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758879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四讲 第十章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 次结构 第一节 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 、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 ( 一 )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现实 。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体 。 历史是人们的集体记忆 。 ( 二 ) 为了推测未来 。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 可以使未来少走弯 路 。 或者说 , 把过去和现在连贯起来观察 , 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 , 就能更自觉地顺应客观规律去创造历史 , 减少自发性和盲目性 , 增加自觉性 。 这样 就可以付出较少的代价 , 取得较多的成果 。 鉴往知来 总之 , 人们总是为了现实的需要才去认识历 史 ,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 二、中国的史

2、学家 郭沫若( 1892-1978): 为了阐明中国历史也 是遵循着马克思、恩 格斯揭示的普遍规律 演进。 陈垣( 1890-1971) 1945年,完成通鉴 胡注表微。 陈垣:言道、言僧、 言史、言考据,皆托 词,其实斥汉奸,斥 日寇,责当政耳。 陈寅恪:伤时忧国之感慨 。 顾颉刚: 1934年创建 “ 禹贡学会 ” , 致力于地理 研究 , 旨在 “ 明辨疆域 , 昭示国人 , 神州版图 , 不容强邻侵吞 。 ” 在中国 , 尽管有人倡言历史研究应该与现实 功利绝缘 , 应该 “ 为历史而研究历史 ” 。 但是 , 胸怀历史责任感的历史学家都不赞成那样的主张 , 坚持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

3、步而研究历史 。 二 、 西方的史学家 西方大多数学者承认人们认识历史的动因 , 本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刺激 。 ( 一 ) 沃 勒 斯 坦 ( I m m a n u e l Wallerstein,1930出生 ) 现代世界体系 ( 30年写成 ) : “ 要求 有一个较平等自由的世界 。 ” 在他的著作中总是 广泛征引各路名流大 家的观点 , 往往大段大段地转引过来 , 尽 量客观地加以比较 , 在冷静的评论其是非 得失的基础上 , 做出自己的结论 。 ( 二 ) 克罗齐 现实问题 研究者感到 “ 焦虑 ” 或 “ 兴 趣 ” 的问题 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得出答案 历史认识 克罗齐提出 “

4、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包含 三层含义: 1.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现刻的思 想活动; 2.历史研究是由现实生活的需要刺激起 来的; 3.历史是按现实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 考和理解的 。 研究者之所以会由现实的激发产生出不同的 历史研究动机 , 是由于研究者持有 不同的社会或 政治立场 。 ( 三 ) 皮亚杰 人们总是带着自己头脑中 “ 早先存在的结构 ” 或 “ 按照基本格局形成的一个新结构 ” , 去 “ 同 化 ” 或 “ 组织 ” 他的头脑从外部 “ 摄入 ” 的 “ 材 料 ” 或 “ 事实 ” 的观念结构 。 ( 社会历史观 ) ( 四 ) 卡尔 ( 英国历史学家 ) 在 历

5、史是什么 中说: “ 历史学家在开始写 历史之前 , 就是历史的产物 。 ” 也就是说 , 历史 学家的立场本身就是他自己经历和体验的历史的 产 物 , 因此 , 他的立场也必然随着他经历和体验的 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 总之 , 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都是现实生 活 , 这是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规律决定的 。 第二节 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事实 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 每一项历史认识实际上都包含着三个层次:第 一层次可以称之为 考实性认识 , 它是通过对史料 的辨析获得的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第二层次可以 称之为 因果关系或规律性的认识 , 它是在已经确 认的事实基础上对各个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或

6、联 系的认识 。 第三个层次可以称之为 评价性认识 , 它是在前两个层次的认识基础上 , 对历史上出现 的事件 、 人物 、 制度和过程等进行是非善恶或 利弊得失的评价以资于现实的认识 。 这三个层次 的历史认识也可以称为事实判断 、 成因判断和价 值判断 。 一 、 事实判断 事实判断的目的在于求得 历史事实的真相 , 为进行其他两次层次的判断打下基础 。 因此 , 事 实判断是历史判断中最基础的判断 。 郭沫若: “ 无论做什么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 要的基础阶段。 ” 如何搜集史料?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 且还是一个社会历史观问题。 兰克学派和法国年鉴学派的不同 二、成因判断 成因判断

