谷孢囊线虫通常一年只发生一代 22 。孢囊内卵的孵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 不 同禾谷孢囊线虫群体间的孵化温度也有所不同, 并且新老孢囊的孵化最适温度也 不相同。研究表明我国的禾谷抱囊线虫

11、群体必须在57 C的低温下经过至少30 d以上,2龄幼虫才能孵出,这与小麦的低温春化期相一致28 。经过低温刺激 后的禾谷抱囊线虫孵化的最适温度为1015 C,25 C以上则不孵化而引起滞 育 29 。我国禾谷孢囊线虫发生区夏季温度一般较高, 不利于卵的孵化, 这也 是我国以冬小麦受害为主的原因之一。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土壤, 通过农业机械、人、畜携带的病土和田间流水灌溉等可近距离传播该病。在澳大 利亚, 大风刮起的尘土是该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我国每年暴雨的冲刷 和联合收割机跨地区、跨省市的作业, 可远距离传播该线虫。2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策略小麦孢囊线虫病作为土传病害,

12、 其发病面积通常比较大, 有效的病害治理往 往难度较大。因此, 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我们应该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 治”的植保方针。在没有发生病害的小麦产区, 应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 防止通过 机械收割等人为方式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在已经发病的小麦产区, 应以利用抗 性品种为主, 结合轮作、施肥和镇压等农业防治方法, 进行综合治理。对发病非常 严重又不适宜轮作的地块, 可采用抗(耐)病品种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总之, 各地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进行综合治理, 通过减少土壤中 线虫的虫口基数达到降低病害级数和减少损失的效果。2. 1 选育利用抗耐病品种国内外研究表明,

13、 选育和使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最经济 和有效的措施。澳大利亚通过培育和大力推广抗病品种, 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孢囊 线虫病的危害, 产量损失大大减少。目前在我国种植的绝大多数小麦品种都不同 程度的感病, 王振跃等对河南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和全国种植的多个具优良农艺性 状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抗病性测定, 未发现免疫品种 32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 学的快速发展, 在大麦、黑麦和山羊草等小麦野生近缘种属中发现了大量禾谷孢 囊线虫的抗性资源 33 , 国内外正在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 并已培 育出了一些较好的抗病或耐病品种, 如由河南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培育出的太空6 号对小麦孢囊线虫表现出

14、了较好的抗性 34 。2. 2 病田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小麦孢囊线虫病是积年流行病害, 病害具有逐年加重的特性。寄主植物的连 续多年种植, 会造成土壤中孢囊量的不断累积, 最终造成病害的大发生。所以小麦 等禾谷作物应与非寄主植物实施轮作, 豆科牧草、绿肥、油菜等都是轮作作物的 较好选择 22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实行与水稻轮作控制该病危害。发病严重 的田块可23年不种小麦及其他寄主植物。在与非本科作物轮作期间, 禾本科杂 草可成为小麦孢囊线虫度过不良环境的临时寄主, 以致轮作失效或失败。因此, 要及时清除田间的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 可减轻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及积累 21 。2. 3 加强栽培管理由于

15、小麦孢囊线虫危害根系,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水肥的吸收,通过增 施尿素和过磷酸钙给小麦提供足够的养分,增强小麦长势,能够提高小麦对孢囊 线虫的耐病力,而且增产效果显著 35 。但也要注意适量的施肥,可增施有机 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植株耐病力,减轻危害 22 。在播种时通过适当 的镇压以及播后灌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危害程度 21 。2. 4 化学防治在小麦抱囊线虫病严重发生的地块,用氯化苦、D - D混剂和棉隆(Dazomet)等土 壤熏蒸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治小麦孢囊线虫, 尤其在小麦返青前后, 在病 田施用具触杀或内吸作用的杀线剂,如涕灭威可降低卵和二龄幼虫的

16、数量,处理 效果较好 36 。吴绪金等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化学杀线虫剂及其不同剂量 对小麦抱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铁灭克(Temik)处理可促进小麦生长, 防治小麦抱囊线虫的效果较好;5%线敌(Ethop rophos)和10%福气多(Fos thia2za te)对小麦抱囊线虫有一定的防效,但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 用,而3%辛硫磷(Phosim)的防治效果较差37 。利用杀线剂防治小麦禾谷抱 囊线虫,各种药剂既有自身的优点,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施用棉隆, 可同时 杀死土壤中的线虫和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且其价格昂贵, 在禾谷类作 物田间进行熏蒸既不经济也不实用;涕灭威的杀线

17、效果较好,但属于剧毒农药, 且 农田施用的经济成本较高,还严重污染环境 38 。总之, 目前杀线剂的高毒高 残留,对土壤生态的破坏和水源的污染, 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化学杀线剂在小 麦孢囊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3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小麦孢囊线虫病自1989年在湖北天门首次发现后, 截至2010年已经在湖 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 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 60多个地区发生, 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了 极大的威胁。江苏省作为我国小麦的第五大种植区,又与较早发现小麦孢囊线虫 病的河南、安徽与山东三省接壤,但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

18、 关注。通过笔者20092010年连 续两年的田间调查显示,在与安徽、山东省交界的徐州、连云港和宿迁地区均有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江苏省的小麦孢囊线虫是否由临近省份传播而来,还需 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小麦孢囊线虫为害小麦后表现出来的田间症状, 与小麦 黄矮病、施肥不均、缺素等症状易混淆,加上对线虫病害认识的不足, 使得小麦孢 囊线虫病的发生容易长期被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所忽视 15 。随着联合 收割机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小麦孢囊线虫今后在江苏省乃至中国的主要小麦种 植区的扩散蔓延速度将非常迅速; 而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干旱缺水的地区面积将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将为小麦孢囊线虫病害的暴发

19、流行 提供有利的条件。如果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剧, 其所导致的 惊人产量损失, 将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因此,农业生产部门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危害性的认识与宣传,以及加强对基层植 保农技人员有关技术培训和项目经费支持, 将有助于普及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户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认识。同时,开展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研究,筛选优质 的抗病种质资源,以及研究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控技术,不仅可为江苏省小麦 孢囊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为农技人员提供丰富的小麦孢囊线 虫知识,为今后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it7-兮1 吨萇 嘗;禺 r 7- /wP ?%v小魏囊融病觸受害症状I T* *1iV J . T 讥 - r * 匕亠 :*1. !或.七、F” 虞,簧 f 7 S * r. ., . - .i?v 建営 *: ”;:* 卑;:电 - - * ” 备.- jjF w /*; p. 胃L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