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602100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徐连祥【摘 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确实比前几版更加完善了.然 而,在近些年的语法教学实践中仍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词单独 作谓语的问题,中性宾语的分类问题,谓词性宾语的相关问题,时地补语与时地 宾语的归属问题,存现句判定标准问题以及其他零散问题.把这些问题写出来,供教 材的编纂者、从教者和学习者参考,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稳定, 更加完善,更好地利泽于广大的使用者.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6页(P123-128) 【关键词】 语法问题;句法

2、成分;三个平面理论;系统;科学【作 者】 徐连祥【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 中 文【中图分类】 H1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简称黄廖本),从1981 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 出版,直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增订五版,面世 30 多年来,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好教、好学、效果好”注黄伯荣. 我们是怎样编写现代汉 语教材的J.东方论坛,2009(3) : 67.,这的确是广大使用者的心声,也是较为 客观地反映;同时,这套教材也是首批重点推荐使用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之一, 自2007年以来,增订四版、增订五版,又先后被评选为普通高等教育“

3、十一五” 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它的优点和成绩。特别是增 订五版,比前几版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比前几版更加 得心应手,但同时也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对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仍存在的 问题做一下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教材的进一步修订、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有益的 参考。为了便于阐述,以下凡直接写出页码的,均属黄廖本增订五版下册,涉及以 前版次另行标明。一、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 第60页,“动词单独作谓语常常要在前面或后面带上别的成分(修饰补充或动态 语气等成分)”的说法不妥,既然说动词单独作谓语,就意味着前后没有别的成分, 如果前后还有别的成分,就不能

4、说是动词单独作谓语。教材以第 59 页例(4)(9)(14) 来说明,不妨实录之:(4)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9)个个|看得眼花缭乱。(14)后天,这个学校所有老师|都到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以上三例中的动词“走”“看”“检查”的前后,的确都带上了别的成分,即上面 括号里所指的“修饰补充成分”,然而,这时作谓语的不应该再看作是单独的 “走”“看”“检查”,而应该是包括了其前后所带的“修饰补充”成分共同作谓 语了,例(4)的谓语是“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例 (9)的谓语是“看得眼花缭乱”, 例的谓语是“都到指定的医院检查身体”,而其中的“走”“看”“检查”只不过 是谓语中心而

5、已。接下来,第60页的下面,进步阐述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条件, 其中第四个条件是“常常要加上定的语气词或动态助词”,此即上面括号里所指 的“动态语气等成分”。细究起来,这与动词带上“修饰补充”成分的提法本质上 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所带的是实词(或主要以实词构成的短语),后者所带的 是虚词罢了,然而虚词也是词,有虚词共同作谓语,就不宜看作是动词单独作谓语 了。陆俭明指出:“只有在下面几种语境中,这些动词才能单独作谓语:一、表示 意愿。二、表示对比。三、表示祈使。四、提问。”陆先生在每项条件下面都给出 例句,这里依次各录一例,附标原例序号:(7)“谁去?”“我去。”(9)“他们抽 烟吗?”“小张抽

6、,小李不抽。”(11)鲁四凤:妈,您喝。(13)现在谁看?注陆 俭明现代汉语里动词作谓语问题浅议Mll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论.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3:192-193. 显然,上面例句中单独作谓语的动词前后,没有任何 “修饰补充或动态语气等成分”。二、中性宾语的分类问题第64 页,中性宾语又下分十小类,并给出相应的变换式以供验证。其间存在具体 例子与相对应的类别及变换式不吻合的情况。(一)处所宾语的例子与所属类别不吻合处所宾语的两个例子中,有一个是“坐车上,并给出用以验证的变换式“在 坐”。问题如下:一方面,“坐”所搭配的表处所的词语(这里只谈方位短语)通常 是静止的,比如:坐地上、坐地板

7、上、坐床上、坐蒲团上等,一般不会以交通工具 为搭配对象。试想,如果不是旅行,能允许随便到火车、汽车、轮船、飞机上去坐 吗?另一方面,作为交通工具,通常不说“坐上”,或“在坐”,而说“坐火车”“坐汽车”“坐船”“坐飞机”。在这种搭配中,“坐”已不是“把臀 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的含义,而是引申为“乘;搭” 的含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 印书馆, 2016 : 1757. ;搭配的对象,也不再是处所,而是交通工具,这一点很 容易得到证明,比如火车、轮船都有卧铺,普通列车还有站票,但仍然说“坐火 车”“坐轮船”,不会因此而改“坐”为“卧”

