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语言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22656523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藏语系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汉藏语系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汉藏语系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汉藏语系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藏语系语言(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藏语系语言一 概说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早期曾称为“印支语系”(IndoChinese Family), 也有的称为“藏汉语系”(Tibeto-Chinese Family),现在通称为汉藏语系。这是由于这个语 系中的汉语和藏语的历史文献最丰富,使用人口较多,因而用这两种语言的名称来概括与其 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壮侗语族在国外有的称为 侗台语族或台语族。最早提出这一分类法的是李方桂先生。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 一文中就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的论点。 1954 年罗常培、 傅懋

2、勣先生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提出的汉藏语系分类表与李方挂先生 的分类法大致相同。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老挝、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 加拉、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各地,此外,在世界各地还有不少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人。中国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集结点,据孙宏开、胡增益、黄行编的中国的语言 已确定 的语言有 120 多种。国外学者有的并不清语言和方言的区别,以族称或地理分布为依据,把 方言也认作语言,认为中国的语言总数有三、四百种之多。这个结论不可靠。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各民族杂居的较多。汉藏语系各语族、语支的语言,形成许多 语言交错的地区。汉语分北方、吴、湘、赣、客家、粤、

3、闽等方言,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即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 南、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外分布在缅甸、印度、锡金、不丹、尼泊、泰国。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即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 川、重庆、湖北、江西、广东、海南;国外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1975 年越南战争后, 有一部分难民移居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国家。壮侗族语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即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 南、四川;国外分布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在汉藏语系语言中,有些语言的分类问题,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

4、20 世纪 5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大都认为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与汉语、藏缅语族不仅在现状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而且存在发生学上的关系,应属同一语系。另一种分类法以美国学者白保罗( Paul K. Benedict)为代表,认为苗瑶语、侗台语与汉语没有发生学上的关系,其相同或相似之处或 来引相互借用,或来自类型学上的一致,是语言的表层现象。他认为苗瑶语、侗台语在发生 学上与印尼语有密切关系,应属同一语系,称澳泰语系,并举出一些侗台语与汉语不同源, 但与印尼语同源的词,以证明其论点。关于苗瑶语、侗台语的系属问题,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苗瑶语、侗台语与汉语之间 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还是

5、类型学上的一致或是借用关系。这种分歧不仅 涉及到具体语言事实如何认识,还头系到如何确定语言分类原则等问题。由于汉藏语系语言 的比较研究和系属分类的理论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所以现则还不宜下死定论。由于社会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在语言和民族的关系上出现许多复杂的情况。 多数情况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也有一个民族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一)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 由于汉藏语系语言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历史比较,因而对其特点的认识主要是在现状方 面。通过语言比较就可以看到,不同语言间不仅在现状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而且还存在许 多共同的发展规律。1. 语音除少数语言外,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在

6、语音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声调的作用主要是区别词汇意义,如汉语附口“寒”力-Mj “汉”在有些语言 里,它还能区别语法意义。如彝语凉山话的单数人称代词用声调区别不同的格:,一一_“我” (主格)(属格) IJ”(宾格)。水语用声调区别词性:也疋口 “锅盖”+ “盖”四声八类p ph b声调同声母、韵母的关系很密切,三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为条件。声调与声 母清浊而分阴阳,这一规律在整个语系中具有普遍性。从中古汉语到现代各方言的四声,普 遍经历了分阴阳的过程。如古四声在今温州话和潮州话里都分阴阳两类,共有阴平、阳平、 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八个调。壮侗语族的声调一般也依四声八类的系

7、统 发展,数目都在八个上下,如壮语武鸣话有六个舒声调,两个促声调,与汉语的四声各分阴 阳的八个调相当。苗期语族也存在这种分化。藏缅语族许多语言也有因清浊而声调分化的现 象,清浊对立造成声调的分化,多数情况是清声母使声调变高,浊声母使声调变低。如藏语 拉萨话分高低两类调,其分化与清浊声母有关,高调来源于清声母,低调来源于浊声母。壮 语武鸣话平、上、去、入的阴调类调值是24、55、35(长元音)、55,阳调类调值是31、42、 33、33,也是阴类高、阳类低。此外,声母的送气不送气,元音的长短,元音的松紧,韵尾 的有无等特点,也能影响声调的变化。许多语言的声调因韵母是否带塞音韵尾而分舒促,舒 声调

8、一般都比促声调多。如壮侗语族、苗瑶语族通常有56个舒声调,但促声调则多为两个。 有些地方还有因元音长短而分四个的。总的看来,汉藏语系语言的声调发展很不平衡。从数 量上看,最少的只有两个(如普米语),最多的有12个(如苗语宗地话)。汉语方言在310个 之间,苗瑶语族在 412 个之间,壮侗语族在 610 个之间。相对说来,藏缅语族的声调最 少,在 25 个之间,还有的语言和方言没有声调(如珞巴语和藏语安多方言)。汉语、壮侗语 族、苗瑶语族之间声调的特点比较接近,都是四声八类系统,声调对应关系也比较明显。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这以壮侗语族为最普遍,汉语的粤方言,苗瑶语组的勉语, 藏缅语族的藏语、珞

9、巴语、独龙语等也有这种对应。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长短元音的 对应大多出现在带韵尾的主要元音上,如广州话的 “鸡”和 “街”水语的“肝”和 . “挑(水)”,勉语大坪江话的一一 “舅父”和一j “老鼠”。主要元音长,韵尾则短,主要元音短,的尾则长。所以,就整个音节来说,长元 音韵母和短元音韵母的音节长短大致相等。元音单独作韵母时,长短不对立,大多念长音。 藏缅语族不带韵尾的单元音韵母也分长短,长元音韵母和短元音韵母的长短不同。如珞巴语 米林话的“五”和“鱼”。在长短元音的分布上,有的语言配列整齐,如黎语保定 话行I、六个元音,带韵尾时各分长短。而有的语言长短的对立只出现在个 别元音上,如水语

