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上传人:只**** 文档编号:22748516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XX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 西有榆林,东有赤峰,说的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两个最成功的典型。在全国沙化面积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扩大的形势下,XX市经过20年的努力,在一个局部扭转了沙进人退的颓势,实现了人进沙退,以每年治理150万亩的速度,向沙漠化反攻。 XX市九万平方公里,从国土面积上说,是全国的1,也是世界最大的市。赤峰南有燕山,北有大兴安岭,西有浑善达克沙漠和贡格尔草原,东有科尔沁沙地。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都在赤峰,西辽河也发源于赤峰(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赤峰境内山区、丘陵、草原、沙漠、湖泊一应俱全;

2、赤峰大规模生态治理的经验,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一、大规模生态治理的三种组织形式 XX市得以每年大规模治理生态150万亩,靠的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 (一)大规模的群众集中会战 生态建设的典型各地都有,参观学习、示范的效果不错,很有教育意义。但是,大多形不成气候,不能在国土整治层面上,比较完整的改变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宏观图景。赤峰不同,不仅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而且,就是走到比较偏远的乡间小路,山地丘陵也批上了绿装,水平沟、鱼鳞坑一直挖到山顶。譬如,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的标杆县-XX县区,国土面积1245万亩,有林面积51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1.6,在整体上改变了过去荒山秃岭的图景。XX县区57.6

3、万人,人均人工林面积9亩,居全国第一。经过多年的努力,XX县区的生态环境起了变化。与70年代相比,XX县区无霜期平均延长了五天,八级以上的大风减少了22次/年,水土流失从50001500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22002500吨/平方公里。取得这样骄人的成就,靠的是20年持续不断的群众性大会战。 高强度的行政手段组织会战 赤峰群众性大会战的强度是极高的,一年三次,春天、夏天和秋天各一次,植树造林种草整地修水利,几乎所有农闲时间都在会战。调研中一般的说法是,平均一个劳力一年5060个工,高的要超过100个工。譬如,赤峰著名的六道岭,全村210户912口人,1995年一年投工5.5万。XX县区全劳力占

4、人口的38,按此比例计算,平均每个全劳力出工159天。如次这般的会战,行政性组织的强度,恐怕超过农业学大寨时期。会战的任务是以乡为单位落实到村、到户。你不来会战,可以。一个鱼鳞坑6元钱。在石质山上,一般一个劳力一天可以挖78个鱼鳞坑。换言之,你一天不来,缴4050元。而当地雇工价格一天才15元。6元钱一个鱼鳞坑,明显带有惩罚性质。倘若一年100个工的会战任务,算下来,不参加的要罚款40005000元。1998年,XX县区农村人均年收入才1360元。这笔罚款谁出得起。 从一平二调到谁种谁有 这样高强度的行政组织会战,是从70年代末公社化体制延续下来的,一直到今天。行政手段的组织形式不仅没有变,甚

5、至变本加厉。之所以能够如此,而且有效,就是因为会战的内容从过去的一平二调转化为谁种谁有。6070年代,农村生活苦不堪言,主要是一平二调基础上的种种会战。干多干少一个样,还要被强迫着干。现在的会战,行政手段归行政手段,种下的树是谁种谁有,清清楚楚。 成片开发,统一管护 然而,种下的树,能不能有,不光靠政策。在干旱、半干旱的农牧混合经营地区,植树造林是三分种,七分管。一家一户可以植树,却无法管护。你能说这山上你一家、或几家种了一些树,整架山别人就不能放牧了。就算是承包了荒山荒坡,别人的羊真啃了树,顶多是民事纠纷打官司,还不知村长或乡长向着谁哩。 赤峰大会战,经常以乡为单位,漫山遍野齐出动,一个山头

6、一个山头治理。从山下到山顶,全部种上树之后,马上封山,由村、乡行政管护。只要有羊啃了山上的树,拉了就走,根本没二话。而这山上的树,根据谁种谁有的政策,是分别属于千家万户的。一方面,千家万户谁也不愿被罚-到这山上放羊,也许正好啃了自己的树呢;另一方面,千家万户都有一定的积极性关心这片林子-有羊进入,马上通知村或乡行政。 成活率与小老树 三分种,七分管,管护上去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自然高。另一方面,从70年代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北方各种条件的一整套植树造林技术已经成熟。XX县区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成为赤峰的骄傲。 80年代以前种树,种的人不好好种,管的人不好好管,加上

