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781059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63 大小:5.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3页
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3页
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3页
资源描述:

《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03月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高频考点试卷(共500题)1.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同一位诗人的是: A.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B.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2、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辅助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使政通人和、风俗淳厚。喻指没有军人驻守边疆,哪有国泰民安的盛景。D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A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全文如下: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A项错误。B项:“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名句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

3、早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B项错误。C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全文如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C项错误。2.教室:教师:教材 A.厨房:厨师:厨具 B.舞台:演员:演戏 C.法庭:法官:法律 D.军营:士兵:战场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词项间关系,教室是教师的工作地点,教材是教师的教学工具。 教师在教室里上课,需要使用教材。 A项,厨师在厨房里做饭,需要使用厨具,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演员在舞台上演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法官在

4、法庭上审判,需要依据法律,法律是依据而不是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士兵在军营里休息,在战场上打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3.一小偷藏匿于某商场,三名保安甲、乙、丙分头行动搜查商场的100家商铺。已知甲检查过80家,乙检查过70家,丙检查过60家,则三人都检查过的商铺至少有()家。 A.5 B.10 C.20 D.3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反向构造。 第二步,反向构造类题目解题步骤为:反向加和做差。反向:甲未检查的1008020(家),乙未检查的1007030(家),丙未检查的1006040(家);加和:未被三人检查过的商铺最多为2030409

5、0(家);做差:三人都检查过的商铺最少有1009010(家)。因此,选择B选项。4.8,27,(),125 A.46 B.50 C.64 D.10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分别分解为:24,39,(416),525,“”前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后为2,3,(4),5,指数为2,底数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为41664。因此,选择C选项。5.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下列不属于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是: A.记得小学时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见过一张特别喜欢的贺卡,等

6、带着零花钱来了要买的时候却已经没有了。如果我还收藏着那张卡,会觉得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审美,但就因为没有得到,我记住了它 B.一位记忆力过人的服务生,不用笔记就能记住所有客人所点菜单,但是当菜肴上齐之后,她竟然完全不记得菜单了 C.一场考试结束后,不少参加考试者都会对答错或未答完的试题记忆深刻,而对答对的知识点“考完就忘” D.本来穿了一件自以为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7、: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仍然记着小学时没有买到的一张特别喜欢的贺卡,属于“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深刻”,符合定义;B项:能记住所有客人所点菜单,属于“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深刻”,菜肴上齐后不记得,符合“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符合定义;C项:答错或未答完的试题记忆深刻属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记忆深刻”,答对的知识点“考完就忘”符合“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符合定义;D项:好几个同事对你的穿着进行评价,不涉及“未处理完的事情”,不符合

8、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6.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所

9、以,题干表述为私分国有资产罪,而非职务侵占罪。因此,本题错误。7.息息相关对于()相当于求贤若渴对于() A.漠不关心;嫉贤妒能 B.水火不容;爱才如命 C.患难与共;嫉恶如仇 D.息息相通;胡搅蛮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二者属于反义关系;“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嫉贤妒能”指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嫉妒,二者属于反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水火不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与“息息相关”无明显逻辑关系;“爱才如命”形容爱慕贤才,急

10、欲求得,就像生命一样重要,与“求贤若渴”属于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患难与共”指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与“息息相关”无明显逻辑关系;“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与“求贤若渴”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D项:“息息相通”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与“息息相关”属于近义关系,“胡搅蛮缠”指不讲道理,胡乱纠缠,与“求贤若渴”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8.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名不虚传 B.心不在焉焉知非福 C.疲惫不堪令人难堪 D.绝无仅有滔滔不绝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莫名其妙”中的“名”字义是“说

