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783240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80 大小:3.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0页
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0页
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广东汕头潮南区公安机关招考聘用33名辅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高频考点试卷(共500题)1.下列名言中出现最晚的一项是: A.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B.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C.亚当斯密: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D.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我思故我在”为笛卡尔的名言,意思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笛卡尔(1596年-1650年),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2、B项错误,“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出自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该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C项正确,“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出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国富论首次出版于1776年,其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D项错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为阿基米德的名言。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因此C项中的名言出现最晚。故正确答案为C。2.某公司一项任务交由甲

3、乙两个小组完成,甲组单独15天可完成,乙组单独10天可完成。现甲组先单独进行5天,然后两组合作,还需要多少天能完成剩余任务?() A.4天 B.5天 C.6天 D.7天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赋值工作总量为,根据题干已知条件可以推出:,。甲组单独工作5天后剩余的工作量为,然后两组合作,需要的天数天。故正确答案为A。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能够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D.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蒸腾

4、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过程使得水分到达植株较高的部分,由于无机盐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所以无机盐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株较高的部分。B项正确,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而在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因此蒸腾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C项正确,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D项错误,碳氧平衡是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中制造

5、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与蒸腾作用无关。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 ) 对于 聚集之处 相当于 捷径 对于 ( ) A.荟萃 取巧之思 B.渊薮 速成之法 C.辐辏 入门之路 D.囹圄 提升之梯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代入排除法进行解题,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代入A项,荟萃比喻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之处是指聚集的地方,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捷径比喻

6、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取巧之思是指取巧的想法,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即聚集之处;捷径即速成之法,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辐辏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聚集之处是指聚集的地方,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捷径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入门之路是初步学会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途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囹圄指监狱,是罪犯的聚集之处;捷径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提升之梯指提升的借助物,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5.在Word2010的编辑状态,欲选定文档中的一个矩形区域,

7、应在拖动鼠标前按下列哪个键不放: A.Ctrl B.Alt C.shift D.空格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 第二步,在Word2010的编辑状态,欲选定文档中的一个矩形区域,应在拖动鼠标前按Alt键不放。因此,选择B选项。A项:“ctrl”是键盘一个常用的键。全名为“control”,中文的意思为“控制”,用途广泛。在计算机基础中称为“控制键”。Ctrl键与其他键进行合并操作可完成很多的快捷操作。A项错误。C项:Shift键是键盘中的一个上档转换键,也可用于中英文转换,左右各有1个shift键。shift键具有输入法切换、快速切换半角和全角、选择连续文件、直接

8、删除文件等功能。C项错误。D项:空格键,或称空白键,是电脑键盘的一个键,位于键盘最下方。空格键通常是长条形,采用这种设计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方便地输入空格,如在两个单词中间通常用空格分隔。因此空格键设计得比其他任何键都要宽,两个手的大拇指都可以轻松地敲击空格键。值得一提的是,空格键也可成为密码的字符。D项错误。6.叔侄关系血亲 A.银河恒星宇宙 B.姑嫂亲人家庭 C.课堂知识书本 D.抑郁疾病心理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叔侄”是一种“血亲”“关系”,“血亲”与“关系”属于偏正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银河”是由“恒星”组成的,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两

9、词与“宇宙”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B项:“姑嫂”是“亲人”,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家庭”由“亲人”组成,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C项:从“书本”和“课堂”都可以获取“知识”,三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D项:“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与“疾病”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衍射现象 B.天空呈现蓝色光的散射现象 C.早上和黄昏的太阳是红色的光的反射现象 D.衣服湿了颜色变深布料沾水后反射到眼睛的光波频率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中的光现

10、象。 第二步,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大气对于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比较长的红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射向地面;橙、黄、绿光也比较容易透过大气;而波长比较短的蓝、靛、紫颜色的光,却很容易被大气散射而无法透过大气层,且光无论是在空气、水或是其他介质中,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一旦遇到一个小的颗粒,就会有一部分光线偏离原来的方向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光的散射现象。在短波中,蓝光能量最大,散射出来的光波也最多,被散射了的蓝光布满天空,就使天空呈现出一片蓝色了。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光现象的