7、苗木技术不成熟,往往成活率低;长出来的也是小老树。譬如,XX县区518万亩有林地中,竟有100多万亩需要改造的小老树。如今,在一整套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全旗统一规划,什么地方、什么时节、用什么方法、种什么树;旗里10个国有林场18处苗圃3000亩育苗面积按规划保证高质量苗木;然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体动用,统一行动大会战;会战后封山,统一管护。 过去,XX县区燃料、材料、肥料三料短缺,秸秆、牛粪是群众生活的燃料,不能还田。如今,树活了,长高了,撇树杈就够烧了,秸秆、牛粪都可以还田了。实现了林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到1999年,XX县区518万亩人工林地,77万亩国有,2

8、00万亩集体,余240万亩都是谁种谁有。旗里还计划在改造小老树的同时,把200万亩集体林地全部变成谁种谁有。如今,全旗活立木513万立方米,人均9立方米;价值14亿元,人均2700元;1998年,全旗林业产值1.4亿元,人均243元。老百姓亲眼见到了利益,行政性手段实施会战的组织成本就自然降低。 行政组织的群众会战是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包产到户、分散经营以来,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XX市却能够长时期持续动用行政手段,组织高强度的群众性会战,靠的是地方领导改变生存环境的决心,靠的是谁种谁有、利益明确的政策,靠的是科学规划、统一管护所保证的植树成活率。谁种谁有的政策、

9、成熟造林技术的规划和指导、行政组织手段的充分运用,三位一体,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终于使赤峰生态持续恶化的颓势看到了根本扭转的希望。赤峰三位一体的会战经验,在全面开发大西北的进程中,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二)个体经营的治沙生态经济圈 大规模集中的群众会战,主要是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大面积植树造林。与此相对应的小规模生态建设组织形式是个体经营的治沙生态经济圈,即以户为单位,圈出一块沙地,平均3050亩,打一口井或引一些水,造林种草,封沙固沙,种地养畜,生存繁衍。 XX县区的蒙古族牧民唐八十,就是这种生态经济圈的一个典型。1995年,唐八十承包了1800亩沙丘,三年时间投资三万元。唐八十家

10、地处科尔沁沙地,原来都是流动沙丘,其中有10米左右的高大沙丘;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原来的沙漠林草覆盖率已达80以上,流动沙丘完全被固定住了。唐八十一家在这块治理好的沙漠上,养了400只羊、50头牛、10匹马。如今,仅间伐木材和山楂果品等林业收入,一年达一万多元。 唐八十原是村支部书记。书记治沙致富,起到榜样作用。全村90的农牧户都跟着承包了沙地。如今,XX县区在推广治沙生态经济圈模式,全旗沙地承包已达五万多亩。 (三)现代公司成片开发 1999年8月,我们曾经在宁夏访问了银广夏集团,目睹了六万亩沙地、几千万元投资的集约化成片开发。现代公司成片开发,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11、股份公司成片开发 1998年,XX县区林业局出面组建股份制的响水沙地治理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原旗水利局副局长任公司总经理,注册资本2800万元,成立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圈沙地42万亩全面开发治理。22家法人以钱、地、劳、实物入股。开发地所在乡,以土地和开发投劳形式入股,林场以苗木入股。货币股1200万元,19972000年计划投资1100万元,大规模开发。 这样公司的规划、组织、技术和开发实力,远非个体农户可比。经过两年的努力,在42万亩沙漠的范围里,已经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飞播造林种草30万亩,修公路80公里,水坝和引水的渠首工程已经完成。公路两侧55个沙丘已经被人工草

12、沙障固定住了,公司已经开始水稻、葡萄、西瓜、蔬菜以及养鸭等经营性生产。 国有林场集资入股 公司开发的另一种形式是集资入股国有林场,植树造林。1994年,科什科腾旗为解决国有林场资金不足,展开集资入股,每亩林投资15元(以后改成20元),主要是购买苗木等,由林场负责植树和管护。种下的林地,个人与林场按65/35分成。按1994年价格计算,30年以后砍伐时,每亩产值4300元,算下来的收益是银行存款利息的3.8倍。实际上20年以后,林地开始间伐,投资就可以分红。 帐算清楚了,群众、首先是国有林场职工积极投入。1996年,集资入股75万元,造林五万亩,占全旗造林面积的20。199798年,全旗社会、

13、个体集资入股国有林场两百多万元,造林12万亩。 (四)三种组织形式的组合应用 参照我们在河西、宁夏得到的认识,从赤峰现有的经验看,在人口相对密集、劳动力比较充裕的贫困地区,有组织的群众性会战,是植树造林种草,重新规划和整治国土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沙地,治沙生态经济圈建设值得大力推广。科尔沁、毛乌素、库布齐、乌兰布和等沙漠,四周乃至腹地居民点相对稠密,可以通过现代公司成片开发与治沙生态经济圈相结合的方式,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根本性治理,把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扭转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对于腹地人烟稀少的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可以考虑从沙漠边缘、人口相对稠