11、明”;“名不虚传”中的“名”字义是“名声”,字义不相同,排除。 第二步,B项“心不在焉”中的“焉”字义是“于此”,即在这里;“焉知非福”中的“焉”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字义不相同,排除。第三步,C项“疲惫不堪”“令人难堪”中的“堪”字义都是“忍受”,C选项正确。第四步,D项,“绝无仅有”中“绝”字义是“绝对”;“滔滔不绝”中的“绝”字义是“断绝”,字义不相同,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9.小明站在铁路边,一列火车从他身边开过用了3分钟,已知这列火车长480米,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铁路桥,用了5分钟。这座铁路桥长多少米? A.320 B.560 C.680 D.80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12、: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一列火车从他身边开过用了3分钟,已知这列火车长480米”可知,火车的速度为160(米/分钟),设桥的长度为x,根据“火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铁路桥,用了5分钟”列方程480x1605,解得x320(米)。因此,选择A选项。火车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10.食品成“网红”,说到底是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的_进行广告宣传,一些食品、餐饮品牌在网络推广中,借_、人人转发获得迅速传播,一些不知名的商家和商品往往能_,收到_的营销效果。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质口传心授独树一帜始料不足 B.特点有口皆碑别开生面出乎意料 C.

13、特征不言而喻独辟蹊径意料之外 D.特性口口相传异军突起意想不到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为第二空。根据“借_、人人转发获得迅速传播”,可知文段表达的意思是食品得到传播,且该空与“人人转发”并列。A项的“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B项的“有口皆碑”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C项的“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三项均没有“传播”的意思,排除A项、B项和C项。D项的“口口相传”指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有“传播”的意思,且能与下文“人人转发”并列。答案锁定D选项。 第二步,验证D选项。“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性”“一些不知名的商

14、家和商品往往能异军突起”“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搭配合理,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特质:特有的性质或品质。特点:人或者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特征:可作为人或者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特性: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别开生面:形容文艺作品另创新的形式、风格等。独辟蹊径: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力量突然出现。始料不足: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料的。出乎意料: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想。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意想不到:料想不到,没有料到。11.与“本金:利率:利息”这组词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

15、.成本:利润率:价格 B.压力:面积:压强 C.时间:速度:路程 D.溶质:溶液:浓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本金与利率相乘可得利息,三者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成本与利润率相乘再加上成本才是价格,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压力与面积之比是压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时间与速度相乘可得路程,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溶质与溶液之比是溶度,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2.罐中有12颗围棋子,其中8颗白子,4颗黑子。从中任取3颗棋子。则至少有一颗黑子的情况有: A.98种 B.164种 C.13

16、2种 D.102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方法一:至少有一个黑子的情况包括:有一颗黑子,有两颗黑子,有三颗黑子一共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如下: 有一颗黑子(1黑2白)的情况数:;有两颗黑子(2黑1白)的情况数:;有三颗黑子(3黑0白)的情况数:;。方法二:至少有一个黑子的分类情况较多,正面求解较为复杂考虑从反面出发求解。 。 故正确答案为B。13.执手相看泪眼对于 () 相当于 () 对于悼亡 A.托孤 老眼平生空四海 B.思乡 家祭无忘告乃翁 C.离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 D.感怀 曾经沧海难为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执手相看泪眼”的含义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表达了词

17、人与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感,与“托孤”无明显逻辑关系;“老眼平生空四海”意为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原词表达的是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与“悼亡”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执手相看泪眼”的含义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表达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感,与“思乡”无明显逻辑关系;“家祭无忘告乃翁”意为(若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举行家祭不要忘记告诉我,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对旧业光复的坚定信念,与“悼亡”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执手相看泪眼”的含义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表达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感,

18、与“离别”构成对应关系;“十年生死两茫茫”意为你我夫妻生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表达了词人对爱侣悼亡后的思念之情,与“悼亡”构成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执手相看泪眼”的含义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表达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感,“感怀”是指有所感触而怀念,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曾经沧海难为水”意为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暗喻了诗人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是悼亡亡妻之作,与“悼亡”构成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4.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

19、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到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 这段文字充分表明: A.聪明的物种更能适应环境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北极环境日益恶劣 D.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围绕“北极熊”这一主体来论述的,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介绍了在不利的环境(浮冰面

20、积减小,食物海豹的数量减少)下,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下水,抓鱼)这一现象。文段一直围绕“北极熊”这一主体来论述,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D。A项“聪明的物种”无法体现。文段只讲了北极熊因环境变化改变了生活习性,没有讲到不适应环境而灭绝的现象,所以文段没有充分说明B项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项并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阐述了北极熊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是海域浮冰面积逐渐缩小,二是其他国家的捕杀使得海豹数量越来越少。然后介绍“北极熊捕鱼”的现象,并通过“我们看到”引出结论,即北极熊改变了捕食的习性。文段是“分总”结构,主旨即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北极熊改变生活习