8、或“站”。因此,作为处所宾语, 在“坐上”结构中,一般不应以交通工具作为方位中心,反之,“坐火 车”“坐汽车”“坐船”“坐飞机”等,则不应归于“处所宾语”,而应归于“方 式宾语”,正如同“寄航空”是邮寄的方式,“存活期”是存款的方式,“坐火 车”“坐轮船”“坐飞机”等是旅行的方式。(二) 时间宾语、原因宾语的例子与变换式不吻合 “时间宾语”举了“熬夜”“过中秋节”两个例子,并给出用以验证的变换式“在里熬着”“在时过”。问题是所举的例子无法用给出的变换式进行验 证,比如“过中秋节”并不能变换成“在时过”,我们一般不会说“在八月十 五时过中秋节”,也不说“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时过”,因为这话几乎没有意

9、义。再 看另一个例子“熬夜”,这里须指出,“熬夜”并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动宾型合成 词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 馆, 2016:13. ,现在我们把它临时扩展为短语“熬了一夜”,也同样不能变换 成“在一夜里熬着”。“原因宾语”举了“避雨”“缩水”两个例子,给出的变换 式是“因而躲避,其中的“缩水”也是动宾型合成词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 1256.,而非 动宾短语。再来看“避雨”中的“雨”,与其看作是躲避的原因,不如看作是躲避 的对象。依给出的变换式变换成“因雨而躲避”就显得很牵强;“避雨”还可

10、以“避避雨”这种重叠形式出现,若变换成“因雨而躲避躲避”就更觉得别扭了。如 果再进一步将“躲避”换成同义词“避开”,比如说“避开敌人,保护药品”,就 更容易看出不是因敌人而躲避了,“敌人”只是躲避的对象而已。三、谓词性宾语的相关问题(一)谓词性宾语的范畴被缩小了 第65页,真谓宾动词的界定是“能带谓词和动宾、壮中等动词短语作宾语的谓宾 动词,但不能带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准谓宾动词的界定是“可以带以谓词 为中心的定中短语,而不能带动宾、壮中等短语”。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从动语的角 度看,是缩小了真谓宾动词和准谓宾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从宾语的角度看,则是缩 小了谓词性宾语的范畴。先说准谓宾动词,只

11、指出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可以做 它的准谓宾语,事实上,有些谓词也应该并且能够做它的准谓宾语,如此处所举的 “给以”“加以”“予以”“致以”“进行”五个例词,有四个例词都找到了谓词 作宾语的例证。如:“给以帮助”“加以解决”“予以支持”“进行讨论”注中 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 444,622,1599,681. 。次说真谓宾动词,所带的宾语,功能上只限于 动词性的,结构上又限于动宾短语、壮中短语。那么,功能上看,形容词性短语能 不能做它的宾语呢?结构上看,动宾、壮中短语之外,中补短语和谓词性的主谓短 语能不能做它的宾语呢?回答是肯定的。

12、在所举出的真谓宾动词中,就以“认为” 为例,比如说:“认为她很好”“认为好得很”,“认为”搭配的这两个宾语,功 能上看,是形容词性的,结构上看,前者是主谓短语,后者是中补短语。 (二)动宾结构与兼语结构的冲突问题第 65 页,谓宾动词中含有“抱怨”“埋怨”(名真谓宾动词)和“称赞”“赞成”(名真准谓宾动词),而第93-94页的“爱恨式”兼语句中也含有“称赞”“埋怨”这类动词。上面已经证明,真谓宾动词可以带包括主谓短语在内的谓 词性短语作宾语,而“爱恨式”兼语句却也清楚地说明“前一动词常是表示赞许、 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它是由兼语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于是麻烦就 出现了,当“抱怨”“埋

13、怨”“称赞”“赞成”这类动词出现在谓词性主谓短语之 前的时候,是析为动宾结构呢,还是析为兼语结构呢?比如下面对包含“称赞”和 “埋怨”的两个结构所做的动宾和兼语的不同切分,到底应该如何取舍呢? 称赞张大力能干动宾称赞张大力能干 动 宾兼主 动 埋怨赵老憨窝囊 动宾 埋怨赵老憨窝囊 动 宾兼主 动四、“时地补语”与“时地宾语”的归属问题 第 73 页,列有“时地补语”,即“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 括表示动作的终止点”的补语。我们将教材“时地补语”的例子汇集在一起,为了 方便查找,前面标示原例序码,后面标示所在页码:(1) 这事就出在1949 年(73)(2) 人们都知道自己生

14、在何处,却不知道死在何方(73)(3) 两个小伙子走向海边(73)给她送到火车站(26)(4) 从早上工作到晚上(26)我们暂时将这类所谓“时地补语”及前面的中心语概括为:V+到(在、向) + NP格 式。这里之所以提出是“时地补语”还是“时地宾语”的问题,是因为这其中的“到、在、向”在黄廖本语法体系里都是具有动、介两类语法功能的词(见第 10 页“动词”部分和第 26、27 页“介词”部分),在上面的格式里,如果它们是介 词,自然与NP组成介词短语,作V的时地补语;如果它们是动词,则先与V构 成中补短语,共同作NP的动语,NP则为时地宾语。实际上,NP做时地宾语要 比倒(在、向) + NP

