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安化马帮和茶马古道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2771384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1.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度分析安化马帮和茶马古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度分析安化马帮和茶马古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度分析安化马帮和茶马古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深度分析安化马帮和茶马古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分析安化马帮和茶马古道(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度分析安化马帮文化与茶马古道http:/www.chinesefolklore.cc民俗史话 2009 年 7 月 22 日黑茶网 / 2009-03-15深度分析安化马帮文化与茶马古道一、安化马帮由来资水古称益水,又叫蚩尤江。新化县梅山文化研究协会考证:安化思游区域留下了部分与蚩尤有关的史料、 遗存和风俗,该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后来,因避讳而改成谐音“思游”,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联 盟为了战争的需要引进优良马种并大量繁殖,以供运输和骑兵作战之需。此为安化及古梅山地区养马的起 始阶段。在安化置县(1072 年)以前,据史料记载,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34 年)楚灭吴,勾践子孙为逃避楚

2、王的逼害,改姓梅。汉高祖五年,吴芮封为长沙王,梅随之来到湖南,以益阳梅林为家,在安化新化一带 繁衍生息,势力逐渐壮大。后因长期征战,官兵围剿,人马溃散,东晋南北朝时期,梅山越人大批北迁皖 鄂交界山区,留居梅山一带的越人大为减少,至隋唐时逐渐与当地汉人融合,再不见史籍,那时马便是他 们作战及生活的日常交通工具,马帮便由此遗留至今。还据资料记载,洞市亦有红公的传说,红公乃当年李闯王部下,生就一幅红脸,被称为“红公”,起义失 败后,不满朝中统治,隐姓埋名在今洞市响铃坡一带立寨为王,杀富济贫,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年间被破 当时,他们的交通与运输的工具仍然是以马为主,史称红公寨。二、马帮在梅山土著居民生产

3、生活中的地位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阳、隆回古称梅山,其中安化为梅山中心。土著居民多苗、瑶,侗族是蚩尤南方原始部落联盟的重要一支。蚩尤兵败后,大本营的土著居民仗着山势 险峻和民风剽悍,不服朝廷,不通中国,但为了自身生存和生活所需不得不与外界尤其是生产力发达的中 原地区通商贸易。用本地的茶叶、桐油、茶油等特产与中原及沿海地区交换食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而 当时商品最便利的运输工具是马匹。蚩尤战时留下的军用马匹便成为民用的商贸运输工具。宋神宗年间,朝廷派军镇_压梅山南蛮,大小战_事数百起。梅山人民一次次用步兵和骑兵粉碎了朝廷的镇_ 压,马匹在战时大多服务于战事。朝廷最后一次杀_梅山人5000 余众,

4、血流成河,梅山土著居民几乎全迁 湘西、贵州等地,马匹也随之迁移。明朝初期,洪武帝“血洗湖广”,省内繁华地区的居民纷纷迁往深山 老林的梅山,而迁来者鲜用马匹工具,致使梅山马匹的数量日渐减少,养马进入低谷时期。后来,随着“茶马古道”的形成,马帮发展冲出了低谷。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印度等国广兴茶园,英国 等列强打压排挤中国茶叶,从而使安化和国内茶叶及贸易由兴转衰。马帮运输业务锐减,马匹数量也越来 越少。民国末年,只有少量地主、乡绅养马,专作代步之用。三、“茶”与“茶马古道”安化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茶叶产量誉甲天下。明时期,所产“云雾茶”、“芙蓉茶”驰 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明嘉靖年间创

5、制黑茶远销西北诸省。到16世纪,安化黑茶取代四川茶叶,居全国 领先地位。清咸丰四年,粤商来县制作红茶,成为湖南红茶的代表茶,称“湖红”,与安徽“祁红”、福 建“建红”鼎足而三,成为中国正宗红茶产品,畅销欧美各国,俄英等国茶商有“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自此,运输茶叶的船只、马队格外繁忙,养马之风渐兴。从资水的唐家观,经江南、陈王、洞市,至新化,为了方便马帮运输茶叶等商品,商家集资修建了数百里的青石板茶马专道。现存于江南至洞市黄花溪老路 的青石板古道,便有数段长达几华里。尤以黄花林场腰子界的一段保存最为完整。陈王次庄至山口一段、 洞市老街一段、永锡桥一段居其次。黄昏不妨与友人结伴同游洞市老街座子坳

