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2781059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61 大小:8.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1页
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1页
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1页
资源描述:

《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3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3年03月2023年云南楚雄双柏县第一中学紧缺人才招考聘用6人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高频考点试卷(共500题)1.地球是一个赤道部分比两极部分凸出的扁球体,而不是几何学中所说的正球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身引力的结果 B.地球自转造成的 C.地球自身形成过程中造成的 D.太阳与其他行星引力的结果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天体运动。 第二步,地球是以地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地球上的质点会因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在惯性离心力的

2、作用下,地球上的物质有向赤道运动的趋势,故使地球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体。因此,选项B选项。2.9,14,15,12,5,() A.6 B.0 C.1 D.3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7)(4)11,所求项为5(11)6。因此,选择A选项。3.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迂

3、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讲了罗斯福和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结果是罗斯福化解了难题,没有泄露秘密,他没有直接拒绝回答朋友问题,让朋友难堪,而是运用了幽默睿智的方式巧妙回应了好友的好奇提问。因此,这个故事传达出的道理是幽默对化解难题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与故事传达出的道理相符。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寓意的引申。本文给出的是一个小故事,考生需要抓住故事的核心加以引申。同时可以结合选项使用排除法,排除与文段无关、过度推断、流于表面的选项。

4、罗斯福的拒绝委婉含蓄,并且富有幽默感,这样不仅坚持了保密的原则,而且避免了尴尬的局面。由此可知,巧妙运用幽默有助于解决难题,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无法从故事推出。C项“灵活变通”较为笼统,没有体现出罗斯福的幽默。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的小故事体现了罗斯福的睿智和幽默。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A项的“迂回”在文中无从体现;文段中罗斯福没有泄密,故而并未表现出“灵活变通”,C项文中并没有提及灵活变通的地方,只是体现了幽默;D项“不欲”与文段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4.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

5、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 B.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 C.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 D.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先指出语言的分布反映权力的分配,随后举出一些帝国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语言的例子解释说明。紧接着又提出权力分配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的观点,后文具体解释说明,前后两部分都在强

6、调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文段为并列结构,需全面概况、提取共性,对应B项。 A、D两项,表达的是本土、殖民统治,为后文的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均排除;C项,文段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且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而并未论述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否可持续,该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观点:语言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第二句强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帝国的语言,并举例指出一些帝国曾使用权力推进他们的语言,第三句提出权力分配的变化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语言的使用和权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文段是“分分”结构。重点在讨论语言与权

7、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两个时期语言与权力的关系,正确答案应涵盖这两部分内容。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然后说明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谈论的是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即权力影响着语言的使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本土语言”、D项的“殖民统治”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无法持续”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5.公民基本道德包括()。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B.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 C.团结友善 D.协和万邦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不包括D项中的协和万邦。故正确答案为ABC。6.情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情商的是: A.李莉事事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B.杨颖在高中学习期间成绩突出,考取了某名牌大学 C.王华通过自我鞭策始终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 D.赵舒在待人接物方面,能克制自己,与同事友好相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9、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是李莉在“情绪、情感”方面体谅他人的表现,符合定义;B项:考取名牌大学是个人能力,智商高的体现,并未体现“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不符合定义;C项:自我鞭策始终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是王华在“意志、耐受挫折”方面坚持不懈的表现,符合定义;D项:克制自己,与同事友好相处,是赵舒在“情感、意志、耐受挫折”方面保持自我的表现,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关键词查找。 情商的关键词是:情绪、情感与智商相对应。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是设身处

10、地,C项是高度热忱,D项是克制自己,三项都是体现在情绪情感方面的水平,都是有关情商的论述;B项更多体现的是智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情商是一种人的品质,分析其涵盖的方面,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情商定义的关键信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A项,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属于情感方面的品质,符合定义。 B项,学习期间成绩突出体现了智商高,不属于情商,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对学习和工作保持的高度热忱属于意志方面的品质,符合定义。 D项,克制自己属于情绪方面的品质,与同事友好相处属于情感方面的品质,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7.最近几年,

