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6737372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肖玉林肖玉林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与应用E-mail:2011年年6月月 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3.仪器操作说明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工作面内构造问题的探测研究思路1)先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分析2)常规探测无线电波透视技术3)并行电法复杂构造区煤厚4)地震波CT法复杂构造迹线探查 无线电波透视法(又称坑透法)是在钻孔或坑道中,利用无线电波在岩、矿媒质传播过程中观测到的一些现象,来探测地下目标物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地质找矿过程中配合钻探找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找非煤陷落石柱和有害小构造

2、,使采煤机能安全生产;在金属矿山开采中,较详细地圈矿和找后备矿体,提高找矿的效率和效果,为矿山服务;勘察土木工程地基基础有无洞穴、断裂、破碎带,为建设工程服务;评价建材质量;评价帷幕灌浆工程质量,以及配合水文工作找水源等。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3.仪器操作说明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 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1.1 地质物理基础地质物理基础 电磁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由于各种岩、矿石电性的不同,它们对电磁波能量吸收不同,低阻岩层对电磁波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波前进方向遇到断裂构造所出现的界面时,电磁波将在界

3、面上产生反射和折射作用,也造成能量的损耗。因此,在矿井下,电磁波穿过煤层途中遇到断层、陷落柱或其它构造时,波能量被吸收或完全被屏蔽,则在接收巷道收到微弱信号或收不到透射信号,形成所谓的透视异常。研究采区煤层、各种构造及地质体对电磁波的影响所造成的各种无线电波透视异常,从而进行地质推断和解释。无线电波透视法采用偶极子天线发射,在介质中任意点的磁场表达式可表示为:式中:决定于发射功率和天线周围介质的初始 场强;介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系数 r观测点到辐射源的直线距离 sin 方向性因子,一般可认为等于1。1.2 观测系统观测系统 井下坑透法一般在两巷道间进行,如在回风巷布置发射点,向煤层中发射某一频

4、率的电磁波,在运输巷安置接收机观测电磁场场强H信号,电磁波在煤层传播中遇到介质电性变化时,电磁波被吸收或屏蔽,接收信号显著减弱或收不到有效信号,如沿巷道多点观测,形成所谓的透视异常。发射点和接收点可布置在回风巷、运输巷等易于通行和干扰小的地段。井下观测方法有同步法同步法和定点法定点法两种方式。1)同步法)同步法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别位于不同巷道中,同时等距离移动,逐点发射和接收,较少采用。2 2)定点法)定点法 发射机相对固定于某巷道事先确定好的发射点位置上,接收机在相邻巷道一定范围内逐点沿巷道观测场强值。又称定点交汇法。一般发射点距50米,接收点距10米。每一发射点,接收机可相应观测152

5、1个点。观测基本步骤:(1)在观测前,预先安排好观测约定时间顺序,列出时间表格,发射和接收各持一份;(2)观测时,严格按时间表执行,发射机天线应平行巷道,悬挂成多边形,应保持发射信号稳定;(3)接收天线环面对准发射机的方向,即观测最大值方向。定点法示意图定点法“一发一收”方式示意图定点法“一发双收一发双收”方式示意图 工作面长度(m)20003000收发方式一发一收一发双收一发一收一发双收发射点距(m)50808080805080808080接收点距(m)10101010101010101010发射站数(n)805050505012075757575接收长度(m)100160200160200

6、100160200160200每站时间(min)581056581056发射时间(min)4683446834发射员行程(km)4444466666接收员行程(km)12121645181822.567.5探测时间(min)400400500250300600600750375450工作日(d)2221122322数据量(n)8808501050900110013201275157513501650操作员人数2223322233表1 定点法两种方式探测参数对比 1.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1.3.11.3.1场强对比法场强对比法 通常用图示方法来描述沿观测巷道或在透射范围内场的变化规律。综综合合曲

