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782323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42 大小:2.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2页
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2页
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2页
资源描述:

《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云南文山市妇幼保健生育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高频考点试卷(共500题)1.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虽然在空间和情感上越来越_,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却又_地与他人的利益和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促成人们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呼吁公共利益。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冷漠 无孔不入 B.疏离 前所未有 C.隔绝 迫不得已 D.封闭 始料未及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后文意有明显的转折关系,根据“与他人的利益和行为

2、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所填词语需要与“紧密联系”形成转折,且能同时搭配“空间和情感”。A项“冷漠”无法同时搭配“空间”和“情感”,“冷漠”意思是冷淡,不关注,常用“态度冷漠”,无法与“空间”搭配,排除。C项“隔绝”,可与“空间”搭配,常用“与世隔绝”,但无法与“情感”搭配,排除。 第二空,B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过的,常用作褒义,在此用来形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且与前文“在这个时代”的时间状语构成对应,符合语义,当选。D项“始料未及”指没有想到,在意料之外的,而文段并没有之前有所设想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错位的呼吁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应与“空间和情感”同时搭

3、配。A项“冷漠”指情感方面,可用来修饰“情感”,“空间冷漠”不能搭配,排除A项。B项“疏离”指疏远,既可以与“空间和情感”搭配,也可以跟在“越来越”后面,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程度加深,符合文意。C项“隔绝”和D“封闭”指一种已形成的状态,而该空前“越来越”指程度的加深,后面不能跟“隔绝”和“封闭”,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前所未有”指以前没有过的,放在此空指“人与人之间联系异常紧密”,正好能够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空间”与“冷漠”搭配不当,排除A。第二空,“迫不得已”指不情愿;“始料未及”指在意料之外。句中说的是这

4、个时代人们之间的利益联系更紧密,未含有不情愿和意外的意思,排除C、D。故本题选B。2.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是指: A.山名 B.人名 C.地名 D.书名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名落孙山”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句话的意思是吴人孙山是一个诙谐风趣的才子,他到外郡去参加解试,一个同乡人托他把自己的孩子带着一起去。结果,这个同乡人的孩子没有考中,而孙山的名字排在了榜上的最后一名,孙山回到家里,那个同乡人问孙山自己的儿子考中了

5、没有,孙山回答说:“得解举人榜上最后一名的名字是孙山,您儿子的名字还落在了孙山的后面呢。”按照宋代的科举制度,读书人要想考取功名首先得参加解试(明清时期改称“乡试”),解试合格者称为“得解举人”,只有解试合格者才会被解送至京师参加由尚书省主持的“省试”(明清时期改称“会试”)。既然在解试被录取者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而那个同乡人儿子的名字又落在了孙山的后面,当然就是没有考中。所以孙山是个人名。故B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3.精神病患者甲在妻子的陪伴下外出散步,顽童乙前来挑逗,甲受到刺激追击,甲妻见状竭力阻拦无效,甲将乙的头打破。乙的医药费应如何承担? A.完全由甲妻承担 B.完全由

6、乙的监护人承担 C.主要由乙的监护人承担,甲妻也应适当承担 D.主要由甲妻承担,但乙的监护人也应适当承担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由于甲和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在此案例中,甲造成乙损害,甲妻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乙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造成乙去挑逗甲,所以乙的监护人也应适当承担。故D正确,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4.在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给出的另一套图形中,有四个图,从

7、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左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已知图形均由不相连的三部分组成。四个选项中,A项图形由三个相连接的部分组成,B项图形由两部分组成,C项图形由一部分组成,C项图形由不连接的三部分组成。故正确答案为D。5.我们感冒时,常会感到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A.气管、支气管分泌痰液太多 B.鼻粘膜分泌液过多 C.鼻粘膜充血肿胀 D.声带充血肿胀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解答。题干说的是呼吸不畅,显然我们都是用鼻子呼吸的,其与鼻粘膜有关的可能性更大。排除A、D两项。结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对比B、C两

8、项,因肿胀而呼吸不畅的可能性更大。感冒时鼻腔炎症反应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鼻道狭窄甚至闭塞,所以会出现鼻塞,造成呼吸不畅。故本题选C。6.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D.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

9、的关键点分析选项。诱发运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A项,多张图片相继呈现形成电影,但每张图片本身的内容都是静止的,不符合定义。 B项,由于云的运动造成相邻的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错觉,符合定义。 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是晃动的,并非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D项,先看瀑布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产生树木运动的错觉是因为长时间注视瀑布,与题干所述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

