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22788173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 性名:蒋祥启 性别:男 职称:中教一级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赵桥中心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中心中学 电话:13731822895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第一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的形成是这个新时期的开始,从此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结束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举

2、足轻重的地位。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的要求,本课有两个子目: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涉及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它们是促成三国鼎立形成的重大事件。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个子目按时间和事件先后顺序安排,并有着因果联系。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学情分析】本课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有学生熟悉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语文课恰巧才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对赤壁之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学生通过看电视剧

3、三国演义,读过一些关于三国的故事,知道一些成语典故。他们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但还不能深入地认识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阅读教材内容,找出曹操

4、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策略】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 做好预习

5、工作。学生:预习第20课,查找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资料。【师生互动】【复习巩固提问】(2分钟)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什么? 2、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3、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谁? 4、“医圣”、“神医”分别指谁?【导入新课】(2分钟)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即:幻灯片2,并提出问题: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生: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学完本课后,我们就可得到答案。一、 曹操统一北方(13分钟)(本目主要讲述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及原因。

6、)1、 背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 形成的原因: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在黄巾军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2) 影响:为了扩张势力,争夺地盘,他们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师: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即:幻灯片3,并提出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广大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生: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他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安定生活。师:在当时北方众多军阀集团中,有哪两个人最具实力统一北方?最后又是谁统一了北方?生:曹操和袁绍。

7、最后是曹操统一了北方。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第二段及小字部分,并提出问题:曹操和袁绍二人中,为什么最后却是实力较弱的曹操统一了北方?(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思考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注意:“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汉献帝,并与齐桓公称霸时打的旗号“尊王攘夷”结合讲解。 (2)、经济上:实行屯田,保证军粮供应;师:当时由于农业生产遭到战争的破坏,广大农民流离失所,许多军 阀集团往往因为军粮不足而崩溃瓦解。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招募流亡的农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屯田的农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

8、来,几十人一屯。这样大批流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田又种上了庄稼,屯田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以后继续向各地推广。由于屯田的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相对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士兵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实力日益增强,逐渐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曹操势力的膨胀加剧了他与实力雄厚,同样意欲统一北方的袁绍之间的矛盾。为了遏制曹操势力的发展,袁绍急于与曹操决战。200年,双方爆发了官渡之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9、 (3)、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师: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即:幻灯片4,提问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时间:(200年)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打败袁绍)影响:(经过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消除了其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注意: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黄河以南,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采纳了袁绍的谋士许攸的建议,夜袭袁绍的军粮重地乌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一方面说明曹操招贤纳士,所以许攸才会投奔曹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袁绍骄傲轻敌,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我们可得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另一原因,即: (4)、

10、袁绍骄傲轻敌。3、 统一北方: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正文第一段,并提醒学生注意:“官渡之战中,曹操彻底消灭了袁绍的势力。”此种说法错误。师:出示京剧群英会中曹操的面谱即:幻灯片5,并提出问题:在民间传说中和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并遭到贬斥,你认为这样评价曹操公平吗?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总结并讲解教材101页的“想一想”。然后出示曹操的龟虽寿即:幻灯片6,并提出问题:曹操的志向仅仅是要统一北方吗?生:不是,而是要统一全国。师: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北方。之后,他想乘胜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对他的威胁很大:一是江南的孙权,二是荆州的刘

11、备。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准备统一全国,而孙权、刘备由于实力较弱,二人结成了联盟抗曹,此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之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取得胜利,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此后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二、 三国鼎立(13分钟)(本目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前因后果。)1、 孙权和刘备势力的发展: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2、103页正文及小字部分,并出示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即:幻灯片7、8。提醒学生注意“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同时让学生注意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提问学生回答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谁?然后出示赤壁之战前的天下形势示意图即:幻灯片9。2、 赤壁之战师:指导学

12、生阅读教材103页正文及104页小字部分,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即:幻灯片10,然后提问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曹操的目的:(统一全国)(注意:赤壁之战体现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愿望。)(2)、时间:(208年)(3)、交战双方:(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师: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5)、孙刘胜曹败的原因:a、曹军虽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且疫病流行,战斗力减弱; b、曹操骄傲轻敌,相信了黄盖的诈降; C、孙刘联军擅长水战,战术正确,特别是火攻。注意:教材104页赤壁之战中的知识点

13、:孙刘联军以周瑜为主帅。历史典故: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师:赤壁之战后,曹操被逐回北方,再也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刘备、孙权的实力虽有较大发展,但二人又不足以消灭曹操。综上所述,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无论哪一方在当时都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力量来完成统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赤壁之战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何共同点?比较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对你有何启示?生:共同点:a) 都是历史上

14、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b) 失败的一方都骄傲轻;c)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启示:要虚心,不能骄傲自大;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等。注意:巨鹿之战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最后一段及105页三国鼎立形势图,并要求学生尝试画出三国鼎立的表格后,出示三国鼎立示意图及三国鼎立的表格即:幻灯片11、12。并说明:三国中,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这三个国家如同鼎的三只足,分别列在神州大地上。因此,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三国鼎立。 注意:(1)、三国出现的先后顺序:魏、蜀、吴。 (2)、魏国又称曹魏,蜀国又称西蜀或蜀汉,吴

15、国又称孙吴或东吴。 (3)、220年,曹丕称帝标志着东汉结束; (4)、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是汉献帝。 (5)、魏国的开国皇帝是曹丕,而不是曹操。曹操被其子 尊称为:魏武帝。(结合亳州的魏武大道、魏武广场讲述) (6)、222年,孙权称王而不是称帝(229年才称帝),标 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7)、三国的都城位置及今天所指哪个地方; (8)、台湾当时叫做夷洲,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此,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师:曹操属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生:不属于,他是东汉末年人。师:讲解教材104页“想一想”

16、及105页的“看图说一说”。4、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5页小字部分,并提出问题: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生:蜀、魏、吴。【本课小结】(5分钟)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魏 (2(蜀吴三国鼎立 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裂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融合。注意:如用三角形表示三国的地理方位,三国分别在哪个角上。【达标测试】(3分钟)师:出示:达标测试题即:幻灯片13.讲述“每课一得”,让学生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布置作业】(1分钟)教材106页的材料阅读及

17、自我测评。【问题探究】(6分钟)师:出示探究题即:幻灯片1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5分钟)(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即:幻灯片15)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实现新课标而开展的。在本课的课前构思、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我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作出尝试。第一,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初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他们已有的知识,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他们比较熟悉的题材和采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平时

18、的生活中,了解三国历史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三国演义或是看关于三国的电视剧,很容易就把这些文学作品等同于真实。为了使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的区别,我展示了京剧面谱中三国各英雄人物的形象,并提出问题:在民间传说中和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被塑造成奸臣的形象并遭到贬斥,你认为这样评价曹操公平吗?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从而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第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在教学中运用这篇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曹操的性格特征。在讲到赤壁之战中,联系学生学过的课文赤壁之战,便于学生分析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第三、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前我认真阅

19、读教材与相关资料,在设置问题上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如:讲述赤壁之战时强调骄兵必败的正确性;讲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时强调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整节课学生参与意识强,因为本课内容比较丰富,难以取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些地方还欠缺完善。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实践的把握中还要继续优化,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新课程教育的不断尝试,积累教学经验,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并时刻注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附:板书设计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曹操统一北方1、背景:2、原因:(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4)袁绍骄傲轻敌。3、统一北方:二、三国鼎立1、孙权和刘备势力的发展: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