7、曲线线图图:将同一发射点对应接收点的实测场强H值、理论场值H0值和衰减系数 值按给定比例尺绘制成剖面图。以接收点点位为横坐标。交交会会平平面面图图:在采区平面工程图上,标定各发射点和对应的接收点。根据综合曲线确定边界点,将该点与对应的发射点连线,于是由不同发射点所对应的接收点绘出相应的边界射线,各射线所围定的范围便为异常体的平面位置。无线电波透视曲线交会法解释示意图 1.3.21.3.2CTCT成像法成像法 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法采用偶极子天线发射,在介质中任意点的磁场表达式可表示为:式中:决定于发射功率和天线周围介质的初 始场强;介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系数 r观测点到辐射源的直线距离 sin 方

8、向性因子,一般可认为等于1。坑透CT成像单元离散示意图 如图所示,把坑透工作面划分成有不同吸收系数的若干小单元(像元),每一小单元内可视为介质均匀的。假设电磁波的第i个传播路径为ri,则它可以表示为若干小单元的距离之和:,对没有射线穿过的小单元,可视dij=0,于是公式变成两端取对数有:若在多个发射点上对场强分别进行多重观测,便可形成矩阵方程:XD=Y 式中X 未知数矩阵;D 系数矩阵;Y已知数矩阵,即实测值。利用SIRT算法(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同时迭代重构技术)、计算矩阵方程可以反演各像元吸收系数值,从而实现工作

9、面成像区内吸收系统反演成像。利用反演计算结果可以绘制成像区吸收系数等值线图和色谱图。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3.仪器操作说明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 2.现场工作方法现场工作方法 2.1.定点法定点法 发射机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位置,接收机在一定范围内逐点观测其场强值,记定点发射多点(扇形)接收。这种方法速度快、效率高、易于协调工作,使坑透的主要观测方法。在采用定点法观测时,往往需要调换发射与接收巷道的重复定点观测方法,用以交汇,确定透视异常的所在部位和范围。2.2 发射点和接收点的布置发射点和接收点的布置 首先在透视工作面平面

10、图(1:1000或1:2000)上布点,从巷道口起始,点号1、2标到另一条巷道口为止,不得有漏号或重号。上下巷道点号对应布置。采用定点法测量时,观测点间距一般为10米,发射点间距一般为60-80米,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密或者加大距离。每个发射点可相应观测1521个点,呈扇形观测网,每个点都应有若干个重复测量数值,这样在整个透视平面上,射线分布越密、平面覆盖的次数越多,越有利于交汇异常区。布点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布点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发射点应尽量设在没有或少有人工导体(电缆、金属管)的巷道中。(2)发射点应尽量设在远离构造的位置上。(3)井下实际布点时,起始点号应与图上相符合。点号一般用白粉

11、笔(或白油漆)标在巷道支架立柱上,数字要清晰醒目,不可有重号或者漏号。2.3 观测时间及观测顺序的确定观测时间及观测顺序的确定 在下井之前需要将全部坑透工作做好计划,预先安排好观测时间和顺序,并列成表格,一式两份,收发各执一份。在井下进行实际工作时,要严格按表格安排的程序进行测量。2.4 井下实际观测井下实际观测 一般情况下,井下施工时共需工作人员46人,每台仪器操作员1人,记录员1人。(注注意意:要要分分清清高高、低低频频天天线线,大大圈圈为为低低频频,小小圈圈为高频,并保证与发射机发射的频率相对应。)为高频,并保证与发射机发射的频率相对应。)2.5 干扰因素的排除干扰因素的排除(1)地质因

12、素干扰的排除方法)地质因素干扰的排除方法 测量时,各测点与发射机应处在同一层位中尤其时厚煤层更要注意这一点。对坑透工作面周围巷道的地质情况,作详细调查、记录、并结合矿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发育特点,进行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剔除干扰因素,以利测量资料的解释更加符合实际。(2)人工导体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人工导体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 人工导体干扰的排除,概括起来就是:拆除电缆、导线、金属管道,远离金属导体,暂停供电,一切电动设备暂停使用。2.6 坑透最佳时间坑透最佳时间 工作面掘进贯通之后,未安装回采设备之前,借拆、装设备的间隙时间,进行坑透工作最为合理有利,坑透生产两不误。此时进行坑透减少很多繁琐的准备工