10、。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相继呈现”说明图片都是运动的,不存在静止物体,不符合定义;B项:根据常识,云是运动的,月亮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注视夜空时之所以觉得月亮在动,是由于云的运动所产生的错觉,符合定义;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一直在运动,并不是错觉,没有体现“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D项:“树木在向上飞升”,是由于先“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形成了视觉的惯性,再看树木,由于这种惯性,而产生的感觉,而不是同时观察两者产生的错觉,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为“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第二

11、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烛光本来就会随风摇动,并不存在让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电影的动态画面是多张图片连续切换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瀑布是往下流的,注视瀑布久了,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朝着瀑布相反的方向飞升。之所以会觉得树木朝着瀑布相反方向飞升,原因是长时间注视,与题干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月亮并未运动,只是由于云在运动给人以错觉,误以为月亮在运动,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7.下列属于商业体育的是: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B.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C.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 D.世界乒乓

12、球锦标赛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商业体育。 第二步,商业体育是一种追求竞技比赛票房价值、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竞技体育活动。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英超”,是英格兰足球总会下属的职业足球联赛。球队以俱乐部形式存在,俱乐部可以根据相应的规则交易球员、获取赞助、出售相关商品,具有盈利性及商业性。因此,选择C选项。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国的经济越强,国民的幸福感就越强。以下各项如果都为真,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是: A.一国的经济总量大,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国民的经济占有量大 B.国民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 C.经济强则百姓富 D.经济越强则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高,国民

13、的荣誉感越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国的经济越强,国民的幸福感就越强。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所说为经济总量与每个国民的经济占有量之间的关系,与论点所说的国民的幸福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所说为国民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是对论点经济越强,国民的幸福感就越强的削弱,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该项所说为经济和百姓富裕的关系,论点所说为经济和国民幸福感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该项所说为经济和国家地

14、位及国民荣誉感的关系,论点所说为经济和国民幸福感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9.2,5,9,14,17,21,()。 A.26 B.27 C.28 D.29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一个3,4,5的周期数列,则下一项为5,所求项为21526。因此,选择A选项。10.为鸡毛蒜皮_,为陈芝麻烂谷子_,只怕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不下,会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一句老话说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_的人,才是快乐轻松的人。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15、是: A.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既往不咎 B.耿耿于怀牵肠挂肚既往不咎 C.斤斤计较念念不忘虚怀若谷 D.铭心镂骨耿耿于怀虚怀若谷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中“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不堪重负”、“承载不下”、“痛苦”等词可知,应填入表达消极倾向的词语。A项和C项“斤斤计较”意思是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符合文意;B项“耿耿于怀”指令人不愉快或牵挂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符合文意;D项“铭心镂骨”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偏积极色彩,不符合文意,D项排除。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只怕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不下”可知,文段表达的意思是不能受“陈芝麻烂谷子”的困扰

16、,计较往事,该空应体现计较之意。A项“耿耿于怀”指不能忘怀,牵萦于心,符合文意。B项“牵肠挂肚”指非常挂念,很不放心。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B项。C项“念念不忘”指牢记在心,时刻不忘。偏积极倾向,而且与后面的“念念不忘”重复,排除C项。答案锁定A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根据“会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可知,要想快乐,就不能被过去牵制住,所以应填入“过去”有关词汇,A项“既往不咎”意思是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以往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11.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配偶

17、 B.兄弟姐妹 C.子女 D.父母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由此可知B项,兄弟姐妹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属于

18、第一顺序继承人。但此题为选非题,因此当选。ACD项均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此不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12.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一般是在每年的: A.2月3日-5日 B.2月17日-19日 C.3月4日-6日 D.3月19日-21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立春,喻意春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是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5日。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季。因此,选择A选项。二十四节气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9、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13.成千上万 A.千军万马 B.万紫千红 C.千变万化 D.五颜六色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成千”和“上万”都表示数量多,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且二者都是动词,“千”和“万”都属于数词,且程度递增。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千军”和“万马”都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但二者都是名词,排除;B项:“万紫”和“千红”都表示百花竞艳的景象,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万”和“千”都属

20、于数词,但程度递减,排除;C项:“千变”和“万化”都表示变化非常多,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且二者都是动词,“千”和“万”都属于数词,且程度递增,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五颜”和“六色”都指多种颜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4.贷款:银行 A.病历:病人 B.邮件:邮局 C.火灾:消防车 D.罚单:交警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是业务与机构的对应。第二步:判断各个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找出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的,即为答案。只有B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邮局办理邮件业务,当选;A、D两项后者均为人;C项,消防

