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781060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55 大小:2.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5页
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5页
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5页
资源描述:

《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03月2023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12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高频考点试卷(共500题)1.在西汉时期,一种青铜染炉非常流行,以至于在许多地方都有出土。这种染炉分为三个构造:主体为炭炉,下部是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一具活动的杯。它曾让几代学者对它的用途,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一种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小火锅”。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收 孜孜以求 B.承接 迷惑不解 C.收纳 朝思暮想 D.盛放 潜精研思参

2、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主体为炭炉,下部是炭灰的盘体”可知,染炉下部是用来接上面掉下来的炭灰的。B项“承接”意思是承前接后,体现出接住上面掉下的东西,与文段对应恰当,保留。A项“接收”指收取、收受,一般搭配“礼物、遗产、工程”等,与炭灰搭配不当,排除;C项“收纳”指收留容纳,D项“盛放”指安放,均体现要把东西收好、保存,炭灰是燃烧后的废物不需要完好保存,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后文“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可知,以前几代学者并不知道染炉的用途。B项“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与文段对应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考古证实:汉代

3、吃火锅撸串儿喝酒很流行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曾让”“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可知,学者过去对“它的用途”不了解。因此,填入词语应表达“困惑、不了解”的含义。A项“孜孜以求”指不知疲倦地探求;C项“朝思暮想”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D项“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A项、C项和D项均无“困惑、不了解”的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迷惑不解”意思是对某一事物怀疑迷惑,认识不清,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承接”指用容器接受,“承接炭灰的盘体”搭配得当。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二空,由“曾让几代学者

4、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可知,此前学者对青铜染炉的用途不了解,所填词语应体现困惑不解之意,排除不含此意的A、C、D。第三步,验证第一空。第一空较难排除,先看第二空,由“曾让几代学者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可知,此前学者对青铜染炉的用途不了解,所填词语应体现困惑不解之意。“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孜孜以求”指不知疲倦地探求。“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三词均不能体现困惑不解之意,排除A、C、D。“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一空,“承接”填入此处表示盘体的作用是接上面掉下来的炭灰,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2.某商场庆典活动,用大型遥控飞艇做广告。为了安全,飞艇内充入

5、的气体最好是: A.氦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二氧化碳和氧气比空气密度大,氦气和氢气密度都比空气小,所以便于飞艇飞起来。氢气容易爆炸,为了安全不用氢气,而选用稀有气体氦气。因此,选择A选项。稀有气体是元素周期表上的0族元素所组成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共有七种,它们是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放射性)、气奥(Og,放射性,人造元素)。3.下面给出了五个图形,请你从选项所给的四个图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下面五个图规律性

6、的第六个图: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图2、3、4、5都只由直线组成,优先考虑直线数量。数直线没有规律,数竖线,所给图形中竖线的数量依次为1、2、3、4、5,成等差规律,故接下来应填一个竖线数量为6的图形。只有C项是6条竖线。因此,选择C选项。4.1路、2路和3路公交车都是从8点开始经过A站后走相同的路线到达B站,之后分别是每30分钟、40分钟和50分钟就有1路、2路和3路车到达A站。在傍晚17点05分有位乘客在

7、A站等候准备前往B站,他先等到几路车? A.1路 B.2路 C.3路 D.2路和3路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第二步,根据每30、40、50分钟就有1路、2路、3路车到达A站,则600分钟后(30、40、50的最小公倍数),即18:00三车再次同时从A站发车。则1、2、3路车在17:05后的最早发车时刻分别是17:30、17:20、17:10,故乘客先等到3路车。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第二步,公交车从8点到傍晚17点05分经过了9小时5分,即9605545(分钟),1路每30分钟到达,54530185,即经过了18辆,还剩余5分

8、钟,离下一班到达还需30525(分钟);同理2路为545401325,即经过了13辆,还剩余25分钟,离下一班到达还需402515(分钟),3路为545501045,即经过了10辆,还剩余45分钟,离下一班到达还需50455(分钟)。相比较而言,3路优先到达。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上午8点经过A站,每条线路的发车间隔已知,则应求得从上午8点到傍晚17点05分经过的时间,除以每条线路的发车间隔,所得余数为上一辆车离开的时间,若余数为0,则表示刚好有一辆车经过A站。从8点到17点05分经过了9605=545分钟,54530=185;54540=1325;54550=1045。因此1路、2路

