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26471489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种鱼类DNA的非损伤检测方法宋君;王东;叶先林;雷绍荣;郭灵安【摘 要】为了减少和改变对濒危野生鱼类的大量伤害性取样,本文探索了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类体表粘液样品中提取鱼类基因组DNA的方法,并用常用的两种分子 标记(Cyt b和D-Loop)检测了分离到的粘液DNA.结果表明,从非损伤性取样的鱼 类粘液样品中能够分离到高质量的鱼类基因组DNA,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工作鱼类 体表粘液的非损伤性取样及其DNA提取,为濒危野生鱼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种 新的非损伤性DNA检测技术.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5页(P853-856,861)【关键词】非损伤性取样;粘

2、液DNA;检测【作 者】 宋君;王东;叶先林;雷绍荣;郭灵安【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 析测试中心,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都610066;四川省农 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都610066【正文语种】 中 文【中图分类】Q9594Q78 濒危物种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样品来源的限制,通过采集诸如大量的珍稀濒危动物 血液、肌肉、肝脏、心脏、肾脏和脾脏等组织材料以提取足量的蛋白质和DNA , 显

3、然是不可取的。在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取样方法主要有3种,即伤害性取样 (destructive sampling)、非伤害性取样(non-destructive sampling)和非损伤性 取样(non-invasive sampling)(Morin&Woodruff, 1996)。非损伤性取样是在不 触及或伤害野生动物本身的情况下,通过收集脱落的毛发或羽毛、粪便、尿液、食 物残渣、鹿角、鱼鳞和卵壳等不同形式的分析样品而进行遗传分析的一种取样方法 (刘丽等,2007)。早期研究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取样,主要采用伤害性取样方式 从鱼类的血液、肌肉、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组织)中提取DNA(薛良义,2

4、000冯洪 雨等,2005;夏颖哲等,2007)和非伤害性取样方式从鳞片中提取鱼类DNA(胡光 源等,2011)。伤害性取样对于濒危野生鱼类资源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因此,探讨 鱼类尤其是濒危野生鱼类的非损伤性取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从鱼类 体表粘液的非损伤性取样中提取DNA并用于后续分析的研究尚无报道。本文采用 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收集了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表粘液和脱落鳞片,同时用无 伤害性取样方法采集了鲫鱼尾鳍作对照,从鲫鱼体表粘液、脱落鳞片和尾鳍中提取 DNA,并用 end point PCR(终点法 PCR)或 real time PCR(实时 PCR)对鲫鱼 C

5、yt b(细胞色素b)和D环控制区的部分DNA片段进行了分子检测,以期为鱼类遗传 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非损伤性DNA检测技术。1 材料和方法1.1 无损取样从市场上购买1尾鲜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质量约150 g,在实验室条件下 常规饲养备用。鲫鱼体表粘液的采集:用小型号的药匙轻轻从鲫鱼体表刮取少量粘液,转移到2 mL 的灭菌离心管中,粘液采集量约50pL。鳞片收集:收集养殖过程中,鲫鱼脱落的鳞片12片,用剪刀剪碎后转移到2 mL 的灭菌离心管中。尾鳍采集:剪取少许(约5 mg)尾鳍,剪碎后转移到2 mL的灭菌离心管中。1.2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质量检测根据Sambrook

6、等(1989)所描述的蛋白酶K-酚氯仿法提取尾鳍、鳞片的DNA。 采用微量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IANamp Micro DNA Kit,天根生物技术 公司,北京)抽提鲫鱼体表粘液DNA,抽提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并略作修改。首 先将收集到的粘液样品1800 g离心5 min,小心倒掉上清液;添加200pL缓冲液 GA重悬沉淀;向沉淀悬液中加入20pL蛋白酶K溶液(20 mg/mL),涡旋10 s混匀, 56C放置60 min,期间每15 min涡旋混匀3次;加入200pL缓冲液GB和1 pL Carrier RNA(1 pg/pL),充分颠倒混匀,70C放置10 min,期间每3 mi

7、n涡旋 10 s;加入200pL无水乙醇,充分混匀后将混合液直接加入到带收集管的吸附柱中, 13 000 g离心30 s,弃废液;向吸附柱中加入500pL缓冲液GD , 13 000 g离心 30 s,弃废液;向吸附柱中加入700pL漂洗液PW , 13 000 g离心 30 s,弃废液; 向吸附柱中加入500pL漂洗液PW , 13 000 g离心30 s,弃废液;将吸附柱中加 收集管13 000 g离心2 min,弃废液,将吸附柱常温下放置约5 min,晾干吸附 柱中残留的漂洗液;将吸附柱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央悬空滴加20 50pL洗脱缓冲液TB。室温放置25 min , 13

