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研究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2717841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6.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生理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电生理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电生理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电生理研究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生理研究方法》PPT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二章 心肌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f Myocardium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earch 电生理学技术的发展 1825年 电流计发明与应用 1922年 电子管放大器和阴极射线示波器问世 20世纪 40年代 微电极技术产生 动作电位的 钠学说 20世纪 50年代 电压钳技术产生 20世纪 70年代 膜片钳技术 谢灵顿 ( Sherrington) ( 1857-1952) 英国神经生物学家。 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规律 艾德里安 (Adrian ) ( 1889-1977) 英国生理学家。 阐明动作电位及其传导规律 1932年获诺贝尔奖 厄兰格

2、 (Erlanger) ( 1874-1965) (美) 两人合作发明了阴极示波器,并研究了神经纤维的功能 加塞 (Gasser ) ( 1888-1963) (美) 1944年获诺贝尔奖 Bernstein膜学说 1902年, Bernstein提出生物电发生的膜学说: “神经或肌肉的细胞膜只对钾离子有特殊的通透 性,而对较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则均无通透性, 因此由于细胞内外钾离子分布不均匀,在膜两侧 就形成一个电位差,此即静息电位,神经冲动到 来时,膜变为无选择通透的膜,静息电位消失, 动作电位因而产生。” 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钠学说) 1940年前后,由于 Hodgkin和 Huxley在

3、枪 乌贼巨轴突上发现动作电位大于静息电 位的事实, Bernstein膜学说受到了有力 的打击。以后的研究证实, Bernstein膜 学说对于离子通透性的假设是不正确的。 其被后来的 离子学说(钠学说) 所代替。 Eccles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Neher和 Sakmann首次 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 , 记录到乙酰胆碱 ( Acetylcholine, ACh) 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流 , 从而产生了 膜片钳技术 ( patch clamp technique) ; 1980年 Sigworth等获得 10-100G的高阻封接 ( Gigaseal) ,

4、1981年 Hamill和 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 , 引进了全细胞 记录技术 , 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 1983年 10月 , Single-Channel Recording 一书的问世 , 奠 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 。 Neher Sakmann ( 1944-) ( 1942-) (德国细胞生理学家) (德国细胞生理学家) 合作发明了膜片钳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首次证实了细胞膜存 在离子通道。这一成果对于研究细胞功能的调控至关重要,可 揭示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 发病机理,并提供治疗的新途径。 二人共获 1991年诺贝尔奖。 内尔在实验室进行膜片箝

5、研究工作 1983年 10月第一版 Single-Channel Recording 封面 电生理获医学诺贝尔奖名单(截止到 2002年) 获奖时 间 获奖者 国别 获奖工作 获奖题目或著作 1924 埃因托芬 ( Einth oven) (1860 - 1927 ) 荷兰 研制成功记录心脏动作电位的 心电图机并命名心电图波。 “弦线式电流计和心脏动作电位的测量” 1932 艾德里安 ( Adria n) (1889 - 1977 ) 谢灵顿 (Sh errin gton) (1857 - 1952) 英国 英国 发现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纤维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1944 加塞 ( G

6、asse r) (1888 - 1963) 厄兰格 (Er lange r) ( 1874 - 1965) 美国 美国 两人合作发明了示波器,并研 究神经纤维的功能 神经活动的电表现 1963 埃克尔斯 ( Eccle s ) ( 1903 - 1997 ) 霍奇金 (Ho dgkin ) ( 19 14 - 199 8 ) 赫克斯利 ( Huxle y ) ( 19 17 - ) 澳大利亚 英国 英国 用 1 微米尖端的微电极研究中 枢兴奋和抑制 两人合作揭示了神经元通过电 脉冲与其它神经元传递信息 “突触后抑制的离子机制” “神经传导的离子基础” “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定量分析” 1967 哈

7、特兰 (Ha rtlin e) ( 1 90 2 - 1983 ) 格兰尼特 ( Grani t) (1900 - 1991 ) 美 瑞典 视觉神经生理(视觉神经元间 的抑制) 视觉神经生理(视网膜电图) “受体与感知” 1970 卡茨 ( Katz ) (1911 - ) 英国 提出神经递质释放的量子学说 “神经末梢的化学传递” 1981 休伯尔 (Hu bel) (1926 - ) 威塞尔 (Wi esel ) (1924 - ) 美国 瑞典 两人合作对视觉皮层的结构和 功能进行了重要研究 “视觉皮层的研究” “视皮层的发育和环境的影响” 1991 内尔 ( Neher ) (1944 -

