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鼓起来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7033055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腰包鼓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腰包鼓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腰包鼓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腰包鼓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包鼓起来(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验:去年农民增收的佳绩是近几年农业农村大好形势的一个缩影。 2003 年以来,农民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国家出台了一系 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 展。到2010年,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产,可以概括为“七连增”,农民收 入连续七年快速增长,可以概括为“七连快”。目前村里有 105 户农户建好了新房,一栋栋小别墅拔地而起,这都得 益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井头新村、中心社区的建成让农村人也过 起了小区生活,公路硬化,小学改扩建,休闲广场、村部、卫生所建设, 自来水改造长远村百姓都说,现在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首先是群众的腰包更鼓了。我们通

2、过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 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构建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 截至 2011 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4972 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8344元,分别增长17.4%和19.6%,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到2016年,实 现全市居民收入的全面倍增,真正让广大群众在宿迁跨越发展的进程中腰 包更快更实地鼓起来。“城镇化不仅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农民身份的认同。王国升说,今后,要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 鼓,关键是要使农民走出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农民实现多渠道就业。 今年的政

3、府工作报告为农民实现多渠道就业指出了很多路子,很有针 对性。他表示,农业乡镇农民增收的任务更重,要想实现发展,就要发挥 当地优势,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 突破口,让农民实现多渠道就业,多种方式致富。谷秀鹤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 2007 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73.4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 具购臵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4 亿元。尽管如此,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046元,实际增长12.1%。而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0741 元,实际增长15.6%。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一

4、半。她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就要在稳定农资价格上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农资补贴力度,真正让 农民富起来。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和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云和县云和镇蔬菜 村的年人均收入比10年前翻了三番。省党代会报告指出,欠发达地区的 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梅小平说,相信有了党的好政策,农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梅小平说,今后几年,村“两委”将进一步带领村民做大做强蔬菜“文章”, 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和产出效益。同 时要加快农产品深度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5、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 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随着春节临近,我市农业生 产情况如何?农民的生活状况怎样?记者走进农村基层,处处感受到特色 农业给农民带来的丰收喜悦。特色农业鼓起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唱响了 一曲高亢嘹亮的致富歌。上世纪90年代末,在顺河回族区十里铺村,一场围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的变革悄然来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在村子东南方向建起 了一座座高效温室大棚,十里铺村蔬菜种植示范园成立。如今,随着村民 蔬菜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实施“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有效带动下, 村民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依靠大棚经济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不断 提高,村民的腰包越来

6、越鼓,种出来的绿色蔬菜远销国内外。1 月 26 日,天刚亮,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张金鹏便来到了自家的温室大 棚里,查看菜苗长势,装土移植、浇水,忙个不停。有时候,为了保证蔬 菜的出苗率,他只能睡在大棚里,为的是给大棚烧煤以保证足够的室温。今年65岁的张金鹏种植温室大棚蔬菜已13年,是村里出了名的蔬菜种植 能手。和往年一样,张金鹏家的温室大棚里种的依然是水果黄瓜,虽然种 植水果黄瓜管理起来麻烦些,但张金鹏仍乐此不疲。“水果黄瓜营养丰富、 产量高,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价钱也比一般的黄瓜高。”张金鹏打开了 话匣子,“每年的1月中旬是种植水果黄瓜的季节,种子全由以色列进口,由于受市场欢迎,每粒种子的价格

7、高达0.6元。经过 50天的育苗期,再 将菜苗进行移植,到3月底便可上市销售。”张金鹏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水果黄瓜的结果周期约3 个月,每亩产量 4000 公斤左右,上市之初的价钱高一些,每公斤 3 元至 4元,随着蔬菜季节的 临近,价钱有所降低,按照每公斤3.5 元的均价计算,一亩地收入近1.5 万元,比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收入高了10 倍还多。等水果黄瓜 下市后,温室大棚内还将种植大葱,一亩大葱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一座 温室大棚一年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两万多元,这样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蔬菜种植是十里铺村的传统种植项目。如今,在顺河回族区政府的积极联 络下,村民们种植蔬菜不仅有农业专家的指导

