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钟》创作背景及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2761201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李斯特《钟》创作背景及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斯特《钟》创作背景及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李斯特《钟》创作背景及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斯特《钟》创作背景及欣赏(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李斯特钟创作背景及欣赏一、创作背景钟的创作源于一场音乐会。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热血沸腾,并满怀豪情地创作革命交响曲。然而七月革命没有成功,“光荣的三天”后什么也没有变化,人民比以往更加贫穷,李斯特迷茫的心又失去了寄托。就在李斯特郁闷的时候,1831 年 3 月 9 日伟大的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做客巴黎,并在大歌剧院大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这场音乐会让李斯特目瞪口呆,他被帕格尼尼那双魔手,那根魔杖般的弓子给征服了。这场音乐会就像一堆篝火,点燃了李斯特心灵之火。他日复一日地工作,苦练各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技术,他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于是他选用了b 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

2、旋曲改编成钢琴曲钟。二、乐曲简要分析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短的前奏,很快在高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顿音奏法形成的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利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经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 4 分钟。在这首双主题变奏曲中,第三部分的两个变奏主题均以轮指法语汇构成,特别是第二主题复调织体的手指轮奏,使这一技巧产生新的难度。虽然全曲采用三段体的写法,由于运

3、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重复,因此同时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征。三、主要技术分析该作品主要运用了变奏手法,由两个主题进行交替变奏构成。技术内容包括: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八度的快速重复音、单手同时旋律和颤音、快速的跑动音群等。以下笔者将结合乐谱及声音要求对该作品进行技术分析:1.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主题穿织在十六分音符远距离音程的跳跃中,必须突出主题旋律,因此要求大指深而持续有表情地触键,手要靠近键盘,放松整条手臂,并使手腕柔顺地带动手指在高低音上移动,在移动手的时候要迅速调节好手指的动作。2.快速的八度重复音。弹奏时将有关的手指、腕部或下臂撑牢为一个整体,由肘部发力,每弹一次八度,手指立即很有弹

4、性地离键。在 98130 小节中都有这种奏法,声音要求明亮,有色彩。3.单手同时弹奏旋律和颤音。要求坚持弹出颤音规定的数目,并且要均匀,富有表情。弹长颤音时要控制好音色和力度,手指贴键演奏。旋律部分的手指要轻巧,多一些泛音感,音色要圆润。两个声部要整齐,保持住统一的律动。4.快速跑动的音群集中在华彩性质的经过句和双手的交替触键技术。可采用精致的非连音触键法,指尖细致快速地触键,手指重量一般不保留到键底,指尖离键要快,音色效果轻巧、透明、清晰;双手交替弹奏半音阶时,要力求力度均匀、平稳。总之,在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以炫技为特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占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如今仍然非常流行的作品之一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末乐章回旋曲的主题改编的钟,已成为钢琴专业演奏技巧进入高级阶段后的必修之作。李斯特钢琴作品钟也是青年时代的他致力用于扩展手指技术,重视诗意形象化的钢琴技术和美妙的音响,突破当时那种虽然完美但却过于刻板的技术的不朽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已经不仅是高难技巧的炫耀或训练,而且是显示作曲家丰富想象力和表达思想感情意境的标志。他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道,为创造明朗的、色调鲜明的艺术共同奋斗,追求革新,努力摆脱清规戒律的精神,对当今甚至将来的音乐创作仍然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