15、”做时地补语更为合理。第一,“到、在、向”与NP之间可以插入动态助词“了”。比如可以说:这事就 出在了1949 年;两个小伙子走向了海边;从早上工作到了晚上;给她送到了火车 站。至于“生在何处”句,因为表达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而不是叙述具体的 事情,所以不便加“了”,但是在叙述具体的事情时是完全可以加的,如:他生在 了抵抗侵略的战争年代,却死在了抗战胜利的前夜;他生在了贫苦家庭,却死在了 富贵乡里。与此相类的还有:他的书落在了寝室里;她的笔放在了桌子上。我们知 道,动词能后附动态助词,介词是不能的,而“是否能加动态助词”也正是教材 (第 73 页)所强调的区分动词与介词的重要标志。第二,如

16、果作介词处理,NP为时地以外的名词语,都讲不通。比如当“到、在、向”用于人的五官功能动词与所关涉的对象之间时,整体析为中补结构就讲不通, 我们不说:看到鲜花,听到歌声,闻到香味,尝到滋味,说到这件 事。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只有当NP为时地名词语时,“到、在、向”等才为 介词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那就等于说是时地名词语决定了前面与之搭配的是介 词,这显然是说不通的。一方面,时地名词语前面除了介词,也不排斥(甚至更多 的情况是)动词等其他词类与之搭配,就以“晚上”“火车站”为例,比如:过了 晚上,一晚上,昨天晚上;进火车站,北京火车站,寂静的火车站。另一方面,介 词既可以与时地名词语搭配,也不排斥

17、(甚至更多的情况是)与其他名词语搭配,比 如:以雷锋(为榜样),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在我(看 来)。反过来说,“到、在、向”为动词,NP为时地宾语,就没有上述冲突了。五、存现句判定标准问题 众所周知,存现句属主谓句,存现句重要的句式特点之一就是句首有处所词语作主 语,而据第88页和第106页都将存现句划归于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来看,黄廖本 也是坚持这种观点的。比如黄廖本(第 88 页)在讲“几种常用句式”时就特别强调:“主谓句中的动词谓语句最复杂,特点多。这里选讲其中常用的、有结构特点的几 种句式” ,而这几种常用句式中就包括存现句;另外,第106页主谓句与非主谓

18、句的句型列表中,同样将存现句划入主谓句的范畴。这里的问题是第96页存现句 的例句中出现了例(11)“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 而且在此页下边还特别作了这 样的说明:“前段是处所段,可以同时出现时间词语如例(11),那是时间修饰,是 状语,它是存现句的可有成分,不是必有成分(指处所词语)”。我们注意到其增订 四版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93.、 增订三版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129. 也都曾举过这个例子,因此可以断定此例并非误举,而是代表了教材这样一 种观点:存现句中表处所的主语前即使出现了时间状语,仍

19、然是存现句。这一判定 存现句的标准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依据是:句首出现时间状语后,改变了原主谓结 构的性质,而成了状中结构,这一点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便可得到证明,就是说, 当句首出现了时间词,原存现句(如“村里死了两头牛”),则转化为整个状中结构 的中心语,说状中结构里的一个句法成分是存现句,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如果认为 整个状中结构仍是存现句,则显然又违背了句型上属主谓句、句首要有处所词语做 主语的大前提。六、其他零散问题一是第7页, “划分词类的依据”部分增加了词的“职位”“主位”“宾位”等 概念。先说“职位”,出现在“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 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

20、词的职位”这句话里,一者有歧义,就是说它既可 解作实词的语法功能,也可解作词的语法功能;二者概念孤悬,即这个概念只在此 处出现过一次,此后再未提及。再说“主位”“宾位”,其源头是马氏文通模 仿拉丁语的“格”而创的所谓汉语“名代诸字”的“次”注马建中.马氏文通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89. ,后来,新著国语文法又依“次”而立“在 主位”“在宾位”等实体词的“位”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2:33. 。这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汉语实际的。二是第17 页,有“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的说法。由于关涉 到构形形态的问题,此处应明确数量短语的重叠与词的重