14、密的地区着手,将大规模群众会战、生态经济圈与现代公司成片开发组合起来,联合运用。用会战和成片开发的形式植树造林,固沙防风,首先创造生产、生活的框架条件;然后,千家万户的生态经济圈填充其间。这也是甘肃张掖的作法。 赤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恒心,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和组织资源,生态恶化的长期颓势是完全可以逆转的。 二、传统牧业衰落与草原生态恶化 在赤峰调研中我们发现,牧民收入持续下降和牧民中严重的两极分化,正在加剧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是我国草原生态进一步大规模恶化的危险征兆。 (一)60以上的牧民成为扶贫对象 牧民比农民富,是多年的经验。最近,由于农区畜牧业的兴起,如山东、安

15、徽农区秸秆养牛等,畜牧产品价格下降,赤峰农牧民收入发生明显逆转,牧民收入开始逐年低于农民。 表-1:XX市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995199619971998 农民110013981619183 5牧民1212113114311455 平均1108137716041805 资料来源。赤峰统计年鉴-1999,第40页。 传统放牧,出栏率低,不符合现代餐饮和食品业的需要。这是对传统牧业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挑战。譬如,1998年年末的大畜出栏率,九个旗、县分别仅为5.430.8,六个旗、县在20以下;小畜出栏率分别为22.063.1,除了XX县区和XX县区,统统低于50。换言之,赤峰出产的羊肉多

16、为两岁以上的老羊,牛肉多为五年以上的老牛。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在乌丹建了一个远大屠宰加工厂,一直没有正式开工。没有销路是主要原因;最近,工厂马上就要签牛肉出口以色列的合同。但是,本地能够收购的老牛,不符合出口要求。 农区畜牧多为工厂化、集约化的分工舍饲,按育羔、架子畜、催肥等不同阶段分工饲养,配置不同种类的饲料,出栏率高,肉嫩皮薄。传统放牧,大大小小一群一块儿出动,一样的草场,吃多少算多少,自然出栏率低,肉老皮厚。 牧民收入下降,势必加剧牧区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两极分化。包产到户在农区是土地到户,人少地多,只要有地就有饭吃,就有生活的最低保证。包产到户在牧区是牧场与牲畜到户。只有牧场,没有牲畜,无以

17、生存。冬天一场大雪,春天一场瘟疫,夏天一场大旱,都可以使边远地区个体牧户的牲畜成群死亡,造成大批无畜户或少畜户,造成大批虽有牧场却难以靠牧业为生的牧民。到1997年,赤峰牧区70的牲畜归15的富牧户所有,无畜户高达10以上。18万纯牧民中,60以上成了扶贫对象。1998年,抽样调查40户牧户,28户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无畜户只好出租牧场,每亩每年1.502.00元;然后自己给有畜户打工放牧。无畜户没有足够的牲畜,肉不够吃,只有开荒种粮;要想发展、翻身,只有增加牲畜。 (二)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 赤峰7200万亩草原,早就严重超载过牧,几乎100的草场退化、沙化。牧场到户以后,草场是

18、否超载过牧,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事。很长时间以来,甚至再没有人作过草原状况的调查研究。但是,草场生产能力与单位牲畜的生产能力逐年下降,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都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牧民收入持续下降。牧民为了维持或增加收入,只有继续扩大牲畜头数,进一步超载过牧,结果是草场生产能力与单位牲畜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而牧区的两极分化,无畜户和少畜户要吃饱肚子,要脱贫致富,无论是开荒种粮还是扩大牲畜头数,都进一步为已经形成的恶性循环雪上加霜。 近年来,农区集约化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对草原牧区放牧传统的继续存在提出严峻挑战。倘若传统的放牧生产方式不根本改变,只能加剧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

19、循环。倘若牧民收入持续下降,牧民两极分化持续下去,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将对已经退化严重、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形成新一轮大规模的恶性破坏。 三、大规模生态建设: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需要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体国民的事情,应当是贫困地区有力出力,发达地区有钱出钱。 (一)生态建设全由贫困人口承担。 XX市九个县、旗里,有五个是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县。生态建设任务之重,由此可见一斑。1998年,赤峰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12个区、县、旗,八个国家级贫困县,两个自治区级贫困县。赤峰全市九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合1.35亿亩地。生态建设,不算任何工程措