11、人们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趣不断增长,对“新”物理学的报道不断涌现。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有数亿的星系,每一个星系又含有数亿的星体。我们知道世界可以通过亚核粒子来理解,其中的多数只存活几亿分之一秒。是的,近代物理的世界真是千奇百怪。带有希腊字母名称的粒子随着量子的音乐狂舞,毫不遵守经典物理的决定论。但最终读者会带着失望的心情走开,虽然这些事实确实很新奇,但它们也确实枯燥烦人。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会: A.强调科学工作的艰难 B.介绍一部生动的科普著作 C.澄清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 D.展示新奇的物理成果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对于此类题目,从尾句入手是基本原则。首先可排除与尾句不相

12、关的选项,然后根据行文逻辑,选择与尾句联系最紧密的一项。文段首先指出近几年对“新”物理学的报道很多,人们也由此了解了很多物理学中的知识,然后举例说明近代物理的世界确实千奇百怪,但也枯燥烦人,读者最终会失望地走开。文段尾句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科普读物枯燥不能吸引读者,针对这一问题,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给出对策,即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科学工作”过于宽泛,没有涉及尾句的“读者”,排除。C项“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文段没有涉及,排除。D项“新奇的物理成果”对应文段第1句提到的“新”的物理学报道,它们虽然新奇展示出来可能也是“枯燥烦人”的,是文段已经论述的内容,排除。故本题

13、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提出人们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趣不断增长,近代物理世界千奇百怪,尾句通过转折提出重点,即“虽然这些物理科学很新奇,但也确实令读者感到枯燥烦人”。文段话题落在尾句,接下来文段要围绕“读者觉得枯燥”来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生动的科普著作”可以与上文“枯燥的科普”形成对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尾句的问题。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接语选择题,故需在阅读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尾句。文段前半部分介绍了人们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趣增长,通过近代物理学人们获取了一些新的认识,尾句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读者”与“物理

14、学事实”之间的关系,即因为“事实枯燥无味”所以读者走开了,故接下来最可能讲的便是如何提升物理学事实的趣味性以便让读者喜欢,对应B项“介绍一部生动的科普著作”。 A项陈述的话题为“科学工作”,而文段尾句的话题为“读者、科学事实”,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文段中并没有提及,“确实枯燥烦人”并非一种误解,与前文无法衔接,排除。D项“新奇的物理成果”对应文段首句中的“对新物理学的报道不断涌现”,为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内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8.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

15、间区域,其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土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 第二步,“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距太阳0.387天文单位)、金星(距太阳0.723天文单位)、地球(距太阳1.00天文单位)、火星(距太阳1.52天文单位)、木星(5.20天文单位)、土星(距太阳9.54天文单位)、天王星(距太阳19.218天文单位)、海王星(距太阳30.10天文单位)。由此可知,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因此,选择C选项。A项: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

16、“姐妹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火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土星属于八大行星之一,质量、直径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态巨行星,土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最外层的大气层在外观上可以看出发亮的土星光环。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9.在最近的一部以清朝为背景的电影中,有男主角抽香烟的镜头,而香烟在那个年代尚未出现。然而因为看电影的人明显对这些不在意

17、,因此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这一错误显然不会影响该电影在其他方面所揭示的任何历史真实性。下列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尽管电影描述了许多未经历史证实的事件,但它因为描述历史事件合乎情理而受到了赞扬 B.表现男主角抽香烟的电影场景是对于该电影情节至关重要的场景,而且部分场景在倒叙中被第二次放映 C.历史电影的制作者,通常在历史的真实性和保持素材让现代观众可接受的需要之间做妥协,就像演员们的说话方式一样 D.在这之前的一部描绘唐朝时代的影片展现了一个官员抽香烟的场景,这一历史性错误被许多大众性的影评文章所嘲讽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

18、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电影中抽香烟的错误镜头不会影响该电影在其他方面所揭示的任何历史真实性。论据:在最近的一部以清朝为背景的电影中,有男主角抽香烟的镜头,而香烟在那个年代尚未出现。然而看电影的人明显对这些不在意。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指出电影中虽然有很多未经历史证实的事件,但是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合乎情理,因此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这些镜头不会影响该电影在其他方面所揭示的任何历史真实性,具有加强作用,排除。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抽香烟的场景重要与否,与论点谈论的是否会影响历史真实性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电影制作者