10、三洞话有、I、七个元音,单独作韵母时只有长音,带韵 尾时只有一个a分长短,其余都读长音。长短往往影响其他语音特征的变化。一是长短往往 伴随元音舌位上的某些差别:长元音比短元音舌位低,如勉语兴安话的I.:实际音值为 ,I 为一,j“箩筐”读为/j, 01口_j “菜”读为 Uj。长 元音比短元音舌位高,如壮语隆安话的,实际音值为, u为, _ “锥”读 _, 十“裙”读!。其次,长元音往往还带有元音性的过渡音,其舌 位一般比主要元音低。如黎语黑土记的都带过渡音一,读为/。广东中山话的 也带过渡音口,谈为另一更普遍的现象是元音的长短影响声调。如布依语兴义 话的第7调,长元音的调值是13,短元音的是

11、35,如;i.y/ “挑”和Hiy一- “小猪笼”。壮语广南话的入声有四个调,是长短对立消失后分化而成的。汉语广州话的入声分 阴入、中入、阳入三类;中入从阴入中分化而出,条件是元音的长短,中入是长元音,阴人 是短元音。从发展上看,大多数语言的长短对立有逐渐消失的趋势,所以在有些语言里长短 的配对已不整齐。如侗语北部方言元音长短对立已消失,只有一个短元音;而南部方言一 些短元音韵已合并于长元音韵,长元音韵比短元音韵多。闭塞音 内暴音许多语言的声母有清浊对立,并存在共同的发展趋势。如汉语的吴方言,壮侗语族的 壮语、水语、毛难话、黎语,苗瑶语族的勉语,声母都有清浊的对立。在多数语言里,清浊 对立主要

12、出现在塞音、塞擦音、擦音。塞音、塞擦音的清浊对立大多只出现在不送气音上, 但也有出现在送气音上的,如苗语石门坎话的T也“花”,工口J“咬”。有些语言如苗 语、缅语、彝语、阿昌语、勉语、拉珈语等,鼻音、边音也分清浊。如阿昌语陇川话的已“泼”和疋口 “弄泼”,仪一 “豹子”和伫一 “裤子”。此外,有些语言除了纯浊音 声母,如T、口、等外,还有一套带鼻冠音的浊声母,女如+$也等,如纳西语的$“(鸡)冠”和干T一 “雪” 一 “地”和“侵”。水语的两套浊声母是带鼻冠 音的浊声母与带喉塞音的浊声母的对立。女吋-一一 “靠拢”和直一一 “蝴蝶”。水语的 鼻音有三套,浊鼻音、清鼻音、带喉塞音的鼻音,如干-一

13、“舌头”疋“狗”、干一 “青菜”。清浊与声调的关系最密切,送气不送气、元音的松紧等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关系。清浊由对立到不对立,是汉藏语系语言共同的发展趋势。就塞音、塞擦音、擦音而言, 一般是浊音清化,就鼻音、边音而言,一般是清音浊化,清浊对立往往引起声调的分化 p、 -t、-k -m、-n、-汉藏语系语言的韵尾比较丰富,常见的有-m、-n、-、-p、-t、-k、-、一、一、0、等7 个,发音只有成阻,无除阳)。有个别的语言还有-r、-1、-s等延续音韵尾,如错那门巴语的 一“东”、一 “七”墨脱门巴语的/“银”个别的语言或方言还有复辅穿韵尾,如羌 语麻窝话有-一、-、-一、-Y、-_、-

14、卫、-等22个复辅音韵尾。韵尾的发展很不平衡, 但存在从繁到简的发展趋势。一般是:塞音韵尾由部分合并和转化,如-p并于-t, -k转为 -,到全部转化为-,然后-又脱落;鼻音韵尾与塞音韵尾发音部位往往有平行的发展,如 -p并于-t,则-m并于-n、-,然后转化为元音鼻化,直至鼻化成分进一步消失。中古汉语有 -p、 -t、 -k、 -m、 -n、 -等韵尾,到了现代方言,有的全部保留,如粤方言,有的局部消失, 如吴方言。藏语的发展也经历过这个过程,七世纪的藏语有K -d、-g、-m、-n、-、-s、-r、 -1等韵尾,到了现代方言,有的地方完全保留下来,如阿力克话仍有-p、-t、-k、-m、-n

15、、 -等韵尾,有的地方已丢失了一部分,如拉萨话保留了-m、-、-p、-k, -t和部分-k转化为 -,-n和部分-转化为元音的鼻化。有的地方塞音韵尾都转化为-,鼻音韵尾都转化为元音 的鼻化,如德格话。缅语也经历了多种塞音韵尾转化为,多种鼻音韵尾转化为元音鼻化的 过程。彝语支语言的大多数地区,辅音尾和鼻音尾部已消失。苗瑶语族的苗语也存在韵尾简 化、脱落的趋势,如中国境内的苗语一般已无塞音的尾,鼻音韵尾也只保留一个,在后元 音后读-,在前元音后读-。在苗语石门坎话里,韵尾已全部脱落。汉藏语系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复辅音声母。复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三合的。 二合复辅音主要有四种类型:(1)鼻音加其