8、 000 g离心2 min,将溶液收集到 离心管中。为增加基因组DNA的得率,将离心得到的溶液再次加入到吸附柱中, 室温放置2 min , 13 000 g离心2 min,收集管中收集到的溶液即为鲫鱼体表粘 液DNA溶液。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Nanodrop1000, Thermo)检测DNA溶液的 A260/A280比值、A260/A230比值及其在260 nm处的紫外线吸收峰;然后用水 平电泳分离提取的DNA,观察DNA的完整性。1.3 Cyt b和D-Loop部分片段的检测为了检验非损伤性取样分离到的DNA能否用于鱼类遗传学研究,分别采用鱼类群 体遗传学中常用的两种分子标记Cyt b

9、(细胞色素b)和D-Loop(线粒体D环控制区) 对提取的DNA进行检测。扩增Cyt b片段(475 bp)的上、下游引物分别为5- GACTTGAAAAACCACCGTTG-3和 5-CCTCAGAAGGATATTTGTCCTC-3(农业 部953号公告,2007)25pL扩增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10xPCR缓冲液18.3 pL, 10 mM 的 dNTPs 1 pL,25 pM 的上、下游引物各 1 pL,5 U/pL 的 Taq 酶 0.2 pL,模板DNA约50 ng,然后补充灭菌水至25pL。Cyt b片段扩增反应程序为 94工变性3 min,然后进行35次循环扩增反应(93工变性30

10、 s ,58工退火30 s , 72工延伸40 s),最后72工延伸5 min。采用引物 5-ACCCCTGCGTCCCAAAGC-3和 5-ATCTTAGCATCTTCAGTG-3(刘 焕章,2002)扩增鲫鱼线粒体D-Loop 1000 bp的片段。在扩增D-Loop片段的 25pL PCR反应体系中加入模板DNA约50 ng ,2xPCR Mastermix(天根生物技 术公司,北京)12.5pL,10pM的上、下引物各1pL,然后补充灭菌水至25pL。扩增反应条件为95C预变性5 min , 35个循环反应(94C30 s,55C30 s;72C30 s),最后72C延伸7 min。根

11、据岩原鲤 Procypris rabaudi 线粒体 D-Loop 序列(GenBank , HQ199642), 设计引物 5-CCTGTTATCCTTGTCAAACCC-3 , 5-TGGGATGCAA- TTTATACCTCAA-3 和探针 FAM-5-CGTTCTTGAGT-CCTCCTTGGTTTCG-3- TAMRA ,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尾鳍、鳞片和粘液DNA的D-Loop片段。在 扩增D-Loop片段的20pL实时PCR反应体系中加入模板DNA 100 ng ,2 x qPCRmix(THUNDERBIRDTM Probe qPCR Mix,东洋纺)10 pL,1

12、0 pM 的上、 下引物各 1 pL,10 pM 的探针0.5pL,50xROX reference dye 0.4 pL,然后补 充灭菌水至20pL。扩增反应条件为95C预变性10 min , 40个循环反应(95C 60 s ,60C 60 s)。2 结果与分析2.1尾鳍、鳞片及粘液DNA的质量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尾鳍、鳞片及粘液DNA进行检测,能够清楚观察到在 260 nm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尾鳍、鳞片及粘液DNA溶液均有强烈的吸收峰(图 1)。尾鳍、鳞片及粘液DNA溶液的A260/A280比值分别为2.11、2.05和2.12;尾鳍、鳞片及粘液DNA溶液的A260/A230比值分别

13、为2.26、4.5和2.17。电泳 结果显示,粘液DNA的片段大小与采用经典的蛋白酶K-酚氯仿法提取的尾鳍和 鳞片DNA片段大小基本一致(图2),都远远大于2000 bp , 3种不同组织(器官)的 DNA都有清晰的主带(DNA大片段)。鲫鱼3种不同组织(器官)DNA的 A260/A280 比值(1.8 2.0)、A260/A230 比值( 2.0)以及 DNA 电泳结果,表明 在非损伤性方法采集到的鱼类体表粘液中能够分离到纯度较高、分子量较大的 DNA。图1尾鳍(A)、鳞片(B)及粘液(C)DNA在波长为260 nm紫外线照射下的吸收峰 Fig.1 Absorption peak of ul