8、,还建立了 “公司+农户” 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户与专门的粮食蔬菜收购公司签订合同,约定收购 价格,解了销售无门的后顾之忧。利用有机肥料种植出来的绿色蔬菜不仅 成为国内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而且还远销到了日本。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张金鹏将温室大棚顶部的草苫盖实,忙碌了一上午, 总算松了口气。温室大棚内,一排排绿油油的菜苗长势正旺,承载着张金 鹏致富的梦想。张金鹏开着新买的一辆面包车向家中驶去,不远处一座座 整齐的楼房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开封新区水稻乡堤角村,可以看到连片的养鱼池塘,面积大点的占地 10 余亩,每年出产的淡水鱼不仅在本地市场销售,还远销山西、北京和 甘肃市场。已经养了 20多年淡水鱼的李

9、志宏说:“虽然这么多年我吃了 不少苦头,但养鱼给我带来了财富,鱼塘是我家的致富工厂,这一辈 子我也不准备转行做别的了。” 1月26日,记者走进他两层小楼的家, 这个中等身材、面色黧黑的中年汉子提起养鱼好像有一肚子话要说。1989年,刚结婚的李志宏为了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借钱在不足20亩 的鱼塘里养殖起了 “四大家鱼”。他说,当时的养鱼品种并不丰富,产量 也很低,一年下来仅产鱼几吨,总产值10 万元,纯收入也就几万元。如 果遇到鱼病,没赚的不说,还面临着把本钱赔进去的风险。不过,意志坚 定的李志宏在水产养殖的道路上没有选择放弃。之后的几年,在政府的帮 助和指导下,他开始使用新的技术改造低产鱼塘

10、,率先建立了鱼塘进排水系统和中央排污系统,塘底覆盖了薄膜,从源头上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和 产量。同时,他还瞄准市场需求,增加水产品种,如美国斑点(鱼加回)、 红鱼等。他现在承包的60 多亩鱼塘同其他普通鱼塘比起来,亩均产值要 多出 1000元,一年下来,多挣6 万元。李志宏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前“四大家鱼”的亩产量只有几百公斤,产值 2000多元,现在养殖的草鱼、美国斑点(鱼加回)每亩产量至少 1500 公斤,产值超过1万元。回顾起这20多年的养鱼经验,他总结了三句话: 把握行情、掌握科学技术、人要勤劳能吃苦。现在,他们夫妇俩也坚持不 雇工,白天李志宏的爱人管喂鱼,夜里老李管看塘,每夜要起来几

11、次给鱼 增氧。杏花营农场潘店水产养殖基地的承包户马海山更是远近闻名的“鱼老板”, 他以特色养殖见长,观赏鱼主供京津市场,中华鳖则销往郑州。他现在承 包了 8 个鱼塘,水面面积 100 多亩,年收入 50 万元以上。据开封新区水利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建平介绍,该区是河南省重 点渔业生产区,养殖水面12300亩,渔业从业人员1639人,去年产量9 万吨。据了解,全市目前淡水鱼养殖面积在6 万亩以上,去年新增面积两 万亩。该县通过成立组织、政策激励等形式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取得实效,不仅 成功打响了“特色农业”这一品牌,还造就了上万名左手拿地租、右手拿 工钱的农民。他们不但享受着流转土地带来的效

12、益,又获得家门口就业的 快捷收益。通过土地流转经营,使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向其他产业转移就业, 人均收入达1.2万人/年,涉及农民共2.85万人,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 增收,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占大头,农民 居多。如何帮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切实得到实惠,这 是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搭建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工业发展平台,发展吸纳农业工人的现代农 业项目,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构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载体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2012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

13、 9495 元,2013 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634元,首次突破万元 大关,比上年净增 1139 元,连续 10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绩固然可喜,但形势也不容乐观。相关人士指出,农民收入一般包 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目前,我市农 民收入呈现平缓增长态势,如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这是我市仍需加倍努力的一项重中之 重的工作。对此,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天琦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 府工作报告里,可以找到目标指引和具体举措。报告指出,今年,我市城 乡居民收入均要增长 12%左右,要围绕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增加农

