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725689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三、设计依据:1、遵循的规范、规定:(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9)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

2、004);(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2)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1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4)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15)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16)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1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2、建筑等相关

3、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 0.35s.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五、结构布置:BA0501034:-

4、3F为无梁底板,-IF, -2F以空心楼盖为主,空心楼盖板厚控制在350 mm,局部跨度比 较大的可做400mm.开洞,楼梯周边做梁板结构,梁高控制在600以为内。首层塔楼范围外为空心楼 盖,板厚控制在400450mm,柱帽处控制在550600mm。地下室顶板为梁板结构(塔楼范围),主框 梁高控制在800mm,局部跨度比较大的做900,次框梁及次梁为700mm,柱帽按4000x4000考虑。1 核心筒剪力墙厚度及框架柱截面应自下而上逐步递减。核心筒外墙厚度不小于400。2核心筒剪力墙角部不应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口距离不应小于500mm和开洞 墙厚度的较大值。3 连梁应通过设置水平暗

5、撑减小梁的高跨比,设置水平缝等来增加延性。4 各层应注意进行框架剪力调整。5 注意地下 2 层,地下 3 层柱的轴压比只需满足 3 级抗震。六、变形缝和后浇带设置: 地下室顶板、底板及侧墙和架空层顶板由于防水的要求,未设变形缝。每隔3040米设 一道伸缩后浇带。七、活荷载取值:序号荷载类别活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准永久系数1不上人屋面0.51.40.02上人屋面2.01.40.43阳台2.51.40.54餐厅2.51.40.55多功能厅3.01.40.56餐厅厨房(未算水沟填 料)4.01.40.77储藏室库房5.01.40.88一般卫生间2.51.40.49有浴缸的卫生间4.01.40.410楼

6、梯3.51.40.311办公室2.01.40.51213健身房4.01.40.514会议室2.01.40.515商铺3.51.40.516停车场、车道4.01.30.617配电房10.01.30.918消防控制室10.01.30.919水泵房10.01.30.920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01.30.821室外消防通道161.30.622首层板(塔楼内)&0 (考虑加建)1.30.623室外地面(塔楼外)4.0 (消防车16)1.30.624架空层3.01.40.325露台3.01.40.526注:1、水箱间、水池、设备荷载按实际荷载作用,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通道,与设备专业协商 2、室外车道不考虑消

7、防车;3、板上砌墙处墙重面载数字应取砌体墙线载的 1/3,加在楼板恒荷载上,其值不宜小于l.OkN/就。屋面、楼面恒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 1.2):1 、平屋面取值为:板厚自重42、公寓楼面取值:板厚自重+1.52、商业楼面取值:板厚自重2.03、卫生间取值:周边按虚梁输,考虑整层的墙重4、地下室顶板:板厚自重+覆土+0.5-2, -1 层,:板厚自重+2.5梁荷载取值:(KN/M)幕墙按1.2X层高。如4.5层高:1.2x4.5=5.4KN/m推拉门(无砖墙时)3.0200分户墙(加气混 凝土砌块)2.8x (层高-梁高) 如有较大开洞按0.8折减)阳台栏杆3.5100内隔墙(加气混凝 土砌

8、块)1.8x (层高-梁高) (较大开洞处按0.8折减)空调板荷载按普通楼面荷载 (如按虚梁输入建 模,板恒载按1.5, 活荷载按2,板厚按100输入) 如按线荷载输入按12KN/M输入【说明】 砌块重度为 10KN/m3,如:分户墙: 10*0.20+0.02*20x2=2.8kN/M2八、结构参数的选取及指标控制:混凝土容重(kN/m3)25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地下室层数3层周期折减系数剪力墙0.8,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周期及位移计算时采 用,配筋计算时不采用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 地震方向角(Deg)结构类别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楼 为框架结构)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是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

9、工3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是地面粗糙程度B中梁刚度增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0.5(50 年)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结构基本周期(秒)按结构计算第一周期 值输入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1.0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60.7体形变化分段数1梁活荷载不利布置楼层最高结构层号各段最高层号以各单体建筑为准梁扭矩折减系数0.4各段体形系数1.3是否考虑P-效应看计算结果结构规则性信息不规则梁柱重叠部分简化可作为刚域地震分组一一梁主筋强度(N/mm2)HRB400 (360)设防烈度7(地震加速度:0.10g)梁柱箍筋强度(N/mm2)HPB235 (270)场

10、地类别一类墙、柱主筋强度(N/mm2)HRB400 (360)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塔楼) 二级(裙楼)梁、柱箍筋,墙分布筋强度 (N/mm2)HRB235 (270)梁保护层厚度20是否考虑偶然偏心考虑柱保护层厚度20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 度比按程序2 指标及结果的控制各构件满足规范强度及配筋率要求周期比 0.85位移比全楼刚性板假定下,不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小于 1.2全楼刚性板假定下,在规定水平力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小于1.35承载力突变: 相邻层受剪承载力变化不大于 80轴压比根据各栋抗震等级及相关规范(短肢墙轴压比按省补充规定6。03 执行)层间位移角