11、物理解释,可用排除法作答。A项,小孔成像是针对光的直线传播而做的实验,排除。D项,光波频率发生变化只与光源有关,所以光源不变,光波频率也不变,排除。排除A、D两项后,再进一步分析B、C两项便可得出答案。A项解释错误。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项解释正确。天空呈现蓝色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中,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晴朗时,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从而使得天空呈现蓝色。 C项解释错误。

12、组成太阳光的单色光波长不同,导致大气层对每种单色光的折射程度也不同,红光最弱,紫光最强。在早晨时,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发生折射。入射角相同的条件下,红光折射率弱,紫光折射率强,因而进入人眼睛的红光较多,其他颜色的光则相对较少,所以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是红色的。黄昏时太阳是红色的也是同样的原理。 D项解释错误。眼睛可以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后,物体表面把光反射到眼睛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的越多,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射的光进入眼睛越少,物体的颜色越深。光照到干衣服上,大量的光被衣服纤维反射出来,只有少许光被衣服吸收。衣服被水浸湿后,一方面因为有一些纤维绒毛倾倒不能反射光线,另一方面因为湿衣服表面覆盖

13、着一层水,光照射到水上后,只有反射角很小的光才能反射出来,所以湿衣服反射出来进入眼睛的光比干衣服反射出来进入眼睛的光少。这就是为什么湿衣服看起来颜色更深。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当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B项正确,在晴朗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

14、,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C项错误,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D项错误,当光线照到干燥的衣服上面,因为有大量的光线被竖立着的衣服纤维漫反射出来,只有少部分的光线被衣服吸收。当衣服被水浸湿以后,有一些纤维绒毛因为水的缘故而倾倒,于是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反射光线。因此,被水浸湿的衣服比干燥时的衣服所反射的光少,所以颜色更深。故正确答案为B。8.下列关于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5、A.汽油标号是实际汽油抗爆性与标准汽油抗爆性的比值 B.为了保护汽车发动机,应尽量选用高标号的汽油 C.汽油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 D.汽油着火时应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剂,不能用水灭火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汽油并不是标号越高越好,要根据发动机压缩比合理选择汽油标号。汽车选择汽油标号的首要标准就是发动机的压缩比,也是当代汽车的核心节能指标。降低油耗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但压缩比要和汽油标号配合进行改变。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A项正确,汽油标号是实际汽油抗爆性与标准汽油抗爆性的比值

16、。标号越高,抗爆性能就越强。抗爆性就是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B项错误,标准汽油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组成。并不是标号越高越好,要根据发动机压缩比合理选择汽油标号;C项正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两者都是有机物,汽油能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D项正确,汽油着火适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也可用干沙灭火。千万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汽油比水轻的多,火会在水的面上流动,扩大火势。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活常识,主要涉及汽油的相关知识。汽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考生可结合生活经验分析

17、。我们平时给车加油时,要根据不同的车选择不同标号的汽油,而不是一味的选择高标号或低标号的汽油,因此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汽油标号指实际汽油抗爆性与标准汽油抗爆性的比值,其数值越高,抗爆性能就越强。A项说法正确。 标准汽油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组成的,汽车选择汽油,并不是标号越高对发动机越好,而是要根据发动机压缩比合理选择。B项说法错误。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汽油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C项说法正确。 汽油着火应该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也可用干沙灭火,但千万不能用水,因为汽油比水轻得多,火会在水的表面流动,从而扩大火势。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9.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

18、原来意义上的手”。这说明了()。 A.系统的整体性 B.系统的结构性 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开放性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 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存在于组成其系统的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只有各要素能够有机结合时,系统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机械之和,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强调了系统的整体性。故正确答案为A。10. A.12 B.13 C.14 D.15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57102,4910

19、3,猜测7(12)109,验证(12)4106,满足规律;第一行规律:相邻两个数的和(10)等于下一行相应的数字;第二行规律:相邻两个数字之和(5)等于下一行相应的数字;第三行规律:相邻两个数字之和(0)等于下一行相应的数字;第四行规律:相邻两个数字之和(5)等于最后一个数字;修正项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因此,选择A选项。1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上面序列的延续?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列图形外框相同,但方向不同,考虑旋转或翻转第二步,十五宫格,先横向观察,再纵向规律。小黑点在第一行图1、第二行图2、第三行图3

