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2740420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监控量测1 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拟分别对电缆隧道以及地面进行施工安 全监测。监测项目以变形位移监测为主,同时选择在邻近建筑布设地 面测试断面,在重点地段布置三个综合测试断面,辅以应力、应变监 测项目。2 监测项目和仪器设备根据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要求和地质情况, 结合工程特点, 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拟定以下施工监测项目:洞内收敛:本项目旨在测定两点净空距离变化,隧道周边变位 值和位移速度,作为指标进行稳定性判断,以确定支护效果及安全度。 洞内收敛量测每10m布置一组测点。用收敛计进行量测。拱顶下沉:本项目旨在测定毛洞开挖后,拱顶位移值及变化率, 为施工提供安全信息,并反馈配合收敛

2、量测计算周边变化。拱顶下沉 量测每10m布置一组测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地面沉降:本项目旨在测定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陷值,施工对地 表的影响范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隧道上方路面及竖井周边共 布置 8 个测点。用精密水准仪量测。3 监测频率以上项目的监测频率原则上为110天,每天12次;1020 天,每2天一次;20天后每周12次。具体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数 据的变化情况而定:地表下沉及拱顶下沉依监测数据的变化而定,当 土体变化速率在8mm/d以上视为不安全状态,必须对支护进行加固; 当变化速率在 1-8mm/d 之间视为不稳定状态,应加强量测;当变化速 率小于lmm/d视为稳定状态。收敛量测

3、当变化速率在lmm5mm/d之 间时视为不稳定状态,应加强量测;当变化速率小于lmm/d时视为稳 定状态。具体的监测项目及频率见表 911。表1T监控量测汇总表监测项目检测仪器 设备测点布置原则监测目的监测频率洞内收敛GY-85收 敛仪随分布开挖在 边墙上布设一一 对测线,每1 组/5m作为指标进行稳定 性判断,以确定支护 效果及安全度早期:1-2次/天 后期:1-2次/周拱顶下沉NA2精密 水准仪分布开挖时在 各部拱顶布一 测线,每1个/5m为施工提供安全信 息,并反馈配合收敛 量测计算周边变位早期:1-2次/天 后期:1-2次/周地面沉降NA2精密 水准仪沿隧道中心线 和选定横断面 每隔3

4、-5m布一一 测线确保路面及周边建 筑物的安全性与正 常使用,直接反映施 工的安全稳定性早期:1-2次/天 后期:1-2次/周4 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施工期间,每次监测后应及时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 平收敛、地表下沉等随时间及工作面的距离的时态曲线,以便发现了 解其变化趋势,并根据开挖面的状况,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 沉量的大小和变化速率,综合判断土体和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 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作出相应反应。监测资料反馈程序见图1-1。监测技术人员对绘制的时态曲线,应根据其变化规律,选择适合较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变形值(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及地表下沉等),回归系数可在

5、下列函数中选择。U=a lg(1+t)U=ae-b/t U=a + b/lg(1+t)图 1-1 监测资料反馈程序图U=a(1e-bt) U=t /(a+bt) U=a1(1/(1+bt)2 式中:U 位移值(mm);a、b回归系数;t 初读数后的时间( d )施工测量和工程试验1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施工测量按照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城市测量规范CJJ8 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相关规定执行。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测,符合精度后在进行工程的施工 测量。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布设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如采用 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要先复核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能 取用)。场区内按施工需

6、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应采用城市二等水准测 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应在土4L0.5 mm(L为线路 长度以 km 计)之内。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误差限差为 L/10000(L 为贯通距离,以 km 计)2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配备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Lecia702 全站仪1套(三个三脚架、一个单棱镜和一个三棱镜)、 电子经纬仪1台、国产水准仪1台,对讲机3部、钢卷尺2把、塔尺 2把,锤球5个,激光指向仪6台,尺垫2个。现场设测量工程师1 人,测量技术人员1 人,测量工3 人,以满足现场施工测量及施工的需要。3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

7、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按 精密网布设。精密导线点应在本标段所经过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 控制网为基础布设成符合导线、闭和导线或结点网,为了保证本标段 与相邻标段的贯通,导线测量用的测量控制点至少要贯通联测到相邻 标段的控制点两个以上,利用贯通平查后的控制点对电力隧道进行测 设。精密导线技术精度要求:导线全长35km,平均边长350m,测角 中误差W 土2.5,最弱点的点位W土 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查 W土8mm,方位角闭和差W土5n(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导线全长相对 闭和差1/35000,导线点位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 城市导线标志埋设导线点必须选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

8、之外,稳定可靠, 而且应能与附近的 GPS 或控制点点通视。3.1 竖井联系测量拟采用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详见图2-1,即通过竖井的两根钢丝, 由钢丝的距离和角度,从而测得钢丝的坐标以及它们的方位角,然后 在井下认为钢丝隧道掘进方向2ZZC图2-1 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示意图 的坐标和方位角已知,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出地下导线的坐标和方 位角,这样就把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了。3.2 隧道导线定向测量拟采用导线定向测量,由近井点传递坐标点(不少于两个),是 从竖井边向隧道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详见图2-2,定向测量 拟利用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且全站仪配有弯管目镜,要求其垂直角 小于 30,导线定向