11、1/1000 位移角控制在(1/10001/1300)甲方要求刚度比 满足高规 3.5.2要求。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除应满足高规3.5.2的第二条规定外,地下一层与首层剪切刚度 比应大于2.侧向刚度比大于1.5.九、地下室设计:1 本工程设三层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见地质报告。 地下室外墙、顶板、底板掺高性能膨胀抗裂剂(具体型号待定)。2 地下室荷载取值的有关规定:(1)顶板顶板荷载应包括 施工堆载 ;覆土荷载;活荷载;消防车荷载等; 具体如下:顶板考虑lOkN/川的施工堆载(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0)。施工堆载不与顶板覆土 荷载同时考虑,即施工时为:混凝土楼板自重(恒载)+10kN/m?(施

12、工活荷载),平时 使用时为:混凝土楼板自重+顶板覆土荷载(恒载)+4.0kN/(活荷载),取其中的 大值。覆土荷载按恒载考虑(分项系数取1.2)消防车荷载16kN/tf考虑,沿消防车道布置。( 2 )外墙 外墙荷载应包括水及土体的侧压力及地面荷载等。 具体如下: 土体侧向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计算时应考虑顶板的覆土高度)。当回填土无确切物 理指标供设计参考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近似取0.50。土容重取18kN/m3,土的浮容 重取10kN/m3 ; 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当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水压力按抗浮水位计算(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0)。地面荷载

13、取5kN/tf (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计算裂缝是保护层取30mm.( 3 )底板 底板荷载应包括水压力及底板自重及建筑做法重量及底板上使用活荷载等。 具体如下 底板按向上及向下荷载分别计算并取最不利情况为设计依据。向上荷载为水浮力,减 去底板及建筑做法重量;(水压力按抗浮水位计算且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0,底板及建 筑做法重量分项系数取1.0) 向下荷载为底板自重、建筑做法重量(分项系数取 1.2)及底板上设备及活荷载(分 项系数取1.4),不计地下水浮力的有利作用。底板各截面按最不利配筋. 底板不考虑人防荷载.3 外墙计算简图可取底部固定端、楼板处为铰支座的单向受力板。4外墙及底板应分别进

14、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迎土面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0.2mm,室内面 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0.3mm。荷载均取标准值(分项系数取1.0),且不计人防荷载。5地下室外墙的砼强度等级C35,厚度初定500mm,400mm,300mm。迎土面受力钢筋的砼保护 层厚度50mm,室内面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外墙分布钢筋放置在受力钢筋外侧。分布 钢筋直径取10mmm,配筋率按照0.15%.垫层的砼强度等级C15,厚度取100mm。6、应进行整体抗浮验算,验算时,不计活荷载或施工荷载的有利影响。仅考虑结构自重(恒载分项系数取 0.9)和水的浮力(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0)。以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抗拔桩或采取 其

15、他抗浮措施;十、结构构件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1)基础垫层:C20(2)基础梁及承台,底板,侧壁:C35(3)地下室顶顶板、水池:C30(4)墙 柱由 底层 C50 向上依此递减至C30(5)纯地下室墙柱C35(6)塔楼梁、板:C302、钢筋: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1)标准层楼板均采用HRB400钢筋.主要钢筋直径为6,8.(2)地下室顶板钢筋按 0.25%的配筋率双层双向,配筋不够处附加钢筋。(2)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II级钢或III级钢。(纵筋直径12, 14采用二级钢,箍筋采用8, 10, 8为一级钢, 10为二级钢)(3)柱,剪力墙暗柱纵筋采用2级及3级钢;剪力墙竖向及水平

16、分布钢筋采用I级、II级钢(计算时为II级钢);暗柱箍筋采用二级钢或一级钢,8为一级钢,10, 12, 14采用二 级钢。 16及16以上为三级钢,暗柱配筋尽量采用12,14,16.,箍筋采用10,12.3、墙体材料: ( 1)填充墙重度为 8.0kN/m3。十一、结构构件截面配筋:1、剪力墙: 本工程底部加强区范围1/10总高度(顶板结构面屋面高度) 地下一层要求同首层( 1 )截面:1)墙配筋:底部加强区配筋率为0.3%.按下表采用墙厚200250300350400配筋8/ 102001020010/ 122001220012/1420014200拉筋6600x600同非底部加强区配筋率为

