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2648771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4-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一、选择题1. (2011潍坊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 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 或图像, 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 的船”(下图)。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B. 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解析】字林西报报道的是美国的“飞船”,而非中国的航 空事业。故选C项。【答案】C2. (2011九江一

2、中)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 提到:“(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 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 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这一 材料表明()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解析】 蒸汽船和铁路运输的引进,使船民和驿站信使失业,生活困苦,但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1南昌调研

3、)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该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下 图为“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 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解析】本题以新旧中国的铁路发展的不同面貌,考查学生对现 象的分析能力。 “上海吴淞” 铁路由外国人兴建,后又被清政府拆毁,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故选 D

4、项。【答案】D4(2011龙岩一模)“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所指的新事物是()B.电报A.电话C邮寄信件D电子邮件【解析】 本题以诗歌形式考查新式通讯工具。通过材料关键信息 驰书迅已极”“既非君手书”可判断为电报。【答案】 B5(2011大庆月考)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 响的是 (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

5、业发展只会增强人们的感情交流,而不是阻碍。故选C项。【答案】 C6(2011 内蒙古月考)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 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 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 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B广播C报刊D电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19世纪 40 年代到 90年代,在华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近代广播出现在20世纪 20年代初;电影是在19世纪末;电视是在 建国后。故选C项。【答案】C7 (2011济南模拟)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

6、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 到国际消费文 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A广播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杂志D网络与漫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时间二十世纪上 半期及传播内容、说话腔调来判断,促成这种变化的媒介应是广播和 电影。【答案】 A8(2011北京海淀模拟)1897年,上海人孙宝暄在日记里记载: “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 生,极奇。”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 红楼梦D聊斋志异【解析】 本题

7、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定军山是中国 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从拍摄手段来看,此片深受西方 “电光 影”技术的影响。【答案】 A9. (2011皖南八校联考)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B.娱乐功能C传播资讯D开展远程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传播资讯是电视的最重要功能。对体育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属于电视的传播资讯的功能。【答案】C10. (2011南昌调研)“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够说明()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

8、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 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 冰箱、摩托车A保留了传统特色B. 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C. 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D. 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民俗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能说明 西式婚礼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故选B项。【答案】 B11. (2011龙岩模拟)据资料记载,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如下表(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是 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9、()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 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从表中看不出中国的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当时中国也不能造汽车,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12. (2010梅州二模)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 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 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

10、引自西方国家 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这 个时期上海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中国工业发展落后,电车很有可能 引自外国,19世纪末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出现电力, 才会有电车。故都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2011桂林中学模拟)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时间玉人物发明1705 年英国纽科门大汽式蒸汽机,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1765 年英国瓦特开始改良纽科门蒸汽机,后来制 成“万能蒸汽机”1767 年英国铁轨出现,车辆是靠人力或畜力 推动的1769 年法国库纳蒸汽机车,以每小4.5公里的速

11、度在大街上行驶1801 年英国特里维克蒸汽机车拖着五节车厢的煤,在煤矿的铁路上缓慢行驶1825 年英国史蒂芬孙蒸汽机车拖着32节客、货运车厢,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在斯托克顿一一达林顿铁路正式 投入商业营运。(1)根据材料一和所斤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材料二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 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 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 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 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

12、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 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 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 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 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1 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的铁路占46%, 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 占总里程的 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

13、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现代化进程。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 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3) 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条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铁轨道路的出现;蒸 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使生产飞速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增长。理由:库纳:最早发明蒸汽机车,并成功行驶。特里维克: 他的发明使铁路与蒸汽机车真正结合,具备了火车的性质和功能。

14、史蒂芬孙:他的发明运量大、速度快、正式投入商业营运,是真正实 用的火车。(2) 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 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 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 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3)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 铁路相关行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 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旧观念,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中国 的近代化进程;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 资本和掠夺财富(或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经济的

15、半殖民地 化。 (言之有理即可)14(预测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 “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 喧阗。”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 两代山东出了 10名状元,其中有 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 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 晚清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来。同时, 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糜然向 奢”“违礼

16、越制”转变。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材料二 二郎山,是康(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大山,海拔3 437米, 它随歌唱二郎山(创作于 1951 年底)的旋律名扬中外。“二呀二 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 路修到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 享安康。前藏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 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材料三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年份帆船汽船1870 年14.12.71880 年14.55.51890 年12.010.21900

17、 年10.016.21910 年8.426.2(根艮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50 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 复,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964 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 3 800 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要确保每小时200公里高速运行的安 全。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这极大地促进了冶金、机械制 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由于新干线可在4 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 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

18、成。(1) 据材料一,分析运河航运对当地产生的影响。(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藏公路的开通对西藏产生的影响。(3) 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简述19世纪以来交 通工具的进步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 据材料四,概括新干线的建设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作用。(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 问注意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从飞洪桥诗的诗句可分析其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从科举状元的数量可分析运河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从 明至晚清人们信仰的变化侧面反映出运河对人们信仰的影响;从“使 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

19、、循规蹈矩向糜然向奢违礼越 制转变”可分析出人们社会习俗与生活观念的变化;第(2)问可从 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对西藏地区开发的影响、民族关系、边境安全等 角度逐一分析提炼;第(3)问从帆船与汽船数量的对比变化可直接说 明世界航运业的变化;分析其进步表现时可借助蒸汽机的改良,联系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有关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即可;分析其对世界市 场的影响时注意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第(4)问从经济发展、科技进 步、制造业发展、文化发展等角度分析即可;第(5)问结合材料信息 归纳,从社会稳定、政策扶持、经济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角度说明。【答案】(1)城镇崛起,手工业、商业繁荣,运河经济文化带形 成;促进了

20、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间信仰的多元化;改变了社会 习俗和生活观念。(2)加强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加快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便利了 西藏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巩固了祖国西南边防。(3)变化: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影 响: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远洋轮船、汽车 飞机的问世,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多元化交通和更加先进的交通工 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 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进步; 带动了沿线新型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提升 了日本的现代化水平。(5) 国家政局;政府的政策;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政府投 入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