8、 ) 萨克曼 (Sa kmann ) (1942 - ) 德国 德国 发明膜片箝技术,首次证实细 胞膜上存在离子通道 单通道记录 第一节 常规心肌电生理研究技术 在常规心肌电生理研究中 , 主要是采用 玻璃微电极 插入在体或离体心肌细胞内 , 记 录心肌细胞的跨膜电活动 , 并研究各种因素 对其电活动的影响 。 一、常用电生理仪器 刺激系统(刺激器等) 检测系统(电极、换能器) 放大系统(前置、后置放大器) 记录显示系统 (示波器、记录仪、 计算机) 1.电子刺激器 ( Electronic stimulator) 电刺激不易损伤组织 , 又能定量而准确 地重复使用 。 方波 ( 矩形波 ,

9、square wave) 的幅度 、 波宽和频率都可分别进行调节 , 所 以矩形波电子刺激器可作为理想的刺激源 。 SEN-7203 方波刺激脉冲的参数要求: ( 1) 幅度 (强度, amplitude) 矩形脉冲电压的最大瞬时值 ( 2) 波宽 (刺激持续时间 time) ( 3) 频率 ( frequency) 一个脉冲循环所需的时间为 周期 ,周 期 的倒数(即 1S内所含的周期数目) 称为 频率 ( 4) 延迟 ( Delay) 从触发脉冲到刺激方波的出现,这 一段时间称为 延迟 。 ( 5) 刺激方式 ( Pattern of stimulation) 单刺激、连续刺激、双脉冲刺激

10、 ( 6) 同步输出 ( Synchronized output) 同步脉冲表示一次刺激的时间起点 ( 7) 刺激隔离器 ( Isolator) 当对实验动物同时进行刺激和记录生物电时, 刺激器输出和放大器输入具有公共接地线,使得 一部分刺激电流流入放大器的输入端,使记录器 记录到一个刺激电流产生的波形,即 刺激伪迹 。 隔离器切断了刺激电流从公共地线返回的可能, 减小伪迹并与电位分开。同时,消除 50周交流电 感应造成的干扰。 2.微电极放大器 ( microelectrode amplifier) 组成:精密稳压电源 、 高输入阻抗探 头 、 主放大器 、 电容补偿电路 、 校正电 路 、

11、 低通滤波电路等 Axopatch 200B ( AXON, USA) 要求: ( 1)足够高的放大能力 ( 2)频率响应范围大 0 100Hz ( 3) 低噪声 50uV ( 4) 高的辨差比(共模抑制比) 1000:1 ( 5) 高输入阻抗 1000M ( 6)低频与高频滤波 低频滤波 -用于变化速度快的生物电变化 高频滤波 -用于减少噪声,提高信噪比 3 示波器( oscillograph) 要求: 高灵敏度 扫描速度快 频率高 类型: 双线示波器 多线示波器 长余辉慢扫描示波器 记忆示波器 VC-11 4 贮存和分析电生理实验结果的仪器 ( 1) 示波照相机 ( 2) 磁带记录仪 (

12、3) 电子计算机 A/D转换 - -把生物电(模拟 )信号转换成 数字信号 D/A转换 - 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二 细胞外记录(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细胞外记录是把电极安放在心肌表面或 附近引导心肌组织或细胞的电活动。 适应范围: ( 1)长时间的实验; ( 2)对清醒的、能自由活动的动物研究; ( 3)从不同组织部位作同时的多导记录; ( 4)研究非常小的细胞,数量多而难于 孤立起来,接触和穿刺都易于损伤等; ( 5)研究器官的总的活动。 电极: ( 1) 玻璃微电极 ( 2)金属电极 ( 3)离子选择性电极 ( 4)单极电极 ( 5)多管电极 三 在体心

13、脏电活动的细胞内记录 (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in situ) 1 实验装置 包括浮置式玻璃微电极、 微电极推进器、微电极放大器、示波 器、照相装置、记录仪、计算机等 推进器 微放器 示波器 监听器 照相机 记录仪 计算机 打印机 微电极 心脏 2 动物手术 3 电极制作要求 4 插入 5 应用范围 生理、药理、心肌缺血等 6 优点 :在近于生理状态下实验,可观察整 体因素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可研究药物及 其代谢产物的作用过程,更有利于阐明各种 调节因素、致病因素或药物对心肌电生理特 性的影响机制 7 缺点 :记录不持久,影响因素多 四 离体心肌电活动的细胞内记录

14、(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in vitro) 1 实验装置 2 微电极、标准微电极、微推进器 3 浴槽与灌流装置 生理盐溶液、混合气体、摄氏 30 37度 4 刺激器 5 应用范围 6 优点 稳定、长时间记录,可任意改变溶液成分 7 观察指标 RP , APA, APD10, APD50, APD90, Vmax 第二节:电压钳制技术 (Voltage clamp technique) 利用微电极技术 , 虽然记录到细胞内的电 变化过程 , 但不能阐明这种变化的原因 。 要阐 明跨膜电变化机制 , 必需应用电压钳制技术 。 这一技术首先是由 Cole及其同事设计 ,

