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实验班测试卷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2610527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历史实验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实验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实验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实验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实验班测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实验班)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鼓励发展工商业 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 B C D2、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A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 B废除债务奴隶制C禁止粮食出口 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3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4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2、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5、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6、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7、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8、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9、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10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封建王权屈从

4、于教权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12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13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

5、文宗 B路德宗 C英国国教 D胡格诺派1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16、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A 、阿里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进行政治改革C、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片面的,实质仍然是封建统治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17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6、。” 这座塑像是A彼得一世 B叶卡特琳娜二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18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19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20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

7、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21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制度设立农工商总局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 B C D22.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 C.明治维新后D.戊戌变法后2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24.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梭伦改革戊戌变法穆罕歇德阿里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A. B. C. D.25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商鞅变法

8、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梭伦改革前雅典贵族展开激烈的辩论材料二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 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料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所写。材料三、 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1) 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政治特征?(2分)(2) 根据材料评

9、价陶片放逐法。( 2分) (3) 伯里克利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够体现伯里克利这一原则的改革措施?并试加以评价。(4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

10、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2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政治的意义。(2分)28 、(

11、15分)阅读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

12、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3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4分)(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2分)(4)三段材料作者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 (2分) 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4分)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

13、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

14、,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分)(3)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