20、施,就按买树苗一亩地20元钱计算,也得27亿元。1998年,XX市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7.2亿元,财政缺口相当于财政收入,如何承受生态建设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地方,往往恰恰是经济贫困地区;而国土整治的效果,却是全体公民直接或间接受益。譬如,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京津唐和辽宁的一些城市都直接受益。所以,从情理上说,全面开发大西北,大规模生态建设,不应当只是落后地区的事情。落后地区劳动力便宜,没有多少挣钱机会,农闲时期便于组织大规模群众会战。这是落后地区从事大规模国土整治的优势。但是,缺资金、缺技术,恰恰是落后地区的劣势。本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

21、,发达地区理应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援落后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国土整治。 (二)扩大转移支付不是好办法 用扩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法支援大西北的生态建设,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是好办法。 首先,贫困地区财政靠中央补贴,很多地方不能按时发工资。这些地方的政府往往具有强烈上项目以盈利的动机。生态建设、国土整治,即便有利可图,也只能长期回收。通过转移支付增加的地方财政收入,即便是专款专用,究竟有多大比例可以真正落实到长程性的生态建设,令人怀疑。而落后地区的短期工业项目,由于交通不便、管理不善、市场预测不准等诸多因素,往往赔钱的不少,赚钱的不多。譬如,赤峰工业除了酒厂和电厂还不错以外,赤峰的工业企业,诸如赤峰钢铁厂

22、、羊绒衫厂、糖厂等都处于亏损状态。1998年,赤峰统计年鉴上列名的35家较大工业企业,25家亏损,五家利润在100050000元。 其次,贫困地区的人头费,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更加不合理,成了地方财政的无底洞,本来是应该大大精简的。贫困地区人口密度往往大大低于发达地区。譬如,1998年,赤峰平均每平方公里仅50人。但是,只要是一级政府机构,建制和人员就一点不能少。譬如,XX市政府仅农口需要协调的局级部门就有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气象局、国有农场、农业现代化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十几家单位。全市农村人口360万,到乡镇一级吃财政饭的农业干部1.56万人,平均230

23、人(87个劳动力)养活一名国家正式农业干部,还不算各级都有的编外人员和村干部,以及农业部门以外的其它政府机构干部。 (三)建议成立基金,交专业机构运作 我们的建议是。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在全国发达地区,类似收教育附加费,按公民义务筹集资金,譬如,每人每年一元钱,成立生态建设基金,引起全国人民对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关心,以及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国家的有关财政支持,宜以专款形式划入基金。基金由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这样跨地区的专业机构,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项目运作。这样的运作机制,与XX市行政组织的群众会战相结合,可能更接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实际上,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按项目拨款,县、旗政府组织群众会

24、战,也正是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的主要运作机制。 主要参阅文献: XX市农牧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XX市农牧业基础建设典型材料汇编,1997年7月。 XX市统计局。赤峰统计年鉴。1999。 XX市委政策研究室、农牧办公室和畜牧局。关于我市牧民收入增长状况的调查,1999年6月。 邓英淘。赤峰归来的思考-国土整治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课题组。我国农区养牛业的发展及其启示,参阅文稿no.97-4,1997年2月20日。 XX县区响水沙地治理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文件汇编,1998年4月18日。 XX县区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规划,1996年8月。 XX县区响水沙地林牧

25、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简介。 第二篇:XX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XX市大规模生态建设考察报告 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 西有榆林,东有赤峰,说的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两个最成功的典型。在全国沙化面积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扩大的形势下,XX市经过20年的努力,在一个局部扭转了沙进人退的颓势,实现了人进沙退,以每年治理150万亩的速度,向沙漠化反攻。 XX市九万平方公里,从国土面积上说,是全国的1,也是世界最大的市。赤峰南有燕山,北有大兴安岭,西有浑善达克沙漠和贡格尔草原,东有科尔沁沙地。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都在赤峰,西辽河也发源于赤峰(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赤峰境内山区、丘陵、草原

26、、沙漠、湖泊一应俱全;赤峰大规模生态治理的经验,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一、 大规模生态治理的三种组织形式 XX市得以每年大规模治理生态150万亩,靠的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 (一)大规模的群众集中会战 高强度的行政手段组织会战 从一平二调到谁种谁有 这样高强度的行政组织会战,是从70年代末公社化体制延续下来的,一直到今天。行政手段的组织形式不仅没有变,甚至变本加厉。之所以能够如此,而且有效,就是因为会战的内容从过去的一平二调转化为谁种谁有。6070年代,农村生活苦不堪言,主要是一平二调基础上的种种会战。干多干少一个样,还要被强迫着干。现在的会战,行政手段归行政手段,种下的树是谁种谁有,清清楚楚。