19、会在历史的真实性和保持素材让现代观众可接受的需要之间做妥协,说明这些镜头都是观众可接受的,因此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这些镜头不会影响该电影在其他方面所揭示的任何历史真实性,具有加强作用,排除。D项:增加反向论据。说明在电影中出现历史性错误会被许多大众性的影评文章所嘲讽,这说明大多数观众还是很在意这些不符合历史的情节,因此会影响电影在其他方面所揭示的任何历史真实性,削弱了题干结论。因此,选择D选项。10.2,8,18,32,50,() A.68 B.72 C.76 D.98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为6,10,14,18,是

20、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18422,所求项为502272。因此,选择B选项。11.夜间行车驾驶员,由于受到对面车辆灯光、路边灯光、高楼探照灯及广告霓虹灯的影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反光材料标志牌在车灯的照射下发出的明亮光线特别醒目,能够提醒驾驶员注意相关路况信息,提高行车安全。在雨、雾、风沙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下,反光材料就更能凸显其价值。所以,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标志、车身前后都必须使用反光材料,国际海洋救生机构也规定救生设备必须配备反光材料,以方便夜间搜寻和救生工作。与本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 A.反光材料能使驾驶员看清路标,提高行车安全 B.在雨、雾、风沙等能见度较

21、低的天气下,反光材料一般不能发挥其作用 C.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标志都必须使用反光材料 D.反光材料能方便夜间搜寻和救生工作,所以救生设备必须配备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由“而反光材料标志牌在车灯的照射下发出的明亮光线特别醒目,能够提醒驾驶员注意相关路况信息,提高行车安全”可知,反光材料能使驾驶员看清路标,提高行车安全,符合文意,排除; B项,“反光材料一般不能发挥其作用”与“在雨、雾、风沙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下,反光材料就更能凸显其价值”的文意相悖,当选。C项,由“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标志、车身前后都必须使用反光材料”可知,与文意相符,排除;D项,由“许多发达国家

22、.必须配备反光材料,以方便夜间搜寻和救生工作”可知反光材料能方便夜间搜寻和救生工作,所以救生设备必须配备,符合文意,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反光材料12.2014年8月1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具体表现,之所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因为( )。 A.科技创新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成果 C.科学技术能够迅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错误,领土是

23、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项错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C项错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一定时间。故正确答案为D。13.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如下图所示,对平面展开图进行编号,观察选项A、D项均出现

24、面2、3,根据图1分析A、D项;观察选项B、C项均出现面1、4,根据图2分析B、C项。根据图1分析A、D项:A项:面2和面3公共边中点引出一条虚线和一条实线,而题干中引出两条虚线,排除;D项:面2和面3上的两条虚线不相交于公共边中点,而题干中相交于公共边中点,排除;根据图2分析B、C项:B项:面1与面4的公共边中点引出一条实线,题干中此公共边中点也只引出一条实线,暂时保留;C项:面1与面4的公共边中点没有引出线条,而题干中此公共边中点引出一条实线,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14.某厂业务员张某被开除后,为报复原单位,用盖有原单位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甲厂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甲厂并不知道张某已被原单位

25、开除,甲厂按合同的要求按时将货物送到张某原单位,因单位拒绝被接收货物引起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的行为是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B.张某的行为是无权代理,合同有效 C.张某的行为是有权代理,合同无效 D.张某的行为是滥用代理权,合同无效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本题中张某无代理权,其行为属于无权代理,但“用盖有原单位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甲厂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足以让甲厂相信其有代理权,满足表见代理的条件,构成表见代理,表见代理的民

26、事法律行为有效。故正确答案为B。15.环境保护空喊口号,要身体力行。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才 B.不是,而是 C.既,又 D.不但,而且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关联词填空,两个分句“空喊口号”与“身体力行”为相反相对的关系,故所填关联词应体现反义并列。B项“不是而是”表示反义并列,置于此处符合语境,当选。A项“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关系,C项“既又”表示并列关系,D项“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三项置于此处均不符语境,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6.冬日饮茶,自带几分禅意。窗外寒风呼啸,窗前水沸炉暖,茶香因为寒冷的映衬,愈发清冽,直抵心源。有人说,若要体会冬天的妙处,