21、惯。 第二步,对比选项。主旨句同义替换对应D项。文段主体为“北极熊”,A项、B项和C项均未提到“北极熊”,与文段主体不一致。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材料整体构成“铺垫解释原因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先叙述北极海域浮冰面积减小、海豹被大量猎杀数量减少的现象,之后引出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北极熊因此而改变生活习性,这是材料的重点,因此这段文字的主旨是环境变化改变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项。A项的重点是“北极环境”,而材料的主要论述对象是北极熊的生活;B项引申过度,材料没有根据;C项“聪明的物种”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A、B、C三项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15

22、.对孩子们来说,教室里对与错的界线常常都是_的,而这又会影响塑造那些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们的道德观。这是父母面临的最_的问题之一。研究人员和教育学家称,在孩子做错事后,许多家长或是反应过度或是_了小孩子的动机,而探究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是更重要的事。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模糊不清棘手误读 B.难以捉摸紧迫臆断 C.人云亦云常见忽视 D.不容置疑难堪曲解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由语境可知,孩子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不足,而这又对孩子的道德观产生影响,对父母来说是一个重要且难以处理的问题。A项“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符合文意,保留A项。B项“紧迫”

23、指没有缓冲的余地,急迫。文中未体现紧急、急迫之意,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项。C项“常见”指没有区别的或没有例外的特征。不符合文意,故排除。D项“难堪”指难以忍受;难为情。文中未体现孩子的父母因为孩子分不清对错而难为情,不符合文意,故排除。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A选项第一、第三空。“模糊不清”形容对东西看或听或知道得不全面,不准确,不细致。与“界线”搭配得当,符合文意。“误读”指错误的理解,与“动机”搭配,且与后文“探究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是更重要的事”对应。将“误读”代入语境,表现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动机理解错误,不去探究原因。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难以捉摸: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

24、多用于指手段、方法。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16.新员工作为单位的新力量,正经历着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这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而现实中,新员工由于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引起心理失衡,致使其难以激发出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减少,无法达到最佳状态。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新员工心理失衡的: A.定义 B.诱因 C.表现形式 D.不良影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

25、段最后提到了新员工心理失衡的原因“由于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引起心理失衡”,则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新员工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要求。由于新员工心理失衡的诱因已经提到,接下来不会再提了,排除B项。根据“使其难以激发出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减少,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可知,说到了新员工心理失衡的不良影响,接下来也不会再提了,排除D项。这两部分共同介绍了什么是新员工的心理失衡,故定义也不会再介绍了,排除A项。因此,选择C选项。17.一只船顺水速度为30千米/小时,已知顺水航行3小时和逆水航行5小时的行程相等,则此船顺水漂流1小时的行程为多少? A.3千米 B.4千米 C.5千

26、米 D.6千米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 第二步,根据顺水航行3小时和逆水航行5小时的行程相等,则v顺3v逆5,因v顺30(千米/小时),则v逆303518(千米/小时)。v顺v船v水30,v逆v船v水18,解得v水6(千米/小时)。顺水漂流行进速度与水速相等,则此船顺水漂流1小时的行程为616千米。因此,选择D选项。18.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杀鸡取卵、_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_着未来。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

27、之路。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留余地预示 B.竭泽而渔昭示 C.饮鸩止渴明示 D.焚林而猎揭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可知,本空应与“杀鸡取卵”语义相近,体现“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含义,B项“竭泽而渔”D项“焚林而猎”均指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符合文意。A项“不留余地”指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回旋的地步,未体现“贪图眼前利益”,排除A项。C项“饮鸩止渴”指饮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程度比“杀鸡取卵”更重,应为递进关系,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内容,本空要体现保护生态发展和未

28、来之间的关系。B项“昭示”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保护生态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未来,语义连贯。D项“揭示”指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如“揭示客观规律”,放置此处与“未来”搭配不当,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19.高油价时代,如何节油成为车主们关注的焦点,于是各种节能产品_,汽油清净剂、节油贴、节油丸、省油精等等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应运而生 层出不穷 B.供不应求 五花八门 C.应接不暇 举不胜举 D.琳琅满目 屡见不鲜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辨析,都是常见常考的成语。A项“应运而生”是指顺应时机而产生,符合文中提到的“节油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个时机,保留;