27、 成片开发,统一管护 然而,种下的树,能不能有,不光靠政策。在干旱、半干旱的农牧混合经营地区,植树造林是三分种,七分管。一家一户可以植树,却无法管护。你能说这山上你一家、或几家种了一些树,整架山别人就不能放牧了。就算是承包了荒山荒坡,别人的羊真啃了树,顶多是民事纠纷打官司,还不知村长或乡长向着谁哩。 赤峰大会战,经常以乡为单位,漫山遍野齐出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治理。从山下到山顶,全部种上树之后,马上封山,由村、乡行政管护。只要有羊啃了山上的树,拉了就走,根本没二话。而这山上的树,根据谁种谁有的政策,是分别属于千家万户的。一方面,千家万户谁也不愿被罚- 到这山上放羊,也许正好啃了自己的树呢;另一

28、方面,千家万户都有一定的积极性关心这片林子 - 有羊进入,马上通知村或乡行政。 成活率与小老树 三分种,七分管,管护上去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自然高。另一方面,从70年代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北方各种条件的一整套植树造林技术已经成熟。XX县区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成为赤峰的骄傲。 80年代以前种树,种的人不好好种,管的人不好好管,加上苗木技术不成熟,往往成活率低;长出来的也是小老树。譬如,XX县区518万亩有林地中,竟有100多万亩需要改造的小老树。如今,在一整套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全旗统一规划,什么地方、什么时节、用什么方法、种什么树;旗里10个国有林场18处苗圃300

29、0亩育苗面积按规划保证高质量苗木;然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体动用,统一行动大会战;会战后封山,统一管护。 行政组织的群众会战是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包产到户、分散经营以来,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XX市却能够长时期持续动用行政手段,组织高强度的群众性会战,靠的是地方领导改变生存环境的决心, 靠的是谁种谁有、利益明确的政策,靠的是科学规划、统一管护所保证的植树成活率。谁种谁有的政策、成熟造林技术的规划和指导、行政组织手段的充分运用,三位一体,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终于使赤峰生态持续恶化的颓势看到了根本扭转的希望。赤峰三位一体的会战经验,在全面开发大西北的进程中,值

30、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二)个体经营的治沙生态经济圈 大规模集中的群众会战,主要是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大面积植树造林。与此相对应的小规模生态建设组织形式是个体经营的治沙生态经济圈,即以户为单位,圈出一块沙地,平均3050亩,打一口井或引一些水,造林种草,封沙固沙,种地养畜,生存繁衍。 XX县区的蒙古族牧民唐八十,就是这种生态经济圈的一个典型。 1995年,唐八十承包了1800亩沙丘,三年时间投资三万元。唐八十家地处科尔沁沙地,原来都是流动沙丘,其中有10米左右的高大沙丘;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原来的沙漠林草覆盖率已达80以上,流动沙丘完全被固定住了。唐八十一家在这块治理好的沙漠上,养了400只

31、羊、50头牛、10匹马。如今,仅间伐木材和山楂果品等林业收入,一年达一万多元。 唐八十原是村支部书记。书记治沙致富,起到榜样作用。全村90的农牧户都跟着承包了沙地。如今,XX县区在推广治沙生态经济圈模式,全旗沙地承包已达五万多亩。 (三)现代公司成片开发 1999年8月,我们曾经在宁夏访问了银广夏集团,目睹了六万亩沙地、几千万元投资的集约化成片开发。现代公司成片开发,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股份公司成片开发 这样公司的规划、组织、技术和开发实力,远非个体农户可比。经过两年的努力,在42万亩沙漠的范围里,已经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飞播造林种草30万亩,修公路80公里,水坝

32、和引水的渠首工程已经完成。公路两侧55个沙丘已经被人工草沙障固定住了,公司已经开始水稻、葡萄、西瓜、蔬菜以及养鸭等经营性生产。 国有林场集资入股 帐算清楚了,群众、首先是国有林场职工积极投入。1996年,集资入股75万元,造林五万亩,占全旗造林面积的20。 199798年,全旗社会、个体集资入股国有林场两百多万元,造林12万亩。 (四)三种组织形式的组合应用 参照我们在河西、宁夏得到的认识,从赤峰现有的经验看,在人口相对密集、劳动力比较充裕的贫困地区,有组织的群众性会战,是植树造林种草,重新规划和整治国土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沙地,治沙生态经济圈建设值得大力推广。科尔沁、毛乌素