15、在经 Hodgkin等人加以改进 , 用于神经电生理研究 , 弄清了神经纤维在兴奋时离子流的情况 。 一 、 细胞膜的生物物理特性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ll membrane)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以脂质 双分子层为支架,镶嵌着不同特性的蛋白质颗 粒。细胞膜的电紧张及其扩布规律,膜的极化 状态及其形成过程中等都是细胞膜 电缆性质 (cable properties)的反映。 (轴浆电阻与膜 电阻、膜电容的组合,使电流对膜电位的影响 起着依距离而衰减以及在时间上的延缓作用 神经的 “ 电缆 ” 性质 )。细胞膜的电缆特 性从定的等效电路及其时间常数

16、和空间常数及 例证实。 (一 ) 细胞膜的等效电路 从电学特点上分析 , 细胞膜可等效地模拟为 电阻电容器 。 它具备 细胞浆电阻 ( 纵向电阻 , ri) , 膜电阻 ( 横向电阻 , rm) , 膜电容 ( Cm) 和 膜电位 ( Em) 四方面的电学特性 , 根据这四 方面特性即可构成其等效电路 ( Equivalent Circuit) 。 outside inside 膜电位等效电路的简化图 Cm 膜电容 Rm 膜电阻 Em 离子平衡电位 Ro 细胞外液的纵向电阻( /cm) Ri 轴浆的纵向电阻( /cm) Ro Cm Rm Em + - 细胞膜的等效电路是一个并联的阻容 路 ,

17、膜活动时既有电压的改变 , 同时又有 电流的改变 。 电位的改变可引起电容器的 充 、 放电 , 也可用于电阻器上的电流流动 。 通过电容器的电流为 Ic , 通过电阻的电 流为 Ir。 1 纵向电阻( Ro、 Ri) 由胞浆的性质所决定 , 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 它与直径是反比关系 ( 直径大 、 电阻小 , 直 径小 , 电阻大 ) 。 由于它的存在 , 使生物电 的传导主要沿细胞膜所包围的容积导体进行 。 它是单位长度的电阻 , 单位是 /cm , 细胞 外间质的容积很大 , 其单位长度电阻 ( Ro) 较 Ri小 。 2.横向电阻 ( redial resistance) 即 细胞膜本

18、身具有的膜电阻 。 细胞膜 由双层硷脂构成 , 厚度很薄 , 但具有很高 的电阻 , 即绝缘性 。 膜电阻表示离子通过 膜的有限能力 。 膜电阻反映了离子是否 容易通透膜的情况 。 膜电阻 ( Rm) 的大 小反映了膜结构电学方面的差异 。 3.膜电容 ( capacity) 表示膜的绝缘及储存电荷的性质 。 任何一 种装置使两个导体中间插入一个绝缘体并安排 在一起 , 称为电容器 。 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均 为含电解质的溶液 , 可看作为两个导体;细胞 膜是含脂质的膜 , 可视作为绝缘体 。 细胞外液 -细胞膜 -细胞内液三者组成了电容 。 4 膜电位 ( membrane potential

19、) 当膜上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 膜流动时,就相当于在电容器上充电或放 电而产生电位差,即跨膜电位。膜电位的 高低决定于跨膜电化学梯度;膜电位的高 低与膜两侧的电荷成正比。 5 膜电流( membrane current) 任何电流都是 电容电流( Ic) 和 电阻电流( Ii) 两种形式通过细胞膜,前 者导致膜电荷的改变,后者实际上是由离 子携带流经细胞膜的。 I m = Ic + Ii (二 ) 细胞膜的时间常数 ( time constant) 时间常数是指膜电压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 用一常数表示之。它反映 膜电位在细胞膜上随 时间而改变的(缓慢)程度。也就是膜电位通 过膜电阻和膜

20、电容充电到 63%或放电到 37 %所 需的时间。 = Rm Cm = 膜的时间常数 (ms) ;Rm=膜电阻( k ) Cm=膜电容( F ) (三 ) 细胞膜的空间常数( space constant) 所谓空间常数,是度量电压的空 间衰减,即标志电压依距离而衰减的 程度的一个常数。 第二节 电压钳制技术 Voltage clamp technique 利用微电极技术 , 虽然记录到细胞内的电 变化过程 , 但不能阐明这种变化的原因 。 要阐 明跨膜电变化机制 , 必须应用电压钳制技术 。 这一技术首先是由 Cole及其同事设计 , 在经 Hodgkin等人加以改进 , 用于神经电生理研究

21、 , 弄清了神经纤维在兴奋时离子流的情况 。 一 、 细胞膜的生物物理特性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ll membrane) 细胞膜上以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 , 镶嵌着不同 特性的蛋白质颗粒 。 细胞膜的电紧张及其扩布规律 , 膜的极化状态及其形成过程中等都是细胞膜 电缆性质 (cable properties)的反映 。 (轴浆电阻与膜电阻 、 膜电容的组合 , 使电流对膜电位的影响起着依距离而 衰减以及在时间上的延缓作用 神经的 “ 电缆 ” 性 质 )。 细胞膜的电缆特性从定的等效电路及其时间常 数和空间常数及例证实 。 (一 ) 细胞膜的等效电路 从电学