14、tra violet(260 nm)of DNA isolated from caudal fin(A),scales(B)and mucus(C)图2尾鳍、鳞片及粘液DNA电泳结果M为分子量(Marker);泳道1、2为尾鳍 DNA;泳道 3、4 为鳞片 DNA;泳道 5、6 为粘液 DNAFig.2 Electrophoresis result of DNA extracted from caudal fin,scales and mucus sampled from crucianM represented molecular marker;Lane 1 and 2 showed the

15、 DNA isolated from caudal fin;Lane 3 and 4 indicated the DNA extracted from scales;Lane 5 and 6 showed the DNA isolated from mucus2.2 Cyt b和D-Loop分子标记检测为了验证获得的鲫鱼体表粘液DNA是否为鱼类DNA以及能否用于后续的研究, 本实验用分离到的鲫鱼体表粘液DNA为模板,扩增了鱼类Cyt b基因中的部分片 段。实验结果显示,与用尾鳍、鳞片DNA为模板的扩增结果一样,从粘液DNA 中也同样扩增出预期的475 bp大小的Cyt b片段(图3),且在Cy

16、t b基因片段的 扩增实验中,空白对照无扩增,显示扩增实验无污染,反应体系工作正常。因此, 该实验表明通过非损伤性方法采集的鱼类体表粘液样品中分离到的DNA中含有鱼 类基因组DNA,能够用于后续分析。图3尾鳍、鳞片及粘液DNA的Cyt b分子标记检测结果M为分子量标准 (Marker);泳道1为扩增实验的空白对照;泳道2、3是以尾鳍DNA为模板的扩增 结果;泳道4、5是以鳞片DNA为模板的扩增结果;泳道6、7是以粘液DNA为模 板的扩增结果 Fig.3 Ampl ified fragments of Cyt b using the DNA extracted from caudal fin,s

17、cales and mucus as template DNA in PCRM represented molecular marker;Lane 1 showed the amplified result of blank control in this experiment;Lane 2 and 3 indicated the amplified result using the template DNA of caudal fin;Lane 4 and 5 showed the amplified result using the template DNA of scales;Lane

18、6 and 7 indicated the amplified result using the template DNA of mucus图4尾鳍、鳞片及粘液DNA的D-Loop分子标记检测结果M为分子量标准 (Marker);泳道1为扩增实验的空白对照;泳道2、3是以尾鳍DNA为模板的扩增 结果;泳道4、5是以鳞片DNA为模板的扩增结果;泳道6、7是以粘液DNA为模 板的扩增结果 Fig.4 Ampl ified fragments of D-Loop using the DNA extractedfrom caudal fin,scales and mucus as template D

19、NA in PCRM represented molecular marker;Lane 1 showed the amplified result of blank control in this experiment;Lane 2 and 3 indicated the amplified result using the template DNA of caudal fin;Lane 4 and 5 showed the amplified result using the template DNA of scales;Lane 6 and 7 indicated the amplifi

20、ed result using the template DNA of mucus采用一对特异扩增鱼类线粒体D-Loop 1000 bp片段的引物(刘焕章,2002),以 粘液DNA为模板进一步扩增鲫鱼线粒体D-Loop片段。以粘液DNA为模板的扩 增结果与以尾鳍、鳞片DNA为模板的扩增结果一样,都扩增出预期1000 bp的 D-Loop片段(图4),而且以3种不同组织(器官)的DNA为模板的扩增条带亮度 (扩增终产物的量)均较亮,显示粘液DNA与尾鳍、鳞片DNA的扩增效率较高, 说明无损取样获得的粘液DNA能用于鱼类D-Loop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图5尾鳍(A)鳞片(B)及粘液(C)DNA

21、D-Loop片段的real time PCR结果Fig.5 Amplified results of D-Loop using caudal fin(A) , scales(B)and mucus(C)DNA as template DNA in the real time PCR以鲫鱼3种不同组织(器官)的DNA为模板,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D-Loop片 段。实验结果显示,根据岩原鲤D-Loop序列设计的特异探针都能与从尾鳍、鳞 片和粘液中获得的DNA杂交,并且分别在17.24、18.42、17.17个循环(cycles of threshold)时收集到高于背景噪声的D-Lo