33、、库布齐、乌兰布和等沙漠,四周乃至腹地居民点相对稠密,可以通过现代公司成片开发与治沙生态经济圈相结合的方式,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根本性治理,把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扭转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对于腹地人烟稀少的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可以考虑从沙漠边缘、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着手,将大规模群众会战、生态经济圈与现代公司成片开发组合起来,联合运用。用会战和成片开发的形式植树造林,固沙防风,首先创造生产、生活的框架条件;然后,千家万户的生态经济圈填充其间。这也是甘肃张掖的作法。 赤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恒心,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和组织资源,生态恶化的长期颓势是完全可

34、以逆转的。 二、 传统牧业衰落与草原生态恶化 在赤峰调研中我们发现,牧民收入持续下降和牧民中严重的两极分化,正在加剧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是我国草原生态进一步大规模恶化的危险征兆。 (一)60以上的牧民成为扶贫对象 牧民比农民富,是多年的经验。最近,由于农区畜牧业的兴起,如山东、安徽农区秸秆养牛等,畜牧产品价格下降,赤峰农牧民收入发生明显逆转,牧民收入开始逐年低于农民。 表-1:XX市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99 51996 1997 1998 农民 1100 1398 1619 1835平均 1108 1377 160 41805 资料来源。赤峰统计年鉴-1999,第40页。 农区

35、畜牧多为工厂化、集约化的分工舍饲,按育羔、架子畜、催肥等不同阶段分工饲养,配置不同种类的饲料,出栏率高,肉嫩皮薄。 传统放牧,大大小小一群一块儿出动,一样的草场,吃多少算多少,自然出栏率低,肉老皮厚。 (二)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 赤峰7200万亩草原,早就严重超载过牧,几乎100的草场退化、沙化。牧场到户以后,草场是否超载过牧,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事。很长时间以来,甚至再没有人作过草原状况的调查研究。但是,草场生产能力与单位牲畜的生产能力逐年下降,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都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牧民收入持续下降。牧民为了维持或增加收入,只有继续扩大牲畜头数,进一步超载过牧,结果是草

36、场生产能力与单位牲畜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而牧区的两极分化,无畜户和少畜户要吃饱肚子,要脱贫致富,无论是开荒种粮还是扩大牲畜头数,都进一步为已经形成的恶性循环雪上加霜。 近年来,农区集约化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对草原牧区放牧传统的继续存在提出严峻挑战。倘若传统的放牧生产方式不根本改变,只能加剧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倘若牧民收入持续下降,牧民两极分化持续下去,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将对已经退化严重、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形成新一轮大规模的恶性破坏。 三、 大规模生态建设: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需要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体国民的事情,应当是贫

37、困地区有力出力,发达地区有钱出钱。 (一)生态建设全由贫困人口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地方,往往恰恰是经济贫困地区;而国土整治的效果,却是全体公民直接或间接受益。譬如,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京津唐和辽宁的一些城市都直接受益。所以,从情理上说,全面开发大西北,大规模生态建设,不应当只是落后地区的事情。落后地区劳动力便宜,没有多少挣钱机会,农闲时期便于组织大规模群众会战。这是落后地区从事大规模国土整治的优势。但是,缺资金、缺技术,恰恰是落后地区的劣势。本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发达地区理应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援落后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国土整治。 (二)扩大转移支付不是好办法 用扩大

38、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法支援大西北的生态建设,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是好办法。其次,贫困地区的人头费,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更加不合理,成了地方财政的无底洞,本来是应该大大精简的。贫困地区人口密度往往大大低于发达地区。譬如,1998年,赤峰平均每平方公里仅50人。但是,只要是一级政府机构,建制和人员就一点不能少。譬如,XX市政府仅农口需要协调的局级部门就有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气象局、国有农场、农业现代化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十几家单位。全市农村人口360万,到乡镇一级吃财政饭的农业干部1.56万人,平均230人(87个劳动力)养活一名国家正式农业干部,还不算各级都有的

39、编外人员和村干部,以及农业部门以外的其它政府机构干部。 (三)建议成立基金,交专业机构运作 我们的建议是。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在全国发达地区,类似收教育附加费,按公民义务筹集资金,譬如,每人每年一元钱,成立生态建设基金,引起全国人民对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关心,以及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国家的有关财政支持,宜以专款形式划入基金。基金由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这样跨地区的专业机构,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项目运作。这样的运作机制,与XX市行政组织的群众会战相结合,可能更接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实际上,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按项目拨款,县、旗政府组织群众会战,也正是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的主要运作机制。 主要参阅文献:

40、 XX市农牧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XX市农牧业基础建设典型材料汇编,1997年7月。 XX市统计局:赤峰统计年鉴 。 1999。 XX市委政策研究室、农牧办公室和畜牧局。关于我市牧民收入增长状况的调查,1999年6月。 邓英淘:赤峰归来的思考 - 国土整治大有可为。XX县区响水沙地治理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文件汇编,1998年4月18日。 XX县区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规划,1996年8月。 XX县区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工程简介。 第三篇:XX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XX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市处于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结合部,距北京、沈阳均不到500公里,

41、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0万人。全市三面环山,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贯东西,境内山、坡、平、谷俱全。全市气候特征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750-2000毫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十年九旱,多风沙。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于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点使赤峰成为松辽平原的水源供给地和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建国60年来,我市各族群众同荒山、沙地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一代接

42、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不断加快治沙步伐,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全市林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来,我们在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历届市委、政府和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使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使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47.5亿元,年均5.9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500.78万亩,年均1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43、497.38万亩,飞播造林95.9万亩,退耕还林307万亩,农田林网46.5万亩,封山(沙)育林554万亩,无论是在投资规模上,还是在建设任务上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在防沙治沙工程布局上,全市基本形成了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了植被。目前,全市已治理万亩以上流域22条,形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示范区20处,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据2008年底统计,我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07%,活立木蓄积达到5723万立方

44、米,保持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光荣称号,曾被国家林业局领导誉为“在祖国万里风沙线上,为我国林业建设树起的一面红旗”。XX市XX县区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封育禁牧、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配套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及人

45、居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频数。全市特别是北部旗县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农田、草牧场沙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1994年第一次和2004年第三次沙漠化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10年减少了112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12.3万亩,从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沙地治理呈现出“总体控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保护区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4个。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今年开始,我市准备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二)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

46、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特色养殖、森林沙漠旅游、森林食品采集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为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全市坚持“兴产业、富职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国有林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在坚持生态优先,资源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不断谋划林业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改革驱动、科技推动,使林业逐渐走上产业兴、职工富的和谐发展之路。目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比,全市已涌现出一批林场职工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如克旗联峰林场,2007年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0座,总面积13000平方米,引进

47、先进设备,当年生产叶类蔬菜1.8万公斤,实现产值14.4万元,获利10.8万元。2008年,联峰林场以承包的方式将大棚转让给职工,平均每人多增收6700元,走出了一条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三)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成果得到巩固。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的方针,以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为总体目标,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制,不断强化防火宣传教育,狠抓野外火源管理,切实加强防火通讯和扑火队伍建设,避免了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防治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有所下降,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遏止,外来

48、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范。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通过开展“雪原一号、二号”、“飞鹰行动”、“严打滥伐非占”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震慑了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确保了国土生态安全。2004年,全市有2324.9万亩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6%,年均补偿资金1.1亿元。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多年来,XX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推动林业工作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领导力度,明确

49、把“生态立市”列为我市三大发展战略之首,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基本市策不动摇,把生态建设作为关系群众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联系点。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与保护步伐的决定、关于贯彻的意见、关于实行全市封育禁牧的决定、XX市林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任期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打造生态精品工程。为加快XX市防沙治沙步伐,在长期的生态建设过程中,我市充分发动群众,

50、依靠群众,每年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春、夏、秋三次治沙造林大会战,年出动人数达100多万人次,投工3000多万个,保证了林业建设扎实有效、深入持久的开展。在群众大会战中,全市逐步建立了“统分结合,轮流治理,以工换工,大体平衡”的大会战机制,涌现出了XX县区黄羊洼沙化退化草牧场防护林工程、宝国吐乡大青山山区综合治理工程、XX县区响水防治荒漠化先导示范工程、XX县区龙潭山区综合治理工程等一大批防治荒漠化示范样板工程。 随着“两工”的取消和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启动实施,我市及时调整林业建设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使林业建设组织形式和模式从依赖国家向动员全社会力量转变,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健康发

51、展。从2008年开始,全市积极探索了新的造林机制,并重点推广了“工程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先造后补”等三种新的造林建设管理模式。这些建设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治沙造林的积极性。据统计,仅2009年全市实现个体造林达85.35万亩,并涌现出500亩以上造林大户达122户以上。按照“巩固完善以往工程,精心打造在建工程,谋划培育未来工程”的总体要求,全市共新建重点工程15处(其中封育项目2处),总建设面积33.86万亩,涌现出了翁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30 5线和响道线)、翁旗东部万亩林果基地建设、XX县区南部果树经济林建设、XX县区沿河防护用材林基地建设、XX县区四家子镇沟道治