21、车是消灭火灾的工具。三项均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5. A.3 B.4 C.8 D.12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 第二步,观察发现第一个图中203342,第二个图中35214122,规律为外圈数字之和等于内圈数字的2倍,所以所求项为(2644)28。因此,选择C选项。16.某商店销售两种饮料,每瓶售价3元。当两种饮料各售出1瓶时,其中一瓶获利20%,另外一瓶亏损20%,则该商店: A.赚0.25元 B.亏0.25元 C.赚0.1元 D.不亏不赚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根据“一瓶获利20%”

22、可得,这一瓶的成本为2.5元;根据“另外一瓶亏损20%”可得,这一瓶的成本为3.75元。第三步,商店的盈利为(33)(2.53.75)0.25元,即各售出1瓶时亏损0.25元。因此,选择B选项。17.合理的行政速度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所花费的合理的时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行政速度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所花费的时间,合理的行政速度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所花费的合理的时间。合理的行政速度是行政效率的基础。因此,本题正确。合理的行政速度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所花费的合理的时间。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主要受以下四个因

23、素的制约:(1)行政程序设计的工作环节;(2)行政机关设施运行的有效性;(3)满足行政服务对象需求的时间;(4)法定期限和承诺期限;(5)行政人员的素质。18.李某、张某于2018年5月16日结婚,李某在婚前有一套别墅,婚后将别墅出租一年,获租金40万元,二人婚后共同购买了一辆轿车,2019年7月8日二人感情破裂,协议离婚,据此,二人分割财产时应当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配的有()。 A.婚后二人的工资、奖金 B.40万元租金 C.轿车 D.别墅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A项、B项、C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

24、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D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故正确答案为ABC。19.1,1,2,3,5,(),13。 A.6 B.7 C.8 D.9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

25、步,本题考查递推数列。 第二步,原数列为递推和数列,112,123,235,相邻三项中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那么()为358,验证发现5813,满足题意。因此,选择C选项。20.认为任何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都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这是行为科学时期行政组织建立的: A.以人为本原则 B.人与组织平行原则 C.公正、公开原则 D.参与、沟通原则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最要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因此,选择A选项。B项:人与组织平行原则是指行政组织对组织成员的要求及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应与组织对人的基本平衡

26、。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组织建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2)人与组织平行原则。(3)参与、沟通原则。(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的原则。没有公正、公开原则。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参与、沟通原则是指行政组织要创造各种机制使组织成员介入决策与管理过程,实现各层级、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达成相互信任与理解,对组织成员的管理、激励往往比惩罚更重要。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1.某商场被盗,先锁定四个嫌疑人。他们的供述如下:甲:作案的不是我们四个。乙:我们当中有人作案丙:作案的不是我丁:乙和丙,至少有一个人没有作案若是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两个人说的是谎话,则下

27、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和丁 D.说假话的是甲和丙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第二步,找关系。甲说的“作案的不是我们四个”和乙说的“我们当中有人作案”为矛盾关系。第三步,看其余。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定一真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两个人说的是真话,两个人说的是谎话”,可知甲、乙说的话必有一真一假,其余丙、丁说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丙和丁说的话谁真谁假不确定,可采用假设法,若丙说的话为真,则丁说的话也为真,不符合题意,故丙说的话为假,丁说的话为真。根据丙说的话为假,可知:作案的是丙,进

28、而可得:有人作案,即乙说的话为真,所以甲说的话为假。综上所述,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说假话的是甲和丙。因此,选择D选项。22.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灼伤眼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只能向乙索赔 B.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赠 C.丙只能向甲索 D.丙可以向甲、乙中的任何一方索赔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由此可知,丙(被侵权人)既可以向甲厂(产品的生产者)也可以向乙商场(产品的销

29、售者)请求赔偿。故本题答案为D。23.慢性的急性的 A.持续的永久的 B.持续的经常的 C.持续的间断的 D.持续的漫长的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慢性的”与“急性的”属于反义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持续的”的反义词是间断的,与“永久的”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持续的”的反义词是间断的,与“经常的”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C项:“持续的”和“间断的”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持续的”的反义词是间断的,与“漫长的”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24.6月某中学6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较之前

