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的依据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27390975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鉴定的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药鉴定的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药鉴定的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的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的依据(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一、国家药品标准(高频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是全国药品生产、供应、使 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依据。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药典先后共颁布了九版:1953 年版一部;1963 年版、1977 年版、1985 年版、1990 年版、1995 年版和 2000 年版,均分一部和二部;2005 年版、2010 年版均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中、化、生)。(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2、(简称部颁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也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是补充在同时期该版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与中国药典同属国家药品标 准,也是全国各有关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药品标准。与药材相关的有:1. 中药材部颁标准2.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二、地方药品标准(了解)(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 对其他省区无法定约束力,但可作为参照执行的标准。其所载品种和内容若与中国药典或部颁药品标准有重复或矛盾时,首先应 按中国药典执行。(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第二节 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一、中药检验的分类(了解) 中药检验按其检验目的可分为抽查检验、委托检验、复核检验、仲裁检验、进口检

3、验和自检。 二、中药检验的一般程序(了解)1. 检品受理与取样2. 检验(小考点)包括三方面: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安全性检查及质量优劣鉴定。3. 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4. 异议与仲裁第三节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中与药材、饮片鉴定相关的内容一、凡例(了解)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 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二、附录(一)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是指按中国药典的规定选取供检验用药材或饮片的方法。所取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1. 抽取样品前(了解)2.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4、(高频考点)总包件数不足 5 件的,逐件取样;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 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 1%比例取样; 贵重药材和饮片,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3. 每一包件的取样原则(熟悉) 4.每一包件的取样量(考点) 一般药材和饮片抽取100500g。 粉末状药材和饮片抽取2550 g。 贵重药材和饮片抽取 510g。5. 抽取样品总量(熟悉) 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若抽取样品总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X”,使分为四等份,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

5、的实验以及留样为止。6.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高频考点)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二)杂质检查法(了解)(三)水分测定法(高频考点) 水分测定法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和气相色谱法共4 种方法。第一法(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第二法(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第三法(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第四法(气相色谱法) 本法适用于贵重药材及中成药。(四)灰分测定法(考点)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10%稀盐酸)测定法。(五)浸出物

6、测定法(熟悉)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冷浸法和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和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 (六)挥发油测定法(考点)1. 甲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小于1.0 的挥发油;2. 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大于 1.0 的挥发油。第四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及理化鉴定法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鉴定法和指纹图谱鉴定法 等。四大经典鉴定: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及理化鉴定法。 一、来源鉴定法(熟悉)其步骤如下:1. 观察植物形态2. 核对文献3. 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法(高频考点:各论细说) 性状鉴定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内容包括:形

7、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等。(一)药材(重点掌握列举的实例)1. 形状: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根茎类药材多为圆柱形、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等;皮类药材常为板片状、卷筒 状等;种子类药材常为类球形、扁圆形等。经验鉴别术语:如党参根头部分称为“狮子头”,款冬花形如“火炬头”,海马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2. 大小: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3. 色泽:指在自然光下观察药材的颜色及光泽度。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每种药材常有自己特定的颜色,如丹参色红、黄连色黄、 紫草色紫、熟地黄色黑等。4. 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

8、孔、鳞片、毛茸或其他附属物及有无节等。如海桐皮表面有钉刺,合欢皮的 皮孔棕红色、椭圆形,辛夷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5. 质地:指药材的轻重、软硬、坚韧、疏松(或松泡)、致密、黏性、粉性、油润、角质、绵性、柴性等特征。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 折断面特征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是否容易折断,有无声响,有无粉尘散落及折断时断面上的特征;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 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可以层层剥离,有无放射状纹理等。横切面的经验鉴别术语很多,如“菊花心”,是指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射线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且在皮部沿射线常有裂隙, 形如开放的菊花,如黄芪、甘草等