20、依次循环出现;小黑点所在图形的外框上下翻转得到下一行的图形,行内其余图形保持不变。按此规律,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1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对唐朝走向繁盛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是“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这两个时期是唐代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武则天在位时,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故称“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故表述正确。13.关于存款保险制度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存款保险制度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美国 B.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C.存款保险由存款人向存款保险公司投保 D.存款保险通常只赔偿存款人因银行倒闭而遭受的部分损失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以采用常理法和排除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存款人不用向保险公司投保。因此C项表述有误。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

22、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存款保险制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的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投保人应该是银行等存款机构,而不是存款人。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A项正确,现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起始于1934年美国建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经过近80年的发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一制度; B项正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并推广,有利于增强中小银行信用,有效提高公众信心,从而降低挤

23、兑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C项错误,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D项正确,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保险通常只赔偿存款人因

24、银行倒闭而遭受的部分损失。这样,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4.如果两个朋友已相识多年,他们之间的情感必然非常_:有时亲密无间,有时形同陌路。潮起潮落,甘甜苦涩。我们如何平静地对待这些起起落落,直接影响到友谊的_。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厚发展 B.复杂进展 C.细腻保持 D.多样延续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第一空后的“:”可知,“有时亲密无间,有时形同陌路”是对第一空的解释,感情时而好,时而坏,体现出感情多变。A项“深厚”指感情浓厚,与“感情变化多”意思不符,排除A项。B项“复杂”强调

25、种类多而乱,形容感情恰当。C项“细腻”强调细致入微,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多样”指多种样式,强调样式数量多,体现不出“时而好时而坏”这一含义,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如何平静地对待这些起起落落,直接影响到友谊的进展,语义通顺。因此,选择B选项。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大组织、规模等。进展:事情向前发展。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不减弱。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15.甲公司向县规划局提出了厂房建设规划许可申请,县规划局根据需要举行了许可听证会,并制定了听证笔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县规划局可以抛开听证笔录作出许可决定

26、B.县规划局可以参考听证笔录作出许可决定 C.县规划局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许可决定 D.县规划局应当根据上级指示作出许可决定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许可知识。 第二步,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第(五)项,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题目中,县规划局根据需要举行了许可听证会,并制定了听证笔录。县规划局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许可决定。因此,选择C选项。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也就是说在行政处罚中,行政处罚的听证笔录,不是行政处罚作出的唯一依

27、据。16.该厂每年的基本维护费约为()万元。 A.17500 B.21000 C.25750 D.3150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统计图,基本维护费即每年的固定支出,也就是图中的直线,观察图中直线的位置知它处于210百万元的位置,即21000万元。 故正确答案为B。1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 A.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B.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C.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质能 D.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关于新能源分类的知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越来越受重视,请考生多关

28、注这方面内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A项错误。本题考查新能源的分类,而A项属于新能源的定义。 B项错误。“水能”的说法模棱两可,既可能是三大类新能源之一的大中型水电,也可能是新可再生能源中的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都属于三大类新能源中新可再生能源下的小分类。未提及传统生物质能这一类新能源。 C项正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质能。 D项错误。此项内容均属于三大类新能源之一的新可再生能源下的小分类,且未提及另外两大类,即大中型水电

29、和传统生物质能。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新能源。 第二步,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将新能源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传统生物质能。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故正确答案为C。18.某店铺晚上总是因客人多而忙得不可开交,而白天顾客却

30、很少。为了在不增加店铺晚间劳动负荷的同时提升营业额,该店经理提出,可以发行只有白天才能到店使用的低折扣优惠券,这能吸引那些平时没有意愿到店消费的顾客在白天来店铺消费。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店经理建议可行性的是: A.发行优惠券后店里的许多常客将选择白天而非晚上到店消费 B.低折扣可能使白天客人剧增,导致白天店里也忙的不可开交 C.很难将优惠券有针对性地发放到从未到店消费的新客户手中 D.对于潜在客户来说,夜间到店消费才更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可以发行只有白天才能到店使用的低折扣优惠券,这能吸引那些平时没有意愿到店消费的顾客在白天来店铺消

31、费。论据:在不增加店铺晚间劳动负荷的同时提升营业额。本题论点讨论的是发行白天的优惠券可以吸引顾客白天到店消费,论据讨论的是在不增加晚上顾客的同时增加白天的顾客以提升营业额,都在讨论增加白天的顾客,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否定论点,即发行低折扣优惠券,也不能吸引那些平时没有意愿到店消费的顾客在白天来店铺消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论点讨论的主体是没有意愿到店消费的顾客,选项讨论的是常客,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B项:该项说明优惠券会让白天客人剧增,因此发行低折扣优惠券确实能吸引顾客在白天来店铺消费,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无法削弱,排除;C项:很难将优惠券有针对性地发放到从未到店消费的