22、特点上分析 , 细胞膜可等效地模拟为 电阻电容器 。 它具备 细胞浆电阻 ( 纵向电阻 , ri) , 膜电阻 ( 横向电阻 , rm) , 膜电容 ( Cm) 和 膜电位 ( Em) 四方面的电学特性 , 根据这四 方面特性即可构成其等效电路 ( Equivalent Circuit) 。 outside inside 膜电位等效电路的简化图 Cm 膜电容 Rm 膜电阻 Em 离子平衡电位 Ro 细胞外液的纵向电阻( /cm ) Ri 轴浆的纵向电阻( /cm ) Ro Cm Rm Em + - 离子通道等效于电导 细胞膜的等效电路是一个并联的阻容 路 , 膜活动时既有电压的改变 , 同时又

23、有 电流的改变 。 电位的改变可引起电容器的 充 、 放电 , 也可用于电阻器上的电流流动 。 通过电容器的电流为 Ic , 通过电阻的电 流为 Ir。 1 纵向电阻 ( Ro、 Ri) 由胞浆的性质所决定 , 具有较高的电阻率 , 它与直径是反比关系 ( 直径大 、 电阻小 , 直 径小 , 电阻大 ) 。 由于它的存在 , 使生物电 的传导主要沿细胞膜所包围的容积导体进行 。 它是单位长度的电阻 , 单位是 /cm , 细胞 外间质的容积很大 , 其单位长度电阻 ( Ro) 较 Ri小 。 2.横向电阻 ( redial resistance) 即 细胞膜本身具有的膜电阻 。 细胞膜 由双

24、层硷脂构成 , 厚度很薄 , 但具有很高 的电阻 , 即绝缘性 。 膜电阻表示离子通过 膜的有限能力 。 膜电阻反映了离子是否 容易通透膜的情况 。 膜电阻 ( Rm) 的大小 反映了膜结构电学方面的差异 。 3.膜电容 ( capacity) 表示膜的绝缘及储存电荷的性质 。 任何一 种装置使两个导体中间插入一个绝缘体并安排 在一起 , 称为电容器 。 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均 为含电解质的溶液 , 可看作为两个导体;细胞 膜是含脂质的膜 , 可视作为绝缘体 。 细胞外液 -细胞膜 -细胞内液三者组成了电容 。 4 膜电位 ( membrane potential) 当膜上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

25、离子跨 膜流动时,就相当于在电容器上充电或放 电而产生电位差,即跨膜电位。膜电位的 高低决定于跨膜电化学梯度;膜电位的高 低与膜两侧的电荷成正比。 5 膜电流 ( membrane current) 任何电流都是电容电流( Ic)和电阻 电流( Ii)两种形式通过细胞膜, 前者导 致膜电荷的改变,后者实际上是由离子携 带流经细胞膜的。 I m = Ic + Ii (二 ) 细胞膜的时间常数 ( time constant) 时间常数是指膜电压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 用一常数表示之。它反映膜电位在细胞膜上随 时间而改变的(缓慢)程度。也就是 膜电位通 过膜电阻和膜电容充电到 63%或放电到 37

26、%所 需的时间。 = Rm Cm = 膜的时间常数 (ms) ;Rm=膜电阻( k ) Cm=膜电容( F ) (三 ) 细胞膜的空间常数 ( space constant) 所谓空间常数,是度量电压的空 间衰减,即标志电压依距离而衰减的 程度的一个常数。 (一 )、 定义 利用负反馈原理将膜电位在空间和 时间上固定于某一恒定的测定值,以研 究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离子通透性与 膜电位之间的依从关系的技术。 二、电压钳制技术的方法原理 电压钳制术是利用负反馈电路 , 在一定时 间内将跨膜电位 (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Vm) , 保持在某个选定的电位水平 , 此电位称

27、 为保持电位 ( Holding potential, Vh) , 或 者使保持电位突然变到某个特定的幅值的方波 电位 , 称为钳制电位 ( Clamping potential) 或指令电位 ( Command potential, Vc) 。 (二 )电压钳方法 电容器电流 Ic=d( CmV) /dt 电阻器上电流 IR 流过膜的电流总量 I dv / dt = 0 所有的电流将都是流过 膜电阻的,这种电流将能反 映离子的流动。 电压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压源( SG)使膜电位固定在特定的水平,并以放 大器( AV)记录,该放大器与一个反馈放大器( AFB)连 接,这一反馈电流通过膜,正好