30、提高2.5个百分点。7月学校有5名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退休,并新招聘15名尚未评定职称的应届毕业生,这样未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正好是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的1.5倍。问该中学6月之前,未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 A.不到40人 B.4050人之间 C.5160人之间 D.超过60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6月份6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高级职称老师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则6月份教师总人数为62.5%=240人,7月份教师总人数为240+15-5=250人。由7月份未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是高级职称教师的1.5倍,则总教师人数是高级职称教师的2.5

31、倍,所以7月份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502.5=100人,未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50人。第三步,6月之前,高级职称教师有100+5-6=99人,未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有240-99=141人,所以未拥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人数比高级职称的教师多141-99=42人,介于4050人之间。因此,选择B选项。25.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要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原则为:明文“a、b、c”,对应的密文为“a1、2b4、3c9”,如果接收方收到密文“7、18、15”,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A.“4、5、6” B.“6、7、2” C.“2、6、7” D.“4、8、3” 参

32、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问题。 第二步,根据加密规则可知,a17,2b418,3c915,解得a6,b7,c2,即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6、7、2”。因此,选择B选项。26.一条路上依次有A、B、C三个站点,加油站M恰好位于AC的中点,加油站N恰好位于BC的中点。若想知道M和N两个加油站之间的距离,只需要知道哪两点之间的距离? A.CN B.BC C.AM D.AB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几何问题。已知条件中出现多个“一半”,则在列式时会出现多个 关系,需要考虑AC、BC、MN之间的长度关系,可画图求解。题干信息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MC= AC,NC= BC,所以MN=M

33、C-NC= AC- BC= (AC-BC)= AB。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第二步,A、B、C在一条路上,根据M位于AC的中点,N位于BC的中点,可得5个站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MNMCNCACBCAB,故只需知道AB两点之间的距离。 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第二步,假设A、B、C不在一条直线上,以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由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MN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有MNAB,故只需知道AB两点之间的距离。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方法一:画图(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则只需知道A、B

34、间的距离,就可知道M、N间的距离。方法二:假设A、B、C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所示),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MN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则只需知道A、B间的距离,就可知道MN的距离。故正确答案为D。27.下面语句有歧义的是: A.放弃虚荣的人真是让人敬佩。 B.电力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 C.所有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 D.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京启动。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歧义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语义不明,“放弃虚荣的人”,既可以指“把虚荣的人放弃”,也可以指“一个放弃虚荣的人自己”两层意思。B项、C项和D项均表述明确,无歧义。因此,选择A

35、选项。28.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形状,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古猿有可能离开猿的体统而向着人的方向发展。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只有 才 C.如果 就 D.因为 才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形状”是其可以“向着人的方向发展”的原因,故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A、D两项“因为”符合文意,保留。B项“只有”为表示条件的关联词,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如果”为表示假设的关联词,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是古猿“离开猿的体统而向着人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故横线处所填词语需为必要条件

36、引导词。D项“才”符合文意,当选。A项“所以”为因果关系关联词,且一般位于尾句的句首,不能位于一句话的中间位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形状”是导致“离开猿的系统而向着人的方向发展”这一结果的原因,故该空应填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A项和D项“因为”表原因,符合文意。B项“只有”表必要条件;C项“如果”表假设。二者均不可表示因果关系,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是古猿“向着人的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故该空应填入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A项“所以”应用在尾句的句首,一般不用于一句话的中间,排除A项。D

37、项“才”表必要条件关系,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关联词语的考查。快速浏览文段和选项,分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填入词语表达的逻辑关系。第一空,“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性状”是古猿能够向人类进化的原因,应选“因为”,排除B、C。 第二空,“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是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条件而非结果,“才”填入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D。29.下列选项中,根据图1和图2的关系,与图3对应的图形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第一组图找规律,观察图1和图2,梯形和三角形的位置进行互换,和+的位置进行互换,圆的位置

38、不变,外框都是正方形;第二组图用规律,图3中三角形和圆的位置进行互换,#和*的位置进行互换,外框是梯形,所以对应选项C。 故正确答案为C。30.摇曳:晃动 A.自满:自谦 B.翻天覆地:一成不变 C.悲痛:欲绝 D.顺风转舵:见机行事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摇曳指摇荡;晃动指摇晃、摆动,二者为近义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自满多指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心理状态;自谦指的是自抱谦逊态度,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大;一成不变指的是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39、项:悲痛指悲伤哀痛;欲绝指感情极其强烈的,非常激动的,用来形容悲痛的程度,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顺风转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见机行事指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1.人类的到来着实给这个世界的某些自然法则带来了不少挑战。比如说,植物的果实之所以味道鲜美,就是因为它需要吸引动物前来将它的果实中附赠的种子带往更远的地方,当然同时也将富含大量营养物的果实作为对传播种子的动物的报酬。这是一桩完美的公平交易。可是,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据此,可以推断: A.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是为了改