14、民财产 性收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让农民实现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坚定 不移推进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 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以最少的人种更多的地, 努力在减少农民中富裕农民。在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中,不少代表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目光投向“农 民增收”这一议题上。代表们普遍认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于宿 迁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全力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克服一切阻 障,打开增收“阀门”,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人大代表谢前进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行土地流转,使得不少农

15、民逐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各地应认真思 考如何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化,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从根本上提高 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农民自己要有强烈的增收致富欲望;其次,政府要为广大农 村创业、就业者积极搭建创收平台,拓展创收渠道,提供足够的政策和金 融支持,营造一种良性的创收环境。”人大代表王昌林认为,除了农民自 身要有增收的主观意愿外,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应在农民增收工作中发 挥相应的作用。要想富,先修路。”今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通乡公路和通 村公路均超额完成目标计划,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出行条件,使农民生活 更加富裕,腰包更鼓。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市建

16、成通乡公路油路(水 泥路)371.9公里,完成计划的71.4%;全市已建成通村公路371.9公里, 完成计划的177.1%。今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年度目标考核,各区 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工作责任细化分解落实, 分解下达各乡镇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为调动区县、乡镇和广大群众投资投 劳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我市实行了农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即凡在规 定期限内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对三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 区)每公里通乡公路补助8万元、通村公路补助2万元;泸县、合江县每公 里通乡公路补助10万元、通村公路补助2万元;叙永、古蔺县每公里通乡 公路补助13

17、万元、通村公路补助3万元。冬春村业主、农民实现增收双赢仅是船山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 影。近年来,船山区以产业支撑”为依托,紧紧围绕优质粮食、蔬菜、 生猪、水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以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发展特色水 产养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 态化、效益化和品牌化,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船山区成功构建以生猪、蔬菜为主导、以柑橘、中药材为 配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累计建成种植基地面积82.82万亩,参与基地 建设农户数达2.3万户,辐射带动农户数达7.3万户;参与基地建设农户 人均收入3800元以上;大力推广猪一沼一菜猪一

18、沼一果等绿色 生态种植、养殖模式,该区已新发展齐全模式养殖农户45户,帮助养殖 户户均保底增收3万元;整合省市蔬菜产业项目3个,通过引进和培育蔬 菜种植大户、业主,发展以早春蔬菜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基地3万亩, 其中新引进蔬菜类种植业主12家,发展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1.2万 亩;建立绿色生猪饲养基地共带动3600户农户发展生猪养猪,产出优质 生猪25万头,实现纯收入3750万元,养殖户人均年增收580元。增添助农增收动力统计数据显示,船山区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084元,同比增 加1080元、增长率13.5%。其中工资性收入5509元,同比增加620元, 增长率12.68%;家庭经

19、营性收入2297元,同比增加226元,增长率10.91%。 数字背后,是船山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船山区用 改革创新的思路增添助农增收动力,通过创新机制体制,逐步形成带动农 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船山建立和完善农村确权登记制度及产权要素流 转平台,实现土地依法流转,加快了流转进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土地 基础,有力保障了集约型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 增加。同时,船山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入股机制,深入探索“龙头企业 +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并与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 负责农产品定向回收,农户依土地享有分利。2013年,高金公司、美宁 公司、回

20、春堂药业等6家企业分别与67个合作社签订了供销合同,并取 得了良好的合作效益,合作社农户人均增加2000余元。此外,船山还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上下足功夫。船山开展新型 农民培训,加强农民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提升,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转。 2013年全年实现劳务输出18.5万人次;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 动就业;大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 工资性收入。如今在船山,像宋红梅这样的就近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业不仅 实现家庭收入的增加,也能够照顾到家庭和亲人。这得益于船山加快产业 兴区和新型城镇化步伐。新区农业局近日出台鼓励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加快种源农业发展等