16、他辅音的,前后辅音的发音部位大多数相同。如 彝语凉山话的刊一一“饱”,纳西语的一一 “上(去)”,苗语高坡话的 丄一 “布”。(2)喉塞音加其他辅音的。如水语三洞话的一一 “脸”,布依语羊场 话的工一 “傻”。(3 )塞音或鼻音加边音或 颤音或浊擦音的。如壮语贵县话的 Y一- “菜”,“野果”,苗语高坡话的Y0T “五”,独龙治的 0“掉”,仫佬语的YU “山”。(4 )擦音加其他辅音的。如羌语桃坪话的 丄“蛋”,羌语麻窝话“七”,道孚语的口“门”,藏语语阿力克话的口0“肺”。三 合辅音,如拉珈语的肮十一,“摸”,格曼语的/“翅膀”,嘉戎语的一 “细 筛子”。复辅音以藏缅语族语言为最丰富,有鼻

17、音加其他辅音、 塞音或鼻音加边音或颤音 或浊擦音、 擦音加其他辅音类型;其次是苗瑶语族,有鼻音加其他辅音、喉塞音加其他辅 音的、塞音或鼻音加边音或颤音或浊擦音类型,壮侗语族只有喉塞音加其他辅音的、塞音或 鼻音加边音或颤音或浊擦音类型。有简化、脱落的趋势。以藏语为例,七世纪的藏语有丰富 的复辅音,不仅有二合的,还有三合、四合的,但发展到现在,有的方言,如安多方言,还 保存较多的复辅音,最多的有 90 个左右),有的地方,如卫藏方言,已无复辅音。其变化主 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脱落部分辅音,如藏文的“九”,T一-“杀”,拉萨话读、 sDDD_0另一是复辅音合并为单辅音,如藏文的 “船”,口“六”,拉萨

18、话读一、 .力_十。现代汉语除个别地区外,大都无复辅音。一些学者认为,上古汉语也有丰的 复辅合。2.语法汉藏语系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 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各语言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形态变化,包括语音交替 (辅音、元音、声调等),添附加成分(前加、中加、后加),重叠等语法手段。但除藏缅语 族外,形态均不丰富。藏缅语族有些语言,使用大量的附加成分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如嘉戎 语。除形态变化较多的一些语言外,划分词类的标准不能根据形态变化,而要根据词的结合 规则和词在句小的功能并参考词义。各语言的基本词序有共同点,但也有差异。主语都在语 前,但宾

19、语的位置存在不同的类型。汉语、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是SVO,而藏缅语族是SOV (白语、克伦语为SVO)O名词作定语时,汉语、藏缅语族是“名词定厝名词中心语”,而 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是“名词中心词+名词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时,汉语、藏缅语是“形容 词定语+名词中心语”,而壮侗语、苗瑶语一般是“名词中心语+形容词定语”。数词或数量词 作定语时,汉语、苗瑶语族是“数量词组定语+名词中心词”,藏缅语族是“名词中心语+数 词或数量词定语”,壮侗语族的数量词定语有在前的,也有在后的,以在前的为主。汉藏语系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是有量词。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如藏语、景颇语等, 量词还不太发达外,一般都有丰富的

20、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 量。此外,许多语言的量词还兼表事物的类别、形状、性别、级别等特征。如阿昌语陇川话 有表示事物类别和形状的量词;DJ:DD “个”用于人,.一J “头、只”用于动物,口 “棵”用于植物,b “个”用于圆形、块状、方形等物品,亠-j “根”用于长条 形硬物,也“根”用于长条形软物。壮语武鸣话有表示性别的量词“个” 用于男青少年,也一“个”用于中年男子,.一_/个”用于青少年女性,疋一一“个” 用于中年女子。还有通过元音变化来表示级别的:也.Y为“小撮”,为“大 撮”; 为“小条”, 为“大条”。量词的使用还有一些特殊,如侗语石洞 活的量词有通过辅音

21、变化表示数的:一 “个”为单数,Y “个”为复数,-_ “架”为单数,伫一 “架”为复数。在壮侗、苗瑶语族里,量词还具有标志名词的冠 词性作用,如苗语黔东话的jj(个)(人)“人”,伫一(个)(房子)“房子”。 在广州话里,量词也可以起冠词性作用,如,“条棍呢?” (那根棍子在哪儿?)。从来源看, 量词大多来自名词、动词,如汉语的“碗、口、瓶、桌、背、挑、捆”等。藏缅语族有些语 言,名词称量时用其自身形式当量词,若双音节,多取后一音节,少数取前一音节,如哈尼 语绿春话疋一一(眼睛)/j( 一)疋口_j(只)“ 一只眼睛”, 仪(桥)-()(座)“一座桥”。量词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是汉藏语 系

22、语言共同的发展趋势。汉藏语系语言有丰富的重叠词。比较普遍的是形容词、量词的重叠。形容词重叠大多 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如阿昌语陇川话的 “红”和“红红(的)”,0干一j “圆”和0j+j0j+j “圆圆(的)”,勉语大坪江话的十重”和 十“重 重(的)”,Y “白”和YUY “白白(的)”。通常重叠总表示程度提高。量词重 叠表示“每”的意思。如侗语榕江话的 “个”和 “每个”,j一“次”和一“每次”。在许多语言中,名词、代词、动词也能重叠。汉语 名词重叠表示“每”,如“人人”。景颇语重叠名词表示多数,女口y加:也“树”和y加:My加:也 “有些树”,殖口一“寨子”和殖口一殖口一“有些寨子”。载瓦