27、必经时间的淘洗与打磨,如同体会茶气一般,必要走过高山与峡谷,看尽湖泊与激流,从盼望“_”,到“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酒茶之间,岁月酿出了酒香,日子氤氲着茶气。平淡天真里,是静穆,是微笑,是禅意在吹拂。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A.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C.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诗句填空。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了解各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段内容,选择与此最相符的一项即可。注意学会把握文段中的提示信息,如“酒茶之间”。与后句的“酒茶之间,岁月酿出了酒香,日子氤氲着茶气”

28、对应,横线处填写的诗句应该含有“酒”这一元素。A项“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当酒,饮的还是茶,排除。由横线前的“有人说,若要体会冬天的妙处,”可知,诗句描写的应该是冬日饮酒,C项是春天,D项是秋天,均可排除。B项的“天欲雪”符合冬天的语境,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前文阐述冬日与饮茶之间的关系,话题围绕“冬天”展开。因此横线处的诗句应与“冬日”有关。后文的诗句“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指天晴气爽临窗试笔,取水烹茶自娱自乐,话题是“饮茶”,再根据这句诗后面的“酒茶之间”的提示可知,横线处的诗句话题应该是与“冬日”和“酒”有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晚来天欲雪

29、,能饮一杯无”指天色已晚,可能又要下雪了,你能留下来我们饮酒聊天吗?该诗句既提到了“雪”又提到了“酒”,与“冬日”和“酒”的话题一致。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前文围绕“冬日”进行论述,故横线处需填入与“冬日”相关的诗句。且根据后文“酒茶之间”可知,横线后诗句提到了茶,故横线处需填入与酒相关的诗句,A项重在感叹时间一去不返,B项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均与“冬日”无关,排除。D项描写的是冬天天气不好挽留客人喝一杯酒的场景,符合文意,当选。C项强调以茶当酒,描写的是喝茶,与“酒”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茶心如雪17.A公园规

30、定,个人票每张10元,团体票每张60元(可供10人参观),无其他票价优惠政策。五年级二班共有58人逛A公园,则最少应付多少元? A.350 B.360 C.380 D.39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每张团体票可供10人参观,若58人均使用团体票,共需6张团体票,需花费元。若50人使用团体票,8人使用个人票,需花费元。可知最少需花费360元,购买6张团体票。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优化类问题。 第二步,个人票每张10元,团体票60元可供10人参观,则58人逛公园可以买6张团体票,故最少需要花费360元。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应付最少,即每个人票价最低,则应尽量买团

31、体票。58人中,50人使用团体票,剩余的8人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买8张个人票,一种是买一张供10人用的团体票。选择两种方案中花费最少的即可。团体票平均每人6010=6元,个人票每人10元,要想支付金额最少,应该尽量使用团体票。五年级二班一共有58人,若购买5张团体票、8张个人票,一共需要605+810=380元;若购买6张团体票,一共需要606=360元。则最少应付360元。故本题选B。18.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制 B.阻止 C.抑制 D.阻击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根据“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从而降低了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可知,叶绿素能

32、够减轻黄曲霉素引起的致癌作用,横线处填的词语应当含有“减轻”、“缓解”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抑制”含“减少”意。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A、B、D选项都夸大了叶绿素对抗致癌物质的作用,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可能是因为它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率”可知,叶绿素可以减弱黄曲毒霉素引起的致癌作用,空格应该体现“减弱、降低”之意。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控制”侧重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B项“阻止”侧重使不能前进;D项“阻击”侧重以防御手段阻止。三者均没有减弱、降低的意思,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抑制”侧重压下去,含有减弱

33、之意,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19.下列历史事件与发生朝代对应错误的是() A.檀渊之盟北宋 B.土木之变明朝 C.白登之围唐朝 D.马邑之谋西汉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A选项对应正确; 土木之变,是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B选项对应正确;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发生在汉朝,C选项对应错误;马邑之围是公元前133年西汉时期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D选项对应正确。20.以下三种食品安全标志所代表的产品标准对产品的要求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34、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用常理法解题。题目考查食品安全标志,要求从高到低排列。结合常理,有机食品,应该是最高级的,故排除A、B。无公害食品应该低于绿色食品,故排除C,D项当选。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绿色食品是从无公害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由此可知,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三者对