21、八项措施,落实强 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进新区现代都市型农 业发展,全面提升涉农街镇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据悉,此次出台八项措施具体包括支持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鼓励 科技创新、加快种源农业发展、强化海洋渔业安全管理、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鼓励集约、节约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其中,针对支持农业园区 建设,今年新区将按照不同的标准、原则和要求,鼓励从聚焦区、农业园区、设施农 业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打造农业发展引擎、产业带动引擎和农民增收引擎,促进农业 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繁荣。在鼓励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方面,将以现代农

22、业主题公园、高效设施农业区为基础, 有效结合“大农业”和“大旅游”,挖掘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以种植体验、农业展 示、果蔬采摘为主要载体,打造休闲农业综合旅游区和农业休闲旅游品牌,提升经济 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在支持农业园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同时,今年新区还将加快种源农业发展, 强化种苗繁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良种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 争力,保障农业效益持续健康发展。对批准建设的原(良)种场建设单位和企业制定相 关政策予以扶持,促进种源农业发展。培育名特优拳头产品今年,新区还将鼓励科技创新,全力打造新区农产品牌。加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推广和运用力度,培育名特优拳头产品,

23、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扶 持“一村一品”示范村,鼓励“一镇一特色”,围绕现代渔业、设施种养业等农业主 导产业,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筛选、推广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打造新的农业品 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此外,鼓励集约、节约和适度规模化发展,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支持具 备条件的农户成立家庭农场。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推进生产、加工、采购、销 售、服务等各环节合作,鼓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据了解,针对土地流转行为,今年新区将制定出台滨海新区关于加强农村土地 承包与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完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建立规范有效的 农地

24、流转市场。在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方面,新区将鼓励畜禽养殖小区、场、户,积 极开展区域性粪污综合治理及环境改造,实现新区畜禽养殖污染物减量排放,促进畜 牧业健康发展。同时,新区今年还将强化海洋渔业安全管理,在新区范围内开展海洋捕捞渔船标 准化更新改造工作,提升渔船的捕捞能力和安全性能。各区县在落实配套资金的措施上,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等形 式集中有限财力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通乡公路除上级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 由政府担保贷款全额解决,通村水泥路各区县财政按照5万元/公里补助, 乡镇配套不少于5万元/公里,不足部分通过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方式 筹措解决。公路建设好了,要养护好才能发挥作用。为搞好

25、农村公路养护,各区 县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区县级交通综合目标考核,各区县交 通运输局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辖区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 则,考核与奖惩挂钩。目前我市已形成县、乡、村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 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已初步得到落实,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管 养机构网络。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得以较大改善, 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和生产的发展。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 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05元,同比增长13.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水平0.8个百分点。种植业: 养殖:规模养殖 特色产业:香菇 农业设施、修路 第三产业:梅桂园 企业、招商

26、引资 就业服务 社会保障石潭镇位于湘潭县西部,山青水秀、林茂粮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享有“五马奔槽”之美誉。石潭镇位于湘潭县西部,全镇总面积124.87 平方公里,辖 37个行政 村,5个居委会,630 个村民组,1.93万户,7.4 万人。镇区面积3.5平 方公里,2006 年该镇被列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12 年获批全国 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14 年入选“全国重点镇”。农业:石潭镇是以“粮猪型”产业结构为主的农业大镇,是全市的产粮大镇, 粮食生产仍然是农民收入和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全镇有耕地面积 64565 亩,其中水田61234 亩、旱土3331

27、 亩。常年粮食总产量6.2 万吨, 其中水稻 6.023 万吨,是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双季稻种植面积 98%以上。 畜牧业以猪、牛、羊、禽为主,水产以养鱼、养黄鳝、龙虾、水鱼为主。 常年存栏生猪 12.5 万头左右,年出栏生猪 35 万头,出栏瘦肉猪 30 万头, 年贩运生猪 50 万头,生猪生产总产值 9.1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87.8%, 占农业总产值的 63.9%,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瘦肉型所占比例等几项指 标居全县第一位。存笼家禽 17 万羽,出笼家禽 24 万羽,存栏羊 0.4 万头, 出栏羊 1635 头,出产水产品 2532 吨,特种、特色水产品养殖发展也较好。农村经济稳步发

