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doc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22642465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doc(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精选1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圆柱外表积的意义,掌握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外表积。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教学难点能充分运用圆柱外表积的相关知识灵敏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互相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外表积。正方体的外表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二新课导入。1老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外表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外表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络呢?圆柱的外表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外表积)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哪一局部?它由几个

3、面组成?(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反应小节:圆柱的外表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外表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外表积)4老师进展圆柱模型外表展开演示。(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答复进展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5

4、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外表是完好的,哪些外表是不完好的?学生举例:完好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好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老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外表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三新课教学。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外表积是多少?(课件演示)2学生尝试练习,老师巡回检查、指导。3反应评价:(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3)外表积:56.52+12.56=81.64(平方分米)答:它的外表积是81.64平方分米。4学生质疑。5老

5、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好和计算的正确。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外表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四反应练习:试一试。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存整数)2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3老师评议。老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假如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缺乏的现象。五拓展练习1老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展数据测量。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3计算结果汇报。老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

6、哪里出现偏向了?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老师:在实际运用中假如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防止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六稳固练习。1计算下面图形的外表积(单位:厘米)(略)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外表积。(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外表积是多少厘米?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

7、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存一位小数)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2 复习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进步计算才能。2进一步开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敏性。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1口算。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2课本第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先想一想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一样?再计算下面各题。1指名说出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2让学生独立计算。3老师巡视、辅导二、复习分数、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1课本第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拟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拟简便,再计算:1学生独立

8、考虑。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2学生自己计算。3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拟简便。2课本第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让学生自己完成。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展简便运算的。3小结:应根据题目的详细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1提醒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3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辅导。四、作业。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3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使学生明确“折扣”的详细含义,能纯熟地进展“折扣”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

9、用题的解法。2、才能目的:通过观察、考虑、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分析p 和处理信息的才能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情感目的: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可以用数学的目光来对待周围的事物。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折扣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意义以及百分数应用题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折扣”是在商品经济中应用比拟广泛的一个概念,由于几折是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因此,折扣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难点是 “折扣”的有关计算。对象分析p :折扣这个内容是现实生活

10、商品买卖中经常遇见的“数学现象”,无论是聋人还是健听者对它并不生疏。虽然这样,但据理解、调查,我们的聋生对它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学过百分数应用题,但对聋生来说,其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却比不上折扣问题的应用。为此,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百分数的应用)的根底上,向学生传授的百分数应用的另一种既普遍又实在的生活形态折扣。教学策略: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设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展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

11、“金科玉律”。折扣其实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我就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通过提供丰富而带有折扣的生活图片创设情境,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历而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严密联络的,是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进步参与社会生活的才能。教学媒体:主要是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折扣现象,创设情景,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达学与用的

12、相对统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图片。老师:我们经常在商场看到把商品按“几折”出售。如上图中的“5.8折”、“五折”、“3.8” 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销售,也就是我们今节课要学习的“折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教学,明确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使学生及时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络,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我要学”的强烈要求。】二、分层探究,掌握新知。(一)折扣的详细含义。1、考虑(1)商品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厂和商场,为了促销或处理积压商品等多种原因,有时将商品价格降低进展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销售。)(2)“几折”表示什

13、么意思?几折表示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八折=80,表示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4)原价、折扣与现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原价 折扣数= 现价 )2、把折扣数和百分数进展互化。三八折=( )% 五折=( )%70%=( )折 68%=( )折承上启下:折扣数和百分数可以互化,那么你认为折扣应用题也就是什么应用题呢?会解答吗?二、“折扣”应用题的教学。1、准备题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如今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1)学生读题。(2)师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3)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怎么计算?(原价折扣数=现价)(4)学生

14、列式计算,然后师生板书订正。33090= 3300.9= 297(元)答:现价297元。2、教学“例7”。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如今打九折出售,比原价廉价多少元?(学生读题)(1)例7与准备题有何异同?(条件一样,所求问题不同。)(2)“要求廉价多少元?”怎样解答?(原价-现价=比原价廉价的钱数)(3)原价和现价题目中都给出了吗?没有给出的话怎样求?(4)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答,然后集体订正。330-33090=330-297=33(元)答:比原价廉价33元。考虑: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价多少元?(比拟这题和准备题的异同,并让学生说说它的数量关系。)小结:分析p

