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2691231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ppt(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第 1部分:规范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Part 1:Specification Q/SY1002.1-2007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 求,旨在使组织能够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实现 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并持续改进其绩效。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组织及其 相关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 管理体系。 组织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 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组织的健康、 安全与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

2、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 素。 Q/SY1002.1-2007标准简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Q/SY 10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 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 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04, IDT)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SY/T 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

3、理体系 SY1002.1-2007标准是按 PDCA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它的要素构成如下: 共 7个一级要素, 25个二级要素。 7个一级要素是: 5.1 领导和承诺 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5.3 规划(策划) 4个二级要素 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7个二级要素 5.5 实施和运行 8个二级要素 5.6 检查和纠正措施 6个二级要素 5.7 管理评审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 3.1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3.2 内部审核 audit 客观的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健康安全与环境 管理体系

4、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3.3 审核员 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3.4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5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总体绩效,根据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组织不断强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3.6 纠正 corrective 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3.7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

5、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见 GB/T 24001-2004中的 3.3。 3.8 顾客 customer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3.9 文件 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 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见 GB/T 24001-2004中的 3.4。 3.10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 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见 GB/T 24001-2004中的 3.5。 3.11 环境影响

6、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 有益的变化。 见 SY/T 6276-1997中的 3.4。 3.12 健康 health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 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3.13 危害因素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hazard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 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 和状态。 3.14 危害因素辨识 health, safety an

7、d environment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1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HSE-MS) 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健康、 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健 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 过程和资源。 3.16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olicy 组织对其健康、安

8、全与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 3.17 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target 直接来自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目标所需规定并满 足的具体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要求 (准则 ),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 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18 事件 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叫 “ 未遂事件 ” ,在英 文中还可称为 “ near-miss”。英文中,术语 “ incident”包含 “ near-miss”。 见 GB/T 28001-2001中的 3.6。 3.1

9、9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ies 关注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或受其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 体。 注:相关方包括了立法者、政府、毗邻者、合作者、顾客 (3.8)、保险商、承包 方、供应方等。 3.20 管理方案 management plans 为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经策划所编制的规定职 责权限、资源、程序 (措施 )和期限的文件。 注 1:管理方案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策划阶段的文件之一。 注 2:管理方案是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和 /或运行条件的变化,采取不 同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具体对策或措施,形式可以列表或是综合性指导文件。 注 3:作业

10、计划书可视为针对具体项目的管理方案。 3.21 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 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 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22 目标 objectives 组织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 3.23 组织 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和设施。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24 绩效 performance 基于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风险控制有关的 健康、安全

11、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注 1:绩效测量包括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活动和结果 的测量。 注 2: “ 绩效 ” 也可称为 “ 业绩 ” 。 3.25 事故预防 prevention of accident 采用技术和管理等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26 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见 GB/T 24001-2004中的 3.17。 3.27 程序 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见 GB/T 24001-2004中的 3.19。 3.28 记录 record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见

12、 GB/T 24001-2004中的 3.20。 3.29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见 GB/T 28001-2001中的 3.14。 3.30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31 安全 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见 GB/T 28001-2001中的 3.16。 3.32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 接受程度的风险。 标准中需要建立程序的要素如下: 5.3.1, 5.3.2, 5.4.4, 5.4.5,

13、5.4.7, 5.5.1, 5.5.2, 5.5.5, 5.5.6, 5.5.7, 5.5.8,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标准中需要文件化的要素有: 5.1, 5.2, 5.3.1, 5.3.3, 5.3.4, 5.4.1, 5.4.5, 5.7 5.3.1 危害 辨识风险评 价风险控制 Q SY1002.1 2007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2 健康安 全环境方针 5.7 管理评审 5.1 领导和 承诺 5.6.3 不符合纠 正和预防措施 5.6.4 事故、事 件报告、调查和 处理 5.3.2 法律 法规及要求 5.6.5 记录 5.6

14、.6 审核 5.4.1组织结构和职责 5.4.2管理者代表 5.4.3资源 5.4.4培训、意识和能力 5.4.5协商和沟通 5.4.6/7文件及其控制 5.5.1 设施完整性 5.5.2 承包方 /供应方 5.5.3 顾客和产品 5.5.4 社区和公共关系 5.5.5 作业许可 5.5.7 变更管理 5.3.4 管理 方案 5.5.6 运行控制 5.5.8 应急准备 和响应 5.6.1/2 绩效监测 5.3.3 目 标和指标 4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第 5章描述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 理体系的要求。 组织应界定健