9、、3路车分别还要30-5=25、40-25=15、50-45=5分钟才会开来,则乘客最先等到3路车。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方法一:从8点到晚17点05分共历时9605545分钟,17点05分之后公交车到达的时间为1路:3019570分钟,2路:4014560分钟,3路:5011550分钟,因此最先等来的是17点10分的3路公交车。 方法二:17点05分距8点为9605545分钟,5453018余5,即1路公交车还有30525分钟到达;5454013余25,即2路公交车还有402515分钟到达;5455010余45,即3路公交车还有50455分钟到达,因此先等来的为3路公交车。故正确答案为C。

10、5.3, 5, 10, 25, 75,( ), 875 A.125 B.250 C.275 D.35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但明显不具有作差规律。观察发现除第一项外其余各项均为5的倍数,尝试考虑各项与5之间的关系。(第二项第一项)5第三项,以此类推,(7525)5(250),(25075)5875。故本题选B。6.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以及海量信息的便捷搜索,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的在线浏览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不仅在网络阅读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浅阅读现象,纸面阅读中的浅阅读同样不

11、容忽视。作者意在说明: A.浅阅读形成的客观原因 B.浅阅读有哪些基本特点 C.浅阅读存在于哪些领域 D.浅阅读显现的消极影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主要介绍了浅阅读出现的原因、特点、涉及的领域等内容。D项的“消极影响”文段未涉及,可首先排除。A、C项均属于文段的部分内容,过于片面,排除。B项“基本特点”可以涵盖文段阐述的几个方面。本题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浅阅读”特征的由来,之后具体阐述“浅阅读”有哪些特征。最后的“其实”并非转折词,而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文段结构为“分总分”,重在强调浅阅读的特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

12、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提出人们的阅读呈现“浅阅读”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浅阅读的特点,故文段重在强调浅阅读的特点,对应B项。 A项“形成原因”、C项“领域”虽然文段有所提及,但是表述过于片面,可以排除;D项“消极影响”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7.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透熟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王摩诘全集是唐代王维的诗集 B.王维,字摩诘,可知他受道教影响 C.王维也是画家,创水墨山水画 D.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王维

13、,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王摩诘全集是其所作诗词全集。B项错误,王维,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并非受道教影响。C项正确,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尤其擅长创作水墨山水画。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D项正确,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8.行政机关的公文标题中除法律、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标点符号。 A.用全角 B.用半角 C.不用 D.用加粗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

14、,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该题目为旧题。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第六项,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注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现已废止。)因此,选择C选项。9.联觉现象是指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联觉现象的是()。 A.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B.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C.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D.在人声喧杂的房间,听不到闹钟的嘀嗒声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

15、找出定义关键词。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余音在萦绕,只有听觉,不符合“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在绿叶陪衬下红花看起来更红了,只有视觉,不符合“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由视觉触发了知觉,符合“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符合定义,当选;D项:在人声喧杂的房间听不到闹钟声,只有听觉,不符合“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0.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

16、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所证明。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 B.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 C.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 D.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据提问知此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第一句话是论据,第二句话是根据第一句的论据所得出的结论,即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最后一句又通过事实加强了结论。所以这段

17、文字主要介绍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题选B。A项错误,太阳风只是其中一个条件,文章也没有详细说这个作用;C项错误,文中举例说其他行星的极光也具备这三个条件,说的还是极光;D项错误,人们的观察和认知过于宽泛。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两个方面介绍了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由此可见”引出重点,即“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最后通过木星和水星对观点进行举例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由此可见”引导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

18、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文段由人们的认识引出了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由极光的形成“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风有关”,得出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以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其他行星周围也会产生极光来佐证。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了形成极光的条件。A项是在介绍极光形成条件之一中提到的,并非文段主要内容。C项是为了佐证极光形成的条件。D项是为了引出极光形成的条件。故本题选B。11.黄某为要约人,李某为受要约人,李某对()的变更,属于实质性变更。

19、 A.合同标的 B.合同价款 C.合同数量 D.合同履行方式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八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故正确答案为ABCD。12.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安全指示标志宜设置在: A.走道地面上 B.走道顶部 C.距地面1m以下墙面上 D.距地面1m以上墙面上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

20、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由此可见,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安全指示标志宜设置在距地面1m以下墙面上。因此,选择C选项。13.光的折射导致小孔成像。()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并不是光的折射造成的。因此,本题错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光在真空中偏折角度最大)14.Q2Y3