15、 折扣应用题和分析p 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要先确定单位“1”是还是未知,然后确定算法。【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现有程度和潜在程度之间提供一个向上攀登的“支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到达教学目的。在这里,前一教学步骤都是后一教学步骤的根底,让学生理解了“折扣”的意义才能掌握计算商品折后价钱的方法;掌握了计算商品折后价钱的方法才学习计算商品折后与折前差价的方法就容易掌握了。】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4 设计说明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的开场。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1循序渐

16、进,逐层展开。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那么,引导学生考虑、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才能。2动手实验,打破关键。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圆的周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假如

17、_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24时计时法,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学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才能。教学具:教具钟面、学生准备学具钟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提问口答。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1个世纪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个月?1个月的天数有哪几种情况?2、引入

18、新课。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4时计时法。二、教学新课1、教学24时计时法。1说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时间就是一昼夜。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时?2演示: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起,夜里1时、2时、3时上午8时、9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提问:这是从夜里12时起走了几圈?如今是什么时候的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下面的直线图:第二圈再从中午12时走,下午1时、2时、3时、晚上8时、9时、再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提问: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什么时候的12时?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

19、直线图:提问:谁来说一说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了怎样的两圈,共多少小时?追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板书:1日24小时指出:从夜里12时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时,是12小时;再走一圈到午夜12时又走了12小时,共24小时,所以1日等于24小时。3认识24时计时法。说明:像上面这样分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来记时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计时法。邮电、交通、播送电视等部门为了记时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时间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下午1时叫13时、下午2时教14时晚上12时叫几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几时?指出:像这样的0时到24时的

20、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比,上午的时刻一样,下午的时刻要把普通计时法的时刻数加上12。中央电视台每天19时播放_节目,这里的19时就是下午几时?说明:在24时计时法里只要直接说几时,比拟方便,在普通计时法里,一定要说明是上午几时或者是下午几时。4稳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练习十第1题。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练习十第2题。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强调普通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2、教学求经过时间。1 教学例1。出例如题,读题。画直线图。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这辆汽车从南京的开车时刻是什么时候?到达上海的时刻是什

21、么时候?要求什么?说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时,就是求14时30分到18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追问:路上用了多少小时?你是怎样想的?这里的14时30分、18时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时指的是什么?2教学例2。出例如2,指名读题。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在24时计时法里,这两个时刻各是几时?每天从8时到19时,营业了多少时间怎样计算?老师板书。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6 节约用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通过活动进一步稳固稳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才能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增强学生“

2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教学重难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那么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2、展示相关资料,理解地球上水资状况。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试验结果吧!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师:根据上面的滴

23、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时间1分钟1小时24小时1年水量升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4、出示小明刷牙时不连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假如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C、节约的这些水,假如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独立分析p 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1、学生分组讨论,多

24、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2、出示节水建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7 教学目的: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根底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2、通过理论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2.圆柱各局部的名称(两个底面,侧

25、面,高)。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外表积。二、探究新知: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外表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外表积)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外表积,那么圆柱的外表积指的是什么?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外表积。板书:(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2

26、)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学生审题,答复下面的问题:这两道题分别什么,求什么?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3.理解圆柱外表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外表由哪几个局部组成?(

27、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外表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圆柱外表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公式: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尝试练习。(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2)求下面各圆柱的外表积。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5.小结:在计算圆柱形的外表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局部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三、稳固练习。1.做第14页“做一做”。(求外表积包括哪些局部?)2.练习二第6,7题。四、课后考

28、虑。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外表积时都可以用公式: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8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详细实例的观察,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展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3、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测、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

29、解决与外表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以及外表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外表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以及体

30、积的计算方法。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才能及归纳的才能。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2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

31、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老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老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老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学

32、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2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模拟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2交流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比拟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学生直接口答。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一样?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先分别指出

33、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说各是多少?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立体观念。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课前准备:剪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

34、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展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可以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可以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详细说说考虑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展判断,在此根底上再动手操作进展验证。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考虑过程。3.