28、展。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成镇有重 点、村有主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做大粮食主导产业。以扩大双季稻种 植面积和提高水稻单产为手段,做大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主导产业,突出万 亩高产创建示范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迅速,总计达到22 家;开展了古云、联盟、托下等13 个村的全镇水稻集 中育秧核心示范,2 万亩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成功起步,推广插秧机 11 台,实现机插秧面积 8576 亩,连续七次获“湘潭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 称号。做强生猪支柱产业。积极推广科技养殖示范,上月村等 3 个村的生 猪

29、品改示范点全面运行,大中型标准化养殖进一步发展,两年来我镇累计 发展生猪?万头,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91%以上;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示 范与推广快速推进,草塘、光荣、兆托等村标准化生物发酵床养殖示范场 全面投入使用,养殖环境污染问题逐步解决。做优品牌特色产业。打造一 村一品,突出品牌特色,投资 150 万元的白托原生态休闲农庄已正式对外 营业、莲花梅桂园生态休闲基地三年共计投资 2000 余万元;香菇产业升 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步,产能效益倍增,香菇生产的“国家农业标准化 示范项目”得以巩固提升,“走四方”品牌香菇进入全国食用菌产业先进 行列,产品远销港澳和日韩。2013 年是我镇国家农业部粮食高

30、产创建整建制乡镇建设实施的第三年。 为巩固成果再创粮食生产新高,我站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全年举办了 5 期 20 场 次的高产栽培技术讲座,参训人员 4000 人次,特别是对种田能 手和种粮大户的培训。科学种田意识逐步提高。2013 年我镇高档优质稻种植以湘晚籼13 号为主导品种,全镇种植 3.2 万 亩,比上年增加4000 亩。吸引了各知名米业品牌企业来我镇下订单。因 稻谷品质价格的提升亩平增收70 元。重视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培植。为发展种粮规模效益,大力宣传惠农 政策,全镇涌现复种面积在 100 亩以上大户 30 多户,有种粮科技示范户 50 户,有效的遏制了耕地抛荒。为解决农村劳动力短

31、缺,增加种粮效益,集产前、产中 产后、全程社会 化服务我镇拟2 万亩示范正在启动。积极有效的利用中央的惠农政策和资 金。确保我镇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十八大出台的农村土地政策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小农场的生产, 支持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在这一政策的感召下,为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11 月 21 日,石潭镇成功引进一农业科技投资项 目。据了解,投资方为湘潭科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的土地 座落于石潭镇向韶村山脚下村民小组,总面积为80 亩,多为荒地。据介 绍,该项目预计投资两千万,将建成为集观光旅游、餐饮、休闲为一体的 特色农庄。该项目的引进,对促进石潭镇的农业现代化

32、进程,提高土地利 用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新型工业兴镇、现代农业富镇、商贸流通活镇、生态宜居靓镇2012 年1.农业产业优势明显。突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重点,加快建设农业科 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年粮食生产播种面积11.83 万亩,其中优质稻播种面 积8.07万亩,粮食作物总产6.2 万吨。开展古云、联盟、托下等13个村 的全镇水稻集中育秧核心示范,带动作用突出,集中育秧13526 亩。积极 推广运用新型农机具,实现机插秧5463 亩。生猪规模养殖比例逐步提高,科技养殖理念逐步增强。生物发酵床养 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快速推进,草塘、光荣、兆托等村标准化生物发酵床养 殖示范

