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2631223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2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观点综述 杜群阳,项丹,俞斌,李凯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 本文对202X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围绕产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产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学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2、号100648x(0X) 202X年8月22-2日,02X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杰教授致辞。会议由专题报告会、分组报告会、编辑作者交流、企业考察四大版块组成。 专题报告会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

3、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平研究员做“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主题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程惠芳教授做“浙江省146家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主题报告;第二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做“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主题报告,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李海舰研究员做“改造我们的研究”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会分别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杜群阳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肖海林教授主持。 分组报告会设四个会场,分别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培丽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永强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

4、授、安徽大收稿日期20X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型市场势力提升研究”(批准号7107314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批准号711731),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际化企业的创业导向问题研究”(批准号10jdj01),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追赶式海外&d投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202Xc2040),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跨国公司纵向控制及我国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2Xc25042) 作者简介杜群阳(17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项丹(988-3),女,浙江杭

5、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俞斌(17),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凯(1982-10),男,山东胶州人,浙江工业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杜鹏程教授主持,并由陈艳莹、江飞涛、刘林青、沈红波、晏宗新、石军伟、杜群阳、汤吉军等作重点评论。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副社长高粮副编审主持了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与到会青年作者交流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考察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团。 一、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平就“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作了主题报告。他从“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辉

6、煌成就、工业发展水平评估、“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评价四个方面对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规模从“十一五”初期的全球排名第四跃升为第二,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具有三大特点,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突出,具体体现在:工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工业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地区差距有所缩小;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等方面。行业

7、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行业协会作用增强。 在阐述对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时,李平研究员在以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工业增长为五大指标的工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十一五”期间,工业整体指数有所增长,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处于增长状态的重要结论。他指出,从生产效率指标来看,202X年以来,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十一五”的前四年,相较于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不断减弱。从工业增长指标来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增长速度

8、超过gd的增长速度。从技术创新指标来看,工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十一五”期间,拥有&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数量以及大中型企业的rd支出急剧上升;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工业企业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向自主创新、由适用创新向突破型创新转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外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引进应用;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加强,研发活动越来越成为工业企业常规化、长期性的经营活动;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工业企业专利数量、工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市场转化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但是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较于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大国,中国研发强度仍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仍然大量依靠外资企业和进

9、口,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掌握不够。从国际竞争力指标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日趋多元化,出口结构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市场结构多样化特征明显。从可持续发展指标来看,中国工业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结构效应影响增强,高能耗行业比重下降对工业节能作用突出;废物初次治理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从工业结构角度来看,“十一五”期间,装备工业增长迅速,工业结构“装备型”重工业化特征推动了工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工业结构调整处于“装备化”向“高技术化”转型升级的阶段。 在总结“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李平研究员对“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他指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条

10、件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要素的价格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内需拉动工业增长作用增强。同时,李平研究员判断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时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并且由规模扩张向深化发展转变。先进制造业将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加速转变是中国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 2显著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融合化发展的特征,实现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将全面提速,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

11、,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在产业政策方面,李平研究员总结了“十一五”的政策特征,“十一五”中国产业政策呈现政策目标聚焦化、政策体系系统化、政策手段多元化的突出特征。产业政策目标聚焦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产业内结构调整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抑制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形成以引导手段、管制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三大产业政策手段,政策手段更加多元化。“十二五”时期的政策走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这一时期,

12、中国产业政策将以推动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着眼点,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为未来产业政策的主线,形成既有统一顶层设计、又能适合区域差异化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的产业结构政策,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的产业组织政策,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就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交流。他指出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

13、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此类行为导致严重的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内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环境保护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艳莹副教授交流了论文“风险厌恶与国有寡占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她从缺少职业经理人市场、优越的生存环境和目标多重性三方面研究了国有寡占企业风险厌恶倾向的成因,认为风险厌恶倾向使国有寡占企业面对成本风险时,价格和产量相对利润最大化值分别升高和降低,面对需求风险时,价格和产量均低于利润最大化值,两种情况都使国有寡占市场资源效率低下。

14、她认为应建立国有寡占企业建立双重绩效评价标准,除了以效率为核心的一般性指标外,还要从重要供给目标的实现、紧迫危机的应对、市场运行秩序的改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等方面建立政策性指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教授、沈永东博士研究生提交了论文“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论文认为行业协会对内职能中的“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与对外职能中的“对外交流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构成了它促进产业升级的六个基本维度。“行业协会自身实力”决定了协会对内外部资源的汲取能力,“政府等其他机构”和“产业类型与产业地位”分别决定协会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协会的

