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各种文化形态的文学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7264125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37.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学概论各种文化形态的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学概论各种文化形态的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学概论各种文化形态的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各种文化形态的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各种文化形态的文学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目的:1、了解文学的文化形态。2、每种文化形态的文学的特点。教学重点:每种文化形态的文学的特点。第1页/共29页文学的文化形态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第2页/共29页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根据创作主体、表现手段和存在形态的不同,文学可分为两种:民间文学、作家文学。第3页/共29页二、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第4页/共29页三、民间文学的特征(一)人民性(二)口头性(三)集体性(四)变异性(五)传承性(六)立体性

2、第5页/共29页四、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1、实用价值(1)原始文艺是为了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2)在阶级社会里,民间文学成为社会底层民众的战斗武器之一。(3)民间文学中的抒情之作,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心理要求有关。第6页/共29页2、科学价值:民间文学真实的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的宝贵材料3、文学价值:(1)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2)是作家文学的营养库。第7页/共29页五、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题材及作品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2、来自民间创作的典型形象3、在艺

3、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4、民间艺术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第8页/共29页(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1、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2、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促进和提高;3、文人和作家对民间文学也具有消极影响。第9页/共29页1.农事民谣:荥阳果子歌正、二、三月果子稀,四月黄杏满枝挤。五月仙桃嘻嘴笑,六月梅子使人急。七月十五大灵枣,八月甜梨口水滴。九月柿子上箔晒,十月石榴黄了皮。冬桃青青虽稀少,逗得孩子笑嘻嘻。第10页/共29页犁 地 歌长使缰绳巧扶犁,迈步均匀心莫急。闲鞭莫在地头打,前晌紧赶后晌迟。地里粪多少吃土,地里粪少加宽犁。紧赶大晌三亩半,不紧不慢二亩七。犁罢地平四角虚,定是高手数第一。

4、第11页/共29页小 英 雄小英雄,骑大马,到前方,把敌杀。年岁虽小武艺大,杀得鬼子叫哇哇。打败鬼子回家转,胸前戴朵大红花。第12页/共29页放 风 筝二月里,刮东风,姐姐领俺放风筝。放蝴蝶,放蜻蜓,四方蛤蟆尖肚蜂。还有一对鸳鸯鸟,放着放着姐脸红。第13页/共29页高高山上一对鸽高高山上一对鸽。对对飞来对对落。对对飞来翅碰翅,对对落来脚对脚。亲亲热热多恩爱,哥哥不知可看着?哥哥对我抿嘴儿笑,他说咱也象那鸽。第14页/共29页初 恋 情躲躲闪闪见一面,说话半吐又半咽。未曾开口红了脸,想好话儿心儿颤。下下决心提提胆,扭着脖子侧身看。挤出一句知心话,心儿跳了老半天。第15页/共29页麻 尾 雀麻尾雀

5、,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把娘推到墙角里,把媳妇儿搂到被窝里。第16页/共29页民间创作的主体是劳动大众。民间作品是劳动大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口唱我心”的主观情感的自由抒发和客观写照。民间作品中的客体却有着某些深刻内涵,他常常是主体撞击心灵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自然状态的倾吐,它是主题内在情感的真实志向和倾诉。第17页/共29页工匠唱的是:山歌好唱难起头,工匠难起八角楼,瓦匠难烧玻璃瓦,铁匠难打钓鱼钩。苦媳妇唱的是:炉里火,红通通,公婆打我不心疼。白天打,黑夜拧,不是鞭子就是绳。单身长工唱的是:三十几岁郎无妻,好比种田扯断犁,装的犁来秧已老,水过滩头花过期。第18页/共29页穷

6、人们唱的是:穷人头上两把刀,租子重,利钱高。夹在中间吃不消,穷人面前三条路:逃荒、上吊、坐监牢。有着真挚爱情的青年唱的是:车水沟里开白花,小妹爱我我爱她,妹妹爱我会车水,我爱妹妹会当家。第19页/共29页第二节 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答楚王问第20页/共29页一、文化分层现象:文化学家认为,任何社会形态都普遍具有文化分层的现象。一个社会的总体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p精英文化、p主流文化、p大众文化。第21页/共29页 精英文化 是与大众文化、平

7、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精英文化当是知识分子及其精英们创造及传播的文化。现代以来,我国出现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文化精英为主导的精英文化,其后也出现过以政治精英为主导的精英文化,现在初见端倪的则当是经济精英主导的精英文化。第22页/共29页 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与之对应的是边缘文化。第23页/共29页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1、商品性、2、通俗性、3、流行性、4、娱乐性、5、依赖性、6、大众媒介性、

8、7、日常性、8、类型性。第24页/共29页二、高雅文学 高雅文学即严肃文学即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认知,希望通过文学来启示人类,改变人类命运,其思想影响深远,令读者读后涤荡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第25页/共29页它在与世界的关系中着重于整体呈现,力求反映生活的整体状貌;在与作者的关系上,它侧重表现作者真诚体验的情感;在与读者的关系上,它启发读者注意人生中的严肃问题并达到一定深度,力求使人触及真善美,获得真理的启示与良知的颖悟;而在对待自身的关系上,它讲求技巧注重形式,无论语言、结构与手法都以传达深厚的内在意蕴为旨归,体现出精细别致的韵味,具有明显的心智色彩。第26页/共29页三、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第27页/共29页通俗文学的特点(教材P134)通俗的大众性目的的娱乐性题材的刺激性和情节的曲折性故事的圆满结局和模式化商业性第28页/共2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9页/共29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