15、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模式如图 1所示。 本标准基于查理斯 .戴明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 PDCA) 的运行模式。其含意是: 策划 :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 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 :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 :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 改进 :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 效。 5.1 领导和承诺 组织应明确 各级 领导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责任,保障健康、安 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最高管理者应对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 境管理体

16、系提供强有力的 领导 和明确的 承诺 ,建立和维护企业健康、安 全与环境文化。各级领导应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证实: a) 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b) 制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c) 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d) 主持管理评审; e) 提供必要的资源; f) 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集团公司 HSE承诺 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追求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的目标; 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持续改进 HSE管理; 各级最高管理者是 HSE第一责任人。 HSE表现是奖惩、聘

17、用人员以及雇 佣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实施 HSE培训,建立和维护企业文化; 向全社会公开我们的 HSE业绩;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在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对 HSE态度如 一。 集团公司的所有员工、雇员、客户和承包商都有责任维护本公司 对健康、安全与环境作出的承诺。 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组织应具有 经过最高管理者 批准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规定组织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 原则和政策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应: a) 包括 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以及对持续改进和清 洁生产、事故预防、社会责任的承诺等; b) 与 上级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c) 适合

18、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健康、安全与 环境风险; d)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使其认识各自的健康、 安全与环境义务; e) 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f)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 定期评审。 组织应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战略 (总 )目标,并应与健康、安全与环 境方针相一致,以提供建立和评审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5.3 策划 本部分从四个方面对策划活动进行了描述: 具体包括如下要素: 5.3.1 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5.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3.3 目标和指标 5.3.4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 5.3.1 对危害因素

19、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一)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来 确定 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 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以 持续进行危害 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 。这些程序应 包括但不限于: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 (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e)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组织在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 目标 时,应考虑危害因素辨识、风险 评价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效果。 5.3.1 对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

20、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二) 组织应开发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a)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 确保 该方法是主动性的 而不是被动性的; b)规定 风险分级,识别出可通过风险管理措施来削减或控制的风险; c)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d)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 (或 )开展运行控制提供 输入信息 ; e) 规定 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实施。 组织应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组织应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结果方面的信息 形成文件 并及

21、时更新 。 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了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个 方面的因素。 对危害因素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总体认识: 1、 危害因素辨识 :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 ,并确 定其特性的过程。 组织的正常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组织的非正常活动,如:临时抢修;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内部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注意: 危险源识别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而不是等产生了事故或事件再 确定是危险源。 2、风险评价: 评价是根据识别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评

22、价危险源给组 织带来风险的大小,并确定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评价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不同行业各不相同。有的行业可能只 需简单的定量评价就可以,而有的行业则需要进行复杂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评价的结果应符合组织的具体实际情况,并能对识别的风险进行 分级,确定哪些风险可承受、哪些风险不可承受,哪些可以通过目标和管 理方案来控制和消除。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矩阵法 预先危害分析法( PHA) 头脑风暴法 故障类型及影像分析法( FMEA) 风险概率评价法( PRA) 事件树分析( ETA) 事故树分析( FTA) 3、风险控制: 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风险控

23、制方案。 制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对不可承受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对可承受的风险,应保持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以防风险 变大以至超出可承受的能力。 对于已识别的需要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和控制的不可承受的 风险,应作为目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输入信息。 风险控制措施应与组织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应。 即使采取的控制措施已经涵盖了所考虑的风险,在进行策划时还应 考虑这些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程度。 风险控制的结果应有一个按优先顺序排列的建议清单和改进控制的 措施清单。 5.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来: a) 识别 适用于其活动、产

24、品和服务中危害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 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 确定 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危害因素。 组织应及时 更新 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 给相关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组织应 确保 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 应考虑现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 各有关职能和层次 ,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 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 方针及战略 (总 )目标,并考虑对遵守法规、事故预防、清洁生产和持续改 进的承诺。

25、组织在建立和评审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 a)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 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和风险; c)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d)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e) 相关方的意见。 总体目标 保证措施 小组目标 部门目标 个人目标 保证措施 保证措施 保证措施 细分化 细分化 细分化 自 上 而 下 的 层 次 展 开 自 下 而 上 的 层 次 保 证 目 标 管 理 体 系 制定公司 HSE总体目标,并层层分解 【 释义 】 方 针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 现状评价 目前使用液氯,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控制目标 逐步淘汰液氯的使用 具体指标 2006年减少液氯 3