28、抵消因加电压而引起的离 子电流,通过电流监视器测量电流。 (三)电压钳技术的优缺点 : 很容易将膜电容电流与离子电流分开; 可将膜电流分成不同的成分一 INa、 IK、 Ica 等(在灌流液中加入或去除某种离子) 能精确反映由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 引起 的膜电导的改变 , 能把离子通透性变化的时间关 系加以描述 。 能分析离子通透性变化与膜电位的关系 , 在 研究电压调节通道的行为方面有很大价值 。 1 优点 必须在细胞内插入两个电极 , 对细胞 损伤很大; 对体积小的细胞 , 实验难以实现; 对形态复杂的细胞 , 很维保持细胞 膜各处电位一致; 只研究一个细胞上众多通道的综合活 动规律

29、, 无法反映单个通道活动的特点 。 2 缺点 : 蛙坐骨神经元单个 Ranvier结的电压钳记录 (四)几种电压钳方法 双微电极法 单蔗糖间隙( Singe Sucrose Gap )法 双蔗糖间隙( Double Sucrose Gap)法 电极接触细胞 负压吸引形成 形膜囊泡 提起电极,囊泡与细胞脱离 A B C D 第三节 膜片钳制技术 膜片钳制技术( patch clamp technique) 是对一块单独的细胞膜片(或整个细胞)的 电位进行钳制的一项电生理技术。 通过对膜电位的钳制可以观察通过离子 通道的电流,膜片钳放大器正是通过维持电 压的恒定而测出这种电流。运用膜片钳技术 记到

30、的最小电流可达到 pA级 (10-12 A)。 一 基本原理 膜片钳的本质属于电压钳范畴 , 其基本 工作原理是: 采用经典的负反馈放大技术作 电压固定 , 但改用细胞外微吸管作电极 , 将 微电极管尖端与细胞膜表面接触 , 经负压抽 吸 , 形成具极高阻抗的紧密封接 , 其电阻值 高达 10-100千欧 ( 即 G= 109 ) 。 只有在这 种封接存在时 , 通过膜电极引导记录的电流 才是通过该膜的离子通道电流 。 膜片钳技术原理示意图 Rs是膜片阻抗相串联的局部串联电阻 ( 输入阻抗 ) , Rseal是 封接阻抗 。 Rs通常为 1 5M, 如果 Rseal高达 10G( 1010)

31、以 上时 , IP/I=Rseal/(Rs+ Rseal)-1。 此 Ip可为在 I V转换器 ( 点线 ) 内的高阻抗负反馈电阻 (Rf)的电压降而被检测出 。 膜片钳与电压钳的区别 膜电位钳制的方法不同; 电位固定的细胞面积不同; 研究的离子通道数目不同; (1) 测量部分: (2) 串联电阻补偿部分: (3) 电容补偿部分: (4) 指令信号控制部分: (5) 电源部分: 膜片钳放大器主要组成 : 电极电流监视器 、 灵敏度开关 、 滤 波器开关 、 方式选择开关 。 用于校正全细胞记录时 , 由 于电极和细胞内之间的通路 电阻所造成的膜电位误差 。 用 来 补 偿 电 压 突 然 改

32、变 时引起的电容电流 。 将一定的电压加入到刺激信 号中 , 形成一指令信号的保 持电压 。 进行电压钳制时 , 它决定膜电位值 , 作电流钳 制时 , 则决定电流值 。 提供放大器各部分的电源 。 贴附式 全细胞记录模式 负压吸 内面向外式 外面向外式 拉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拉并暴露于空气中 四种经典记录模式 (Cell-attached or On cell mode) 细胞贴附式膜片( cell-attached patch) 优点 : 不破坏细胞的完整性 , 不需要胞内灌流 , 不 影响细胞质且调制系统完整 。 可研究通过细胞对单 通道的调制 , 也可在正常离子环境中研究递质和电

33、 压激活的单通道活动 。 缺点: 不能改变细胞内成分 , 也不能精确测定膜电 位 。 同时由于许多细胞膜上存在有牵张激活的离子通 道 , 细胞膜与电极间轻微的张力变化往往会增加记录 的背景噪声 。 由于细胞牢固贴附于微管电极的尖端 而得名 。 它可用于记录各种细胞的单通 道电流 , 而且是在细胞完整无损的状态 下研究通道的活动 。 贴附式记录 ( Cell-attached recording) 细胞 电极 细胞膜 胞外液 胞内液 内面向外式膜片 (inside-out patch) 细胞贴附式膜片形后 , 提起电极时 , 与电极尖端相 接的细胞膜被撕脱下来开成小泡 , 将电极尖端在空气 中暴