40、造自然 B.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总能完美地实现 C.人类有时对植物果实中的种子展开科学研究 D.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未提到“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排除;B项:由题干最后两句可知动植物间的公平交易并非总能完美实现,“总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并未提到“对果实种子展开科学研究”,排除;D项:题干最后两句表明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说明人类给世界的某些自然法则带来了挑战;第二句

41、说明植物的果实味道鲜美是因为它需要吸引动物前来将它的果实附赠的种子带往更远的地方,同时也将富含大量营养物的果实作为对传播种子的动物的报酬;第三句说明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A项: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是为了改造自然,题干中并未涉及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断,排除;B项: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总能”完美地实现,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只是给出一个完美实现的例子,并没有提及其他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能够完美实现,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断,排除;C项:人类有时对植物果实中的种子展开科学研究,“展开科学研究”题干并未提及

42、,属无关选项,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断,排除;D项:由题干中“这是一桩完美的公平交易。可是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可以得出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因此D中说法可以推断,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内容推出的一项,需准确理解和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 A项,题干只说人类给自然法则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并未提及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该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 B项,根据题干中的例子可知动植物之间的交易并非总是完美的,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题干并未提及对人类挑战自然法则的态度,该项不能由题干推

43、出,排除。 D项,根据题干中的例子可知该项说法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D。3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臭氧 D.氢气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溶解度非常小,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答案为B。33.“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共同反映理念: A.重和谐 B.重伦理 C.重民生 D.重爱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 第二步,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原文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

44、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强调和谐。和合中庸: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政通人和: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天人合一:“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协和万邦: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因此,选择A选项。34.王某在赶集回家路上遇到骑摩托车的李某,于是搭乘便车回村。途中,李某接听电话致摩托车失控侧翻,王某受伤。关于王某的损害赔偿,下列说法

45、正确的是: A.王某自行承担损害后果 B.李某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 C.王某和李某均等分担损失 D.李某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题中,王某属于无偿搭乘

46、人,李某驾驶机动车接听电话是明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违规行为,构成重大过失,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故正确答案为D。35.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A.骏马不等鞭:响鼓不重锤 B.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C.枯木难复活:惯贼难悔悟 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刻薄不赚钱”与“忠厚不折本”为反义关系,且“刻薄”与“忠厚”、“赚钱”和“折本”互为反义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C两项没有反义关系,排除A、C两项。B项中“慷慨”和“从容”没有反义关系,排除B项。D项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两句话为反义关系,且“谦虚”和“骄傲”

47、、“进步”和“落后”互为反义关系,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6.人本管理的目的是()。 A.始终把人放在中心的位置 B.着眼于所有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C.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D.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效益的最优化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人本管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中心的位置,着眼于所有成员工作及积极性的发挥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的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效益的最优化。故正确答案为D。37.在某敌占区有王庄、李家湾、老河口、宋屯、东沟五个地下交通站,据可靠情报,其中三个暴露了,需要紧急撤离,经过多方侦查,得知:(1)若王庄暴露

48、了,则李家湾也暴露了;(2)若老河口暴露了,则宋屯也暴露了;(3)若李家湾暴露了,则老河口也暴露了;(4)若李家湾和宋屯中至少有一个暴露了,则东沟也暴露了。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 A.王庄和李家湾都暴露了 B.王庄和老河口都暴露了 C.老河口和宋屯都暴露了 D.东沟和李家湾都暴露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若则”,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王庄暴露李家湾暴露老河口暴露宋屯暴露李家湾暴露老河口暴露李家湾或宋屯暴露东沟暴露第三步,进行推理。按顺序,将进行递推可以得到:王庄暴露李家湾暴露老河口暴露宋屯暴露东沟暴露题干指出交通站中有“三个暴露了”,假设“王

49、庄暴露”了,根据可知,后面的四个交通站都暴露,与题干条件“三个暴露了”矛盾,故该假设不成立,即“王庄不暴露”,排除A项、B项;假设“李家湾暴露”了,根据可知,后面的三个交通站都暴露,与题干条件“三个暴露了”矛盾,故该假设不成立,即“李家湾不暴露”,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38.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动态位置。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中,两个“”沿对角线逐渐靠近,最终在中心处叠加;第二