21、Q4R5Y6R()。 A.D5F6D7J8F9J B.L4A5A6M7L8M C.P3G1P4K5G6K D.U7M6U1N4M6N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是由字母和数字间隔构成,且第一个字母和第三个字母相同,相隔数字是相邻递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第一个字母和第三个字母相同,相隔数字是相邻递增关系,符合题意。B项,第一个字母和第三个字母不同,不符合题意。C项,相隔数字不是相邻递增关系,不符合题意。D项,相隔数字不是相邻递增关系,不符合题意。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A。15.题目中的图形呈现一定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最有可能出现在

22、?处的图形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第一组前两个图形相加后得到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组也应满足此规律,故?处应选择由第二组前两个图形相加后再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16.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发光的原因是()。 A.摩擦碰撞 B.火星反射 C.电子作用 D.太空幻影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流星,古称“飞星”、“奔星”或“枉矢”等。指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

23、闯入地球大气圈时,以每秒千米的速度与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如箭掠过的光迹。一般出现在离地面千米处。故正确答案为A。17.电影院:观众:观影 A.广播:听众:主播 B.医生:病人:问诊 C.演唱会:歌手:演唱 D.发布会:记者:提问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词项间的关系,可以结合遣词造句法进行解题,将题干三个词项串联成一个句子,在分析选项时需注意对应词项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与题干一致。观众在电影院里观影,电影院是一个场所,观影一词是动宾结构。 A项,听众在广播里听主播播音主持,但广播是一个媒介而非场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病人在医生处问诊,但医生是个人而不是一个场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24、 C项,歌手在演唱会上演唱,演唱会是一个场所,但演唱不是动宾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发布会是一个场所,提问一词是动宾结构,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18.() A.6666 B.12800 C.20000 D.2220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为计算问题。观察题干,可知每一项均含有111的因数,故提取公因数。原列式可以变为。故正确答案为D。19.我国有很多与科举考试相关的成语,其中()是形容应试者一定获得了第一名。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蟾宫折桂 D.名落孙山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 A项错误,“金榜”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

25、的皇榜,“题名”指写上名字,“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只是比喻考中并非形容应试者一定获得了第一名。B项正确,“连中三元”指分别取得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特指取得三个第一,是形容应试者一定获得了第一名。C项错误,“蟾宫折桂”,“蟾宫”指月宫,意思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只是比喻考中并非形容应试者一定获得了第一名。D项错误,“名落孙山”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不是形容应试者一定获得了第一名。故正确答案为B。20.4,30,6,40

26、,76,(),238 A.50 B.60 C.88 D.122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不大,考虑递推和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404306,7630640,规律为第四项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求项为64076122,验证4076122238,满足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21.小王的11月份所得中包括下列各项,其中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军人退役金 B.救济金 C.财产转让所得 D.保险赔款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

27、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因此,选择C选项。22.分水岭 对于() 相当于()对于 水稻 A.山岭:大米 B.地质:节气 C.界线:作物 D.回归线:青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填空类代入验证。 A项:分水岭和山岭是交叉关系,大米是水稻加工的产物,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28、排除;B项:分水岭和地质无明显的关系,水稻和节气无明显的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分水岭是一种界线,水稻是一种作物,但顺序反了,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分水岭和回归线都是分界线的一种,二者是并列关系,水稻和青稞都是农作物的一种,二者也是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3.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总体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缓解心理压力? A.多赞美、鼓励自己:我行,我能,

29、谁也比不了我 B.闭上眼睛,尽力想身体后面的景物,平衡前后脑的压力 C.不断告诉自己,要能容纳别人不同的观念或行为 D.经常读一些励志的书籍、漫画及幽默文选,并认真思考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利于缓解心理压力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心理压力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引起压力的原因包括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心理压力的原因可以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A项,“谁也比不了我”是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不但不会缓解心理压力,反而会加重心理压力。 B项,平衡前后脑的压力可以起到调节作

30、用,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排除。 C项,告诉自己要能容纳别人不同的观念或行为,可以缓解心理冲突,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排除。 D项,经常读励志书籍、漫画及幽默文选,可以缓解身心紧张状态,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多赞美、鼓励自己是对的,但是“我行,我能,谁也比不了我”,属于不合理的自我认识,反而加重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不利于缓解心理压力;B项:通过想身后景物的方式来平衡前后脑的压力,是通过

31、生理调节的手段,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C项:容纳别人的观念或行为,是为了减少以及避免冲突,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D项:通过读励志的书籍、漫画及幽默文选,来调节心情,可以改变处理生活事件的态度,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因此,选择A选项。2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相似,图形阴影部分存在部分重叠,考虑样式类运算。第二步,九宫格,第一行找规律,第二行验证规律,第三行用规律。第一行中,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求同,得到第二个图形中的阴影