23、语 重叠疑问代词表示多数,如谁”,哪些人十什么”,:十十j“一些什么”。彝语凉山话人称代词重叠可构成反身代词,女我”,“我 自己”;j “我们”, “我们自己”。汉语动词重叠表示“做一做”,如“走 走”, “打打”,“商量商量”。纳西语动词重叠表示“相互” / “打”,/口 “打 架”,九 “咬”,九九 “相咬”。彝语凉山话动词重叠却表示疑问,女一“来”,0一0一 “来吗”,T一一 “去”,T一一T一一 “去吗”。汉藏语系语言广泛运用各种助词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首先,各语言有多种表示句 子成分结构关系的助词。其中,有表示限制、补充关系的,有指明主语、宾语,主动者、被 动者的,有用在表示处所、

24、时间、工具等状语后面的,等等。这类助词使某些语序具有一定 的灵活性。如景颇语的形容词定语加助词后能够移至中心语之前,宾语加助词后能移至主语 前。如,、一j(寨子)_j(小)“小寨子”,也 能说, urnj(小)-(助词)_j/也一j (寨子)。(我)(他) y殖(助词)干一(见)一一(过句尾词)“我见他了”, 也能说, (他)yum (助词)(我)干一j (见)一(过)(句 尾词)。其次,各语言又有一批表示不同句式和语气的助词(语气词),一般都用于句子末尾。 如汉语有“了”、“吗”、“吧”等等。傣语德宏方言有C “吗”、0U “呢”、ym “吧”、 0一 “吗”、0十十“啊”、H 一 “吧”、

25、干十j “嘛”等。3.词汇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如嘉戎语、景颇语等,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大多数语言 的词汇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其中有些词在 语音上有双声、叠韵的现象。如毛难语,丄干十一一 “螳螂”,丄十- “蜻蜓”,十一一- “蝴蝶”,疋jJ“惊慌”。合成词以复合式为主,派生词较少,复合式一般都有并列、限制、支配、主调等格式。还有一种四音格联绵词,其 结构主要有 AABB、 ABAC、 ABCD 等格式,音节之间还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载瓦语, 丄_+_ “详详细细”,疋pj干 “参差不齐”, 十jJ十J十jYUM+j“糊里糊涂”。中国境内由于使用汉

26、语的人口多,分布广,所 以汉语以外的汉藏语系语言都普遍借用汉语词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汉藏语系语言的研究方法1939 年李方桂在昆明为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演藏汉系语言研究法曾提出两 项原则:“第一,研先一种语行的方法在原则上与研究别一种语言原没有多大的分别。只要 我们对于普通语言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语言材料的摆布有经验,研究起来就不会陷入普 通一般人的错误;第二,各种语言的构造很不一致,研究的原则上固然没有什么大不同,但 是在研究的手续及技术上确有些不同的地方。”这种研究语言的科学方法,不仅对汉藏语系 语言研究,而且对其他语系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所谓普通语言原理,就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一

27、般规律适合于任何语言的发展情况, 而各种语言的构造很不一致,实际就是各种语言有各自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内部规律不尽相 同。研究的方法即对具体语言作具体的分析,这就不会千篇一律。李先生在谈方法论时以汉 语语法分析作例,从最简单最初步的基础做起。如汉语里有没有词类这个问题,他摆脱了印 欧语系语言传统的分析方法,从汉语的实际出发,以两个字作一个单位,用颠倒次序,看看 发生什么结果,然后再用替换方式去看是否有分类的可能。如,好人:人好,以头代人,即 为好头:头好;以头代好,即为头人:人头;以飞代好,即为飞人:人飞(飞人:参看飞机、 飞船、飞鸟)。由以上结果看,可以分别出两类字来,A:人、头,B:好、飞,

28、并可得下列 定律:A+B可成一个句子;B+A可成一复合词;A+A可成一复合词。我们管A叫名词,B叫谓 词。又以虚字“不”为例。“不人”、“不头”、“不鸟”都不成句子,仅不成词,但是加在谓 词的前面,“不好”、“不飞”、“不怕”,就成原来谓词的反面了。从这方面看,“不”不能用 在名词前面,只能用在谓词前面。换言之,只有谓词可以有否定虚字,名词不能有否定。因 此把汉语词类分成名词、谓词和虚词三大类,再从三大类小分出多少小类来。这是对没有内 部屈折变化的语言的词类分类法,适用于汉藏语系语言的语法分析。我们知道,在这以前中 外语言学家对汉语及共同系语言的分析,大多仿照印欧语系语言的分类法,有的把印欧语

29、传 统的词类加在汉语身上,有的不承认汉语有词类。这都是由于脱离语言的具体事实,以同样 的手段分析不同语言结构,因而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印欧语语言学家已冲破语言的族际国际的范围,应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语言间的亲 属关系,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汉语的研究也应当与其同语族、语支的亲属语言作比较研究, 许多问题才可以得到解释。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就是研究语古历史上的关系,主要目的是从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里找出它们的许多相合点,大致可以证明有亲属关 系以后,再从这些相合点构拟出一个原始型,并且要求从这个原始型能合理地推导出现在语 言发展的形式及状态。比较研究应以单个语言研究为基础。一个已经

30、研究好了的语言材料,才能用于比较研 究。比较研究的主要程序是从语言间的对应关系观察各语言的共同点和变化规律。所以单个 语言记录的准确与否,可以决定比较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调查语言首先要求对这个语言的语 音有精确的记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记音正确与否关系列语言的实质分析。正确记录 一个语言的语音,必须先从严式记音着手,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语音归纳音位,看哪些音是主 音,哪些音是音位变体,并且找出音位变体的规律。精密的语音记录,除了用单词单句以外,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长篇材料份析其声韵调的变化。研究一个语言的语法,当然更离不开长篇 材料。李方桂对于这种调查方法深有体会地说:“关于一个语言的文法的问题,