9、;“车轮纹”是指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而直的射线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形如木质车辐, 如防己等;茅苍术有“朱砂点”等;还有一些属于异常构造的,如大黄的“星点”,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商陆的“罗盘纹”等。7. 气: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如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檀香、麝香有特异芳香气,白鲜皮有羊膻气等。8. 味:药材的味感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如乌梅、木瓜均以味酸为好;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 注意:有毒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半夏、白附子等需尝味时,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9. 水试:如沉浮、溶解情况、颜色、透明度、有无黏性、膨胀度、旋转与否

10、及有无荧光等。 如:西红花、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车前子水浸变粘;熊胆入 水旋转;苦杏仁加水共研,产生苯甲醛气味;乳香加水共研,形成白色乳液;没药加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液。10. 火试: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的爆鸣声,起油点似珠,浓香四溢,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闪光,血竭火烧呛 鼻,有苯甲酸样香气。(二)饮片(此处了解,各论细说) 饮片:系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又称“咀片”。三、显微鉴定法(考点:各论细说)(一)显微制片方法(熟悉)(二)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性质的鉴别(熟悉试液及

11、颜色变化)(三)显微测量(了解)(四)显微临时制片常用封藏试液(熟悉适用条件)1. 蒸馏水、稀甘油;2. 甘油醋酸试液;3. 水合氯醛试液。四、理化鉴定法(此处了解,各论细说)五、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简介(了解)第五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1.含义和意义(了解)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是指根据中药原植物(动物、矿物)的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和理化等特征,鉴定其正确的学名和药用部位,并研 究其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相关规定。2. 常用的方法(熟悉)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熟悉)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同等重要的。随着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12、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 注。中药的有害物质包括内源性有害物质和外源性有害物质。(一)内源性有害物质 内源性有害物质是指中药本身所含的具有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国务院 1988 年公布了 28 种毒性中药材:1. 植物药类: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雪上一支蒿、生巴豆、 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洋金花;2. 动物药类:斑蝥、蟾酥、青娘虫、红娘虫;3. 矿物药类: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红升丹、白降丹等。注意:这些毒性中药如使用不当常可造成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内分

13、泌系统或免疫系统毒性,甚至有致 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二)外源性有害物质外源性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的农药、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是来自药材在种植(被污染的大气、水质、土壤,农药,化肥等)、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饮片加工炮 制和中成药制剂生产过程(工艺设备、辅料、提取溶剂等)中被污染。三、中药的质量评价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好坏。(一)传统经验鉴别(考点) 中药传统经验鉴别对中药的质量评价的核心是中药的“形、色、气、味”。常见考点: 黄连似鸡爪者为佳,三七以“铜皮铁骨狮子头”者为佳,天麻以鹦哥嘴者为佳,野

14、山参以“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者为 佳,红花以色红而鲜艳者为佳,黄连、黄柏以其色黄、味极苦为佳。(二)中药的纯度检查(熟悉)中国药典与中药纯度相关的检查主要包括杂质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灰分测定、色度检查、酸败度测定等。(三)与药效相关的定量分析1.含叶量的检查(考点)对于药效成分主要集中在叶部的,要进行含叶量检查。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 30%,薄荷药材叶不得 少于 30%,广藿香药材不得少于20%等。2.浸出物测定(了解) 针对有效成分尚不清楚或其有效成分尚无精确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常可根据该药已知的化学成分类别、中药质地、用药习惯或药效 研究结果等,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乙醚等溶剂进行浸出物的测定。3.含量测定(了解)常用的经典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扫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生物测定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中药含量测定使用最多的方法。练兵场1.石细胞和纤维都属于A. 厚角细胞B. 厚壁细胞C. 薄壁细胞D. 通道细胞E. 分泌细胞答案:B2. 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常用于哪类药材的质量控制A. 易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高的药材B. 挥发油含量较高的药材C. 药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已清楚的药材D. 化学成分或主要组分的性质已经清楚的药材E. 药效成分还不明确或尚无确切定量方法的药材答案: 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