26、0% , 2007年减少液氯 60% 方针、目标一致性: 【 释义 】 5.3.4 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旨在实现其目标和指标以及针对特定的活 动、产品或服务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方案应形成文件,内容应包 括但不限于: a) 为实现目标和指标所赋予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 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方案进行修订。 管理方案示例 序 号 方案名称 环境因素 水资源紧张 法规 及 其他 国家及行业法规 环境保护法 、 节约能源法 、 水污染防治法 江苏省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

27、、 南京市环境保护办法 内部控制指标 目 标 逐步降低水资源消耗 指 标 污水回收率 70% , 每年提高 1个百分点 。 管网漏失率 8% , 每年降 0.5个百分点 . 管理 方案 控制方法 现有工艺挖潜 ,提高反冲洗水的回收率 . 利用污水沉降罐或沉降池 ,逐步分离回用 。 费用概算 费用分解 实施步骤 2007年 3月 11日至 9月 11日 完成时间 2007年 9月 30日 责任部门 供水分部 相关部门 协助部门 监督检查部门 安全环保部 公司有关规定 07 降低水资源消耗 水资源消耗 100万 技术部 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本部分为支持性要素,共有七项内容 5.4.1 组

28、织结构和职责 5.4.2 管理者代表 5.4.3 资源 5.4.4 能力、培训和意识 5.4.5 协商和沟通 5.4.6 文件 5.4.7 文件控制 5.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组织应确定与健康、安全、环境风险有关的各级职能层次及岗位的作 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便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各职能和层次,应表明其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绩 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5.4.2 管理者代表 组织应在最高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作为专门的管理者代表,以确 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并在组织内推行各项要求。 组织的管理者代表,无论是否还负

29、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有明确的 健康、安全与环境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 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 报告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绩效, 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 释义 】 管理者代表的主要职责: 负责 HSE管理体系的 建立、实施与保持 ; 组织体系策划与设计; 组织文件评审与批准; 组织体系内部审核; 组织制定与实施纠正措施。 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HSE管理 体系运行情况和绩效 ,为评 审和改进体系提供依据。 5.4.3 资源 管理者应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提供必要的资源,包

30、括但不限于以下: a) 基础设施; b) 人力资源; c) 专项技能; d) 技术资源; e) 财力资源; f) 信息资源。 为确保提供的资源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 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的需要, 应考虑来自各级管理者和健康、安 全与环境专家的意见,且定期评审资源的适宜性。 【 释义 】 1、高层管理者应为实施、保持和改进 HSE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但 不限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资源、财力资源。 2、资源的分配 符合国家、地方法规要求; 满足实现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组织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绩效的需要; 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

31、控制的需要; 必要时,考虑经济风险,确定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式; 考虑来自各级管理者和健康、安全与环境专家的意见; 当缺乏资金和技术时,可考虑通过适当的合作和资源共享进行解决。 3、资源分配的评审 满足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资源配置是否足以实施 HSE管理方案; 风险的有效控制。 5.4.4 能力 、 培训和意识 对于其工作可能产生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的所有人员,应具 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 (或 )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做出 适当的规定,并对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进行定期的评估。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并提供培训,评估培训效果并采取改进措施。 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

32、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风险。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 意识到: a) 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程序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的重要性; b) 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以及个人 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效益; c) 在执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程序,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 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 (见 5.5.8)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 释义 】 1、能力评估 在教育、培训和(或)经历等方面,对员工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定。 建立一套针对不同人员(如管理者、职员、 HSE人

33、员、关键岗位工 作人员等)能力评估的程序。 能力评估需考虑以下内容: - 资历,指学历、工龄等; - 工作表现,包括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 - 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包括考核方法、综合测评方法等; - 岗位培训要求; - 各方面的意见。 建立能力评估的模式。 2、能力评价的范围:各级应急组织及人员,项目组成员,特殊工种及危害 岗位人员、新项目开工之前、承包方的能力,所有承担体系职责人员具备 的能力。 3、评估管理:评估计划、评估组织及人员、评估标准(不同层次) 定期评估 培训方面: 根据能力需求提供 适宜的 培训。 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培训。 培训范围:承担主要活动和任务的员工。

34、 常规培训:三级教育、特殊工种上岗和换证、风险管理、体系文 件及相关标准、法规、制度等。 非常规培训:特殊作业、三新培训、各种事故状态、应急、变更 . 培训要有计划、目的应明确(分层次)。 保存培训记录 评估培训效果。 5.4.5 协商和沟通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确保就相关健康、安全与环境信 息进行相互沟通: a) 组织内各职能层次间的内部沟通;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c)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健康、安全与环境重要危害因素的信息的 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有关的相关方。 员工应: a) 参与 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实