15、资源汲取能力大小和内外部资源的多少决定其在产业升级中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强弱。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泽讲师提交了论文“从国家垄断到竞争: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增长与转轨特征”,讨论了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他认为,一方面,市场竞争为在位企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激励,从而推动了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选择机制改善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总量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作为中国经济转轨的基本特征,从国家垄断向市场竞争的转变成为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 上海财经大学50强企业研究中心余典范讲师将多国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用于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将产

16、业结构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关联特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考察。他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业关联的溢 出效应、乘数效应和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问题在于成长性的缺乏,产业自生能力很差;产业在发展中的扭曲现象可能源于自生机制或关联机制,针对不同的机制扭曲需要不同的政策选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晓萍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提交了论文“干预市场抑或增进与扩展市场产业政策研究中的问题、争议与理论重构”。论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存在的所谓“市场失灵”,实则多是“政府失灵”或“制度失灵”,实施直接干预市

17、场型的产业政策只会使问题更为严重。产业政策应当以维护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机能与扩展市场范围作为基本取向。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徐小华讲师交流了论文“政府引导、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他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是所有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政府引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中部地区显著低于东部和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和合理干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州金融学院周建安副教授提交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他认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与金融

18、市场的放大作用,南北经济差距将会长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南北经济收敛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当南方国家经济中存在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宽松,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当南方国家经济中缺乏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严格,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秦敬云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经济增长率中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2X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X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二、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

19、、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惠芳以“浙江16家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分析”为题,从浙江省在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始,以浙江省146家工业龙头企业为例,阐述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程惠芳教授指出,“十二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浙江虽是经济大省,但是经济小省,资源支撑能力有限,资源和要素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浙江省技术人才短缺,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传统制造业产生较大压力。浙江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持续供给的能力面临挑战。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国际贸易条件变化,传统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盈利

20、能力下降。由此,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工业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阶段,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资源型、低成本、低水平、低效应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这将对浙江政府和企业带来严峻挑战,资源和要素的支撑能力以及经济空间的拓展成为“十二五”的两大主要问题。同时,程惠芳教授特别指出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现象,数据显示,浙江的平均工业增加率逐年下降,达不到中国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是提高工业经济效力,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的关键问题。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源和原材料主

21、要靠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工业经济结构以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为主。 在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发展空间约束的背景下,程惠芳教授归纳“十二五”时期浙江大型企业发展趋势如下:浙江大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浙江的企业多数是由小 4企业成长起来,近几年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浙江可能会有2-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浙江企业成长速度加快,企业成长周期缩短。据统计,146家龙头企业平均成长期为20-30年,目前浙江企业已进入从创立起10年内就有能力成长为大型企业的阶段。大企业集聚的趋势持续稳定,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创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

22、业集中在杭州、宁波、绍兴,并且服务业大企业与制造业大企业互动发展。浙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浙江是市场大省、贸易大省,贸易、房地产、重化工业发展迅速。 程惠芳教授通过对浙江46家产业引领作用明显、成长性好、经济效益突出的工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对浙江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进行判断:浙江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研发投入的强度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张。虽然目前浙江企业还未完全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但是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浙江企业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具备自主研究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核心技术的能力。调研表明,企业更加重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高度关注对核心

23、技术的掌握。浙江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双螺旋模式显著。多数工业龙头企业已经基本经历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完整的创新周期,基本形成动态创新体系,产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企业从重视资源要素的集聚向重视创新要素集聚转变,从重视土地、资源、劳动力投资向增加对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技术领军人才、与国际顶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体系的投资转变,企业对创新要素和储蓄体系的投入不断增强。浙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加重视著名品牌建设,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改善民生。 程惠芳教授表示,工业企业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以下几个

24、方面的问题: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收益难以确定,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要素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创新成本提高太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创新投资的风险增加。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支撑力量不足,银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规模不够,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军型创新人才支撑不够,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成本大幅度增加。转型升级的要素市场竞争不完善,在房地产高利润和资源投资高利润条件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动力和能力还不强,大量社会资本并未投资于技术创新,资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政府对企业著名品牌建设