32、部分;第二行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25.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中,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中图形无明显的数量特征,考虑属性类。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题干所给图形的曲直性依次是直、直、曲、直、?,呈现整体对称规律,故问号处应选择一个直线图形,只有D选项符合,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26.9873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数字9873位于区间960

33、911222。 故正确答案为B。27.(10099)(10099)(9998)(9998)(9897)(9897)(21)(21)的值是: A.10100 B.10000 C.9999 D.505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平方差公式:(ab)(ab)ab则原式10099999898972110019999。因此,选择C选项。28.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证明了原子具有内部结构,提供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基本工具。它们是()。 A.X射线 B.天然放射线 C.电子 D.中子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

34、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射线之间的电磁波。是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X射线的存在证明了原子内部机构的存在。B项正确,天然放射性是指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其能够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射线、射线、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元素的属性。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在研究磷光材料时发现。而这也说明了原子内部存在结构。C项正确,1897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电子也成为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也说明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D项错误,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

35、中子的概念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证实的。因此中子发现于20世纪,并非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故正确答案为ABC。29.2137,4036,2380,3532,4702,() A.5257 B.3833 C.3948 D.5053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将每个数据各个位数上数字加和。213713,403613,238013,353213,470213,规律为每个数据各个位数上数字加和为13,结合选项,只有D选项(505313)满足规律。因此,选择D选项。30.-4,

36、0,24,80,() A.120 B.132 C.158 D.18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对已知各项进行因数分解可得:,;前半部分是个二级数列,后半部分是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应为。故正确答案为D。31.青铜器中的“鼎”从起源来看,应属于()。 A.乐器 B.礼器 C.炊器 D.兵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鼎,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被后世认为是

37、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因此,从起源来看,“鼎”应属于炊器。故正确答案为C。32.研究人员为了考察聆听莫扎特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第一组被试者聆听莫扎特音乐,第二组被试者聆听其他类型的音乐,第三组被试者没有聆听任何音乐。一段时间后,给每位被试者发放三套空间推理能力测试题。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后两组。研究人员据此认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们的空间推理能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第一组被试者中男性比例较高,而男性的空间推理能力普遍高于女性 B.上述测试题中只涉及空间推理能力,并不能全面反映被试者的智力水平 C.第一组被试者原本

38、就是喜欢莫扎特音乐的爱好者 D.莫扎特的音乐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更容易使被试者获得愉悦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们的空间推理能力。论据:第一组被试者聆听莫扎特音乐,第二组被试者聆听其他类型的音乐,第三组被试者没有聆听任何音乐。一段时间后,给每位被试者发放三套空间推理能力测试题。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后两组。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另有他因。加入此选项,证明第一组被试者平均分明显高于后两组可能并非因为他们聆听了莫扎特的音乐,而是因为他们当中男性比例高,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

39、选项。此选项中提到的不能全面反映被试者的智力水平,本题中并未涉及“智力水平”,与论题无关,排除。C项:无关选项。此选项说第一组被试者原本就是莫扎特音乐的爱好者,不能证明喜欢莫扎特的音乐与提高空间推理能力有关系,与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此选项说莫扎特的音乐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更容易使被试者获得愉悦感,同样与提高人们的空间推理能力没有关系,与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对比实验的结果,即聆听莫扎特音乐的人比聆听其他类型的音乐或没有聆听任何音乐的人,在空间推理能力测试中的平均分要高。

40、”题干论点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们的空间推理能力”。题干的论据是一个实验,要削弱此类论证的结论,通常可以从实验存在其他干扰因素入手。题干结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们的空间推理能力。 A项,指出空间推理能力测试得分高的那一组中男性比例较高,而男性的空间推理能力普遍高于女性,说明这一组有可能是因为性别因素影响了测试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而提高了空间推理能力,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题干结论说的是聆听莫扎特音乐与“空间推理能力”的关系,与“空间推理能力”能否全面反映“智力水平”无关,无法削弱题干结论。 C项,指出空间推理能力测试得分高的那一组被试者原本就喜欢莫扎特音乐,与“空间推

41、理能力”无关,无法削弱题干结论。 D项,指出莫扎特的音乐更容易使被试者获得愉悦感,与“空间推理能力”无关,无法削弱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们的空间推理能力。论据:第一组聆听莫扎特音乐,第二组聆听其他音乐,第三组没有聆听任何音乐。第一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后两组。论据为对比试验,要想削弱,优先考虑实验前对比对象情况不一致。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说第一组男性比例高且男性空间推理能力强,属于实验前对比对象情况不一致,可以削弱,当选;B项:论点研究的是聆听莫扎特音乐与空间推理能力的关系,而该项说的是智力水平,无关项,排除;C项:

42、该项只是说第一组人是莫扎特音乐爱好者,未提及推理能力,无关项,排除;D项:该项说的是音乐与愉悦感的关系,未提及空间推理能力,无关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3.“如果梦被部分的或完全地剥夺了,人们是否还能继续正常的生活?”戴梦特决定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尝试使用镇静剂药物来阻止参与实验者做梦,药物本身对睡眠模式的影响太大,无法得到有效的结果。,他决定使用“有些过激的方法”,就是每当参与实验者在夜里进入快速眼动睡眠以后,就把他们叫醒。下列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所以以至于起初但 B.起初但以至于所以 C.以至于所以但起初 D.但所以起初以至于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

43、,根据文段“戴梦特决定通过实验来回答梦的问题他尝试”可知,后文是对前文的具体实践,前后语义相近。D项“但”表转折,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信息“他尝试使用镇静剂药物来阻止参与实验者做梦药物本身对睡眠模式的影响太大”可知,药物的使用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前后文为转折关系,B项“但”表转折,当选。“以至于”、“所以”均表结果,不符合文意,故排除A、C两项。第三、四空代入验证,均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34. A.4 B.2 C.0 D.2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4226,5213,8414,规律为右上角

44、数字左下角数字左上角数字右下角数字,所求项为10342。因此,选择B选项。35.人们在乘坐小船时,应尽量坐下,站立会降低小船的稳定性,其根本原因是()。 A.人和船的整体重量增加 B.人和船的整体重心变高 C.船的行驶速度增加 D.水流波动幅度变大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当人坐下时,人和船整体重心更低,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重心低的物体,其重心偏移不易超出它的底部的支撑范围,因而不易倾倒,所以重心越低越稳定;而人站立时,刚好相反。而无论人站立、坐下,整体重量都不变,也不会引起速度变化,更不影响水面波动幅度。 故正确答案为B。36.王教授说:“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因

45、为我的学生现在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越来越少了。”上面的结论是由下列哪个假设得出的? A.现在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增加,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通过勤工俭学来养活自己了 B.尽管家境有了改善,大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的全面能力 C.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论据:管理学院的学生现在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越来越少了。第三步,辨

46、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增加,说明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勤工俭学和锻炼能力的关系,论点说的是勤工俭学和家庭情况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建立联系。若勤工俭学是家庭是否困难的重要标志,那勤工俭学的学生少了代表家庭困难情况改观了,故该项建立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勤工俭学和学业的关系,论点说的是勤工俭学和家庭情况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第四步,强弱比较。建立联系强于增加论据。C项力度强于A项。因此,选择C选项。37.男博士:女教授:教授 A.政治家:

47、文学家:作家 B.无理数:正整数:正数 C.电动车:电冰箱:电器 D.公路桥:铁路桥:桥梁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有的男博士是教授,有的男博士不是教授,并且有的教授是男博士,有的教授不是男博士,二者为交叉关系。女教授是教授,二者为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交叉关系,作家是文学家的一种,二者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正数是大于零的数,有的无理数是正数,有的无理数不是正数,并且有的正数是无理数,有的正数不是无理数,二者为交叉关系,正整数是正数,二者为

48、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电动车与电器不是交叉关系,电冰箱是电器,二者为种属关系,第一个词和第三个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公路桥是桥梁,二者为种属关系,铁路桥是桥梁,二者为种属关系,第一个词与第三个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8.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为健谈。而一项涉及交谈习惯的报告显示,许多时候男性比女性更能主导谈话,在讨论中平均说出更多的词汇。因此,有人认为,以话语量衡量,两性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并不大。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成年人中,女性在和同学、父母、子女谈话时,大多占据主导地位,而男性则较为收敛,要稍逊一筹 B.在辩

49、论赛或一些富有争议的话题中,男性往往滔滔不绝,而在涉及情感的话题中,女性则发言更多 C.研究发现,在夫妻之间的交谈中,男女双方的平均谈话量差异不大,只是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 D.一般年纪小的女孩比男孩平均说话更多,这与其语言学习速度较快有关,但13岁以后,男孩平均比女孩说话更多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不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以话语量衡量,两性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并不大。论据: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为健谈;但报告显示许多时候男性比女性更能主导谈话。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削弱论据。该项指出女性比男性更能主导谈话,直接否定