35、产品要求由高到低排序应是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故本题选D。21.葡萄糖是癌细胞的主要“口粮”,由于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不到正常细胞的15%,所以癌细胞就需要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的葡萄糖,也就需要通过负载更多的葡萄糖转蛋白GLU1完成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如能研究清楚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如能研究清楚转运蛋白GLUT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就有可能用过调控它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既可以增加正常细胞内葡萄糖供应,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又可能通过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从上诉论断中不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A.癌细胞消耗葡萄糖量远远大于

36、正常细胞所消耗的葡萄糖量 B.如果阻断葡萄糖供应,就可以让癌细胞摄取的葡萄糖减少 C.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产生的能量多于进入癌细胞后所产生的能量 D.如果不能阻断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将无法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成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选非题。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中的内容为:“癌细胞就需要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的葡萄糖”,说明癌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存需要的葡萄糖的量要大与正常细胞所消耗的葡萄糖量,可以推出;B项:题干中的内容为:“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说明阻断葡萄糖的供应,可以减少癌细胞摄取的葡萄糖

37、量,可以推出;C项:题干中的内容为:“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不到正常细胞的15%”,说明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产生的能量多于进入癌细胞后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推出;D项:题干中的内容为“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讨论的是阻断后的结果是如何的,但是并不清楚没有阻断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根据题干中的内容是无法推出选项的内容,无法推出。题干要求的是选择不能推出的选项。因此,选择D选项。22.有些新开发的楼盘售价很高。所有售价很高的楼盘都是在高新区,所有在高新区的楼盘都销售很好。下列各项都能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除了: A.销售很好的楼盘中,有些并不是新开发的 B.有些

38、新开发的楼盘销售很好 C.所有售价很高的楼盘都销售很好 D.有些在高新区的楼盘是新开发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所有”及提问方式,确定为集合推理选非题。第二步,翻译题干。有的新开发楼盘售价很高售价很高高新区高新区楼盘销售很好由可得:有的新开发楼盘售价很高高新区楼盘销售很好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翻译为:有的销售很好的楼盘不是新开发的,根据可得出:有的新开发楼盘销售很好,无法通过换位得到“有的销售很好的楼盘不是新开发的”,不能推出;B项:由可知:有些新开发的楼盘销售很好,可以推出,排除;C项:由递推可知:售价很高高新区楼盘销售很好,即“所有售价很高的楼盘

39、都销售很好”,可以推出,排除;D项:由递推可知:有的新开发楼盘售价很高高新区,即“有的新开发楼盘在高新区”,换位可得:有些在高新区的楼盘是新开发的,可以推出,排除。本题要求选择不能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的。因此,选择A选项。23.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者存在近义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与颠倒黑白为近义词。 A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屑一顾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

40、轻视。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目无全牛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师心自用与固执己见为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两者并非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24.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

41、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相似,考虑样式,每个图均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结构存在共性,考虑静态位置。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每幅图形都是由2个元素相交组成,且相交部分都是扇形;第二段,前两幅图也是由2个元素相交组成,且相交部分是正方形,应用规律,故问号处应选2个图形相交部分是正方形的图形。只有D项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湿土包裹保存新鲜土豆 B.用铁罐存放冷却的浓硫酸 C.用铝制器皿泡制老醋花生 D.用顶部带气孔的玻璃坛制作泡菜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把铁表面氧

42、化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做法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用湿土包裹保存新鲜土豆,容易使土豆发芽,而发芽的土豆容易使人中毒。做法错误。A项错误。C项:用铝制器皿泡制老醋花生,而铝易和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做法错误。C项错误。D项: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生长、产酸,从而制造出酸脆的泡菜。乳酸菌生长不能有氧气的存在,所以要密封泡菜坛,隔绝空气。而其他大部分杂菌(细菌、酵母等),需要在有氧气(空气)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密封泡菜坛,隔绝空气,能防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所以不能用带气孔的器皿。D项错误。26.酒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古代缺乏严密容器的条件下是很难_保存的,因此出土的古酒就十分_

43、。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 罕见 B.完好 珍贵 C.妥善 难得 D.大量 稀少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不能直接排除错误选项,需要结合文段主体“酒”的特性,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需要结合酒“液态、易挥发”的特性来排除错误选项。在容器不“严密”的情况下,酒易挥发,因此难以“长期”保存。结合这个特性,A项填入最恰当。 第二空,“罕见”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酒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保存的”以及“古酒”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由于缺乏