50、段应用规律,“”和“”沿对角线逐渐靠近,最终在中心处叠加,只有D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39.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甲:“我班所有的同学都申请了助学货款。”乙:“如果班长申请了助学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丙:“班长申请了助学贷款。”丁:“我班有人没有申请助学贷款。”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B.乙说假话,班长没申请 C.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D.丁说假话,学习委员申请了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第二步,找关系。甲和丁为矛盾关系

51、。第三步,看其余。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定一真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可知甲、丁中一真一假,乙、丙说的话都为真。根据丙真,可知班长申请了助学贷款,再根据乙真,班长申请了助学贷款能推出学习委员没有申请助学贷款,故甲说假话。因此,选择A选项。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若已知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已知其中一个命题为假,则另一个必为真。40.村干部不顾急流暴雨倾盆而下低洼地带需转移搭人墙救村民溪水迅速上涨 A. B. C. 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抗洪转移村民”的过程展开。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和事件。应

52、该先是“溪水迅速上涨”,然后才会“低洼地带需转移”。故事件应该在事件的前面,排除A、B、D三项。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C项符合,验证该项,先“暴雨倾盆而下”导致“溪水迅速上涨”、“低洼地带需转移”,于是“村干部不顾急流”,“搭人墙救村民”。故正确答案为C。41.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 ,相得益彰。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定 齐头并进 B.划分 互为表里 C.区分 珠联璧合 D.界定 相辅相成参考答案:D 解题

53、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普通话和方言通过明确划定各自的使用范围可以同时使用,并不冲突。A项“规定”意为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D项“界定”意为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置于此处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划分”指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文段未体现普通话和方言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排除;C项“区分”指辨别,分辨,文段并非强调普通话和方言相似,不好分辨,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甚至”可知,表达递进关系,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比“并行不悖”程度更重。D项“相辅相成”意为两件事物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可与“并行不悖”构成递进关系,符合文意,当选;A项“齐头并进”意为

54、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程度与“并行不悖”一致,无法构成递进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普通话与方言如何相得益彰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可知,对于普通话与方言已按照性质进行了明确的认定。A项“规定”指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文段只是按照性质进行划分,不涉及是否决定,语义不符,排除A项。B项“划分”指把整体分成几部分,可体现把我国的语言划分为普通话与方言之意,符合题意。C项“区分”指分开来两个不同的事物,可体现将我国语言分为普通话和方言之意,符合题意。D项“界定”指划定界限;确定

55、所属范围。可体现前文“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之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甚至”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出对“并行不悖”的递进,且与“相得益彰”构成并列。“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侧重互不影响。B项“互为表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与“并行不悖”程度一致,未体现递进,排除B项。C项“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普通话与方言为客观存在,未体现“美好”,排除C项。D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侧重配合与补充,可体现普通话与方言的互补性,对前文“并行不悖”进行了递进,且“相辅相成”与“相得益彰”形

56、式对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分析文意可知,本题从第二空入手可快速锁定答案。第二空词语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辨析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不符合文意的A、B、C。第三步,验证第一空。 先看第二空,由“做到并行不悖,甚至”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比“并行不悖”语义程度更重。“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侧重表达各方都不落后的意思。文段不是强调普通话和方言谁都不落后,而是说两者互相助益,排除A。“互为表里”指内外一体,互相配合,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内外一体的关

57、系,排除B。“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文段并未说明普通话和方言结合在一起,排除C。“相辅相成”指互相协助进行或配合使用,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界定”指确定所属范围,一般适用于抽象事物,如“界定概念”。其用在文段中,指明确“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范围,恰当。 故本题选D。 42.一个圆形人工湖的半径为150米,小张从距离湖边150米的A处出发向湖边正对面湖岸位置的B处行进,并在到达后返回A处。如他全程不得进入湖内行走,则他最少得要走: (3.14, 1.73) A.不到1000米 B.10001200米之间 C.12001400为之间 D.超过1400米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问题,用公式法求解。 第二步,由题意可知,最短距离为AC+BC。AC为OC的切线,AO=300米,OC=150米,则OAC=30,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C的长度就是求弧长,BC为三分之一圆,弧长为100。由此可得:AC+BC=150+100259.5+314=573.5(米),往返需要573.52=1147(米),介于10001200米之间。因此,选择B选项。43.袋子里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