32、新客户手中,只是在强调发放难度大,论点讨论发放后能否吸引顾客在白天来店铺消费,选项并未提到,无法削弱,排除;D项:选项说明对于潜在客户来说,夜间到店消费才更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即意味着就算发行了低折扣优惠券,顾客也不会在白天来店铺消费,直接否定论点,可以削弱,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9.张某已年满76周岁,某日与邻居赵某因琐事发生争执,事后怒气难消,便持刀捅死了赵某,对于张某的刑事责任与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D.审判的时候一般不适用死刑 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

33、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A项正确,当选。排除B项。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故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D选项。C项: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错误,排除。20.与“湖:黑海”这组词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山脉:阿尔卑斯山 B.尼加拉瓜大瀑布:瀑布 C.岛屿:格陵兰岛 D.黄河:河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黑海

34、是内陆海,不是湖,二者不是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阿尔卑斯山不是山脉,二者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尼加拉瓜大瀑布是一种瀑布,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格陵兰岛是一种岛屿,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黄河是一种河流,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1.如果用一个圆来表示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集合,那么以下哪项中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图()。 A.话剧,戏剧,歌剧 B.扬琴,古琴,古筝 C.素描,国画,油画 D.西游记,小说,名著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图形集合间

35、逻辑关系。 集合与集合为交叉关系,集合是集合与集合之间交叉的部分。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话剧”和“歌剧”都是“戏剧”的一种,二者与“戏剧”均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扬琴”“古琴”“古筝”是三种不同的乐器,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素描”“国画”“油画”是三种不同的画作形式,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小说”与“名著”是交叉关系,而“西游记”既是“小说”又是“名著”,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2.全球数以百计的医疗机构声称可用干细胞疗法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专家指出,这些机

36、构直接向患者打广告称可治愈疾病,而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有效或不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相关广告十分必要,某些类型的干细胞移植,例如使用血液或皮肤干细胞,经全面临床试验证实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癌症以及让烧伤病人完成植皮手术,因而得到监管机构批准。专家称,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血液和皮肤干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 B.干细胞疗法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C.监管组织应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 D.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仍是巨大挑战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首

37、先引出“干细胞疗法”这一话题,接着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某些机构打广告称干细胞疗法可治愈疾病是没有证据的,进而说明,处理相关的广告十分必要,随后通过举例说明,有些干细胞移植是经过临床试验证实,因而得到监管机构批准的,由此可知,并非所有的干细胞疗法都是可行的。尾句依然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还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定是否安全有效。因此文段重在说明干细胞疗法依然有些问题存在,对应B项。 A项,“血液和皮肤干细胞”属于例子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监管组织应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虽是对策表述,但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干细胞疗法”,且文中处理相关广告只是为了说明有些干细胞疗法存在问题,非

38、重点,排除;D项,“研发细胞和组织疗法”主题词范围扩大,文段具体围绕“干细胞疗法”展开,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干细胞疗法有风险专家呼吁严管“干细胞医疗旅游”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干细胞疗法可以修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通过“专家指出”和转折关联词“而”和“实际上”,说明还未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有效或者不会造成伤害。第三句话又举例说明干细胞疗法经全面临床试验才能治疗特定种类的疾病,因此需要监管机构批准。最后通过“专家称”和转折关联词“虽然但”,引出文段的重点,虽然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是仍处于研发阶段,并且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

39、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干细胞疗法是否安全有效。文段是“分总”结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即现在还不能运用干细胞疗法,存在一定风险。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和概括。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没有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效或无害,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还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还需严格监管。文段指出问题并给出对策,“监管”的对策应是文段的重点。文段首先指出很多医疗机构表示可以用干细胞疗法修复特定患者受损的组织细胞,然而专家指出,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其甚至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伤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处理相关广告;然