33、场全面投入使用,养殖环境污染问题逐步解决。3 个生猪品改示范 点全面运行,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 91%。全年发展生猪 38.6 万头,出栏生猪 30.1 万头,出产水产品4064 吨。坚持管造结合、生态优先,全年完 成人工新造林 897 亩。狠抓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和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工 作成效显著。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镇流转面 积达 6431 亩,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年内新增三家,总计达到 22 家。打造一村一品,突出品牌特色,八角村2000 平方米永久性香菇标准 化栽培示范大棚,已通过国家标准委初检。被定为全国香菇栽培标准示范 区。“走四方”品牌香菇进入

34、全国食用菌产业先进行列,产品远销港澳和 日韩。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8121 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2.9149 亿元。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莲花梅桂园完成投资2850 万元,生态休闲基 地初具规模。房产市场健康发展,共开发商住楼 1.4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达 1120 万元。商业零售、餐饮娱乐辐射周边、市场活跃。家电和汽摩销 售可观,下乡补贴349.98 万元。2013 年:1.粮食生产旱中保收。发挥国家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乡镇建 设的示范作用,全镇早稻播种面积57800 亩,亩平单产515 公斤,晚粮播 种面积 61234 亩,亩平单产550 公斤。高档优质稻种植3.2 万亩,比上年

35、增加 4000 亩,亩平增收70元。2 万亩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成功起步, 推广插秧机11 台,实现机插秧面积8576 亩,连续七次获“湘潭市粮食生 产先进乡镇”称号。2. 畜牧水产高效环保。全镇发展生猪38万头,出栏生猪30.2 万头, 存栏生猪12.6 万头,大中型标准化养殖进一步发展,兆托村新建6 栋 3200 平方米的水泡粪生猪养殖示范场。发展家禽 28.2 万羽。发展羊0.51 万头, 出产水产品 4064 吨。规模养殖比例逐步提高,科技养殖理念逐步增强。4.特色农业亮点纷呈。累计完成土地流转 4.6 万亩,发展种粮大户 26 户,发展托下、联盟等 4 处西瓜基地。投资 150 万

36、元的白托原生态休 闲农庄已正式对外营业、莲花梅桂园生态休闲基地三年共计投资2000 余 万元。香菇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步,产能效益倍增,香菇生产的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得以巩固提升。2014 年:2. 工业后劲明显增强。截至 9 月底,实现规模企业总产值 45380 元,其中湘潭县兴农配方肥22850万元,湘潭县人民煤矿14500 元,湘潭 县旺润玻璃厂4260万元,规模企业税收300 万元,实现规模企业利润2950 万元,规模企业产销率98%,能耗下降幅度15%。固定资产投入16200 万 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14300万元(兴农配方肥2000 万,旺润玻璃制品 2500 万元,

37、列家桥煤矿2500 万元,湘莲农机厂2000 万)。3.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14 年 1-9 月份,国税完成 118 万元,同期 增长 54.9%;地税完成1040万元,同期增长7.9%,公务消费50 万元。4. 招商引资量质并举。1-9 月份完成招商引资1800万元,(主要项目 有湘潭科能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洽谈浏阳市沃勒尔运 动品有限公司落户我镇。形成以生猪、香菇、优质稻产业为主,以建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 产业发展战略。石潭镇位于湘潭县西部,涟水河畔,全镇总面积124.87平方公里。为湘潭 县千年古镇之一。地繁物华,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尤

38、其是牲猪养殖基地和优质稻基地的建设。加 快农业结构调整,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积极推广 牲猪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提高畜牧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力度,积极运用营林科技,提高营林质量,实现经济型林业向经 济生态型林业转变。加大水帘式温控空调的推广力度。引导扶持科能现代 农业、莲花梅桂园等一批农业生态项目的建设。石潭镇以古城为中心,实施古县城遗址保护开发项目,完成古县城、护城 河原貌恢复,以及水上休闲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建设香菇大棚观光、渔场 休闲垂钓、农家乐及涟水河沿江风光带等休闲项目。同时依托韶山、乌石 红色旅游,打造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餐饮、娱乐中心区等。