22、op片段扩增信号,说明从鱼类体表 粘液中分离到的DNA浓度与从尾鳍、鳞片中获得的DNA浓度相差不大(Ct值反 映体系中的模板量)。3 讨论 通过伤害性取样方式如捕捉、损伤,甚至杀死生物个体等方式,采集大量的、满足 统计学要求数量的样本,对有限的野生鱼类资源尤其是濒危野生鱼类资源是极大的 破坏,不利于濒危鱼类的保护。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非损伤性采样方式,从鱼类体 表粘液中提取鱼类基因组DNA的方法,同时采用鱼类群体遗传学中应用较广泛的 细胞色素b(Cyt b)和线粒体D环控制区两种分子标记检测了分离到的粘液DNA, 成功地从粘液DNA中扩增出与对照样品DNA(尾鳍、鳞片DNA)片段大小一致的 Cy

23、t b和D-Loop片段,说明从鱼类体表粘液中提取的DNA用于鱼类遗传学研究 是可行的。收集鱼类体表粘液、脱落的鳞片,对鱼类生长不造成伤害和损伤,这种取样方式是 一种非损伤性取样;直接从鱼类身体上采集少量的鳞片、剪取少量的鳍条对鱼类生 长不造成严重的伤害,这种方式是非伤害性取样。体表粘液、鳞片和鳍条,这3 种不同组织(器官)相比较而言,鳍条是鱼类运动的重要器官,而鳞片对鱼类体表有 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种组织(器官)的取样对鱼类的生存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鱼类 体表的粘液在鱼类运动中起着减小对水的摩擦等作用,但是鱼类会随着不同环境和 条件自动调节粘液的分泌量(刘德明,2011),因此采集少量的粘液提

24、取鱼类基因 组DNA,对鱼类是一种安全的非损伤性取样。实时PCR中的探针能与鲫鱼体表粘 液中分离到的DNA杂交并能扩增出D-Loop片段,表明从鱼类体表粘液中分离到 鱼类基因组DNA是可行和可信的。鱼类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经典的酚氯仿法、甲酰胺法、缠绕DNA以及 普通试剂盒法(张亚平, 1996;刘臻等, 2004;夏红军等, 2004)等,这些方法主要 用于肌肉、肝脏、肾脏、血液和鳍条等组织(器官)中的DNA分离与纯化,对样品 保存要求较高(如低温、组织未腐烂腐等),存在样品用量较大,实验中的有机物 (苯酚、乙醇)残留相对较多,耗时费力等问题。由于鱼类体表粘液中的DNA含量 相对于肌

25、肉、肝脏和肾脏等器官DNA的含量较少,而且考虑到对野生鱼类资源的 保护,因此在非损伤性取样中也应尽量收集少量的粘液。对样品量少、DNA含量 低的粘液,我们选择了微量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IANamp Micro DNA Kit)来抽提粘液DNA。与酚氯仿等传统方法相比,微量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试剂 盒在优化的pH值条件下,采用carrier RNA、离心柱(硅胶薄膜)快速、有效地吸 附DNA,大大提高了 DNA分离效率,同时由于没有采用有机试剂来分离、纯化 及沉淀DNA,所以获得的DNA溶液中有机物等PCR抑制剂含量更低,在后续的 PCR分析中能更高效地扩增基因片段。参考文献胡光源,石

26、振广,张忠亮,等.2011.达氏鳇总DNA提取初探J.黑龙江水产,2:26-28刘德明. 2011 .鱼类体表粘液流变行为的研究 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焕章.2002 .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进化:以鳑鮍鱼类为例J 自 然科学进展,12(3):266-270.刘丽,刘楚吾,张明辉,等.2007 不同保存条件下鱼类组织基因组DNA的提 取效果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7(6):18-21 .刘臻,鲁双庆,肖调义,等.2004 .鲫鱼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探J 水利 渔业,24(6):20.马洪雨,姜运良,岳永生.2005 种从鱼类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的简易方法J.生物技术

27、通讯,16(5):531-532 农业部953号公告-5-2007 2012 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促生长转ScGH基因鲤鱼定性PCR方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夏红军,郑劲松,王丁. 2004 鲸类微卫星引物对长江江豚的适用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8(6):640 夏颖哲,张春光,陈宜瑜,等.2007 福尔马林保存鱼类标本中大片段DNA的 提取J.水生生物学报,31(4):485-491 薛良义.2000 种鱼类DNA的简便提取方法J.水利渔业,20(6):5-8 张亚平.1996 .非损伤性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亚洲黑熊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动物学研究,17(3):253-258 M

28、orin DS , Woodruff 1996 Noninvasive genotyping for vertebrate conservationM/Smith TB,RK Wayne(ed)Molecular Genetics Approaches in Conserv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98-313 Sambrook T,Fritsch EF,Maniatis T1989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2nd editionM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