25、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转型中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够完善。 最后,程惠芳教授指明未来浙江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方向,留待大家研讨,包括:政府创新战略导向与现实市场需求不同步的矛盾。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与强化现有传统行业比较优势的矛盾。传统行业投资见效快,新型战略产业风险大,到底哪一类产业对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有效,需要深入研究。持续提高劳动者收入与企业可持续盈利发展的矛盾。增加创新投入与短期内提高企业效益的矛盾。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大与资源能源供给支持的矛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要素短缺的矛盾。目前浙江科技领军人才、技术人才、设计人才最为短缺,人才支撑不够。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丹鹭硕士研究生、郑

26、江淮教授提交了论文“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代工战略基于苏州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海外背景即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从事国际代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制造业企业从事国际代工主要是基于成本优势;服务业企业决定从事国际代工的因素还包括资本密集度、企业家背景以及企业规模。生产最终品的企业,品牌构成其主要的竞争优势;生产中间品的企业,企业家的背景是从事国际代工的动力。竞争力强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时会受到创新投入、技术密集程度、生产效率以及品牌的影响;竞争力弱的企业,企业战略较多受到 5领导人个人的影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桑瑞聪博士研

27、究生交流了论文“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论文指出,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最突出,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胡晨光讲师交流了论文“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一个双重分工的分析框架”。论文提出了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源动力在于其要素优势的理论,认为这种要素优

28、势以经济圈在世界开放经济格局中要素禀赋“异质性”的双重分工优势为内容,双重分工优势来源于嵌入于区域社会网络关系中的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技术资本、实物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优势;双重分工优势导致要素流动的“逆嵌入性”,促成了集聚经济圈的形成,决定和制约传统影响产业集聚的基本因素。 郑州大学经济学院周阳敏副教授,交流了论文“回归式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案例研究”。他将固始银针产业集群的发展划分外出务工积累、回归固始设立生产车间、二次创业开办加工厂、企业转型升级创办现代化的企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群式发展等五个阶段。他认为,区别

29、于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具有成本低、阻力小、速度快、模式新、风险小等五个显著特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石军伟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测算基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论文指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效率在22X年前显著高于第 一、第三产业,近年来却明显下降,表明传统工业的发展改革遇到瓶颈,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同时,西部地区金融业的贡献效率下降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制约,房地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最大,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待观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讲师、尹志峰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

30、究员孔欣欣副研究员基于对德阳灾后企业的调查,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特征:一是不同产业的可专利性以及获得的专利结构差异较大;在考虑专利申请的集中性后,产业的专利密度与研发密度呈现负的相关性。二是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创新动力与创新类型、创新的信息来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三是发明专利密度与企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密度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减小;四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可能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文嫮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链变迁研究”,她认为近年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量发生如下变迁:第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链发生变迁的

31、原因主要是:市场规模的变化、交易成本变化、中间环节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第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链发生的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价值链总体创造的价值锐减;创意制作环节和播出环节的整合,价值链变短;价值链各环节价值实现形式的变化,网络营销和虚拟商品取代短信投票的收入;最后,价值链各环节利润空间的变化,播出环节的价值创造增加。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付文林副教授通过一个融入二元经济、价值链嵌入模式的特定要素模型,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化特征提供了一致性解读。他利用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面板数据,证明了中国目前较低的国际分工地位是造成国民收入分配

32、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制度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整体产业的价值链攀升,提高国民经济的价值创 6造能力。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俞荣建副教授交流了论文“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结构、模式及其升级影响”。他认为,浙商代工企业嵌入的gv治理,具有“关系导向、权力结构、价值治理界面、知识治理界面”等四维结构;存在“掠夺型、俘获型、伙伴型与市场型”四种模式;gc治理对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特征,代工能力的提升并不必然地带来关系租金份额的提升,“掠夺型”与“俘获型”模式中代工企业专用性代工能力的构建,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其被“套牢”的窘境。 南京师

33、范大学商学院宗文博士研究生交流了“全球价值网络与中国企业成长”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基于价值链条的四区段,即研发区段、制造区段、营销区段和营运区段,提出了横向升级,即价值链条上的升级,“一”字型成长模式;纵向升级,即价值网络上的升级,“1”字型成长模式和混合升级,即价值升级和价值网络升级同步推进,“十”字型成长模式。 暨南大学蒲华林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资源配置:原因、路径与组织模式”,认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逐渐盛行的时代,中国依据自己的要素禀赋主要参与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和低附加值的生产阶段或环节。因此,中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是充分利用产品内国际分工以及由

34、此形成的全球生产网络,通过全球资源配置,逐步向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的生产阶段或环节转变。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何小钢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个行业的实证考察”。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已实现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但202年后集约型增长受到一定抑制。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