13、作和辅助工时,并使坑透工作有良好的环境,取得较好的效果。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3.仪器操作说明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 3 wkt-6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 3.1 仪器简介 wkt-6 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简称坑透仪。其功能是利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探测矿井回采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如陷落住、断层、火成岩、煤层厚度变化、瓦斯富集区及突水构造等。可减少大量钻探工程量,节省费用,提高采煤时对事故隐患的预知性,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减少损失,增加安全系数,提高产量和效益。数据采集设数据采集设备及成果备及成果工作

14、频率:工作频率:0.365、0.965MHz wkt-6 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的研制严格执行最新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煤炭行业的相关行业标准。该仪器已通过了严格的性能检测和防爆检测,拥有上海防爆中心颁发的防爆合格证及国家安全标志办公室颁发的安全标志证书,其电气性能和透视性能在同类产品中居领先地位。该仪器具有探测准确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维护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性强的特点。3.2 应用领域应用领域 wkt-6 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的功能是利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探测矿井回采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如陷落住、断层、火成岩、煤层厚度变化、瓦斯富集区及突水构造等。3.3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1)

15、采用了全新的电路设计和电子元器件,提高了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增大了透视距离,同时也提高了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透视的有效性和精确性;(2)根据 wkt-iii 型坑透仪的经验,合理选用低频(365khz)和高频(965khz)两个频率。低频较高频透距大,适用于宽度大合不易透视的煤层;高频较低频精度高,可用于宽度小和较易透视的煤层;(3)采用合理的程序设计,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提高了井下测量速度;(4)wkt-6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井下携带;(5)在测量的同时,所测的数据会自动存储在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保证数据在关机、掉电等情况下部会丢失;(6)仪器设有与 p

16、c 机通讯的数据传输接口,并配备有专用的数据传输线,可将数据传输至 pc 机中;(7)wkt-6 型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配有专用的分析软件,可将数据进行处理成图,对地质构造做出推断和解释。(现在使用自己开发软件)3.4技术指标技术指标(1)接收机 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 工作频率:365 Khz,965 Khz 显示:20*2 字符式液晶显示器 键盘:4*4 防水防尘有感式薄膜键盘 灵敏度:小于 0.06 微伏 终端分辨率:0.1db 连续工作时间:大于 4 小时 带宽:40hz 终端测量范围:0—102.1db 尺寸:270*130*220(mm)重量:4.5kg(2)发射机 防

17、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 工作频率:365 Khz,965 Khz 显示:4 位半数字表头,可显示发射调谐值及电池电压值 输出功率:1-2w 连续工作时间:大于 4 小时 尺寸:270*130*220(mm)重量:4.5kg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3.仪器操作说明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 4.探测应用探测应用-淮南局淮南局4.1 淮南矿区过程介绍 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所属煤矿已经开展过无线电波透视探测30个综采工作面。探测综采工作面主要是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的现代化新矿井,老矿井综采工作面探测只有李嘴孜

18、煤矿3232(3)工作面。序号工作面名称探测时间工作面参数探测结果长度(m)宽度(m)煤厚(m)1潘一矿2141(1)2008.12.210001821.84个异常区2潘北矿1111(8)2008.12.207001602.05个异常区3潘北矿1121(1)2008.12.2912001301.55个异常区4张集矿1212(3)2009.3.222002402.86个异常区5潘一矿1511(3)2009.3.512001504.43个异常区6顾北矿1222(1)2009.3.1122002403.012个异常区7谢桥矿1131(3)2009.3.1215702205.06个异常区8潘三矿127

19、1(3)2009.3.1413501604.010个异常区9潘三矿1742(3)2009.3.185702103.57个异常区10李嘴孜矿3232(3)2009.4.1811001406.04个异常区11潘北矿1121(3)2009.4.2413401244.48个异常区12潘北矿1212(8)2009.5.66001003.04个异常区工作面探测情况 13丁集矿1422(1)2009.5.719502402.88个异常区14张集矿1114(3)2009.5.1819001684.15个异常区15潘一矿2371(1)2009.5.1912002001.75个异常区16谢桥矿1232(3)200

