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

上传人:h****9 文档编号:22762606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6.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 时间消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起先写安排了。安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安排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作安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一 班级人数学力基础(上期末检测成果) 男女合计学科素养 平均分学科素养优秀学科素养良好学科素养合格学科素养待合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周次教 学 内 容 安 排备 注 1我的自画像2课时 2别人眼中的我2课时 3心中的阳光2课时 4温馨的港湾2课时 5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2课时 6爸爸妈

2、妈的心,我能懂2课时 7说说我们的学校2课时 8校内里的发觉2课时 9给学校画张地图2课时 10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 11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 12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 13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 14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 15家乡的明天更美妙2课时 16我喜爱过年2课时 17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 18小城故事多2课时 19一起采风去2课时 1.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实施教学。 2.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 3.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并尽量满意初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热门话题的关切。 4.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学问融入生活实例之,以利于

3、学生理解和驾驭所学学问。 怎样合理的将品德教学融入生活的内容,用生活来教化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二 一、单元目标看法: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爱好、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相识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育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念和主动向上的生活看法。实力:通过了解、相识自己的体验,培育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实力,观赏和敬重别人的实力,与同学沟通、合作的实力。初步懂得怎样爱惜、珍惜自己的名誉。学问: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惜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相识自己的性格、有事、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相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相识自己。 四、单元内容1.相识我自己2.我的爱好特长3.爱惜自己的名誉*4.我在进步 五、单元课时:14课时 六、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相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肯定困难的。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自己、相识自己。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三 三

5、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化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化,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连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化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教化资源,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须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在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将来生活

6、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必需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识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化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随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忱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

7、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相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索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老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

8、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化基地、图书馆、试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留意了引导老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化资源,使老师能创建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老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刚好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课程要求,支配了“我在家庭中华蜜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欢乐的家”“我喜爱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简单受到新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仿照、尝试

9、、探究的心理,经常不顾后果盲目仿照,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实力,是三年级教化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1、全面精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洁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加,重视学生生活圈的渐渐扩大,注意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渐渐困难,涉猎的范围渐渐扩大,文本资源、

10、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供应主动参加、探究发觉、沟通合作并且能增长学问、开发智力、培育实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化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老师本身的学识、看法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实力的培育,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供应了许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

11、学总是处在一种流淌的状态,时刻挑战老师的才智。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刚好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随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担当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随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须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化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视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依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老师要留意运用学生的生活阅历来提高学生的相识。 5、重

12、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看法、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索、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视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四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珍

13、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1、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 2、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14、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1、在爱的阳光下。 2、我们共快乐。 3、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4、寻路和行路。 中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

15、动,驾驭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评价标准 以学生品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方法 采纳多主题体、开放性的评价。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

16、工作安排篇五 新的学期起先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推断实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如下: 三年级有学生50名,其中三(1)班有23名,三(2)班有27名,年龄大多在9-10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喧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化思索方面却特别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化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化,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连接。

17、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留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连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肯定的相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内更漂亮”入手,培育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学问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起先引导他们相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终支配了“酷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内更漂亮”。在学生相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惜学校环境、爱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化,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学问,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

18、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相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途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学问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学问的学习,是为学生的将来生存做打算。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起先,一步步引导学生相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简洁到困难,让学生驾驭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嬉戏中能够敏捷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内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习,老师都要结合教材留意思想品德教化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

19、社区的相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改变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相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敬重他们的劳动。教化学生要主动参加社区的文化、体育、教化、环境爱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育学生的社会参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华蜜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妙”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酷爱自然,珍爱生命”

20、。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哺育了人类和自然灾难惩处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育学生酷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难来临时的自我爱护教化。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开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命的方法和基本学问,尽可能地爱护自己,削减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难,在自然灾难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惶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相识自然”、“当灾难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嬉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

21、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化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化,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连接。 (一)、情感看法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途图的爱好,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育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酷爱学校的设施,酷爱和爱护学习环境。培育乐于合作、仔细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四周环境、四周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改变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敬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

22、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加,培育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怜悯心和爱心,敬重并情愿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将来发展提出建议,培育学生主动参加社区的建设,增加社会参加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哺育了人类,要爱惜、爱护、善待大自然,初步相识自然灾难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亲密相关。形成初步的平安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平安负责的看法;形成自我爱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珍贵。 (二)、实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实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途图)的实力,读图、

23、识图和用图的实力,培育学生合作与沟通的实力。 2、通过了解四周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育学生对四周环境的相识实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实力。通过学生视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育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实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实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爱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实力;学会与他人共享、沟通,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实力。 (三)、学问目标: 1、了解和初步驾驭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洁的平面图和路途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途图。 2、通过视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四周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

24、懂得四周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亲密关系。知道敬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肯定的责任。懂得关切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惜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惜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妙”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须要每个人的主动参加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难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难来临时自我爱护和互助的方法。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驾驭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洁的平面图和路途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途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难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难来临时自我爱护和互助

25、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推断实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1、全面精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洁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建性运用教材

26、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加,重视学生生活圈的渐渐扩大,注意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渐渐困难,涉猎的范围渐渐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供应主动参加、探究发觉、沟通合作并且能增长学问、开发智力、培育实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化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老师本身的学识、看法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