31、不是拟了一 套句子去问,可以得出来的。必须有长篇的材料详细分析,再用短的句子去补充。就是收集 词汇也不能预先编一套字去间”。这是由于各民族语言对一些词项的概念行所不同,如有的 语言对“东南南北”、“上下左右”等有关“方向”的词项有不同的概念。有的语言中以当地 山水的位置确定方向,如古汉语中的山南为阳,山北为阴。也有的语言只有具体事物的名称, 而无大类名的概念。如问“花”这个类名,可能以某种花代替花的类名,这说明词汇与文化、 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法国著名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梅耶曾说过:“不明白使用那种语言的民族生活情况,就不 能了解这种语言;不了解那些人的语言,也就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宗教和社会习惯。

32、”要做 比较研究,就要了解语言的历史和使用这种语言人民的历史。属汉藏语系语言的民族在文化 生活中互相交流,在语言上互相影响,因而有共性和个性。要作比较研究,一定要知道这些语言的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语言历史的宝贵材料。 汉藏语系语言除了汉语有丰富的文献外,其他如藏族有七八世纪的藏文文献,缅语最早的文 献是 12 世纪的,彝族石刻金文碌最可推到15 世纪,现存有大量手抄本。此外还有纳西族的 象形文字和傣族13 世纪的文献。但文献资料只是有文字以后的纪录,至于文字记载以前的 语言历史,就要从各民族的口语中去作实地调查,通过比较研究,才能加以拟测。各民族的 史诗、歌谣、故事、谚语、传说中,往往保存着丰

33、富的古词语。我们调查语言时,常会发现 一个词语有两种说法,即口语是一种说法,唱歌是另一种说法。这些不同的说法常常代表古 今词语的不同。如现代彝语“马”呼一,彝文古籍为,“羊”殖一,彝 文古籍为一一“人” 一m一,彝文古籍为口jj; “树”一,彝文古籍为 一jj。这是我们研究语言历史的好材料。即使有文献,也离不开口头流传的资料,因 为口语中往往保存着文献记载以前的材料。丹麦语言学家拉期克早在19 世纪时就认为:“在 没有书面文献以前,我们要找出任何民族的历史,语言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工具。因为这个民 族的宗教、风俗、法律和制度尽管起变化,而它的语言却常保存下来,虽然不是没有改变 可是甚至在几千年后还

34、可以辨认出来。”有人认为这是发掘古词语的活化石,所以语言研究 离不开口头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对语言的研究由分类、构拟、比较亲属远近逐 步转向研究词汇的分布。“研究词汇的分布有很多重耍的结果,就可以看到文化的分布,可 以看到经济的进展,还有就是研究地区的语言的现象,在某一个地区里头有一种特别的语言 的现象,这种特别的现象不限于一个语言,不陷于一支语言,也不限于一族语言,还有一个 重要的着重点,就是研究声韵演变的共同性,看哪些声韵的演变是特别普遍的,不但是这个 语言里有这种变化,而且在那个语言里也有这种变化。其次就要研究这些语言的变化为什么 这么普遍”。可见通过词汇研究,不仅可

35、以看到文化分布等现象,还有助于语言比较研究。二 汉语汉语主要是汉族使用的语言,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畲族、土家族、仡 佬族亦以汉语作为主要交际工具。另外,许多民族有一部分人转用汉语,而兼通汉语的人更 多。所以,汉语主要是汉族的语言,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汉族、汉语的名称是从国势强盛影响很大的汉朝而得名的。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汉 语的前身是华夏语。迄今,定居海外的中国人后裔仍被称为华人,他们说的汉语叫做华语, 写的汉字叫做华文。汉语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书面语各地一致,即“书同文”。国内一般称汉语书面 语为汉文,国外一般称中文。口语的代表形式是普通话,所谓现代汉语一般就处指

36、普通话, 它是从古代的共同语雅言发展来的。普通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叫做国语,现在 台湾还叫国语。新加坡叫华语。不过国外华裔所说的华语,有的也指汉语的方言。汉语演变到现在还有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等七大方言。另 外还有一些特点突出,不易划分的小方言,如汉语平话、湘南土话(五岭话)、瓦乡话、懋 家话等。汉语方言差别较大,用口语彼此不能通话,故一些外国学者把诸如闽语、粤语、吴 语等看做独立的语言,因而把汉语叫做“汉语族”。而更多的学者认为汉语只有方言差别, 没有语言差别。汉语作为汉藏语系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与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相较而言,其特 点表现为:藏缅语、侗台语、苗

37、瑶语的语言或方言土语中,都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不同的 复辅音声母,女口Y0、卫、等,汉语除了塞擦音、颚化音和送气音外,没有真正的复辅音声 母。西南官话重庆等地鼻音声母之后带有同部位的塞音成分,这是后起的,属流音塞化现象。 而西北官话的YD. Y等的-. -是由介音-浸渍衍生的语音现象,可处理为介音,亦可处理 为颚化音。汉语没有小舌音声母q、qh、G等,而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有小舌音声母。 汉语的词汇相当丰富,多音节词占优势,而且比重逐渐增大,而苗瑶语、侗台语的量词、动 词、形容词及一些虚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书面语又很复杂的单句。在句法结构中,无论名词、 代词、形容词、动词或各种短语做定语时都位