44、严密容器,很难长时间保存。A项“长期”指很久、长时间,符合语境。B项“完好”指完整,没有损坏、残缺;C项“妥善”指妥当完善;D项“大量”强调数量多。三者均不能体现古酒长时期保存,可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因为无法“长期”保存,因此出土的古酒十分“罕见”,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的最佳语境搭配。第一空,应与前面“以液态形式”相呼应,古代难以保存酒是因为“缺乏严密容器”,作为液态的酒是会挥发的,所以“长期保存”很难,此处选“长期”更符合语境。C项“妥善”主要用于形容处理事情正确恰当,不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因此”可知是前文的结

45、果,其主语是“出土的古酒”,正因为难以长期保存,所以很少发现有古酒出土。“珍贵”没有体现“少”的含义,与语境不符;“稀少”虽强调少,但不如“罕见”程度重;“罕见”强调难得见到,更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27.我们要感恩大自然造就我们的生命,给我们来到世界的机会,感恩大自然赋予我们丰富的生活所需资源宋代张载指出:“乾曰父,坤曰母”,就是说天就是我们的父亲,地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树立与天地万物同属一个生命世界,生死与共的天人观,树立感恩自然、爱护自然的大自然观、大环境观和大生态观大自然是我们生命所来与所归的地方,从来自自然,在自然中生息,到最后又回归到自然阳光、空气和水,人们须臾不可离,没有大自

46、然,人就无法生活和生存,人与自然生死攸关没有自然界,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将上述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句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引出话题“大自然”;句援引张载的观点,引出话题“大自然是我们的归宿”。二者均适合做首句。句“没有自然界,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属于反面论证,不宜做首句;句“我们要树立的天人观,树立的大自然观、大环境观和大生态观”是对策句,更适合做尾句。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句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资源”;句说“阳光、空气和水,人们须臾不可离”,两句话题一致,应紧密相连,且句“阳光、空气和水”是对句“生活资源”

47、的具体解释,句在句前,排除C项。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题干6个句子,了解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感恩自然的话题。第二步,观察选项,首句各不相同,较难入手。而A、D两项均以作为尾句,可根据尾句特点排除B、C。第三步,对比A、D两项差异,代入验证,确定答案。、论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总结说明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天人观和自然观,更适合作为尾句总结前文,排除B、C。中张载把自然比作父母是为了强调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以“阳光、空气和水”开头,与“父母”的话题无法衔接,排除A。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通过古人的话指出“天就是我们的父亲,地就是我们的母亲”,强调天地很重要,

48、提出对策指出要树立大自然观,不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项;通过下定义引出“自然界”这一核心话题,为反面论证的表述,强调大自然很重要,可以应先引出大自然的话题再强调其重要,故应在之后,不适合作首句,排除A项。 其次来对比C、D两项尾句,提出对策,指出大自然很重要,故更适合作为文段的尾句,对应D项。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孝敬自然的追问28.哪幅图可与图E结合组成正方形?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锯齿的长短、宽度,凹凸对应即可选出答案。A项顺时针旋转90恰好可以与E项组合成正方形。故本题选A。29.若购买某公司股票获得500元的投资收益,其收益主要来源于: A.股

49、息和银行存款利息 B.股票的票面金额和银行贷款利息 C.股息和股票的票面金额 D.股价上涨带来的差价和股利分配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股票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借以获得收益的行为。股票投资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资者以股东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额,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的收益。资本利得是指投资者在股票价格的变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将股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得到的差价收益。所以购买某公司股票获得500元的投资收益,其收益主要来源于股价上涨带来的差价和股利分配说法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50、A项:股票收益是股票股息、红利和因拥有股票所有权而获得的超出股票实际购买价格的收益,是股票金额浮动获得的收益,所以股票收益与银行存款利息没有直接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股票收益是股票股息、红利和因拥有股票所有权而获得的超出股票实际购买价格的收益,是股票金额浮动获得的收益,仅是股票票面金额本身不是股票投资,且股票收益与银行贷款利息没有直接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股票收益是股票股息、红利和因拥有股票所有权而获得的超出股票实际购买价格的收益,是股票金额浮动获得的收益,仅是股票票面金额本身不是股票收益。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0.下列透镜与面镜及其应用对应有误的是: A.凸透