7、就是历史事实出现的原因作出判断 , 实际上就是对事实出现的因果规律性做出判断 。 不同的社会历史观会导致不同的判断 。 三 、 价值判断 ( 一 ) 定义 价值判断就是研究者对他所研究的历史人物 、 事件 、 制度或过程的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做出评 价 。 ( 二 ) 为什么要做价值判断 历史学是为了满足人们鉴往知来的需求才发 展起来的一个学科 。 如果它不能满足这个需求 , 它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 我国古代史学家把史学的作用理解为 劝善惩恶 , 训世资鉴 。 孔子:春秋笔法 。 “ 孔子成 春秋 , 而乱臣 贼子惧 。 ” 司马迁: “ 稽其成败兴衰之理 , ”“ 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 。

8、 ” 历史价值就是某一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 , 作 用于一定的对象 , 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 意义关系 。 从静态上分析 , 历史现象有三种意义 关系 。 一是历史现象在发生的历史环境中的意义 关系;二是历史现象在后世历史发展长河中改变 了存在环境与条件下得意义关系;三是历史现象 经过认识主体的升华在前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抽象 意义关系 。 这样就构成历史价值的三种形态 , 即 原生价值形态 、 延伸价值形态 和 抽象价值形态 。 某一历史现象一旦发生 , 势必要与当时的周围 环境发生互相作用 , 进行物质 、 能量 、 信息的交 换 , 从而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意义 , 于是就有 了历史的

9、原生价值 。 许多历史现象并不会因时过境迁而终止其影响 , 而是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发生作用 , 这就产生 了历史的 延伸价值 。 历史的延伸价值实在历史现 象与后世的环境关系中确定的 , 时代条件在变化 , 历史的延伸价值也在变化 。 某一历史现象不是以实体作用于后世 , 而是被 认识主体抽象为某种道德规范或伦理形象 , 从而 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 这可以称之为 抽象价值 。 抽 象价值是以该历史现象的客观属性为前提 , 以历 史原生价值为基础 , 同时又受到主体因素及其所 处现实环境的作用而生发出来的一种价值形态 。 历史现象的 原生价值 由于是在当时较为稳定的 历史环境下发生的 , 因而

10、具有较为稳定的性质 。 但是 , 历史现象的 延伸价值 随着社会环境条件和 社会需要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 某一历史现象只有 它本身具有某种客观属性 ,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 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 , 它才能产生某种价值意义 ( 延伸价值 ) 。 有些历史现象往往是有多种属性 的 , 不同的属性与不同的社会条件结合 , 便 会产生不同的价值意义 。 一种历史现象所包含的 客观属性越丰富 , 那么它的延伸价值就越持久 , 越具广泛性 。 历史现象的 抽象价值 比前两者更为复杂 , 它 一方面是对原生价值进行确认 、 肯定之后抽象出 来的价值形态 , 另一方面与认识主体所处的现实 环境和社会需要有密

11、切的联系 , 因而具有强烈的 主题色彩 。 历史的价值是通过评价来揭示的 。 评价就是主 体关于历史认识对象有无价值 、 有什么价值 , 以 及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 价值认识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指导下 , 以 一定的 价值标准 为尺度来完成的 。 主体需要是判 断价值的标准 。 所谓主体需要 , 是以社会为尺度反映社会发展 的要求 。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 , 因此 , 凡是符 合人民的最大利益 ,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 有利 于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 这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 事件 , 就有价值 , 应该予以肯定;反之 , 就没有 价值 , 应该予以否定 。 四 、 三个层次判断的相互关系 事实判断是基础 , 成因判断是关键 , 价 值判断是目的和归宿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