35、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授,交流了“中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背离之谜”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迅速上升的情况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在相同人均gd下的水平、明显低于同等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产生这一“背离之谜”的根源在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引发的“制造业成本病”,服务业产出增长明显受到规模保持递减诅咒,在制造业难以再扩张时,最终导致服务业与制造业劳动率低位徘徊,经济陷入全面停滞。要避免这一情况,必须改变资本投资驱动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增加人力资本密度和生产者服务业外资利用力度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杜群阳教授交流了“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

36、究评述”。论文在归纳创业导向及其维度、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跨国创业导向维度、海外子公司的跨国创业导向、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天生全球化企业的跨国企业导向等四方面对跨国创业导向的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时滞因素、前因变量、中国情境等五方面展望了跨国创业导向的研究前景。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汤吉军教授交流了“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分析”的研究成果。论文从不完全市场结构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高管与员工薪酬)和谐与冲突问题,认为解决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重点,一是要完善产品市场,打破产品市场垄断结构,允许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二是要完善要

37、素市场结构,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垄断,降低交易成本,允许生产要素区域间和国际间充分流动。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陈闯副教授交流了论文“研发组织结构对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影响的 实证研究”。他认为,将研发活动集中在公司总部的研发管理模式会明显增强研发活动中探索性活动的比例,且这种作用会随着研发体系决策自主权的加大而变得更明显;将研发活动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研发管理模式会增加开发活动的频率,但这种效应在决策自主权大的研发体系中反而会降低;混合结构更加有利于组织在探索与开发活动之间取得平衡。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曹柬副教授基于演化博弈理论讨论了纯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制造企业运营模式演化过程,分析了经济欠发

38、达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在绿色运营模式扩散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纯粹市场机制的作用往往难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企业最终均采用绿色运营模式的演化结果;政府可以审时度势地采用检查策略、奖惩手段以及相关调整措施来推动制造企业绿色化运营战略的实施。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陶锋讲师、杨舜贤博士生、郭建万博士提交了论文“环境约束下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主要有四点:一规模技术效率是影响我国大部分省份火电行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沿海地区或煤炭资源丰裕的省份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二是市场化改革是火电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有助于提升发电行业技术效率。民营化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

39、组成部分,但民营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验证。三是煤运电联动机制对火电行业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是小机组的大量存在损害了我国发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可以提升火电行业技术效率。 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的晏宗新教授提交了论文“流通业的变革研究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提出我国流通业变革的政策建议:一是要以虚拟价值为导向,发展流通金融服务业,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在发展虚拟经济过程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流通产业的高端价值链创造。三是要建设流通产业数据系统,特别是要注重流通信用制度的

40、建设。四是要建立高效而快速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流通行业实施实时监控,对危害流通产业发展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引导流通产业向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唐辉亮博士研究生交流了“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该文献综述通过对企业转型和升级定义界定、模式、升级路径、影响因素文献进行梳理,指出现有文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定义不明确、升级路径单 一、转型和升级混为一谈、缺乏对转型升级的衡量评价等。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米运生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互补性资产、双边依赖于要素契约的内生均衡”。他认为,农户互补性资产能生成如下双边依赖机制:互换抵押品等所形成的利益共享;企

41、业退出给农户带来的非对称性损失、降低农户未来投资回报率等所形成的违约成本内在化。博弈双方合作下的利益共享提升合作意愿,策略性违约下的一损俱损抑制机会主义。通过双边依赖机制,互补性资产能抑制农户提租动机并解决资本被土地套牢、利润被地租侵蚀等问题,要素契约也因此而具有内生均衡性和可扩展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聪聪博士研究生交流了“投行网络拓展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出,较高的规模差异性、较低的功能互补性与较弱的小团体根治性将导致投资银行采取网络拓展行为;而投资银行的拓展行为对其绩效产生正负双重影响,在有利于其获取承销机会的同时,降低了承销项目的合作契合度。 湖南科技大学商

42、学院杜龙政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企业集团治理与创新转型关系初探”。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治理,正在由计划经济的“行政型治理”向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型治理”转型;建国以来的企业创新,经历了“生产型”、“市场型”和“技术型”三个阶段。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型企业集团”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需要在设计、工艺再造、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创新能力。 8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陈有华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债务融资与企业广告竞争行为”。论文研究了企业债务对其广告竞争行为的影响,得出企业初始市场地位高降低其广告竞争投入、企业负债多促进其广告竞争更激进、企业广告投入边际成本的相对大小以及广告投入的外部性影