40、后举例说明有些干细胞移植确实能够帮助患者治疗相关疾病,因而得到了监管机构的批准;最后通过专家的话来说明许多潜在的干细胞疗法仍处于研发的最初阶段,还需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因此,文段论述的重点在于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有效性还有待确认,还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手续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即监管机构还应严加监管。 A项是文段所举事例,不是文段论述重点,且“广泛应用于治疗”文段未提及,排除。B项,文段论述的是干细胞疗法是否有风险还有待确定,该项肯定了其风险,排除。C项,监管组织引入有效广告管理措施是目前对于存在风险的干细胞疗法的合理监管措施,符合文意,当选。D项,“研发细胞

41、和组织疗法”与文段“干细胞疗法”不一致,且“巨大挑战”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C。23.某公司员工高某在体检时被初步诊断为癌症,心情低落,在未与公司请假的情况下就独自出国旅游21天。据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该公司可以无理由单方面解除与高某的劳动合同 B.该公司可以解除与高某的劳动合同,但需向其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金 C.该公司在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的条件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D.因高某患有重大疾病,无论是否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该公司无权解除合同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高某未向单

42、位请假,21天不到岗,已经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故正确答案为C。24.项脊轩志有云:“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是指: A.每隔三天或五天 B.农历三月初五 C.农历每月初八 D.农历每月十五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项脊轩志原文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意思是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在墙上。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而且,古人的三五之夜、二八妙龄都是通过计算才能知道具体的数字,三五

43、之夜是十五的夜晚,二八妙龄是十六岁的年龄。由此可知,“三五”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因此,选择D选项。25.当下,电视节目主打媒体融合和多终端传播的概念并不新鲜,只要在不同终端进行内容投放的节目都自称是媒体融合。技术拓展了媒体类型和渠道,真正的媒体融合要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要以不同渠道用户的多层次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定制内容,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形成媒体融合关键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不同终端进行相同内容投放成为当下电视节目进行媒体融合的普遍做法 B.媒体融合本身不能提升节目的内容品质,但能让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吸收 C.要做到媒体融合,就要把各种终端、渠道整合成一个有机体,

44、形成信息传播的“生态圈” D.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首先梳理文段结构,在此基础上寻找文段论述重点。文段首先指出媒体融合和多终端传播的概念并不新鲜,接着强调真正的媒体融合要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要以不同渠道用户的多层次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定制内容,与用户之间形成相互分享信息关系,形成媒体融合关键点。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媒体融合,D项概括恰当。 A项,“在不同终端进行相同内容投放”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B、C两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A、B、C。 故本题选D。 解

45、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媒体融合”这一话题,第二句通过对策词“要”给出了实现真正媒体融合的途径。文段为“分总”结构。总论部分即主旨句,主要强调了实现媒体融合要重视用户的思维,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与用户建立联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通过“当下”交代背景,引出“媒体融合”的话题,接下来通过强调词“真正”引出作者的观点,并通过“要”引导对策,即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形成相互分享信息的关系,形成媒体融合的关键点。对文段的重点进行同义替换,对应D项。 A项对应首句背景的表述,非文段的重点,排除;B项文段未

46、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没有提到“用户”,偏离文段的中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媒体融合节目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26.1,10,31,70,133,() A.218 B.210 C.228 D.226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变化趋势不大,考虑多级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新数列9,21,39,63,(),新数列没有明显特征且变化趋势也不大,所以进行第二次做差得到新数列为12,18,24,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故下一项为30,所求项为。故正确答案为D。27.如果一个等差数列共有25项,和为3700,而且它的每一项都是自然数,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3项的值是多少? A.74

47、B.8 C.148 D.16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中位数项数,25项的中位数为第13项,故3700=25第13项,解得第13项=148。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已知项数25,所以中项为。则,解得。即第13项的值为148。故正确答案为C。28.能淡化海水的石墨烯薄膜研发成功研究团队用石墨烯材料制成薄膜石墨烯薄膜投入大规模生产研究团队测试薄膜淡化海水能力石墨烯薄膜销往世界各地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中选择。 先有“研究团队用石墨烯材料制成薄膜”,

48、后有“石墨烯薄膜销往世界各地”,即首句应为,排除B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尾句应从中选择。先测试出薄膜具有淡化海水的能力,然后大规模生产薄膜,最后将其销往至世界各地,即尾句,排除A、C两项。因此,选择D选项。29.从结绳记事到竹简纸张,从计算机存储到光盘刻录,人类从未停止_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也_着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求 塑造 B.追逐 制造 C.探求 创造 D.探究 缔造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此处表达的是人类一直寻求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