20、9.5.2030202305.010个异常区17潘三矿1492(1)2009.6.1514502302.07个异常区18潘一矿2632(3)2009.6.238201804.34个异常区19潘一矿1531(3)2009.7.1011001704.45个异常区20潘二矿1851(7)2009.8.226002202.41个异常区21潘三矿1562(3)2009.9.57002003.55个异常区22潘北矿1111(5)2009.10.23930220不稳定11个异常区23顾桥矿1121(1)2009.11.927502602.211个异常区24丁集矿1321(1)2009.11.30125020

21、51.929个异常区25谢桥矿1331(3)2009.12.1815702205.06个异常区26潘二矿1222(6)2009.12.234501902.41个异常区27顾桥矿1111(1)2010.1.427502502.815个异常区28潘二矿1832(7)2010.2.1113001802.410个异常区29潘三矿1792(3)2010.2.129502005.09个异常区30潘一矿2141(3)2010.3.1617001805.04个异常区 在淮南矿区探测的综采工作面中,13煤层的综采工作面15个占总探测50%;11煤层的综采工作面9个占总探测30%,其它煤层的综采工作面只有6个占总

22、探测的20%。淮南矿区的13煤层是主采煤层,煤层厚度平均在3.5m以上,无线电波透视效果比较好,场强值平均比较高。一发双收数据采集是从2009年4月份开始在淮南矿区试验使用。在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淮南矿区共做21个综采工作面,其中有8个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1000m且煤厚大于3.0m,一发双收方式采集数据的工作面总共7个占87.5%,比重还是比较高。从目前矿方反馈验证资料,效果良好。4.2 探测结果总结探测结果总结-隐伏断层隐伏断层 隐伏断层的存在常给回采造成严重影响,地质工作一般无法预料和推断。采用无线电波透视预测隐伏断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走向长的隐伏断层是很难判断的,

23、走向很长的隐伏断层的曲线表现为在隐伏断层内的测得场强比较低,而在隐伏断层外场强变化很大。下图为潘三煤矿1271(3)工作面的实测场强曲线,从该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在38125#点的场强值远低于037#点的场强值。该段场强值较低,穿透性较差,表明该段煤岩层对无线电波的吸收系数较大,部分地段很低,可能为近走向断层带或裂隙带发育影响。该工作面已经回采完,该段为两个落差03.5m,走向长共约650m的断层。潘三煤矿1271(3)工作面实测场强曲线 隐伏走向断层实际揭露图 4.3 探测结果总结探测结果总结-陷落柱陷落柱由于煤系底部可溶性岩体中岩溶空洞塌陷形成的陷落柱破坏了煤层结构,使煤层缺失,而且大小不一,

24、棱角分明、零乱的上覆岩层堆积物代之,使其和周围煤层的电性有明显差异(电阻率比煤层低的多)。而且,陷落柱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临近煤层的产状变化、裂隙发育、小断层增多、甚至大量充水等。这样的构造能够大量地吸收电磁波能量,反映在透视曲线上有明显的特征。电磁波遇到陷落柱,其衰减系数与实测场强曲线呈漏斗形,或因透视距离关系呈半漏斗成“V”字形。当发射机靠近陷落柱一侧透视时,就会出现大范围的阴影区,场强值接近于背景值。目前在淮南矿区探测的工作面中,还未遇到陷落柱具体解释问题,仅在谢桥矿13218工作面1#陷落柱区进行了探查试验,其主要特征是陷落柱区域表现为高吸收区。13218工作面1#陷落柱吸收系数分布图 4