43、响企业广告竞争行为的研究结论。 五、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碚,以“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为题,比较直观地介绍了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状况。金碚研究员从苏东坡与佛学禅师之间的小故事引申出学术研究都是用心中已经存在的框架看问题的道理,即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有最基本学术的假设,然后要有逻辑,用假定看世界。金碚研究员通过图形阐明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概念假定。提出各种假设,包括本体位假设、条件性假设、技术性假设。在假设条件下推导出理论体系,形成理论框架、推论、假说等等。在现实中运用、检验。既要能解释现实的科学,又要在历

44、史过程中接受检验。检验的结果是证实或者证伪。对概念、假设进行反思、修改。 金碚研究员把学术成果的主要类型分为。按导向性来分,分为学科导向、方法导向、问题导向。学科导向的论文沿着概念假定进行假设推导这一逻辑进行研究,进行基本的概念推理,发明学术的理论、假说。学科导向的论文较为前沿,朝着推进学科发展的方向发展,难度很大。方法导向的论文不改变学科的逻辑体系,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和突破。问题导向的论文是用学科的工具、方法来谋求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应用经济学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问题导向类型。按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一定情境假定前提下的成熟理论在相同的情境条件下和不同的情境条件下的运用。经济学

45、的成熟理论来自于西方,但是西方理论的情境假设与我们不同,那么就有了在相同和不同的情境条件下,成熟理论运用的不同。举例来说,产业经济讲结构行为绩效,结构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绩效的理论框架是西方的,而在中国更重要的是机制的问题,机制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绩效。理论产生情境假设与研究对象的情境相同或者不同,也给学者创造了许多开展研究的机会。按学术成果的论证过程区分,是完成了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证明还是仅仅是一种表达。证明是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难度比较大,而表达仅仅是阐明逻辑上的一致性。很多的论文混淆证明和表达,用了很多精细的数学公式,其实只是表达他的想法,不能证明。按照结论分,分为众所周知的结论和出人意料

46、的结论。众所周知的结论是该论文用了很好的表达方式,得出与常识一致的结论,这一类论文要求方法论要做得精致。出人意料的结论是该论文的结论与常识不一致,结论很吸引人,但是要做的扎实。 金碚研究员指出学术成果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复杂的论述证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认识。有些论文通过复杂的论述把问题说复杂了,最后得到的结论仍是众所周知的认识。如果论文运用了更新、更严密的方法,或通过更精致的描述来证明都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把问题说复杂意义不大。用精致的数学表达形式获得了一个逻辑不甚严谨的结论。这种问题十分常见,数学的模型是加进去的,追求形式化。数学表达形式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最精致的,最不易产生歧义的。运用数学表

47、达形式的目标是要把结论说得更严谨,有些文章反而更糊涂、不严谨,那么不如用文字来说清楚。忽视情境差异,假设条件不成立。这在研究现实情境的问题中常常会出现。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情境假设,情境假设差异太大,假设条件不成立,不足以推导出结论。推论逻辑不严密,看不出是在演绎还是在归纳。归纳和演绎两者有各自的要求和原则,不能混淆。目前,受传媒业的不利影响,论文经常出现用小概率的事件去推导出符合大概率的规律,这是常见的逻辑错误。学术研究应该关注大概率事件,很多对大概率事件的研究反而不够。学术水平体现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形式或内容上体现学术水平都有研究发展的前景,但中国产业经济学就目 前来看,在形式上突破难度

48、较大,希望学术成果在内容上表现出学术成就性。 最后,金碚研究员就目前在现代学术的氛围和信息环境的背景下,学术界少有大家,少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状况,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的学术氛围以及信息环境比过去都要优越,研究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更多样化。但是有利有弊,信息环境的迅猛发展对学术研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少有大家,少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研究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海舰以“改造我们的研究”为题,从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开始,指出改造我们的研究的必要性。他把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模型证明,工具至上。从上个世纪9年代

49、以来,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数学方法、工具取得进步,但是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了一种不良的趋势,重视工具而忽视想法,本末倒置,即学术论文倾向于用一个众所不知的模型说明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过程复杂,结论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过分崇拜实证研究。现在实证检验众所周知,大量采用,用实证检验来验证常识,很多理论实践已经检验了,再拿来进行实证检验。把实证研究方法当作未来研究方法,甚至最高研究方法,缺少理论的突破。五重五轻,人云亦云。包括:第一,重发表轻实用,功利性研究,对发表的关注超过了对知识的追求,对职业的关注超过了思想的创造。第二,重证明轻发明,不是发现真理、发现思想,而是证明知识或是证明常识。第