38、于中心语的前面,其他三个语族的定语都有一 部分位于中心话的后面。汉语的方言差别较大,形成了各方言的一些特点。(一)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也叫官话,分布区除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域外,长江以南还分布在镇江以上 九江以下沿长江地带、武汉市区、鄂西南、川、渝、滇、黔、湘西、湘南一些城镇、桂北 桂西。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 古全浊音声母都已清化,其中,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例如: 声调 北京 太原 西安 成都 南京 词义平声。九一 。九一 /V 。九一A 。九_ 淘上声_o_ _00 D_D光、:jj年、:jj元。学术界对山西官话的地位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它有入声,应划分为一

39、个大方言晋 语,与官话并列;有的认为它的古全浊声母也因声调的平仄分别读作送气与不送气清音,使 官话的特征,故只能算官话的一个次方言。三)西北官话 西北官话又叫兰新官话,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及陕西关中。这个次方言的 特点是:关中和甘南由唇齿塞擦音声母,如西安话的Y一一猪、YA力_除。舌尖前塞擦 音声母与舌尖后塞擦音声母严格对立,送气声母的送气成分不是较强的气流,而是发音部位 较前的擦音,如,西安话的YU: _皮、,兰州话的Y皮。这种擦音是受其后 的元音影响所致。鼻化元音韵母发达,如西安话有.:、 _、 _:、等。舌尖中音塞音声母与以为介音的韵母相拼时腭化,如:兰州话/-一天,读作 +。声

40、调少,河西走廊和宁夏等地只有三个声调。有许多叠音名词,如,西安话 帽帽、布布、水水(吃饺子蘸的醋)。这种叠音名词可以做定语,如盒盒粉(用盒子装的粉)、 笼笼肉(粉蒸肉)。这种叠音名词儿化以后就变成了形容词,如,土土儿(有点土气)、面面 儿(软)。量词简单,其中“个”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名词前,如,一个马、一个鱼、一个书、 一个笔,等等,而且,有一些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词,如来自维吾尔语的“巴郎子”(男孩 子)。四)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分布于川、黔、滇三省,湖北大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及陕西南部。这个 词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地区舌尖鼻音作声母时与边音相混。许多地方没有卷舌音声母。 在前咼元音、次咼元

41、音之后只有-n,在后元音与低元音之后区分-n、-,如Y力一一盘: Y九-一旁。古入声字一律读阳平调。许多地方缺少撮口呼韵母。单音节名词几乎可以重 叠,表小称。五)江淮官话 又称下江官话,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镇江、九江之间的长 江南岸。其特点是:由喉塞音韵尾和入声调,如南京蒔百、:药、格、丄: 得。声调较多,一般有五个,有的地方更多,如南通有阴平、阳平、阴去、阳去、阴入、阳 入。多数地方缺少卷舌音声母。舌尖鼻音声母与边音声母不分,都读边音,如南京话/一 南:Q兰、0: 年: 0: 。鼻化元音较多,古收鼻韵尾的字,很多都读成鼻化元音,如南京话 Y力_ 盘、/天、I_ _ 短、

42、0:_ 女良、_ 关、_滚。鼻韵尾少,南京只有,如。力陈:。力 程,扬州虽有两个鼻音韵尾,但舌尖鼻音韵尾只出现于前元音之后,如丄十一金、+根、/群,舌 根鼻音韵尾只出现于后低元音之后,如:十风、Y力I:旁,彼此不对立,是音位变体。二 吴语吴语因通行于古代吴、越两国的疆域而得名。现在的分布区是浙江、上海及江苏东南 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北部、安徽东南部。吴语的特点比较多,主要的有如下一些:1. 有浊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声母。这种声母在成阻防段声带并不颤动,到除阻时才颤动并 加上一个浊的喉头摩擦音,一直到音节结束。所以实际是一种带擦元音,一般用放在辅音 之后元音之前表示。如苏州的J 田、J 时、皮。这

43、类声母只出现于阳调。2. 多数地方没有卷舌音声母。3. 缺少元音韵尾,但是单元音发达,苏州有ii个:、口、口、口、口、n、.、.、 宀。4鼻音韵尾只有一个,苏州虽有:、两个,但只出现于口、口、后,只出现于、 口、后,成互补分布。古代许多受鼻音韵尾的字已经丢失了韵尾,如苏州话/天、 三、 甘、丁 靴、九= 宽。5. 古塞音韵尾Y、变成了喉些音。如上湾话、丄力、Y口。6. 声调较多,多数地方是7个或8个。例如,阴平 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绍兴5123l33511333114512苏州442141513331423吴江、嘉兴等地,因清声母送气不送气的差别,阴调往往一分为二,因此声调多达十个以上

44、。例如吴江松陵有十二个调:55(刚)、33(开)、13(陈)、51(古)、42(口)、31(近)、412(若)、 312(寇)、 213(共)、 5(各)、 3(匹)、 2(局)。7. 连续变调复杂。苏州话有7 个声调,双音节的组合共有四十九种。组合以后发生连读 变调的有三十三种。连读时有第二音节变调的,有第一音节变调的,还有前后两个音节都变 的。8. 有大批方言词。如:侬(你)、汰(略洗)、浜(小河)、瞪(吃得太饱)、光火(发怒)、走水 (失火)、弄堂(胡同)。9. 动词重叠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如:饭食食再去吧(吃了饭再走),表完成;门关 关好(把门关好),表强调;侬饭食食哪(你吃不吃饭