29、B项“供不应求”即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文中没有表明供求之间的关系,可排除;C项“应接不暇”是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放在此处搭配不当,可排除;D项“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符合语境,排除。故基本确定正确答案为A项。 以第二空做验证,“层出不穷”体现出不断出现的动态发展过程,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出处】东方网:汽车稳压节油器:是高科技还是大忽悠?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辨析第一空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相符的词语。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句中说的是为满足车主们节油的需求,出现了各种节能产品。所填词语应含有“出现”义。“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30、。“供不应求”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与文意相符的只有“应运而生”。 第二空,文段中列举汽油清净剂、节油贴等,是为了说明各种节能产品种类之多、出新之快,用“层出不穷”恰当。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于是”的因果关系可知,原文表达的是由于节油被关注,所以节能产品产生了。A项“应运而生”指顺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B项“供不应求”指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文段未体现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与语境不符,排除B项。C项“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繁多,应付不过来,主语多数情况下是人,与“节

31、能产品”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琳琅满目”指美好的事物很多,常与商品搭配,在此处不能与前文形成因果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汽油清净剂等产品层出不穷,表示不断出现,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20.一项心理学研究认为,出身经济层次最低家庭的人中年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最高,无论他们获得多大成就都是如此。该研究同时发现代谢综合征虽与童年生活状况有关,但该群体中那些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究其原因,慈母具有同情心,会告诉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并鼓励他们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现实中可以设计一套方案,指导母亲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健康生活和掌

32、控命运。由此可以推出: A.设计针对母亲的指导方案,有助于降低特定群体出现代谢综合征的比例 B.因为缺少母爱,出身经济层次最低家庭的人出现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最高 C.因为父亲不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所以父亲对孩子的健康没影响 D.出身经济层次最低家庭的人,童年如受到慈母呵护,中年后身体很健康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根据题干可知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慈母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健康生活和掌握命运,因此,设计一套方案指导母亲,可帮助出身经济最低的人群降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几率,当选;B项:由文段可以得出,出身经济层次最低家庭的人中年后出现

33、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最高,慈母可以降低这一比例,但是并没有提到出现代谢综合征是否是因为缺少母爱,无法推出,排除;C项:父亲不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题干中并未出现父亲相关描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出身经济层次最低的人群,受到慈母呵护,只能得出代谢综合征的情况不易出现,并不能说明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属于偷换概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根据题干可知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慈母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健康生活和掌控命运,故设计针对母亲的指导方案,有助于降低得该综合征的比例,可以推出;B项:题

34、干不涉及患该综合征的原因分析,虽然可以从题干中得知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但是反过来患该综合征是否是因为缺乏母爱,无法推出,排除;C项:题干不涉及父亲对孩子的生活影响的论述,所以父亲是否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推不出,且该项中说父亲对孩子的健康没影响,太过绝对,无法推出,排除;D项:据题干可知出身经济层次最低家庭的人,如果拥有慈母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但这一群人中年后身体是否健康,与题干话题不一致,无法推出,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信息推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A项,根据“该群

35、体中那些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可知,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但不能推出缺少母爱使得代谢综合征的比例上升,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根据“该群体中那些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可知,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但不能推出中年后身体很健康,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父亲对孩子生活及健康的影响,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根据“该群体中那些拥有慈母的人不容易出现该综合征”“我们在现实中可以设计一套方案,指导母亲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健康生活和掌控命运”可知,慈母对于降低出身经济层次最低家庭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是有作用的,所以设计针对母亲的指导方案,有助于降低该群体

36、出现代谢综合征的比例,可以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21.某公司要招聘近千名新员工,有1600人通过初试。为了保证所聘用的员工能够胜任公司的相关工作,公司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胜任力考核委员会对这些通过初试的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由于考核的严苛性,这些人中将有40%被淘汰。即使如此,实际能力无法胜任工作的人中还是会有五分之一将通过这项考核而被公司录用。因此,通过胜任力考核的员工中有占通过初试者总数10%的不胜任者。上述论证最可能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在新录用的员工中超过90%的人是能够胜任该公司工作的 B.通过胜任力考核的应聘人员是愿意到该公司工作的 C.被淘汰的那40%人员确实是不胜任者 D.公司的