25、.4 应用实例潘一煤矿1511(3)工作面透视异常解释 1).工程概况及其探测任务(1)工程概况 潘一矿1511(3)工作面走向长约1200m,倾斜长约150m,煤厚3.45.1m,平均厚约4.4m。根据1511(3)掘进资料分析,工作面已揭露13条断层,其中有两条断层超过2m,1.02.0m断层有三条。(2)探测任务 探测任务是采用无线电波透视CT技术探测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赋存情况;查明巷道揭露落差大于2m断层的延展情况;查明工作面内落差大于3m隐伏断层赋存情况;查明工作面内煤厚小于2m的薄煤区赋存情况。2).数据采集 现场数据采集于2009年3月5日完成。共布置30个发射点,对每个发射点接收

26、17个实测场强值。其中发射点间距为80m,接收点间距10m,总共采集491个数据。每站发射6min,移站2min,工作时间240min。根据工作面实际的情况,采用工作频率0.365MHz。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1)实测场强曲线)实测场强曲线(2)坐标输入)坐标输入(3)参数制定)参数制定(4)反演参数设置和反演结果图)反演参数设置和反演结果图4).异常解释异常解释 (1)1#异常区在距切眼110250m处,为断层影响区,该异常区范围在回风顺槽揭露断层,F15113-5(H=1.8m)对该异常区的展布起控制作用。该范围沿煤层走向影响范围约130m,沿倾向影响长度约150m。1#异常区对回采产生

27、较大影响。(2)2#异常区在距切眼780840m处,为断层异常区,该异常区范围在回风顺槽揭露断层,F15113-3(H=2.0m)对该异常区的展布起控制作用。该范围沿煤层走向影响范围约60m,沿倾向影响长度约110m。2#异常区对回采产生一定的影响。(3)3#异常区在距切眼11001150m处,为断层异常区,该异常区范围在回风顺槽揭露断层,F15113-2(H=0.30.6m)对该异常区的展布起控制作用。该范围沿煤层走向影响范围约40m,沿倾向影响长度约135m。3#异常区在停采线内,所以3#异常区对回采基本没有影响。目前,该工作面回采生产已经顺利通过1#和2#异常区。1#异常区为断层和煤层变

28、薄带影响区,实际揭露断层落差2.0m,延展110,薄煤区的煤厚一点1.5m,范围较小。但断层延展长度110m,探测结果断层延展长度150m,两者相差40m,2#异常区为断层影响区,断层落差2.5m,向工作面内延展130m,断层方向和探测方向一致,2号异常区范围和实际回采结果一致。1511(3)工作面吸收系数SIRT反演图 1511(3)工作面探测异常区回采验证结果图 1511(3)工作面实测场强分布图 张集矿张集矿1114(3)(A)风巷发射,运输巷接收(B)运输巷发射,风巷接收 张集矿1114(3)面无线电波透视CT实测场强交会成像图 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

29、3.仪器操作说明及数据采集质量评价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 5 坑透软件介绍坑透软件介绍 本软件主要有如下功能:本软件主要有如下功能:坑透数据导入。各种参数曲线查看。异常交会图、射线分布图等图件绘制。坑透数据反演。本软件能简洁、快速处理电磁波坑透数据,准确定位地质体异常位置。软件编制软件编制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坐标输入坐标输入查看场强分布查看场强分布查看射线分布查看射线分布与观测系统与观测系统参数制定参数制定结果输出结果输出反演反演综合曲线综合曲线绘制几何交会图绘制几何交会图软件编制框架 无线电波透视CT软件(ECT1.0)主界面软件处理软件处理 无线电波透视系统

30、软件处理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介绍,在这里主要介绍对综合曲线图操作、绘制几何交会图作一些简单介绍。5.1 综合曲线综合曲线 显示综合曲线图(在显示综合曲线图之前必须先设置测点坐标参数)。1)在)在“综合曲线图综合曲线图”中切换发射点显示曲线:中切换发射点显示曲线:“综合曲线图”一次只显示一个发射点所对应的接收点的实测场强,理论场强等。可以通过图右上方的左右方向键头按钮选择上一发射点和下一发射点信息,也可点击按钮下方的组合框来选择发射点,查看曲线。显示综合曲线 2 2)在)在“综合曲线图综合曲线图”中选择中选择“异常异常”数据点:数据点:打开综合曲线图之后用鼠标在曲线区域内点击左键拖动可拉出一黑色矩