45、) ,表疑问。三 湘语湘语分布于湖南省的资水流域、湘水流域和沅水中游的一些县、市;广西境内的资水、 湘水上游的灌阳、全州、兴安、资源等等县的汉语也属湘语。湘语北边、溪边、南边都受到汉语西南官话的侵蚀,东边受到赣语、客家话的影响, 湘语的持点正在减少,区域正在缩小,使汉语方言中最小的方言。湘语一般认为是楚语的支系。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为楚所并,因而吴越的语言与 楚语发生了密切的关心。所以,现代湘语与吴语有一些共同点,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古代 的全浊声母,湘语也读浊音,只是湘语的浊音跟吴语的浊音有所不同。吴语是清音浊流,湘 语则纯浊音。如双峰话一排、 一桃、一一共、一一赚、一池、 桥。湘语的声调

46、比官话多,比其地方言少,一般是五个或六个。塞音韵尾巳全部消失,但一般都有如声调存在。如长沙话:阴平 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丿丿 、,J十J书殊许恕树述古代的来母和泥母,在现代湘语中,洪音前边已经合而为一,一般读作边音;在细音前则不混,来母读舌尖边音,泥母读舌面鼻音。如长沙话:脑二老,楼二奴 0,但,伫犁、泥、伫j柳、_j。古代晓匣两母合口字往往读作双唇或唇齿清擦音。如长沙话:环二凡_,灰二 飞一一。辅音韵尾以舌尖鼻音为主,主要位于前高元音之后,也有位于低元音后的;舌根鼻音 韵尾只位于后元音成低元音之后。如长沙话的、-、口、,两个鼻韵尾实际不对立。各地湘语鼻化韵母都很丰富,如长沙话 有、,双峰话有

47、:、和、_、丄口。湘语连续变调简单。除叠音词外,同调或不同调的字连读几乎部不变调。 湘语有大批方言词,如:炮(十)、化三子(迅速化光家产的不肖子弟)、堂客(妻子、 已婚青年女子)、郎(女婿)、朗中(草医生)、老虫(老虎)、崽(儿子)、盐老鼠(蝙蝠)、 里手(内行)、冒得(没有)、邋遢(肮脏)、狗虱(跳蚤)。有些词的意义或使用范围与普通 话不同。如,蚊子(包括苍蝇、蚊子)、伯伯(包括伯父和伯母)、谷(稻谷)、饺子(混沌)、 眼珠(目,整个眼睛)、手(上肢)、脚(下肢)、吃(吃饭、吃酒、吃烟)、慈姑了(荸荠)。湘语的直接宾位于间接宾语之前,如:你把钱我,我把货你(你给我钱,我给你货)。 结果补语位

48、于宾语之后,如:我打他不赢(我打不赢他;我打不过他)。表示动物性别的词(公、婆)的位置与普通话(公、母)不同。如,鸡公(公鸡)、鸡 婆(母鸡)、牛公子(公牛)、牛婆(母牛)。后缀“子”的使用范围比普通话大得多,普通话不带“子”的词,湘语可以带“子”, 如,老鼠子、蚂蚁子、星子、鸡公子、贼牯子、泥鳅子。湘语有新老之别。新湘语主要分布于湘江下游、资水下游,其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 超于简化,有的全部读作清音,但是都不送气,像长沙活;有的塞音读不送气清音,连续音 仍是浊音,如沅江话的Y十j病、桃、陈、十j谢。老湘语布分于湘江上游、资水上游,古全浊声母现仍读浊塞音或浊塞擦音。不沦新老湘语,入 声字的古全

49、浊声母现在有许多地方读作送气清音。如沅江话的/读、一出、九 及;双峰话的Y力拔、Y力白、/一独。沅水中游一些县的湘语,古全浊声母平声字现在读不送气浊音,仄声字读不送气清音。 如吉首话“同、“茶、Y十一病、十坐,应属湘语。湖南东部十几 个县的汉语,没有塞音韵尾,有入声,是湘语的特点,但古全浊生母读送气清音,则是赣语 或客家话的特点。四 赣语赣语除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北部、中部外,还分布在湖南省的东北部、湖北省的东南 部、安徽省的西南部。赣语跟湘语一样,因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界限并不十分清楚。比如湖南的赣语就有湘 语的特点,湖北阳新、短山、蒲沂、通城等县的赣语,古全浊声母现在读不送气清音。而古 全浊声

50、母不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则是赣语的主要特征。不过,客家话也是如此。赣语的特点,除了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清音外,还有如下几点:1. 跟湘语一样,古泥、来两母,在洪音前不分,一般读边音,在细音前不混,来母读 舌尖边音,泥母读舌面鼻音。如南昌话0十 奶、/来、泥、/梨。2. 声母的送气、不送气影响声调分化,有三种情况:a.古代的一类声母,现在分化为 不送气、送气两类,声调不同。如南昌话古浊声母平声送气的声调调值为13,像, 铜,不送气的声调调值为35,像宏;b.古送气、不送气清声母,现仍未送气、不送 气清声母,但声调不同,如星子县话拜、Y力十 派, 告、力一 , 靠;C.古送气清声母读为不送气浊音,声调

51、与不送气请声母来源的声调不同,如湖口话_ n 再。3赣语多数地区有塞音韵尾,但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有三个,如临川话Y十、 一;有的只有两个,如南昌话Y八、+麦;有的只有一个,如景德镇话接、 丄力七、国;少数地方没有塞音韵尾,古塞音韵尾或完全消失或变成比音韵尾,如 浮梁话Y十 八、十 国,余干话Y口八、Y口百、Y力 拔、Y力-口一白;个别地方不同的塞音韵尾是声调发生分化,如南丰话-p、-t来源读-t的声调 调值为12,像fat发,-k来源的-的声调调值为55,像/迅也戳。4. 赣语的声调的多少,各地差异很大。最多的有十个,如永修话:阴平 15、不送气阳 平 33、送气阳平23、上声 21、不送