37、初试环节不是非常严苛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通过胜任力考核的员工中有占通过初试者总数10%的不胜任者。论据:由于考核的严苛性,这些人中将有40%被淘汰。即使如此,实际能力无法胜任工作的人中会有五分之一将通过这项考核而被公司录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新录用的员工”,论点说的是“通过胜任力考核的员工”,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通过考核的人员是否愿意到公司工作,与题干讨论的话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补充前提。指出被淘汰的那40%人员都是不胜任者,可以进行计算,假设通

38、过胜任力考核但不胜任工作的员工占初试者总数的X%,那么根据论据,X%=(40%+X%)1/5,可知X%=10%,说明通过胜任力考核但不胜任工作的员工确实是占初试者总数的10%,与论点一致;利用否定选项代入,若被淘汰的那40%人员有的不是不胜任者,那么在公式X%=(40%+X%)1/5中,就无法得出X%=10%,此时论点不成立,该项是前提,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初试环节是否严苛,题干讨论的是初试之后的考核,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22.电影配音:外语配音 A.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B.注射给药:口服给药 C.短期观察:重点观察 D.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参考答案:C 解题

39、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从不同的角度将配音进行分类,电影配音是从视频类型进行分类,外语配音是从语言类型角度进行分类,二者为交叉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均是沟通方式,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均是给药方式,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短期观察是从观察的时间上进行分类,重点观察是从观察的程度上分类,二者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均从记忆的时间上进行分类,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3.仲裁协议既能在纠纷发生前

40、订立,也能在纠纷发生后订立。()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仲裁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因此,仲裁协议既能在纠纷发生前订立,也能在纠纷发生后订立。因此,本题正确。根据仲裁法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41、。24.定义:信心:指一个人对自身信仰的坚定,可包括宗教与非宗教的信仰,是对于尚未见到事物的信念和凭据,它包括相信和敢于将自己完全委托两个层面。恒心:指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也指持久不变的意志。爱心:指同情怜悯之心,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如对象为人类时,就基于彼此都是人类的认识而同情怜悯。如对象为非人类时,则基于彼此都是动物或生命的认识而同情怜悯。典型例证:(1)小秦认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只要拥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就应该感到自豪,毕竟自己还是挺厉害的嘛。(2)老李体检时发现“三高”,医生提醒他要坚持锻炼,于是老李不论三伏三九都坚持每天晨练一小时,结果“

42、三高”果真都不“高”了。(3)张某与妻子离婚后承担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不久张某因抢劫被逮捕,孩子无人照料,民警小戴主动为张某照看孩子。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例证(1)(2)(3)分别与定义相符 B.例证(3)(2)分别与定义相符 C.例证(1)(3)分别与定义相符 D.例证(2)(3)分别与定义相符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信心:关键词是“对自身信仰的坚定”;恒心:关键词是“坚持”、“持久不变的意志”;爱心:关键词是“同情怜悯”、“都是人类”、“都是动物或生命”。第二步:逐一分析例证。例证(1):小秦认为自己厉害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与定义信心相符;

43、例证(2):老李不论三伏三九都坚持每天晨练一小时,符合“坚持”和“持久不变的意志”,与定义恒心相符;例证(3):民警小戴主动为张某照看孩子,这是对无人照料的孩子的“同情怜悯”,与定义爱心相符。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信心:对自身信仰的坚定;恒心: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也指持久不变的意志;爱心:指同情怜悯之心,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例证(1),小秦认为只要拥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就应感到自豪,这是对自身的自信,符合定义信心;例证(2),坚持每天晨练降三高,体现出“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符合定义恒心;例证(3

44、),民警小戴主动为张某照看孩子,这是基于同情怜悯之心付出的相应行动,符合定义爱心。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定义和三个典型例证,要求选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需明确定义之间的区别,再结合事例比较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信心定义的关键信息:对自身信仰的坚定。 恒心定义的关键信息: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也指持久不变的意志。 爱心定义的关键信息:同情、怜悯之心。 例证(1),小秦认为自己还是挺厉害的,体现了对自身信仰的坚定,符合信心定义。 例证(2),老李不论三伏三九都坚持每天晨练一小时,结果“三高”果真都不“高”了,体现了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符合恒心定义。 例证(3),民警