31、形区域。使用者可以凭经验观察曲线异常部分然后用上述方法选择出异常点,连续的异常点将在“异常交会图”上显示出交会区域。被圈定为异常的点以红色显示,连续的异常点在图上方以蓝色线段提示这些异常点构成的区域将在“异常交会图”上显示。显示异常 3)在)在“综合曲线图综合曲线图”中剔除噪声数据:中剔除噪声数据:选中“综合曲线图”之后点右键菜单,选择第一项“剔除异常场强”,菜单项变为打勾状态,此时按提取“异常”点的方法拖动鼠标可以剔除噪声数据,剔除后,当前位置数据用两端点值线性插值代替。如果要恢复原始数据点右键菜单项“复实测场强”即可。噪声点剔除之前曲线形态 噪声点剔除之后曲线形态4)在)在“综合曲线图综合

32、曲线图”中平滑原始场强数据:中平滑原始场强数据:如果原始场强数据振荡较强,多半是因干扰引起,因此数据需要做平滑处理。此时可点击右键菜单,选择“平滑实测场强”,系统将当前发射点对应的实测场强用“五点三次平滑”方法(只对接收点等间距,数据点个数大于四个时才起作用。)平滑原始场强数据。如果觉得平滑后效果不理想,可以点击右键菜单项“恢复实测场强”恢复原始场强值。平滑之前曲线形态 平滑之后曲线形态 5.2 绘制几何交汇图绘制几何交汇图 选中综合曲线图,选中选择异常场强,异常交会图实时显示交会图。当综合曲线图中显示一个发射点及对应接收点范围时,异常交会图就会出现相应的以发射点为端点以接收点范围为边界的扇形

33、面积。在综合曲线图中选中异常场强时,异常交会图中会出现相应的蓝色区域。在不同的发射点,提取的异常区域,都会在出现异常区域。几何交汇图 汇报提纲汇报提纲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2.现场工作方法3.仪器操作说明及数据采集质量评价4.现场案例分析5.软件应用培训6.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技巧 坑透资料解释方法坑透资料解释方法 无线电波透视CT 解释主要依据电磁波在煤层中传播的吸收衰减系数成像结果来进行解释。厚煤层条件下,电磁波在煤层槽中传播衰减较小,相应地电磁波遇到小构造时衰减也小,因而异常幅度很小,常规方法如定点交汇法以及精度不高的成像方法难以识别。因此进行地质解释时可以结合场强衰减及吸收系数特征进行

34、综合判断。坑透资料解释方法坑透资料解释方法(1)场强分布特征判断:根据实测场强曲线及实测场强反演平面图可以对工作面异常区域进行整体判断。通常在地质异常段,实测场强值显著降低,在实测场强曲线上表现为台阶状降低、漏斗状、锅底状等形态;在场强平面图上,表现为低场强值平面区,反映出地质异常体的平面展布范围。坑透资料解释方法坑透资料解释方法(2)吸收系数分布特征判断:高精度CT成像结果解释主要采取对已知小断层衰减系数进行标定,最大限度地突出异常,然后对整个工作面所有异常进行标定,根据衰减范围圈定断层位置及延伸,根据衰减大小半定量划分断层落差,根据巷道揭露情况判断断层性质。事实证明,已知的小断层越多,衰减规律越容易识别,解释结果越可靠。对于煤层厚度变化区,当煤厚增大时,相应的衰减变小,而当煤厚变薄时,相应的衰减增大,因而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定性地划分煤厚变化区。对于煤层裂隙发育区和煤层破碎区,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产生散射和吸收,因而会产生高衰减特征。特别是当煤层破碎且含水时,由于煤层的电性特征发生变化即减小,因此会出现更严重的衰减现象。坑透资料解释方法坑透资料解释方法(3)地质异常的综合判定:根据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切眼、联络巷道等实际揭露地质资料,结合场强及吸收系数异常范围判定,综合分析工作面内存在的异常区域、性质及其延展状况。目前主要关注的是断层构造、煤层变薄区等异常。敬请诸位专家指教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