52、气阴去55、送气阴去 34、阳去 13、阴入05、不送气阳 入 03、送气阳入 12。多数地方是六个或七个声调。最少的只有三个声调,如宁冈话:平声 35、上声 53、去声 13。多数地方有入声调,有的还分阴阳,少数地方没有入声调。5. 古全浊音声母一般演变为送气清音,故现代赣语无浊塞音、塞擦音声母,送气清音声母发达,但武宁的古全浊音声母仍读为浊音,女吐一一病、一一大、也一一坐。 而都昌、湖口没有送气音清声母,古次清声母浊话,如湖口话也十 汽、也十 菜, 都昌话T口拍、口_库。6. 赣语的词汇,有的与江淮官话相同,有的与吴语相同,有的与湘语相同,但还有一 些特有的方言词,如,灰面(糊)、清汤(混

53、沌)、日上(白天)、罗卜薯(红薯)、包粟(玉 米)、拜东莲(向日葵)、簸盆(簸箕)、地方(门槛)、南场(地方)。7. 赣语南昌话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无文读,其他分文读、白读:单数白读文读第一人称j第二人称 0十第三人称丄力_九一/U复数第一人称十 、_第二人称 、/、丿 _+第三人称.力/、丿.方+五 客家话客家话的历史比较高楚,是中原汉人避乱南迁带来的。中原的汉语由于战乱、民族融 合等原因,经过长期的演变,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南下的汉人保存了很多古词和古音, 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方言。客家人的祖先原住黄河以北的并州、司州和黄河以南的豫州(今 山西、河南),因为战争、社会动乱和人口日益增殖等

54、原因,曾经大规模迁徒过五次。第一 次是东晋末,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客家人人迁到江淮和江西;第二次是唐 末,黄巢领导的农民健起义,客家人从江淮、江西的北部南迁福建、江西的中、南部;第三 次是蒙古人南下建立元朝,容家人从赣南、闽西南迁广东。第四次因人多地少,客家人从赣 南、粤北东迁台湾,西迁湖南、广西,有的迁到了四川。第五次因土客矛盾,客家人南迁雷 州半岛和海南岛。因客家人是从北方迁来的,相对于已经居住在当地的“土著人”,而被称为客家,他们 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客家话,客家话在广西的一些地方也被称为“麻介”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这三省相连的广大的区域,湖南东 部

55、、台湾北部和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部、四川沱江流域以及海南岛的詹州、三亚都有 分布。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洲、非洲等地的华侨、华裔也多为客家人。客家话跟赣语一样,显著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不分平仄,一般读送气清音,如梅县话 Y九jj爬、加 、一电、Y九也白。但是也有一些字读不送气清音。如梅 县话一队、Y口一j叛、Mjj侷。客家话的古清唇音声母,多读为唇齿音,少数仍读为双唇音。如梅县话 伍一j吠、番、J:DD奉,Y一 斧、YJ:一粪。鼻音声母较多,有干、口、四个,如梅 县话干马、一干jj南、尧、jj牙。古晓匣合口三等字一般是唇齿擦音,如梅县话花、一慧、红。粤东、闽西、台湾等地的客家

56、话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来源一般读作齐齿呼,如梅 县话:虚=牺殖 ,余移Hjj,元言Ujj。多数地区古通摄一、三等字的韵母不 同,一等字无介音-i,三等字有介音-i,如梅县话1J: 聋、 松、DJ: 工、厲:也, 伫龙、JZJ:嵩、DDJ:弓、DJZDjo客家话的辅音韵尾,各地有差异,粤东、粤中、台湾的客家话只有可、-口和二、-,个 别地方,如长丁只有-。客家话的声调,各地也不尽相同,但多数地方是六个,少数地方是 七个或五个,都有入声调,有的还分阴阳。古次浊上声字,许多地方读阴平或阳平,古全浊 上声字,也有一部分读阴平。如梅县话0、干马、惹、有、一m被、殖舅o客家话表示动物性别,雄性禽类用“公

57、”,雄性畜类用“牯”,如鸡公、鸭公、鸟公, 牛牯、猪牯、狗牯。雌性皆用“嫲”,如鸡嫲、鸭嫲、牛嫲、猪嫲。名词的构成可有前缀、 后缀,还有中缀,如男子人(男孩子)、妹子人(女孩子)、秋晡日(昨天)、听晡日(明天)、 今晡日(今天)。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复数,有的地方有包括式、排除式,如大埔咱们、 _我们。指示词有的分0十近指、十较近指、较远指、最远 指。“多”、“少”用作补语时与普通话的意义不同,如着多一件衫(多穿一件衣服)、讲少一 句话(少说两句)。差比句的比较标记在形容词前,如侷比厓过大(他比我大)、今晡日比秋 晡日过冷(今天比昨天冷)。客家话保留较多的单音节词和古词,如嚷(热闹)、健(健康)、净(干净)、靓(美丽)、 勇(勇敢)、枋(木板)、晓(晓得)、识(认识)、走(跑)、行(走)、面(脸)。客家话里 还有一些禁忌语及粤语、闽语借词,如猪旺(猪血)、长生板(棺材)、糜(粥,闽语)、啱 (刚刚,粤语)。客家话与赣语在词汇上有一些区别,如客家话“食”、赣语“契”,客家话“系”、赣语 “是”,客家话“倚”、赣语“立”,客家话“起风”,赣语“发风”。六 粤语粤语,又称广东话或白话。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南部、海南西部及香港、澳门。 粤语是一个较大的方言,除中国外,东南亚和南北美洲有许多华侨或华裔也说粤语。 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