9、的距离必须进行对向观测,定向边中误差应在8 之。地面导线方向害图2-2 隧道导线定向测量示意图 图10-2 隧道导线定向测量示意图3.3 地下导线平面测量地下导线测量按1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土5, 导线全长闭和差1/150000开挖至全长的1/3和2/3处、贯通前50 100 米,分别对地下导线进行复测,确认成果正确或采用新成果,保 障贯通精度0在隧道未贯通前地下导线为一条支导线,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 件,保证导线的精度,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每次延 伸施工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的前三个导线点进行检测0地下导线点布设成导 线锁的形式,形成较多的检核条件,以提高导

10、线点精度,导线点如有 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导线延伸测量0施 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测量三次,其测量时间与竖井定向的测量同 步进行0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坐标值较差小于土 10mm 时,应采取 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测量延伸测量的起算值曲线隧道施工控 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五大桩(或三大桩)点上,一般边长不应小于 60mm,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 值之和与360 较差小于6,边长返测两个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 差小于7 mm。除上述控制测量外,本工程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应通过设在地面 上的测量孔(拟设在贯通区间全长的1/3 和 2/3 处,贯通

11、前50100 米)投点复核,测量孔采用钻机成空。当隧道开挖至测量孔位置时, 既利用通过测量投测下来的控制点复核洞内导线点,精确控制隧道中 线。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地面多设测量孔复核。4 施工放样测量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 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 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 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 X、Y 值相 差均在土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 点,用尺子量两点的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土2mm以内,可用这 些点指导隧道施工。暗挖隧

12、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隧道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 隧道开挖时,在隧道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调节后的激光代表隧道 中线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隧道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 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要经常检测激光指 向仪的中线和坡度,采用往返或变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 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 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土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 差为 3。5 高程控制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应是在城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水准网。精 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 的规定。表2-1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要求水准

13、仪的型号DS1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4视线长度(m)60路线长度(km)前后视较差(m)1.0水准仪的型号DS1前后视累积差(m)3.0标尺类型塔尺视线离地面最低 高度(m)0.5观测次数往返各一次基辅分划读数较 差(mm)0.5往返各一次基辅分划所测高 差较差(mm)0.7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8肌5注: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差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L为 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隧道高程测量控制,通过竖井采用长钢卷尺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 井下,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先进趋近水准 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1 的规定),再作竖井高程

14、传递详见 图 2-3。经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钢尺(经检定后),井上和井下两台水 准仪同时观测读数,每次错动钢尺35cm,施测三次,高差较差不 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图2-3 竖井高程传递示意图地下施工控制水准测量,可与地下导线点合理设于一点,亦可另 设水准点。水准点密度与导线点数基本相同,在曲线段可适当增加一 些。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地下施工水准测量可采用S3水准仪和5m塔尺进行往返观测,其 闭合差应在土20L0.5mm(L以km计)之内。开挖至隧道全长的1/3 和2/3处、贯通前50100m,分别对地下水准按精密水准测量复核, 确认成果正确或采用新成果,

15、保障高程贯通精度。6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检测均应按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提出成果报 告,一般检测互差应小于2 倍中误差,可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 或现粗差,应由监理会同监理部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检测地上、地下导线的坐标互差W土 12mm, W土20mm,检测地上、 地下高程互差W土 3mm,W土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 方位角的互差土16,检测相邻高程点互差土 3mm,检测导线边 的边长互差土8山山,检测隧道中线点的坐标互差W土 16mm,检测经 竖井悬吊钢尺传递高程的互差W土 3mm,对影响隧道横向贯通的检测 误差应严格控制。7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平面贯通

16、测量,在隧道贯通面处采用坐标法从两端测定贯通点的 坐标差,并分别投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求得横向误差和纵 向误差进行评定。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应小于 100mm。高程贯通测量:用水准仪从贯通面两端测定贯通点高程,其误差 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隧道高程贯通误差应小于50mm。8 工程试验8.1 检验和试验开工前编制详细的过程检验和实验计划,配齐工程和实验 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提前做好检验、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保证检验 和实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追溯性。保证工程质量随时处于可控状 态。实验室对进货检验和实验工作负责,负责样品和试件的抽样和 实验。安质室对过程检验和实验负责,确保进入工序的产品均为合 格

17、。工程完工后,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最终检验核试验, 并由工程技术部填写工程竣工报告。8.2 检验和实验设备的控制开工前编制详细的过程检验和实验计划,说明应该检验(检 查)和实验项目的频次,依据工作评定(检验)验收标准和实验规范 规程等。配齐工程所需实验检验设备,以及满足施工检验核试验的要 求,认真做好原材料、模筑混棱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和实验 工作,使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现场设置符合标准的养生池,安排专人负责试件的送检及质量 记录的整理工作。8.3 检验和实验状态工程技术部实验室分别负责按规定要求采购检验和实验设备并 对所有检验和实验设备按规定周期进行校检,建立仪器台帐,确保不 合格的仪器及设备不投入使用。8.4 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严格控制施工的操作过程中的不当 和失误,一旦出现不合格品,视其损失及严重程度,工程技术部组织 评审和处理,从而确保产品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