35、施和评审; b) 参与 商讨影响工作场所内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的任 何变化; c) 参与 健康、安全与环境事务; d) 支持 员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的工作 (见 5.4.2)。 【 释义 】 1、信息沟通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沟通;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对于涉及健康、安全与环境重要危害因素的信息,组织要考虑进 行处理,并记录有关的决定。 常用的信息沟通方式有: 各种短会,如班前 HSE短会; 部门 HSE计划和工作目标文件; 录像、快讯; 板报、张贴图表; E-Mail、 HSE新闻、公报; HSE信息电话; 对外健康、安全与环境数据的报

36、告。 2、协商 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有关的相关方。 员工协商和沟通方式 建立员工代表与管理者之间的协商和沟通的有效机制,如参与事 故、事件调查等; 管理者与员工通过某种机构正式协商,如工会或类似的机构; 管理者与员工的直接沟通渠道; 其他沟通方式,如 HSE简报、公告栏、海报、标语等。 员工协商和沟通内容 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实施和评审;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内人员健康和安全因素的任何变化; 参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事务; 应告知谁是他们的员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同时员工也要支持员 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的工作。 5.4.6 文件 健康 、 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37、a) 承诺; b) 方针、目标和指标; c) 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d) 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 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e) 组织为确保对涉及危害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 的文件和记录; f) 本部分所要求的其他文件,包括记录。 5.4.7 文件控制 组织应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记录是一 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 5.6.5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规定: a) 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并重新审批; c) 确保对文件的更

38、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 确保在使用处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 确保对策划和运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 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 识。 5.5 实施和运行 本部分为体系的控制要素,其目的在于通过以下相关的活动 建立并运行好管理体系(主要是过程控制的要求) 共有七部分内容 5.5.1 设施完整性 5.5.2 承包方和(或)供应方 5.5.3 顾客和产品 5.5.4 社区和公共关系 5.5.5. 作业许可 5.5.6 运行控制 5.5.7 变更管理 5.5.8 应

39、急准备与响应 5.5.1 设施完整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确保对设施的设计、建造、采 购、操作、维护和检查等达到规定的准则要求,对项目建设、设施购置 及建造前应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评价,用满足本质健康、安全与环境 要求的设计来削减和控制风险和影响。 对设计、建设、运行、维修过程中与准则之间的偏差,组织应当 进行评审,找出偏差的原因,确定纠正偏差的措施并形成文件。 5.5.2 承包方和 ( 或 ) 供应方 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保证其承包方和 (或 )供应方 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与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相一 致。组织与承包方和 (或 )供应方之间应当有特定的关系

40、文件,以便明确 各自的职责,在工作之前解决存在的差异,认可有关工作文件。 组织应当收集承包方和 (或 )供应方的相关信息并定期评审,在确 定承包方和 (或 )供应方的评定过程中应当考虑: a) 资质; b) 历史业绩; c) 能力; d)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状况等。 5.5.3 顾客和产品 组织应识别 、 确定并满足顾客有关健康 、 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需求 。 对产品的生产 、 运输 、 储存 、 销售 、 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的健康 、 安 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应进行评估和管理 , 提供与产品相关的健康 、 安全 与环境信息资料 。 5.5.4 社区和公共关系 组织应就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健

41、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和影 响,与社区内关注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或受其影响的各方进 行沟通。通过适当的规划和活动,展示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 效,获取社区各相关方对组织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的支持。 5.5.5 作业许可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作业许可程序,规定作业许可类型和 证明,以及作业许可的申请、批准、实施、变更与关闭。作业许可 内容应包括区域划分、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作业人员的资格 和能力、责任和授权、监督和审核、交流沟通等。 通过执行作业许可及伴随证明上的所有指令,确保对关键活动 和任务的控制。 5.5.6 运行控制 组织应确定控制健康 、 安全与环境风险的活动和任务 , 并

42、且不同职 能和层次的管理者应当针对这些活动和任务进行策划 , 通过以下方式确 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 a) 对于因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 和指标的运行情况,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和工作指南; b) 在程序和工作指南中对运行准则予以规定; c) 对于组织所购买和 (或 )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健康、 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和 要求通报承包方和 (或 )供应方; d) 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 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 消除或降低风险和影响;