34、露几秒钟后小泡很快破裂 , 形成胞浆侧向外的内 面向外式膜片 。 特点: 较易改变细胞内的离子或物质浓度 , 也能把 酶等直接加入膜的内侧面 , 适宜研究胞内物质对通道 活动的影响 。 但实验中改变膜外侧物质困难 , 且需侵 入低钙液中 , 以免小泡形成 。 应用: 可研究胞内信使物质 cAMP、 cGMP、 Ca2+, 三磷酸肌醇 ( IP3) 等对受体型通道的调节 , 以及 胞内激素对通道的调节 。 这种方式可使通道与细胞 的调节机制脱耦联 , 使第二信使直接作用于膜内 , 引起通道开闭 。 内面向外记录 ( Inside-out recording) 电极 脂质双分子层的 内 面面向浴液

35、 外面向外式膜片 (outside out patch) 细胞贴附式膜片形成后 , 向微管电极内给予 较强的负压将膜片吸破 , 再将电极从细胞膜上 拔起 , 但不暴露于空气中 , 被撕脱下来的膜便 形成外面向外式膜片 。 优点: 缺点: 应用: 可以任意改变胞外物质的浓度 , 有利于研 究递质对膜离子通道外侧面的作用 。 实验中难以改变胞内成分 , 电极管必须充 以低钙溶液以防小泡形成 。 可研究腺苷酸环化酶 、 蛋白激酶 C等活性变 化 , 以及细胞膜上信使物质二酰甘油 、 花 生四稀酸 、 GABA、 Ach等对受体型的离子 通道研究 。 外面向外记录 ( Outside-out reco

36、rding) Patch-pipette 脂质双分子层的 外 面面向浴液 全细胞记录构型 (whole cell recording) 记录的电流属于宏观电 ( macroscopical current) , 是整个细胞离子通道活动形成的总和电流 。 若采用膜 片钳放大器内的电流钳模式 , 还可以记录细胞的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 。 特点: 电极管内与细胞之间弥散交换与平衡快 , 因 而容易控制细胞内液的成分; 记录的是许多通道的 综合电流 , 需改变内部介质以分离电流; 适合于对 小细胞的电压钳位 , 对直径大于 30m的细胞很难实现 钳制; 该方法使电生理研究的重点从无脊椎动物大 细胞中解

37、脱出来 , 而向人类和哺乳类细胞发展 。 全细胞记录 ( Whole-cell recording) 细胞 电极 细胞膜 膜片钳制技术记录方式 穿孔膜片记录技术 ( perforated patch recording technique) Hom和 Marty于 1988年首次建立了一种对 传统全细胞记录法改进的方法 , 该方法是基 于某些抗生素如制霉菌素 ( Nystatin) , 两性 霉素 B( Amphotericin B) 等具有在生物膜上 形成通透性孔道的特性 , 将这类抗生素充灌 在电极液中 , 在形成高阻封接后 , 可使电极 液与细胞内液在电学上相通 , 因而称作穿孔 膜片记

38、录技术 。 穿孔膜片及穿孔囊泡记录模式 ( Perforated patch and perforated vesicle mode) 制霉菌素 形成的孔道 电极 受体 离子通道 提起电极 胞浆 穿孔囊泡 (外面向外式 ) 穿孔膜片 (缓慢全细胞式 ) 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与全细胞记录相比 , 该技术相比有 如下优点 由抗生素形成的孔道对于等于或大于葡 萄糖的分子均不能通过 。 因此 , 在全细胞记 录时可避免对胞内重要物质的渗析影响 , 通 道电流衰减现象显著减慢 , 那些对细胞内通 讯及通道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的第二信使物质 仍可正常运行 。 因抗生素形成的孔道对多价离子不通 透 , 故胞内

39、的这些离子的浓度就不受电极 液的影响 。 因此可在全细胞电流记录的同 时用 Ca2+染料测定胞内游离的 Ca2+水平 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明显小于微电极细胞内 记 录及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 记录时间可持续 3 小时 。 高阻封接不易被破坏 , 而全细胞记录的负 压脉动式抽吸和电压脉冲易致高阻封接破坏 。 电极串联电阻较低 , 膜电容更易补偿 。 缺点: 无法使电极液中的大分子与胞内物质交换 。 因此研究大分子物质对胞内机制的作用就不 能进行 。 由于电极液与胞内液之间存在 Donnan平衡 , 因此电极液内必须有与细胞内相同浓度的不 通透阴离子和 Cl-, 否则将导致 Cl-流出或流入 细胞 ,

40、使阴离子和水重新平衡 , 最终导致细 胞体液变化 。 穿孔所需时间较全细胞法长 。 浓度钳 ( concentration clamp) 用改变灌流液的方法来改变细胞内液或外液 中某种化学成分和浓度 。 人工地控制膜内或 膜外的溶液成分 , 并在瞬间阶梯式地改变某 种化学物质的浓度 , 这种技术就是浓度钳 , 也称为化学钳 ( chemical clamip) ,或称浓度 跳变 (concentration jump)。 人工脂膜的膜电流记录 把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散布于水表面 时 , 很容易形成亲水端向下脂质单分子层 , 将单分子层背靠背地折叠起来 , 就形成类似 细胞膜结构的人工脂质双层