39、2013年,石潭镇招商引资5484.5万元,两税收入13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 6.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8元。到“十二五”末,石潭镇社会生产 总值将达到 33.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4.4亿 元,工业增加值达7.28亿元;农业生产总值达8.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152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2 元。一是做好传统产业。作为农业大镇,生猪、粮食、香菇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加工和流通,在农业经济领域占据比例较重。年发展生猪达45 万头,出 栏 34.4 万头,粮食总产量 6.02 万吨,亩产鲜菇 5 万斤。一是加快城镇的开发,努力改善人居

40、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较好引导建筑开发公司,加快城镇新区开 发和旧区改造,每年开发商品房10 万平方米,达到承载5000人的能力。 二是壮大产业基础,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努力加快 产业发展步伐,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企业。三是加快市场载体建设,繁荣城 镇三产。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个人经营”的原则,规划建设好果 品市场、建材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 加工、包装、储运等产业,进一步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致 富。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及外来投资者进城经商,投资兴业。进一步 强化镇劳动服务站的服务职能,有计

41、划输入输出劳动力,加强外来劳力的 管理和下岗人员的培训,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兴办或联办各种 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 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努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四是改革户籍管 理制度,降低农民进城成本和门槛。根据公安部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要求, 在石潭镇实行按居住地和就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彻底取消农业户 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农民和外来人口只要在在石潭镇具备合法固定的 住所和稳定的就业条件,就可以办理落户手续,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 遇。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吸纳和市场拉动等系列措施,膨胀城镇人口,拓 展城市规模,到2015年使城镇总人口达

42、到4.2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 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8800亩,粮食单产达509 公斤,粮食 总产量预计可达6.02 万吨。其中优质稻生产呈现喜人局面,2010年全镇 优质稻种植面积为87700 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4%,其中湘晚籼13 号, 湘晚籼 17 号等高档优质稻连片种植2.75 万亩,占晚稻播种面积的45%, 高档优质稻亩平产量486 公斤,高档优质稻为农民每亩增收242.6元。2.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工程,确保年均粮食种植面积 稳定在 11.88 万亩以上,力争优质稻达9 万亩

43、,其中高档优质稻2.5 万亩; 粮食产量达6.3 万吨以上,继续保持“全县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并争创“湘 潭市先进标兵乡镇”荣誉。继续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大力推广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确保年出栏生猪36 万头以上。2.稳定粮食和生猪生产。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工程,确保年均粮食种植面积 稳定在 11.88 万亩以上,力争优质稻达9 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2.5 万亩; 粮食产量达6.3 万吨以上,继续保持“全县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并争创“湘 潭市先进标兵乡镇”荣誉。继续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大力推广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确保年出栏生猪36 万头以上。3. 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水、电、路

44、、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 上争取农业开发项目和国土整理项目,全面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抓好生态 能源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水利投入;加快镇村主干道路硬化、农网 改造进程。巩固做好市县示范村和帮扶村的建设工作,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健康发展。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莲花梅桂园生态休闲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 基地建设,年内新增特色农业基地2 个以上;全力做好八角香菇种植基地 的扩面和深加工工作,确保香菇种植面积达800 亩以上;积极引进粮食、 肉食和香菇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农业生产亮点纷呈。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3212万元,农业增加值39192 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88

45、万亩,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8.52 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 6.2 万吨,湖南省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在我镇召开,成功创建“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乡镇”、“农业部万亩高产优质示范乡 镇”,荣获“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先进乡镇”和“湖南省水稻集中育秧示 范乡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上月村尹泽其同志被推荐为“全国种 粮大户”。八角“走四方”香菇来势喜人,应用新技术实现产值效益成倍 翻番,被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年种植面积达 600 亩,其 中新建高标准立体大棚 30 亩,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年共发展生猪 38.5 万头,出栏生猪 32.8 万头,出产水产品 9723 吨,积极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今年投资105 万元新建动物防疫综合办公楼一栋,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 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镇动物防疫站长张亚雄同志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2011 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全年完成造林 1050 亩。积极发展现 代畜牧水产业,成功引进湖南龙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镇,计划 总投资 1.2 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 2500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