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设计的一般原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2752892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涵洞设计的一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涵洞设计的一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涵洞设计的一般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设计的一般原则(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各类型涵洞特点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内侧边沟水流时,常常需要修建涵洞。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同时也满足了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农田排灌的需要,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工程费用和造价当地筑路材料情况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养护维修条件等石拱涵的特点

2、: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很高2. 涵洞择位时应遵循的原则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单个

3、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小桥涵址应布设在地质条件良好、河床稳定、水文、水力条件较好的河段。不会因小桥涵位设置不当而造成排洪不畅、冲毁路基、积水淹田或使农业灌溉和正常交通受到影响。小桥涵位置和轴线方向确定,要满足设计流量的渲泄,使水流畅通,做到进口要顺、水流要稳,不发生斜流、旋涡等现象,以免冲毁洞口、堤坝或农田。位置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桥涵工程量(包括桥涵主体及一切附属工程)最小

4、,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一般情况下,应在下列位置考虑设置小桥涵或涵洞:天然河沟与路线相交处。凡路线与明显沟形的干沟、小溪、河流相交时,且当路线上游汇水面积大于0.1km2时,原则上应设置涵洞。农田灌溉渠与路线相交处。路线经过农业区、跨越水渠、堰塘或水库的排水渠以及通过大片梯田,影响农田灌溉时应考虑设置涵洞。路基边沟排水渠。在山区公路的山坡线,为排除路基挖方内侧边沟流水,应考虑设置涵洞。其间距一般不大于200m400m;在干旱山区,间距不大于400m500m。与其它路线交叉处。当路线与铁路、公路、大车路、人行路、农村机耕道及重要管线交叉,且路线又从其上方通过时,应考虑设置相应的小桥或涵洞。其

5、它设涵情况:在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地带以及泥沼地带,为保证路基稳定,避免排水不畅及长期积水的情况,在地面具有天然纵坡的地方设置多道涵洞。如无灌溉和其它需要,涵洞间距一般是1km2km。平原区路线穿过天然积水洼地,也应考虑设置数道涵洞,以沟通路基两侧水位,平衡水压。路线紧靠村镇通过,要特别注意设涵,以排除村镇内地面汇流水。山区岩层破碎及坍方地段,雨季时经常有地下水从路基边坡冒出,为使路基边坡稳定,及时疏干地下水,应配合路基病害整治设置涵洞。3. 山岭及丘陵区涵位顺沟设涵。山区河沟坡陡水急、洪水猛、历时短,冲刷及水毁比较严重,因此,涵位布置应尽量符合水流方向,顺沟设置。一般不宜改沟设涵,强求

6、正交。改沟设涵。只有当河沟比较宽浅,沟底纵坡平缓,水流较小时才考虑改沟设涵。改沟时要注意做好引水及防护工程,注意对下游农田的影响。路基排水涵。涵位选择应与路基排水系统密切配合。布设涵位时,可结合路线平、纵面设计图,选择以下位置设置路基排水涵洞。路线纵坡由下坡变成上坡的凹形竖曲线处,为排除内侧边沟水流,一般应考虑设边沟排水涵。纵断面纵坡由陡坡变为缓坡时,内侧边沟水流由急变缓,容易产生水跃和泥沙沉积,不利排水。若在近距离内无其它涵洞时,在变坡点附近应考虑设边沟排水涵。陡坡急弯处。当路线的偏角较大(大于90度),平曲线半径较小,路线进入弯道前的纵坡又为大于4%的陡坡时,fanycolondon,边沟

7、水流直接顶冲路基内侧,在暴雨期甚至水流溢出边沟漫过路基,直接影响路基稳定及行车安全。在弯道起(止)点附近,应考虑设边沟排水涵。在路基挖方边坡上,设有截水沟的地段,截水沟出口处应设置排水涵洞,以免截水沟水流顺边沟流程过长,冲刷路基和路面。岸坡设涵。当河沟边坡稳定、土壤密实(一般多为石质或不透水亚粘土)、河沟又很深时,可考虑将涵位从沟底移至岸坡上,以缩短涵洞长度。岸坡设涵时应注意做好上下游的引水沟、截水坝及防护加固工程,避免水顺老沟冲毁路堤或农田。为排除地表积水,chenillepatches,在原沟底面宜做片石盲沟,然后填筑路堤。改沟合并。当两条溪沟相距很近(丘陵区在200m以下),汇水区面积又

8、很小(一般在0.03km20.05km2以下),河沟纵坡小于3%,且水流速度不大,含沙量较小时,经过经济比较,可考虑改沟合并以减少涵洞数量。改沟合并要注意开挖排水沟或加深、加宽边沟并作好旧河沟的堵塞、截水墙及路基加固工程。若改沟合并后,使河沟产生过大冲刷或淤积,以至影响路基稳定,或改沟工程过大不经济时,都不宜改沟合并设涵。改沟时,引水沟断面一般要经过水力计算决定。由于水沟易于淤塞,一般断面宁可偏大些。引水沟距路基边坡应尽量远些。改沟方式应结合改沟条件灵活处理,如有条件,在河沟上游远离桥涵处挖沟引水则更为合适。路线跨越丘陵地区的山脊线,在凹形竖曲线处可有开挖排水沟而不设涵洞的方案,但应注意设涵与挖沟方案的比较。当必须在河湾处设涵时,涵位应设在水流较集中的一侧,以利水流通过。涵洞位置应尽量避免布置在可能错动的断层、崩坍、滑坡及岩溶发育等不良地质路段。当无法避免时,宜选择设置在岩层破碎较轻、地质稳定或坡积层较薄的路段。相关的主题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