6、一段,尽情领悟乡村的古韵 静谧,茶马古道的历史沧桑。历史和语言学家李敖说:“我喜欢做唐朝人,我不喜欢喧闹浮躁的现代生活”。是的,做一回唐朝人,明 清古人,作长衫马褂,骑梅山矮马,在月夜的乡村,在青石板茶马古道上,看马帮驮着茶叶结伴而行,听 驮铃叮铛,蹄声嗒嗒,将是何等滋润的历史体验。四、马帮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处湘中的安化县,是古梅山腹地。地域文化独具特质,骁勇尚武是梅山人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梅山人 的性格。在江南镇锡潭村龙山坪土地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兴起人文由地脉”,即为地理环境对人的性 格潜移默化、对地域文化影响至深的精准注释。与梅山人打交道,你敬他一寸,他一定会敬你一尺,质朴 爽快、热情

7、、感恩是梅山文化的情感特征。同时马帮及“茶马古道”也将外地先进的文化传承引进,使梅 山文化具有包容性。梅山人从中原学习引进的造纸术,一直保存沿袭至今。纯手工工艺一丝不苟,传统工 序一成不变,是传统造纸术的活化石。现在洞市老街仍保留有数处造纸手工作坊,所造土纸畅销全国。梅山文化的另一特质是崇尚读书,耕读治家。清代著名书法家黄自元、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皆 为科举出身的安化人。打擂茶、熏腊肉、腌制酸干菜、酿甲酒是本地饮食习惯和传统。民居多为纯木结构,盖青瓦或树皮,依山傍水,冬暖夏凉。“马帮”和“茶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马古道”经过的好些水陆、陆陆交汇点,慢 慢而自然的形成了

8、集镇、驿站,以方便马帮和过往商贾行人买卖商品,住宿歇足。唐家观、江南古镇、永 锡桥、洞市老街、新化圳上、白溪、隆回滩头、宝庆这些老市镇,便是随“茶马古道”诞生、发展而来的梅山人对马既崇敬又依赖,民间木匠用的架板工具称“木马”,小孩夹竹竿玩耍曰“竹马”,这些俗称沿 袭至今。在洞市,至今还传承着这么一个民俗:入春以后,早晨放牧叫“春露牛,夏露马”。这里习惯于 用“马”命地名和其它建筑物名称,如白马村、鹿马村、鹿马溪、马尾上、马嘴坳等等。上个世纪七十年 代,全社人民兴建了一座水库,便命名为“奔马水库”。五、马的禁忌与马帮特点骑马拜访亲友,必须在门前十余步提前下马,否则视为对主人不恭。公马与骡子同行时

9、不能太近,否则马 误以为骡子为母马,纠缠误工。生马相遇时,必须下马牵缰,以免相互斗殴。安化的马均为公马,不使用 母马,也不买母马来繁殖后代。娱乐性。游客骑马穿行于林荫幽径,仰望蓝天白云,观赏青山绿水,静听百鸟啁鸣,顿生乐趣,心旷 神怡。坚韧性。马主牵着马行走在大山之中,经年累月,默默无闻,风雨无阻,自强不息,体现了一种坚忍 不拔的马帮精神。传承性。马帮历史悠久,至今未衰。随着交通发展,马帮很有可能濒临绝迹的危险。但旅游业正在兴 起,骑马赏景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将形成一个精神文化消费热点,马帮可望得到发展,永久传承六、与马帮相关的历史遗存洞市村肖家湾、锡潭村的彭家湾及从江南到新化的茶马古道边有栓马石桩数十处。本地清代民间的木雕、 石雕均有马的生肖图。贺氏宗祠的牌楼上有两幅与马有关的壁画,一幅是画着一个人牵着一匹背着贵重物 品的马在一起,另一幅是一只猴子骑在马上,至今图案依稀可辨。位于洞市毛坪的清代名臣陶澍祖坟,有 石马2 匹,高1.5 米,长2 米,造型美观,艺术价值高,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