43、 e) 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推行清洁生产,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 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污染物超标排放时,应进行 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方法可以考虑与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风 险和影响的评估过程的结合。 清洁生产的内容一般包括: 节约能源、原材料; 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 实施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 利用无毒和无害原材料、可降解和易处置的原材料; 循环利用物料; 合理包装产品; 合理利用产品功能、延长产品寿命。 5.5.7 变更管理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控制组织内设施、人员、过程 (工艺 )和程序等永久性或暂时性

44、的变化,避免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有 害影响及风险。包括: a) 对提议的变更及实施应确定并形成文件; b) 对变更及其实施可能导致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进 行评审和做出记录; c) 对认可的变化及其实施程序形成文件; d) 提议的变更应当经过授权部门的批准。 注:当新的运行或者更改运行会引起管理体系的变化,变更管理不再适宜,组织 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计划。 【 释义 】 1、变更管理的范围 组织应控制组织内设施、人员、过程和程序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 化,应考虑 HSE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2、变更管理的程序 对提议的变更及其实施要明确并形成文件,可能为变更的说明或 变更申请; 对变

45、更及其实施可能导致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进行评 审和做出记录; 对认可的变化及其实施程序形成文件,包括确认的风险和影响级 削减和控制措施、沟通和培训要求、时间要求、验证和监测要求、不符 合的处理等。 提议的变更应当经过授权部门的批准。 3、当新的运行或者更改运行会引起管理体系的变化,变更管理不再适宜, 组织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计划。 5.5.8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系统地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 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 随之引发的疾病、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 组织应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和措施,必要

46、时对其修订,尤其 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和措施。 5.6 检查和纠正措施 本部分主要是体系以及组织自我监督、自我完善、 自我控制的内容(强调的是体系一、二级监控机制) 5.6.1 绩效测量和监视 5.6.2 合规性评价 5.6.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6.4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 5.6.5 记录控制 5.6.6 内部审核 5.6.1 绩效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对可能具有健康、安全与环境影响的 运行和活动的 关键特性 以及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程序 应规定: a) 适用于组织的运行控制所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

47、量; b) 对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和测量; c)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和测量是否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管 理方案、运行准则; d)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和测量事故、事件、疾病、污染和其 他不良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历史证据; e) 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以便于后面的纠正措施和 预防措施的分析。 如果绩效测量和监视需要设备,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对此 类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记录。 5.6.2 合规性评价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 实施和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现行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的遵守

48、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5.6.3 不符合 、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采取措施减少因不符合而产生的风险和影 响; b)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再 次发生; c) 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 符合的发生; d)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 价进行评审。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相应的健康、安全与环 境风险及影响相适应。

49、组织应确保对因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文件进行修改。 5.6.4 事故 、 事件报告 、 调查和处理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 各职能和层次应记录并报告已经影响或正在影响健康、安全与 环境的各类事故、事件 (包括突发情况或管理体系的缺陷所引起的事故、 事件 )。事故、事件报告应达到法律、法规要求的范围,或达到组织对 外交流所需要的更广的范围; b) 确定事故、事件调查和处理的工作程序及责任,应与发生不符 合情况时所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工作程序 (5.6.3)相一致。事故、 事件调查和处理所确定的责任应与事故、事件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

50、程度 相符合。事故、事件调查应尽可能快地开始,并考虑到事故现场、人员 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集团公司关于事故处理的新 “ 四不放过 ” 事故原因不水落石出不放过; 汲取教训不刻苦铭心不放过; 事故处理无切肤之痛不放过; 隐患整改未举一反三不放过; 【 释义 】 5.6.5 记录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 检索、留存和处置。 健康、安全与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 性。健康、安全与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 变质或遗失。应规定保存期限并予以记录。 组织应按照适于组织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方式保存 必要的记录,用于证实符合本部

51、分的要求,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5.6.6 内部审核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审核的方案和程序,确保按照计划的间隔 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目的是: a) 确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否: 1) 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策划安排,包括满足本 部分的要求; 2) 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3) 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b)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的结果。 审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应基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往 审核的结果。审核程序应包括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要 求,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2、5.7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 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管 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提供给管理者进行评价。应保存 管理评审的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 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投诉; c) 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 d)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 客观因素的变化,包括与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发展变化; h)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做出的,与健康、 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以及其他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 释义 】 1.由最高管理者定期组织评审。 2.评审应有计划。 3.评审目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4.评审内容应包括:方针目标、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应急反应等。 5.管理评审应由最高管理者作出结论。 6.管理评审应形成评审报告。 7.管理评审过程应予记录。 8.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并验证。 9.评审应有利于持续改进。 评审时应注意评审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输入必须是符合实际 的,输出要进行追踪,评审切忌成为成绩汇报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