49、所填词语应表达寻求之意,排除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此处说的是信息存储方式变革对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影响,辨析备选词语含义即可锁定答案。第一空,由“从到,从到”可知,此处表达的是人类一直寻求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所填词语应表达寻求之意。“探究”意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多与“问题”“真理”等搭配,不能与“信息存储方式”搭配,排除D。 第二空,此处说的是信息存储方式变革对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影响。“塑造”侧重影响、形塑,“制造”“创造”均侧重从无到有。“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一直存在,“制造”“创造”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C。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

50、破口在第二空。填入词语搭配“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A项“塑造”指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塑造方式”搭配恰当。B项“制造”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与“方式”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创造”指主观地制造客观上能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强调“主观”,但该句主语“信息储存方式变革”为客观事物,主谓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缔造”指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与“方式”搭配不当,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追求”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与“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存储方式”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

51、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从结绳记事到竹简纸张”、“从计算机存储到光盘刻录”可知,我们一直在让我们的信息存储方式更加高效便捷,故横线处应表示“努力达到某种目的”、“想要”之意,A项“追求”表达通过行动达到某种目的,B项“追逐”表达积极追寻,C项“探求”意为探索寻求,均与文段对应恰当,保留。D项“探究”意为探索研究,文中并无研究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前文搭配“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后文搭配“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表达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对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方式有重大影响之意,A项“塑造”强调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当选。B项“制造”往往搭配“装备”“机

52、器”等具体事物,且“制造”的主体多为人,与前文“信息存储方式的变革”搭配不当,排除;C项“创造”重在强调首次做出或建立,强调开创性,而我们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始终存在的,并非首次开创,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数字存储打开想象空间30.()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A.风能 B.生物质能 C.地热能 D.氢能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 第二步,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能源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

53、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因此,选择B选项。A项: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非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但是风能不是可再生的碳源。A项错误。C项: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是可再生的碳源。C项错误。D项:氢在地球

54、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是二次能源。氢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可再生的碳源。D项错误。31.下列关于能源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水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B.电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C.太阳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D.石油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是清洁能源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能源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一次能源指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

55、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的能源。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成的,是二次能源。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排除法解题。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而电能是并非自然界原有的,需要人加工转换。 A、C两项正确。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水能和太阳能都是自然存在的一次能源,两者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属于清洁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56、,可再生能源。 B项错误。电能是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 D项正确。石油是自然存在的一次能源,但是石油燃烧后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是清洁能源,石油资源使用之后就会不断减少,不可再生。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B项错误,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是二次能源。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2.以下有关中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叶是针

57、法的主要材料 B.拔罐有行气、消肿、散寒等作用 C.“药王”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D.“杏林”作为中医的代称起源于秦朝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拔罐法古称角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的合称。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针法(针疗),是民间医学的一种疗法,

58、除传统的针灸方法以外,更多的是用针挑法、放血法以及将药物做成艾卷,按穴针之。艾叶是灸法的主要材料。A项错误。C项: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药王”是指孙思邈,不是李时珍。C项错误。D项:董奉,东汉人,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

59、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源于此。“杏林”作为中医的代称起源于东汉的名医董奉,不是秦朝。D项错误。33.人首先是一种物质存在。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身体是灵魂的寓所,所以,关照肉体即物质生活是必需的。但是,物质性显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存在不是来自其粗壮的四肢或尖利的牙齿,而是来自其超越肉体的精神。但是,在一个现实的、人的欲望不断成长的世界里,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之间存在持久的紧张,在欲望的推动下,在人和猪之间,在苏格拉底和傻瓜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疆界。屈从于欲望,成为物质的奴隶,可能使人离苏格拉底更远,离傻瓜更近,离人更远,离猪更近。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 A.在现实世界里,人的精神与物质处于紧张对立中 B.身体是灵魂的寓所 C.人的存在更多来源于精神而非肉体 D.屈从于欲望会使人丧失人的本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个“但是”之前,强调物质生活是必须的;第二部分是两个“但是”之间,强调人的存在来自精神;第三部分是倒数第二句;论述由于欲望的推动,人们不容易看出来是否沦为物质的奴隶;第四部分是尾句,论证了沦为物质的奴隶的危害。整个文段的重点是中间两部分,即精神对于人很重要。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