45、小戴主动为张某照看孩子,体现了民警对孩子的同情,符合爱心定义。 综上,判断不正确的是A项。故本题选A。25.研究表明,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继续_这方面的研究,有望最终确认哪些信号可用来促进神经源性反应的_,而以_神经发生(即神经元的生成和更新)现象为目标,或可成为一种促进神经元再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 强化 加强 B.强化 加强 增强 C.加强 增强 强化 D.增强 加强 强化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和选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用法,即习惯搭配。第二步,根据每空词语及文段中的对象,选择搭配均恰当的选项。第一空,“增强”与“研究”搭

46、配不当,排除A、D。 第三空,与“现象”搭配,“强化”更恰当,排除B。 第二空,“增强”与“反应”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与“研究”搭配,“强化”和“加强”均可搭配“研究”。A项和D项“增强”往往与能力、体质、抵抗力、素质等词语搭配,不能搭配“研究”,排除A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该空搭配“神经发生现象”,B项“增强”不能与“现象”搭配,排除B项。C项的“强化”指增强某种状态、行为的过程,可以修饰“神经发生现象”,答案锁定C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增强“神经源性反应”搭配恰当。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与“研究”搭配,“增强”往往与能力

47、、体质、抵抗力、素质等词语搭配,不能搭配“研究”,排除A、C项。 第三空,搭配“神经发生现象”,“增强”亦不能与“现象”搭配,排除B项。D项的“强化”指增强某种状态、行为的过程,可以修饰“神经发生现象”,D项正确。验证前两空,“加强”往往与研究、教育、团结等词语搭配,增强“神经源性反应”亦搭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成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26.关于古诗中提到的“雨”的成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冷锋雨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台风雨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流雨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地形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48、,主要涉及雨的成因。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暖季空气湿度较大,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引起对流而形成的降水称为对流雨;暖湿空气前进的途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而被迫抬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高度时形成的降水称为地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暖湿空气循交界面上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产生的云雨为锋面雨;台风中大量暖湿空气上升产生的强度较大的降水为台风雨。A项错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说的是四川盆地的夜雨现象,因为云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低于云下气温,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

49、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发生对流运动,易出现降雨现象,这属于对流雨,而不是冷锋雨。 B项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孟浩然的春晓,说的是春雨,春雨多属于锋面雨。 C项正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说的是夏季的热雷雨。对流雨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时常出现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 D项错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说的是锋面雨,而不是地形雨。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结合文学考查地理知识。 第二步,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其形成机制是近

50、地面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对流雨。由于云体较小,在它移动和产生降水时,只能形成狭小的雨区。所以,人们有时会发现,此处有雨,不远的彼处却是晴天。C项“东边日出西边雨”符合对流雨的特点。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常识,主要涉及雨的成因。 A项错误,锋面雨是指锋面活动时,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引起的降水现象,可分为冷锋雨与暖锋雨。“巴山夜雨”是由于四川盆地的地形导致的地形雨。B项错误,台风雨是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也就是台风活动带来的降雨现象。这种风暴是由异常强大的海洋湿热气团组成的,台风雨一般短时间内降雨强度非常大,而且伴有强烈的雷电

51、大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春雨,多为锋面雨。C项正确,对流雨是因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湿热空气受热迅速膨胀上升,形成强烈的空气对流,使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形成的降水,历时短,范围小,但强度大,常伴有风暴、雷电。“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生动写照。D项错误,地形雨是潮湿的空气前进时,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述的不属于地形雨。故正确答案为C。27.格式是公文写作的第一要素。()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语言是公文写作的第一要素。故表述

52、错误。28.某酒店现有若干间空房,现需要安排一家旅游团住宿,如果每间房安排4人,那么还有2名旅客没有住房,如果每间安排5人,那么留下一间房不空也不满,则该酒店的空房最多有( )间。 A.3 B.4 C.5 D.6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设该酒店共有x间空房,每间安排5人时,最后一间有a(1 a5)人。根据题意可得,4x+2=5(x-1)+a,则x+a=7。要让空房最多,即x要取最大值,则a要取最小值即a=1,可得x最大为7-1=6间。 故正确答案为D。29.所给图形的右下角有一个缺口,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补该缺口的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元素叠