50、三,重模型轻思想,方法创新、思维创新都很重要,但是要以思维创新为主,不能本末倒置。第四,重规范轻创新,论文很规范,但是没有思想,规范化、模式化、格式化严重扼杀了创新。第五,重写作轻修改。 在学术研究坚持的导向问题上,李海舰研究员归纳出六大导向,包括:问题导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文献中寻找问题,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做研究。坚持三层分析,从数理分析,到机理分析,再到哲理分析,不能把数理分析作为唯一和最高的分析,应对分析方法进行延伸和推进。融入国学。目前学术的研究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缺少中国元素,不能解释中国实际的问题。回归定性,要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再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形成循环。所有的定

51、量分析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的。经济学、管理学的论文若不以定性分析为主,则必然影响思想的开阔性。以制造思想为主流。顶天立地。理论顶天、实践立地,要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 那么怎样改造我们的研究呢。李海舰研究员给了我们四点建议,包括: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济学应用性强,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们要通过调查实践得出理论。没有调查不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不仅没有真知识更没有真学问。第一位是调查,解决现象问题,解决感性问题。第二位是研究,解决本质问题、解决理性问题。重视创新思维。第一,追求异质化思维,突出个性,与众不同。第二,采用三段性思维,实现思维的延伸。第三,用三分法看问题,一分为

52、三,一分为多,多角度得到多观点。第四,拆墙式理论,把形神打通,数道打通,理论与实践打通。第五,运用曲线思路带动启发思维。方式方法的合理使用。更好更有效的运用西方的模型,将工具与思想合为一体。本土化的问题通过规范化的方法,得到原创性的思维。人格的独立。要坚持人格的独立,空间的自由,不要受生存压力、权威、权力的限制。 10 hinkigonraormationanupgadeochineeindustiaecoomyanoverviewforumontransformtonaugradngofchineseindusrialecnomy& 22Xhinseidustileono”ogscolars

53、nference duqun-yng,xiandan,uin,likai (colegesofeconmicsanmangentofzhejiaguniesiyoftechnoly,azo3102,chia) abstact:thisarticleisoeviewofforumotransforaoadgigohineseindustrialcnmy20”cheseindustialeconomy”youngscholarsconferce.thpapesbmiedbtheyoungchlrsinvolvngeseiusrdveloenndinustialices,thereonalecono

54、yandnutrilupgae,eindustrieconmupgradebseonegobalvaecn,theopprtuniyandteteofdustyrasoratioadupgad,aademicdirctionndmtodofinustryenoic,ec.thartilrflectshelatethoyandtheracticexplionftheyouscholaregagesitheeaoinustralecomicadtrnformtionanugradingofchineseindusties keywors:indtryecooy;thetransformatnnup

55、grdinofndustriaconomy;acaemidrctio 即时联系方式:杜群阳3571691351 第二篇: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荐实施三项措施,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规律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保持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招商选资。加快资源招商步伐,突出“*”与*高速等主要干线的区位优势,加快对接*高新园区*园区建设,全力完成园区拆迁任务,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新兴物流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引进高

56、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严格执行规划。严控界限,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高质量建设配套设施,高起点营造工业集中区环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2、推动转型提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安全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实行“挂钩联系”服务模式,持续开展“*”活动,加强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把扩大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动力,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保持生产经营健康稳定。积极扶持零部件、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引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进一步进行市场整合、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资源分

57、配等,加快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学习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拓宽视野,突破自我,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管理架构,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开拓型企业家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市级技术中心*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加强产学研联合。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为重点,全力引进我镇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利用新技术、合作开

58、发产新产品,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主动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增强服务工作的灵活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奋力推动我镇工业经济跨越提升。 第三篇: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2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突破;下更大力气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沿海开发开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条件,

59、统筹推进苏北振兴、苏南提升和苏中崛起,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江苏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阶段,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向创新型经济升级,着力建设“三个高地”:就是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实现“三个提升”:就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

60、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首先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四是环保产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

61、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环保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环保基地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新传感网产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其次,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

62、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更多的“江苏制造”变为“江苏创造”。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最后,要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规模培训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发展创新型经济

63、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既是江苏的重要特点,也为我们转型升级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立足当前保增长与着眼长远促转型的关系,企业主动、市场驱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第四篇: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是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是确保实现工业经济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科学判断经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转型升级措施,确保在实现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平湖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铸就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