51、镜老花镜、照相机 B.凹透镜放大镜、摄像机 C.凸面镜后视镜、哈哈镜 D.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 参考答案: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由多片镜片组成,其功能相当于凸透镜,起聚光成像作用。所以B项放大镜、摄像机运用凹透镜的原理说法不准确。后视镜利用的是凸面镜,凸面镜也叫广角镜、反光镜、转弯镜。哈哈镜是表面凸凹不平的镜面,可以理解为许多凸面镜和凹面镜(不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凸面镜起发散光线成缩小虚像的作用,凹面镜起会聚光线成放大虚像作用。所以C项后视镜、哈哈镜不仅只运用凸面镜的原理

52、,还有凹面镜,故说法不准确。因此,选择BC选项。A项: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可以帮助远视眼的人把晶状体成的像成在视网膜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焦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太阳灶是用凹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汇聚。手电筒的反光罩是凹面镜,原理是反射成像。凹面镜起聚光作用,根据物距不同成像也不同。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31.所谓联觉就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或一种感觉因另一种感觉的同时作用而得到加强的心理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联觉的是: A.有人在看到红色时会兴奋 B

53、.在炙热的阳光下,小刘戴上墨镜会感到舒服些 C.小张想起昨天晚上的噩梦,依然心存恐惧 D.深色的服装比浅色的服装看上去有收敛的效果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一种感觉因另一种感觉的同时作用而得到加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看到红色会兴奋,体现了视觉刺激引起另一种神经感觉,符合定义;B项:因戴上墨镜后的视觉变化而感到舒服,体现了“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符合定义;C项:想起噩梦属于回忆,并非“感觉”,因而心存恐惧并不是由“感觉”引起的,不符合定义;D项:因颜色的视觉效果而看起来有收敛的感觉,体现了“一种感觉引起另

54、一种感觉”,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32.孟尝君鸡鸣狗盗 A.王昭君精忠报国 B.信陵君窃符救赵 C.春申君脱颖而出 D.平原君闻鸡起舞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鸡鸣狗盗”中的主人公是“孟尝君”,二者属于主人公与成语的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精忠报国”中的主人公是岳飞,而非“王昭君”,排除;B项:“窃符救赵”中的主人公是“信陵君”,二者属于主人公与成语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脱颖而出”中的主人公是毛遂,而非“春申君”,排除;D项:“闻鸡起舞”中的主人公是祖逖与刘琨,而非“平原君”,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

55、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成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

56、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33.由于全球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全球范围内气候呈现升温趋势。但与此同时,气候变暖也会让部分树木生长速率加快,从而使树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增加。因此,人类不需要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有效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不同树种碳吸收效率提升的情况有差异 B.树木并非是地球上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主力

57、 C.树木死亡后其储存的碳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D.目前人类产生的碳排放增量远远超过了树木的吸收能力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类不需要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论据:气候变暖也会让部分树木生长速率加快,从而使树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增加。本题论点讨论了人类无需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论据讨论了气候变暖可以促进树木生长,增加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即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可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的量,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否定论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指出不同树种碳吸收效率的提升情况不同,而论点在讨论人类是否需要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

58、变暖,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B项:该项指出树木不是地球上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主力,而论点在讨论人类是否需要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C项:该项指出树木死亡后储存的碳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即树木有可能并不具备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具有削弱效果,保留;D项:该项指出人类的碳排放增量远超于树木的吸收能力,说明了“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不能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的量”,人类还需要担忧气候变暖问题,可以削弱,保留。比较C、D两项,C项是说树木“可能”会重新释放二氧化碳,而D项则是明确说明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大于吸收量,故D项更为合适,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

59、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人类不需要过于担忧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论据:气候变暖也会让部分树木生长速率加快,从而使树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增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不同树种碳吸收效率是否有差异与论点无关,不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树木是否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与论点无关,不具有削弱作用。C项:不明确项。该项说树木死亡后其储存的碳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但具体释放多少,释放和吸收谁多谁少,无法确定,因而也不确定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属于不明确项,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证明即使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人类的排放量更多,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有效削弱题干结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人类不需要过于担忧碳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