41、。 纯的脂质双层 几乎是绝缘的 , 但是将含有通道蛋白的脂质 小泡融入人工脂膜或将水溶性通道蛋白直接 插入人工脂质双层 , 便可利用膜片钳技术记 录到单通道电流 。 三 膜片钳记录的基本步骤 (一)、液体配制 主要根据研究通道的不同 , 所用细胞的 不同 , 配制相应的液体 , 基本原则是保持 2个 平衡 , 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 。 另外 , 所有 液体在使用前必须过滤 , 以保持液体洁净 。 ( 二 ) 、 标本制备 膜片钳实验一般是在单个细胞上进行 。 实 验用单细胞主要来自培养细胞或急性酶分离的 细胞 , 也可来自脑片细胞中的原位细胞 。 常用 的酶是胶原酶和蛋白酶 , 单独或联合使用

42、 , 有 些组织还要加用其它酶 , 如弹性纤维酶等 。 豚鼠心室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 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分离 ( 三 ) 、 微管电极的制备 一般采用常规二步法完成 , 电极 尖端直径在 12m之间 , 抛光与涂布液 体硅酮树酯后 , 充灌电极液 。 1、微管电极拉制 2、电极热抛光 3、缘树脂涂抹 4、电极液充灌 (四)、高阻抗封接形成 1 在恒温条件下 , 将细胞贴壁良好的载玻片 移入有浴液的浴槽中 。 浴槽不能太深 , 以尽量 减少电极进入浴液的深度 , 从而减少浮游电容; 2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选择立体感强 、 活性好 的细胞进行实验; 3 使用新拉制的微管电极 , 用细塑料管以反 充

43、灌方式灌电极液入电极尖端 , 若含有气泡 , 可手持微电极使其尖端朝下 , 用手指敲弹几下 管壁即可排除 , 然后再将微电极安装在探头上 。 4 当微管电极在微推进器帮助下进入浴液时 , 用注射器向电极施加一正压 ( 12cm H2O) , 以防液气表面颗粒堵塞微管电极尖端;调节放 大器上 pipette offset旋钮 , 将电极电压补偿到 零 。 同时由膜片钳放大器向微管电极发放 电 压为 5mV、 波宽 40ms的方波脉冲信号 , 用于观 察封接过程; 5 微推进器将微管电极送入到即将接触细胞 时 , 撤去正压 , 并继续向选定的细胞表面推进 , 当电极尖端轻触到细胞表面时其应答电流变

44、小 , 这时只要给微管电极尖端管腔内施加一负压 ( 1020cm H2O) , 若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应 变电流突然下降至零 , 电流噪声随之减少 , 则 提示微管电极尖端与细胞形成近似电绝缘 , 其 阻抗约 10100G, 说明高阻抗封接 ( giga seal) 形成 , 这时的膜片为细胞贴附式膜片 。 在此基 础上 , 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 , 再制成不同类型 的膜片构型 。 保证高阻封接要点: 电极电阻适当; 电极尖端清洁; 负压抽吸系统密闭; 电极与细胞相贴适度; 细胞膜清洁,活性好。 膜片钳记录系统示意图 灌流槽 In bath Pushed against cell More pre

45、ssure against cell Seal Go whole cell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验中通道电流信号经膜片钳放大器放大 后再经 12位 A/D、 D/A转换器输入计算机用于 电流信号采集,系统连接如下图所示: 分析的内容有: 1、 宏观电流的分析 宏观电流 ( macroscopical current) 是指膜上 许多通道同时开放形成的离子电流 , 是由许 多单通道电流总和形成的 。 应用电压钳技术 在单细胞或多细胞标本上记录的电流和膜片 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的电流都属宏观电流 。 ( 1) 、 通道的药理学特性 通道的药理学特性是通道分类的重要依据 , 许 多通道具有 特异性

46、阻滞剂 和 激动剂 ( 或开放剂 ) 。 TTX 钠通道特异性阻滞剂 , TEA 钾通道特异性阻滞剂 , Cromakailm ATP敏感钾通道特异性开放剂 利用它们可以区分膜电流的成分 , 有助于确认通 道的种类 。 ( 2)、通道的门控特性 通道的门控性主要是指电压门控通道的激活与失 活对电压和时间的依赖性 。 典型的电压门控通道的 活动包括激活过程和失活过程 。 钠通道门控 的 H-H模型 ( 3) 、 通道的电流 电压关系 利用通道的电流 电压关系 ( current- voltage relationship, 简称 I-V曲线 ) 可分析通 道的整流特性和离子选择性 。 、 通道整

