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718471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ppt(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五首 杂诗 夜雨寄北 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5、 古诗五首 古诗五首 杂诗 夜雨寄北 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古诗鉴赏指要: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 意境 ,领悟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 包蕴着诗人的感情。 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 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 情,境是诗中所描绘

2、的事物或画面。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 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王维简介 王维 (约 701-761), 唐 代著名诗人,字 摩诘 , 河东人。外号“ 诗佛 ”。 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和孟浩然合称为“王 孟”。苏东坡称赞他 “ 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 。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 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 诗。 2、来日:来的时候。 3、绮 (q)窗:雕画花纹的 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着花未:着花,开花。 未,用于句末,相当于 “否”,表示疑问。 【 注释

3、】 朗诵 -品味 鉴赏 1、一、二句重复出现 “ 故乡 ” 一词,感觉重复 啰 嗦吗?有什 么表达效果 ? 2、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 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 否开花 ? 1、不仅不重复,反而觉得亲切有味。 这种手法,把游子思乡的急切心情,鲜 明生动地表现出来 。 2、这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 是作者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 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 “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 近人王 文濡评论: “ 即此寻常通问,而游子思 乡之念,昭然若揭。 ” 品味语言 你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 点? 质朴平淡 而诗味浓郁,四 句读起来简单易懂,读后使人 有无限回味,在回味

4、中体会诗 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 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 是否开花? 思考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字义山, 号玉溪生。在晚唐诗 人中,他的诗歌艺术 成就最高,和另一位 著名诗人 杜牧 合称为 “ 小李杜 ” ,也是唐 代诗人中的 “ 三李 ” 之一(李白、李贺)。 有 李义山诗集 传 世。 作者简介 夜雨寄北 ,诗题也 作“夜雨寄内”,“内”即 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 雨寄北”,“北”即北方的 友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题目解释: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

5、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 “ 期 ” 字, 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 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 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 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 池。 “ 涨 ” 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 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 “ 君 ” 述说今夜 “ 我 ” 思 “

6、君 ” 而不得归的情景。 1、首句包含一问一答,是谁在 问,谁在答?蕴含怎样的韵味 (或表达什么感情)? 2、次句向对方描述自己现在所 处环境,流露出什么感情? 3、三四句写想象中未来的情景, 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一反常规“避复”做法, 重复使用“期”和“巴山夜 雨”,你能体味其中妙处吗? 品味鉴赏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 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 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诗中 “ 期 ” 字和 “ 巴山夜 雨 ” 重复出现,造成了回 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书 法 作 品 欣 赏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

7、向秦。 郑谷(公元 84 9年),字守愚,袁 州 宜春 (今江西宜春)人。 其父郑史,其兄郑启, 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 “ 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 ” 。当时著名诗人、诗论 家司空图 “ 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 主 ”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 887年),郑谷考 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他写的一 首 鹧鸪 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 “ 郑鹧鸪 ” 之 称。他与许棠、张乔 、任涛 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 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 “ 芳林十哲 ” 。 作者简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

8、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 鹧鸪 郑谷 郑谷、许棠、任涛、张口、李栖远、 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 “芳林十哲” 古城扬州运河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 ,我却要往长安而去。 “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杨柳春”点明了季节。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致。 几声风

9、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理解诗意 填空: 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分别的季节是 ( ),时间是( ),分别的地点 是( ),分别时的环 境气氛是: 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春天 傍晚 扬州江头的一个亭子上 杨柳青青,柳絮飘飞,春风吹送,天色渐晚 春天美好的景色与分手时 的离愁别绪形成了鲜明反 差,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小 结 这首诗写离愁别绪,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 厚、真挚的感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大好春光和心中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 起,具有动人心魄

10、的艺术感染力。 -春天中与友握别,依依不舍。 思考:什么叫送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如 : 赠汪伦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别董大 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 送别 .mp3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 /辅 /三秦,风烟 / 望 /五津。 与君 /离别 /意,同是 /

11、宦游 /人。 海内 /存 /知己,天涯 /若 /比邻。 无为 /在 /歧路,儿女 /共 /沾巾。 qu hun q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 五津: 指长安,送别之地。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首联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 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王勃(约 650 676),字子安,绛州 龙门人。有 王子安 集 。他与 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 齐名, 并称“ 初唐四杰 ”, 一起倡导文学革新, 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作者简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 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 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

12、沟通在一起。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 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 即将远行的友人: “ 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 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 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 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岐路: 沾巾: 无须,不要。 分手的路口。 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 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 比邻,所以不必像

13、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谈一谈 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 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 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与豁 达,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 生活中的离别呢?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 人对好友的宽慰和劝勉, 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 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唐 代著名诗人。和柳 宗元交谊很深。有 刘梦得集 。 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敬宗 宝历二年 (826)冬, 罢和州刺史后 ,回归 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 归洛阳的 白居易 相会时所作。 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题为 醉后赠刘二十

14、八使君 ,为刘禹锡长 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 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写作背景 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 地方度过了 二十三年 之久。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诗文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颔联通过

15、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 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 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空吟:徒然地吟诵。 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 不满司马昭 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 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 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 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 这个典故怀念 被害的王叔文、被贬的柳宗 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 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 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 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

16、达 自己遭贬 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 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 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 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 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 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 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枯萎的树 前头有万木争春。颈联表达了诗人的乐观 精神。 侧畔:旁边。 千帆:形容过往船只很多。 病树:即枯树。 万木春: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 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17、 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尾联表达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名句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自然的变化暗示 社会的发 展 , 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 , 社会 总要向前发展 , 未来肯定比现在 好 , 前景无限美好 。 小 结 这首诗是对二十三年来遭贬生活的总结, 也是对友人赠诗的和诗。表达了被贬多年, 但仍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引用典故,巧用对比,是本诗的成功之处, 诗人将人生哲理寓于景物之中,写得起伏跌 宕,沉郁中见豪放。 -奋发向上,坚忍不拔 题目 作者 体裁 内容 情调 名 句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王勃 五律 送别友人 奔放 豪迈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18、 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 见赠 刘禹锡 七律 酬答友人 豪放 乐观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淮上与友 人别 郑谷 七绝 友人握别 难舍 哀婉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七绝 思念友人 深情 期盼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总结 诗歌 思想感情 杂诗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 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 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 人别 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 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 取精神。 归纳思想感情 诗歌的定义 诗

19、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 -大序 载:“诗者,志之所在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 诗 话 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 ,合乐的称为歌 ,现代 统称为诗歌。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音节、 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 世界的文学体裁 。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 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 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 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 美。 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 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

20、四,语言 具有音乐美 诗歌分类 一、诗 按音律 分,可分为 古体诗 和 近体 诗 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 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 1) 古体诗 :包括 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 “歌”“歌 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 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 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 楚辞 汉赋 汉 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 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 人五言诗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2)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 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 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

21、首四联 (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八句,每句字数必 须相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 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种称 “绝句” ,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 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 “律诗” ,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 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诗歌分类 二、按 内容 来分类: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 (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行旅诗、酬谢 答 诗等。 诗 歌 内 容 音 律 古体诗 近体诗 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 乐府诗。 “歌”“歌 行”“引”“曲”“吟” 不讲对仗 押韵较自由 字数、句数、平 仄、用韵等都有 严格规定。 “绝句” 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 的简称七绝。 “律诗” 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 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 长律)。 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 讽喻诗、行旅诗、酬谢 答 诗 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