35、学有余力时可完成考虑题启发学生考虑: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络?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五、作业1.练习一第5、8、9题。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1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的:1.理解外表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

36、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出例如6:假如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

37、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考虑,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答复进展板书。4比拟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假如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展考虑。3.提醒外表积的

38、含义我们刚刚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三、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详细说明考虑的过程。2.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络?五、

39、作业练习二第3、4题。教学反思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2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才能。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详细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详细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指名答复。提问:长方体的外

40、表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出例如5:指名读题。启发考虑: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2.出示练一练读题后启发学生考虑: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稳固练习1.练习二第5题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2.完成练习二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考虑: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二第8题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考虑讨论:需要木

41、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4.完成练习二第9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假如要给教室进展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展解答。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5、7题考虑题先独立考虑然后同桌交流。教学反思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内容:P10-11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拟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

42、小。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开展观察、操作和想象才能,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课前准备:直尺,木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6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老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假如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小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想一

43、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学生交流。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3.提醒体积的含义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学生独立考虑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通过刚刚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老师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提醒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二、教学例7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老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2.完成“试一试”。同桌交流,指名答复。三、稳固进步1.完成“练一练”第1、2题.先做第1

44、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沉着积的含义上进展解释。2.完成练习三第1-4题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内容:P12-13例8和“练一练”,练习三第510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让学生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考虑、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课前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

45、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各一个,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个,学生每人准备6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指名答复。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学生猜测。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拟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突出:可以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展比拟。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

46、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认识立方米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测一个怎样的正方

47、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老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三第6题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完成练习三第7题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4.成练习三第8、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三第10题。学生观察,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这些木块摆放的情况,瑞得出体积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

48、、作业练习三第5题和考虑题教学反思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P1617例9、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的:1.在数学活动中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30个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可分割的长方体模型,问:你能告诉大家它的体积是多少?说说是怎样想的。老

49、师分割演示后设疑,并提醒课题。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1.出例如9,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2.让学生观察并交流。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在小组里根据拼搭的长方体的数据填表。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正方体的个数体积/立方厘米长方体1长方体2长方体3长方体4根据表格,引导分析p ,发现规律。拼搭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跟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4.引导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三、再次探究,验证猜测。1.出例如10,让学生摆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并提问:

50、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2.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正方体。3.课件演示。4.假如让你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吗?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1.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2.启发引导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并阅读26的说明。五、应用拓展,稳固练习1.做“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做“练一练”第1题。先观察,后独立计算。2.做“练一

51、练”第2题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3.做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后由学生逐一评讲。六、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3题。教学反思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内容:P18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p 比拟的根底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学习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2、。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5米、宽4米、高4米2棱长5厘米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1.出例如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宽和棱长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2.小组讨论;假如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假如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老师板书完好。并用字母公式表示。3.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

53、体积。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三、稳固进步1.做练习四第5题学生分析p 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2.做练习四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3.做练习四第7题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4、8题。教学反思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变换。2.让学生用比照的方法

54、,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展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测1.教学例12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2这两个正

55、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三、稳固深化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出示练习四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出示练习四第13题。学生读题,考虑:两个容

56、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14题教学反思第10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教学内容:P2122练习四第1519题。教学目的:1.在学生掌握体积及容积单位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变换。2.进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变换。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1.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

57、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5题。让学生先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和外表积。集体评讲。2.做练习四的第16、17题。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分析p 后逐题解答。3.做练习四的第18题求第1个问题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再分析

58、p 的根底上逐题解答。三、本节课总结四、课堂作业做练习四的第19题。五、指导解答考虑题。读题后讨论:“外表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是哪局部的面积?这局部面积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尝试解答。六、阅读“你知道吗”内容。教学反思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P23“回忆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纯熟进展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进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展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构造。教学难点:对本单

59、元所学内容进展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构造。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络?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解决有关外表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体积公式和她有什么联络?学生逐题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适时板书。二、练习与应用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说说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估计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自己的判断。分别计算它们的外表积。2

60、.做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读题,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两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这能说明什么?增加的实际上是什么体积?3.做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让学生先说说名数互化的方法,再观察每题是把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4.做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接头忽略不计。假如做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呢?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评讲。5.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假如改做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高应该是多少?学生自己解答,求高时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6.小结三、课堂练习1.0.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820立方分米=立方米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5.14升=毫升=立方厘米2.用72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框架的棱长是多少?所有的面贴上纸,要贴多大的面积?所占的空间是多大?四、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第46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