47、流特性的分析 通道 I-V关系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是该通道电流 的 反转电位 Vrev或称 零电流电位 。 通道的整流特性 则是指通道电流对膜电位的依赖性 , 通常可用 I-V关 系予以判断 。 通道的电流电 压关系曲线 整流( Rectification)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不满足欧姆定律的直线关系。原因 是离子通道的开放导致膜电阻发生了变化。 有整流 无整流 V=IRc V=IRv 离子通道不开放时 膜的被动反应 离子通道开放时 膜的主动反应 外向整流 随膜电位的去极化 , I-V曲线明显向 Y轴 ( 电流轴 ) 靠 近 。 如 IK电流 。 内向整流 随膜电位的去极化 , I-V曲线明显向

48、X轴 ( 电压轴 ) 靠 近 。 如烟碱电流 。 IK电流的外向整流 烟碱电流的内向整流 去极化方向 去极化方向 、 通道离子选择性的分析 如果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很高 , 只能或主要 通过一种离子 , 则 Vrev应等于或接近该离子的 平衡电位 。 如果通道通过多种离子 , 则可利用 改变膜两侧某种离子浓度差以后的 Vrev变化来 判断膜电流中是否的该离子成分 。 例如 If通道 的 I-V曲线随 Na。 的增高而右移 , Vrev相应变 正 , 说明 If通道对钠离子有通透性 。 2、 单通道电流的分析 ( 1)、通道门控动力学的分析 典型的单通道电流 ( single channel cur

49、rent) 呈 一种振幅相同而持续时间不等的脉冲样变化 。 它 有两个电导水平 , 即 0和 1, 分别对应关闭和开放 状态 。 A:豚鼠心室肌内 向整流钾通道的 单通道电流 ; B:同一膜片上通 道开放(上)和 关闭(下)时间 频数分布直方图。 ( 2)、单通道电导的测定 在几个不同的钳制电位下记录膜片上单 通道电流,右得到单通道的 I-V曲线,曲线斜 率即单通道电导。 蛙骨骼肌细胞贴附式 膜片的记录 A:不同 钳制电位下记录的 N2 型乙酰胆碱受体阳 离子通道电流,左侧 数字为膜电位( mV)。 B:单通道电流的 I V关系,膜电导 32pS。 I-V曲线( Current-voltage

50、 curve) 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可反映通道的如下动力学参数: 激活过程 阈电位 反转电位 整流特性 I( nA ) Ca 2+ o =5. 0m M -8 -6 -4 -2 -100 -80 -60 -40 -20 0 20 2.5 mM 5.0 mM 7.5 mM Vh = -90mV D Vm (mV ) 50 ms 1 nA -60 mV 0 mV C A B Ca 2+ o =7. 5m M Ca 2+ o =2. 5m M ( 六 ) 、 主要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 ( YJ-1450, 苏州净化设备公司 , China) 二氧化碳孵箱 ( 1815Tc, SHEL-LAB, U

51、.S.A) 数字式超级恒渐浴槽 ( HSS-1 CHENDU INSTRUMENT China) 微管电极拉制器 ( PP-83 NARISHIGE Japan) 微管电极抛光仪 ( ME-83 NAEISHIFE Japan) 电子刺激器 ( SEN-2030, NIHON KOHDEN, Japan) 膜片钳放大器 ( AXOPATCH 200B Axon Instruments U.S.A) 倒置相差显微镜 ( AXIOVERT 135 ZEISS Germany) 计算机 ( P 800) A/D 、 D/A 转 换 器 ( DIGIDATA-1200 Axon Instruments

52、 U.S.A) pClamp软件 ( 7.0) Axon Instruments U.S.A ) 喷墨打印机 (HP DESKJET 500 U.S.A ) (七 )、 注意事项 ( 1) 电极尖端抛光: 未抛光的玻璃微电极尖端较粗 糙 , 容易损伤细胞膜 , 玻璃微电极尖端抛光后的口径 大小要适宜 。 抛光后玻璃微电极阻抗应在 4-7M之间 , 随着细胞直径增大或减小 , 电极阻抗相应减小或增大 。 (2)装玻璃微电极时 , 手不要接触银丝电极 , 银丝电极 接通膜片钳放大器 , 能检测 0.06pA电流 , 若手上带电 荷 ( 静电 ) 将可能击穿微电极放大器而造成很大损失 。 ( 3) 动手操作要慢: 由于该操作大多在镜下 进行 , 放大倍数约 400左右 , 因此操作幅度过 大易造成扎伤 、 扎死细胞 , 甚至将电极尖端折 断 。 ( 4) 挑选状态好的细胞作为记录对象: 细胞 状态不好 , 不易封接成功或维持较长的时间而 浪费时间和实验材料 , 一般首选圆而亮且色泽 好的细胞 。 ( 5)实验台和所有实验仪器要良好接地。 ( 6)实验操作台尽可能振动可用减振台或网 球置于实验操作台台板下以及将操作台和屏蔽 分开,以减缓外界的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