50、论据,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在涉及不同话题时,男性和女性各有所长,说明差异不大,具有加强作用。C项:加强论点。该项指出“夫妻交谈中,男女双方的平均谈话量差异不大”,直接支持论点,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不同年龄段,男孩与女孩的话语量各有所长,说明差异不大,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目,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为:以话语量衡量,两性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并不大。论据是:女性更为健谈,男性更能主导谈话,各有所长。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证明了成年人中,女性谈话的主导地位,削弱了论据内容,不能支持,所以A是正确的;B项,谈争论的情况下,男女各有

51、其长,各有其短,能加强论点;C项,夫妻关系中男女差异不大,能支持论点;D项,按年龄段男女谈话也是各有所长,支持论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9.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它的生活水平就越高。(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规律,即收入中购买食品的比重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即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故表述错误。40.老王在芳草水岸楼盘购买了一套毛坯房老王对不断接到询问装修事宜的电话非常恼火芳草水岸楼盘

52、还未开盘就开始大力宣传一家知名装修公司被老王选中为他装修新房亲友们都来老王新居祝贺乔迁之喜 A. B. C. D.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中选择。 比较可知,“已购买”“还未开盘”,所以应该在前面,确定为首句,排除D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其后,“老王在芳草水岸楼盘购买了一套毛坯房”,购房后,“老王对不断接到询问装修事宜的电话非常恼火”,通过老王的精心挑选,进而“一家知名装修公司被老王选中为他装修新房”,新房装好后,老王入住了新房,最后“亲友们都来老王新居祝贺乔迁之喜”。因此,选择A选项。41.要求你从四个图形中把与众不同的挑出来。 A.如上图所示 B.如

53、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设问方式。 题目要求选出与众不同的图形。第二步,找规律。A、B、D项图形都是由三个相似元素组成,A项由3个三角形组成,B项由3个梯形组成,D项由3个三角形组成,C项由2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组成,组成元素不相同。因此,选择C选项。42.教师:学生 A.主持人:影星 B.售货员:收银员 C.医生:病人 D.经理:秘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教师教导学生,二者为语法关系中的主宾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主持人和影星都是一种职业,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54、B项:售货员和收银员都是一种职业,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医生治疗病人,二者为语法关系中的主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经理和秘书都是一种职业,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3.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 A.互相爱护 B.互敬互爱 C.互相尊重 D.互相敬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因此,选择C选项。我国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

55、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关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44.两支篮球队打一个系列赛,三场两胜制,第一场和第三场在甲队的主场,第二场在乙队的主场。已知甲队主场赢球概率为0.7,客场赢球概率为0.5。问甲队赢得这个系列赛的概率为多少: A.0.3 B.0.595 C.0.7 D.0.795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首先应分类讨论甲队赢得系列赛的情况数,可知甲队赢得系列赛有两种情况:比赛前二场赢得系列赛或比赛三场赢得系列赛。比赛前二场均胜利的概率为:;比赛三场赢得系列赛,可分为二种情况,仅输第一

56、场或仅输第二场,其概率分别为:,则甲队赢得系列赛的总概率为:。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概率问题。甲若赢得比赛,需在三场比赛中的两场赢球,可分为三种情况,甲胜前两场,甲胜后两场和甲胜第一和第三场。不同情况之间应用分类加法原则,每种情况内部应用分步乘法原则。甲队赢得前两场比赛,则无须比赛第三场,甲获胜,此时概率为0.70.50.35;甲赢得第一场比赛和第三场比赛,此时概率为0.7(10.5)0.70.245;甲赢得后两场比赛,此时概率为(10.7)0.50.70.105。三种情况之和为0.350.2450.1050.7,即为甲的获胜概率。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

57、类分步型。 第二步,甲队赢得这个系列赛,即甲在三场比赛中两次获胜,有以下三种情况:甲第1场、第2场胜:80%40%32%;甲第1场、第3场胜:80%60%80%38.4%;甲第2场、第3场胜:20%40%80%6.4%。第三步,总概率为32%38.4%6.4%76.8%。因此,选择B选项。45.1,5,17,43,(),161 A.69 B.79 C.89 D.99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多级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为:4,12,26,(),();无明显规律,考虑再次做差得到数列:8,14,(),(),若猜测该数列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有8,14,(20),(26),故首次做差后所得新数列后两项为:,此时所求项为。向后验证:,验证成功,即所猜规律成立。故正确答案为C。46.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规律”。它表明当人经历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