17、 0.25%.20082006600x6002508/ 10200同3001020035010/ 122004001220045012200(2)轴压比:1)底部加强区剪力墙轴压比限值:二级0.6;(3)边缘构件:(4)墙体:1)墙柱平面图中应标注沉降观测点。2)墙竖向钢筋不小于 10mm。5) 连梁梁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100mm,腰筋不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200。 上下纵筋不小于16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面积不 应小于 0。 3%。跨高比小于等于2时,设置交叉暗撑,或交叉暗筋。2、框架柱:(1)截面:1)不宜小于350mm,高宽比不宜

18、大于3;2)剪跨比宜大于 2。(2)轴压比:1 框架柱为三级:0.95。二级 0.852)当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 于 12mm 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大 0.10。当剪跨比不大于 2 但不小于 1.5 时:轴压比限 值降低 0.05。(3)纵筋:柱底部楼层纵筋按计算配筋且配筋率较高时(计算配筋率超过 1.5)应该适当增加截面, 降低轴压比及配筋率。1)最小配筋率:三级:角柱 0.9、 中柱边柱 0.7(三级钢);角柱0.85%、中柱边柱0.65%(111级钢);二级:角柱1.0%、中柱边柱0.8%(111级钢);角柱0.95%、中柱边柱0

19、.75%(111级钢)且柱截面每一侧纵筋的配筋率大于0. 2% ;2)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纵筋净距不应小于50mm;3)柱内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大于5.0%;( 4 )箍筋:1)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小于8,间距取8d或100 (150三级)的较小值;2)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体积配箍率不小于1.2%;3)加密区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按照高规6。4。7执行;二级抗震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4%。4)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 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5)柱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

20、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的2倍,且 不应大于 50 倍(三级)纵筋直径;6)短柱及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6、框架梁:塔楼,群楼外框梁统一采用900mm高,公寓的主框梁按350x1000,次梁300x600700.小次梁均为 200x400.(1)纵筋:1)最小配筋率:跨中支座C35 三级钢0.250.3C30 三级钢0.250.3(2)二,三级抗震梁端截面的底面与顶面纵筋面积的比值除了按计算确定外不小于0.3;(3)沿梁全长顶面与底面应至少有两根通长钢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4mm,而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于大于 或等于350宽的梁在满足前提

21、条件下,通长钢筋为贯通钢筋+(2 12)架立筋。跨度大于5米采用小直径惯通筋,除计算需要外,三级抗震惯通筋采用12所有小于5米的次梁架立筋采用10.腰筋首选10,不够再选大的。(4)梁端纵筋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2.7%。所有梁的配筋率不应太高, 1.5%左右就差不多了,不然就加大高度。(2)箍筋:注意,内筒连梁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间距不大于100.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设置对角斜向钢筋,跨高比不大于1的连梁设置交叉暗撑。1)加密区最小直径8mm,最大间距hb/4、8d、100(二级)150 (三级)三者较小值。当梁 端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大为10mm;2) 沿梁全长最小面积

22、配筋率:二级 0.28 ft/fyv 特别注意 300 宽的梁。三级: 0.26 ft/fyv。3)300及300以下的梁宽采用2肢箍,350以上600以下采用4肢箍;4)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3)对跨度高比较大的梁,应验算弹性下挠度和裂缝;4)在楼板跨度不大,配筋为构造配筋时,隔墙下可不设梁;5)梁端部面筋与梁中贯通面筋应分别配置、搭接处理,贯通面筋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即可,6 )当梁腹板高度(指有效高度)小于等于450 时,不配置构造腰筋(如计算结果需要配置 抗扭腰筋则属例外);7)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 如不需要,

23、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8)考虑给排水管道穿梁套管高度(满足管道施工厨卫间梁高度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安全要 求),考虑排烟管道穿梁预留孔。4、楼板:楼板钢筋均采用三级钢。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 0.15 和 45ft/fyv。100mm120mm130mm150mm板混凝土 C356140611081808160板混凝土 C306150613061206100如果比较大,可选用8.,尽量优先选择6。1 )屋面板:1)塔楼大屋面板配双层双向筋上8180,下 8200(h=120);2)地下室顶板甲方要求采用结构找坡。(2)一般楼板:公寓走廊板及内筒板厚按 130mm。1) 各种厚度楼板构造

24、配筋见附表2)楼板面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建筑平面薄弱处抗震需要、突出建筑 之外房间抗温度应力需要则属例外;3)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4)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5)为避免或减少建筑阳角处板温度裂缝,结构的四个外角面筋附加设置双向钢筋网巾 8200,范围 3 米。6)楼板中穿管线不应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叉超过3 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 防止砼开裂;7)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8)塔楼:塔楼角部房间设置8140xl40双层双向钢筋,板厚h=120.裙楼:塔楼角部房间设置8150xl50双层双向钢筋,板厚h=120.(3)地下室顶板 厚度180mm。配筋率不小于0.25%,按10170xl70双层双向,不足附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