53、加。 每一行中前两个图形相加去同存异得第三个图形。故正确答案为D。30.所有科学家都是爱思考的人,我爱思考,所以,我是科学家。以下哪项最能揭示上述推理的错误? A.所有的科学家都爱思考,我不是科学家,所以我不爱思考 B.所有的鸡都有两条腿,这种动物有四条腿,所以它不是鸡 C.所有的马都是四蹄食草动物,牛是四蹄食草动物,所以牛是马 D.所有的神童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神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揭示上述推理的错误”,确定为平行结构。第二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分别设“科学家”为A,“爱思考”为B,“我”为C,题干推理形式为:所有A都是B,C是B,

54、所以C是A。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分别设“科学家”为A,“爱思考”为B,“我”为C,该项推理形式为:所有A都是B,C是A,所以C是B,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B项:分别设“鸡”为A,“两条腿”为B,“这种动物”为C,该项推理形式为:所有A都是B,C是B,所以C是A,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C项:分别设“马”为A,“四蹄食草动物”为B,“牛”为C,该项推理形式为:所有A都是B,C是B,所以C是A,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符合;D项:选项表述顺序与题干不一致,先把表述顺序进行调整为:所有的神童都高度近视,因为我是神童,所以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分别设“神童”为A,“高度近视”为B,“我”为C,该项推

55、理形式为:所有A是B,C是A,所以C是B,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31.老虎属猫科动物,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最大号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前肢一次挥击力量可达1000千克,爪刺入深度达11厘米,擅长跳跃,一次跳跃的最长距离可达6米,且擅长捕食。 由此,可以推出: A.最凶猛的老虎也是最凶猛的猫科动物 B.猫科动物都擅长捕食 C.有些猫科动物不是食肉动物 D.擅长跳跃的动物有些是猫科动物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推断正确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

56、细节信息:老虎属猫科动物,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擅长跳跃和捕食。 A项,根据细节信息可知,老虎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猫科食肉动物之一,无法推出最凶猛的老虎是最凶猛的猫科动物。 B项,根据细节信息只能推出有些猫科动物擅长捕食,无法推出猫科动物都擅长捕食。 C项,根据细节信息可以得出有些猫科动物是食肉动物,不能推出有些猫科动物不是食肉动物,无法推出。 D项,根据细节信息可知该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中未提及“最凶猛的老虎”和“最凶猛的猫科动物”,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中仅说明老虎

57、擅长捕食,并不能因此推断猫科动物都擅长捕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老虎属于猫科,是食肉动物,可知有的猫科动物是食肉动物,但无法得到有的猫科动物不是食肉动物,排除;D项:依据题干“老虎属于猫科,擅长跳跃”,可得“有的猫科动物擅长跳跃”,进行换位后即“擅长跳跃的动物有的是猫科动物”,可以推出。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主要包含两个信息,第一是老虎属猫科动物,是食肉动物之一;第二是老虎擅长跳跃及捕食。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由题干信息可推知,有些猫科动物擅长跳跃和捕食,有的擅长跳跃和捕食的动物是猫科动物,D项正确;A项题干没有说明最凶猛的老虎

58、和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B项的结论过于绝对,从题干只能得出有些猫科动物擅长捕食;C项同样无法推知,从老虎属猫科动物和老虎是一种食肉动物,只能得出有些猫科动物是食肉动物,不能推出有些猫科动物不是食肉动物。故正确答案为D。32.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阴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这段话的主题意思是: A.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B.生活中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59、 C.生命是种快乐的享受 D.生命有不同的意义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用两个并列的分句介绍了生命两个层面的内容。最后一句总结强调生命永远在痛苦和享受之间交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文段重点在强调生命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概括。因此,选择D选项。A项和C项:各自对应生命一个层面的内容。B项:偏离重点,文段重点在讨论生命的不同层次,而不是生活中的情况。33.下列语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为: A.马路的一边有一个广告栏。 B.岁月流逝磨蚀了她年轻时的锐气。 C.她没有听取老师的意见,报考文科,结果导致高考失利。 D.三星公司这一新款电脑的厚度给人的感觉,并不像联想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参考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