27、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实力的培育,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供应了许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淌的状态,时刻挑战老师的才智。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刚好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随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担当的

28、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随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须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化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视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依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老师要留意运用学生的生活阅历来提高学生的相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看法、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索、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视察过程,

29、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依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专题探讨安排如下: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平安防范意识 方法: 1、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开火灾的发生。 2、教化学生多驾驭一些自然灾难的自救和互救学问。 1、学困生的转化 我班品德与社会方面的学困生有:程铭静、张萧、陈培高。主要缘由是理解实力差,记得慢。转化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课上提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体能胜利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爱好。(2)课下支配学习组长帮助他们。 2、尖子生的培育 (1)重点培育,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支配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

30、)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爱好。 第一单元 让校内更漂亮 10课时 其次单元 温馨的社区生活 12课时 第三单元 酷爱自然,珍爱生命 8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六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品社成果普遍较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虽然驾驭的基础学问比较坚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学问知道的少,同学们发

31、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需克服。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化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持续了以儿童的社会

32、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绽开,并留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袤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终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加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动。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支配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当过渡做了必要的打算。 第一单元珍

33、爱珍贵的生命,其次单元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第四单元探讨人类文明的踪迹。 1、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相识斗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酷爱和平的情感,增加民族骄傲感。 2、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主动影响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放眼世界,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育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3、相识大自然不行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珍

34、贵。学习在自然灾难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实力。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难。 4、知道自己是将来的建设者,了解作为一个将来主子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合作竞争实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勉向上的报国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特长,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习。展望将来社会,树立信念,用勤劳和才智创建美妙的将来。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来才会变得美妙。 (一)、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化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

35、,同时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溢新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新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识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驾驭新本事。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学问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学问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学问去视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七 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相识。正确对待

36、自己的爱好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念,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相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敬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常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谐相处,搞好关系,要留意爱护自己。做一个聪慧让人宠爱的孩子。 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3、通过“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学校的学习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肯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敬重师长,关切集体,爱惜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调动学习本课程的爱好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相识自己,相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加现代生活的实力,成为社会主义

37、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探讨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特性,开发学生进行创建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实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留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主动的生活看法。 第一单元说说我自己 1.相识我自己2课时

38、2.我的爱好特长2课时 3.爱惜自己的名誉2课时 4我在进步1课时 其次单元我与家庭 1.家庭的亲情2课时 2.我是家庭的一员2课时 3.与家人说说心里话2课时 4.我和邻居2课时 5.居家的平安与爱护2课时 6.“护蛋”行动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 1.我和同学2课时 2.我们尊敬的老师2课时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 4.我们的班集体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八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

39、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须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

40、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

41、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

42、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九 本班共有36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溢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学问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主动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化。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

43、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化内容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化,面对广袤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化和审美教化。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奇,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纳对话,富有亲切感。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连接。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教化学生珍爱生命,酷爱生活

44、。酷爱劳动,酷爱科学。生活中要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 2、教化学生文明礼貌、诚恳守信、有爱宽容、公允公正、关切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7.初步了解生

45、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1、主动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依据实际状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建性运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建相宜的环境和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溢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建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5、采纳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爱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

46、学工作安排篇十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详细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

47、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赐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详细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其次单元:我们共快乐;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重在让学生相识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识到自己和同学在班级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与同学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敬重、同等相处。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共享欢乐。 第三单元:

48、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视察,相识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从而树立敬重各行业劳动者的看法,并对他们怀有感谢之心。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本单元力求让儿童驾驭有意义的学问为动身点,变更过去把学学问与儿童生活脱节的状况,让儿童学问技能的驾驭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课程中的学问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化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平安的关系为教化内容,从校外探路动身,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相识,最终落实到爱护自

49、己的平安教化。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留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平安的重要性。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

50、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看法、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索、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具

51、打算:课件、挂图等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1、家人的爱(第一单元) 1 2活动天地:为家人做事 1 3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1 4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 1 5 3、来自社会的爱 1 6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1 7清明节 18 1、不一样的你我他(其次单元) 19我们一起来作画 1 10 2、换个角度想一想 1 11五一国际劳动节 1 12 3、共享欢乐 113 1、我们的生活须要谁(第三单元) 14 2、阿姨叔叔辛苦了 1 15端午节 1 16 3、说声感谢 1 17 1、学看平面图 1 18 2、校外探路 1 19 3、出行的学 1 20期末复习考试 1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

52、教学工作安排篇十一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须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53、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

54、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

55、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一周两课,其间也可支配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 三年级品德教学工作安排篇十二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

56、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规章制度,思想上主动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教化也非常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化和常规教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须要老师能耐性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化和常规教化,多与学生沟通沟通,督促学生改正缺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教化、科学教化、社会教化、生活教化、劳动教化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化。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

57、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实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8、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洁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务。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宏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学问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

59、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精确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醇厚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酷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

60、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注意心理健康教化、德育教化和环保教化。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都参加探讨和沟通,大胆发言。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运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第一周我的自画像2课时 其次周别人眼中的我1课时 第三周心中有阳光1课时 第四周温馨的港湾1课时 第五、六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1课时第七周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