52、理、右旗杨树用材林基地建设、喀旗大扁杏基地建设等全市重点示范工程,为全市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 (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建设质量。XX市属于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造林成活难度大,因此全市始终坚持科技兴林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林业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中,全市成功探索出了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先后取得了“沙化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流动沙地生物沙障治沙技术”等100多项林业科研成果和“引洪淤沙造林模式”、“沙区小生物圈建设模式”等成功治理模式以及套袋覆膜、苗木蘸根保湿、坐水覆膜造林等适用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林业

53、建设的科技含量。 (四)不断深化林业改革,释放林业发展活力。2003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XX市认真贯彻决定精神,全市在林业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后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林业分类经营、基层林工站建设、国有苗圃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数字林业建设等改革工作,并且各项工作均走在了XX省自治区的前列。通过开展一系列林业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在历经了林业“三定”、“五荒”拍卖等林业改革工作后,从2004年开始,XX市率先在全区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

54、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印发了XX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全市抽调516人组建了84支林改工作队,举办林改培训班34期,培训人员1982人次。落实林改配套资金1168.3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林改经费230万元,旗县区配套林改经费938.31万元。目前,XX市已有2167万亩集体林地落实了经营主体,其中商品林改革已接近尾声。同时,积极探索林业配套改革工作,我市于2006年底组建了自治区首家林业要素市场,为农牧民搭建了信息平台和活立木流转交易平台。据统计,要素市场已成功举办63场林木交易会,成

55、交金额5640万元;完成森林资产评估17起,抵押贷款463万元。XX县区、克旗、XX县区、XX县区也组建了林业要素分市场,完善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今年,市林业局还积极同市金融办、市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赤峰支行等部门就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事宜进行了协调沟通,出台了XX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暂行),为下一步盘活林木资源和农牧民抵押变现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政策依据。 (五)坚持依法治林,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多年来,在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前提下,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市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认真组织开展

56、了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了破坏生态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病虫害工作常抓不懈,确保了全市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降低了自然灾害对林业建设成果的破坏,巩固了已有的生态建设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治理难度较大、任务艰巨。XX市林业生态系统尚未形成,需要治理的地区多为远山大沙,治理难度较大,以及部分沙化退化的草牧场急需治理,每年要完成200-250亩的治理建设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林业产业还相对滞后。全市还是“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概况,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经营意识不强、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林产业

57、发展缓慢,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不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三是林业改革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的意见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林改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而且成为当前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 四、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市林业的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日益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发展现代林业

58、,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坚持现代林业发展道路。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划要求,XX市有70的国土面积被列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996万亩,主要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限制开发区面积8486万亩,主要包括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赤峰林业以生态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构建生态安全防护体系为主要目标,因此必须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道路。不断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绿化荒山荒沙,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构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是赤峰林业永不懈怠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必

59、须加大林业宣传力度,宣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我市林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生态安全意识,为林业建设和保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征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二)抓住机遇,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期继续实施至2012年,年平均投资1.5亿元,今后,全市将本着“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集中投资、重点投入沙害严重区域,加快治理步伐。在建设方式上坚持封、飞、造相结合,以封育为主,力争在201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结束前,完成综合治理1000万亩,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40%的目标。 在抓好远山大沙绿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抓好人居环境建设,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进校园

60、。以身边增绿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争取在2012年前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任务,逐步把XX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投资城市、文化深厚的旅游城市,城市品位获得明显提高。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兴林富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在合理利用、提高林草资源的经济效益上做文章,在林种树种设计上要有战略性,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又要兼顾农牧民利益,对于商品林,要放开搞活,要积极引导林农采取集约经营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经营潜力,提高商品林的林地产出率,增加农牧

61、民增收。加强技术服务,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重点建设杨树速生林、落叶松用材林、千万亩山杏林、蚕桑、沙棘、小苹果、大枣、林木种苗、扁杏、山葡萄(葡萄)+个林业产业基地。在保护好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林场职工、农牧民发展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特色旅游业。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基地的林业产业模式,带动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要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林业开放,积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要按照国家政策投向,做好项目储备,努力争取新的项目投入,谋求产业发展。 (四)不断深

62、化改革,积极营造林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和林业投资者的经营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和社会造林积极性。在推进主体改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以市林业要素市场为中心,在各旗县区分别建立林业要素分市场,形成市县两级信息联网,更加方便农牧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为他们搭建便利的林业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提供林业法律政策、林业科技和实用技术、森林资源资 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林地和林木产权流转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二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工程招投标造林”、“合同制造林”和“先造后补造林”三种先进建设模式,2009年各旗县区推广面积不低于总建设任务的50,2010年全面推广。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在以往关心和关注赤峰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