21、叠的关系,因为在前面 (第 8 页)讲构形形态时,只谈了词的重叠,而且只举了动词、形容词重叠的例子, 现在出现了数量短语的重叠,那么,数量短语的重叠与词的重叠有何联系?其间的 区别何在?为什么其他结构类型的短语不能重叠而数量短语却可以重叠?与此相关 的是,第47 页将“一步一步地走”中的“一步一步”仍标作“数量短语”而未 标数量短语重叠,前后也不统一。三是第30 页,有“助词给紧靠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态”的说法,但例 (13)“房间我都给收拾好了。”和例(14)“我把房间都给收拾好了。”其中的 给 恐不宜认为是表示被动态的,因为这两句中的“给”,语义上都是指向施事的 “我”,而不是指向受事的“房

22、间”。四是第36 页,形、动兼类的例词中出现“努力”一词,根据第12页的“形容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的标准,“努力”不能兼动词,因为“努力”不能带宾 语。五是第47 页,中补短语的中心语和补语“由谓词充当”的说法欠于周严。中心语 似应改为“由谓词语充当”,比如“去北京两次”是动宾短语作了中心语,“站起 来三回”是中补短语作了中心语。补语的问题复杂了一点,除了谓词语,介词短语、 数量短语等也能作补语。总之,补语成分单是“谓词语”还不能涵盖,或可前加 “主要”二字。六是第59 页,将例(21)“拆台”标作“动宾短语”不妥,“拆台”是动词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

23、书馆,2016:139. 。七是第60 页,在“句法成分”里插入“主语和话题”的内容也不太合适。这里, 要讲清主语和话题的关系,就必然要涉及三个平面理论,不展开,讲不透;若展开, 此处及此前均未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具体内容。建议放在第 108 页“语用分析” 部分,这样,内容分布也显得整齐划一。八是第65 页,以“大家正在想象美好的感受”的“美好的感受”作为准谓宾语不 妥,因为作为准谓宾语的定中短语,中心语要求是谓词,而“美好的感受”中的 “感受”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的含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 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 425.,不是谓词 而

24、是名词。九是第65 页,真谓宾动词“准备”,还可以带名词语做宾语,如:准备材料;准 备一桌饭菜;准备发言提纲;等等。应将其归为“名真谓宾动词”。十是第87 页,给充当主语、谓语成分的词语定性存在结构、功能混杂与定性有误 的情况。“广东人”“大眼睛”“这本书”,功能上看,都属名词性短语,结构上 分,都属定中短语,但这里有的标“名词短语”,有的标“定中短语”,这是定性 混杂;再如“刚好八十八岁”与“净石头”都属“副+名”结构,但是,前者标作 了“数量短语”,后者分别标注了词性而不是结构类型。此外,“八十八岁”是数 量短语,前加副词“刚好”仍称“数量短语”亦应不妥。朱德熙以“恰好五个人” “就场长没

25、走”为例,对前一类的解释是“数量结构和数量名结构都具有谓词的性质”,对后一类的观点是“把就场长”之类“看成动宾结构”注朱德熙说“的”Mll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72.,朱先生的观点值得借鉴。十一是第88 页,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之后总结说:“凭句内核心词的词性来给单 句或分句分类,可分为动句、形句、名句、叹句、拟声句。动句指动词谓语句和动 词性非主谓句余可类推。”问题是叹句、拟声句如何类推?因为叹句、拟声句 只有非主谓句。十二是第96页,存现句有“语义上.结构上.语用上.”的表述,这显然是 有意识地从三个平面来阐释存现句的。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朱德熙概

26、括 为“结构、语义和表达”注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37.,胡裕树、范晓称为“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注胡裕树,范晓. 试 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2) : 1.,而教材此处三个平 面的术语不统一,或用“句法、语义、语用”,或用“结构、语义、表达”,不宜 两套术语混用。十三是第106页,句型列表中出现了“感叹句”,应改为“叹词句”。十四是第 107 页,介绍三个平面理论却用“三个层面”来表述,而将“三个平面” 放在脚注里附带介绍,称“也叫三个平面”,亦觉不妥,理由是:其一,“三 个平面”是语法学界普遍认同的语法理论术语,“三个层面”

27、不是;其次,“三个 层面”容易与平常所说的“三个层面”混淆,比如平常一件事,随便一个问题都可 以有三个层面或 N 个层面。十五是第127 页,复句的关联短语里出现了“还是”,“还是”不是短语,是连 词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6:506.。十六是第127页,确定了关联词的范围“大都是连词.有少量是副词.个别的 是助词” ,而第129页上表中与“不是”合用的“是”和下表中的“并非” “起 先”“后来”,第134页表中的“假设”,它们依次为:动词、动词、名词、名 词、动词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 务印书馆,20

28、16:1197,95,1030,545,628.。十七是第142页,紧缩句表中的“想想也有几分高兴” ,教材析为顺承关系,我 们认为应析为假设关系,具体说是相背假设关系,意为“即使想想也会有几分高兴”;“想起他也会感动”与“想想也有几分高兴”应属相同的复句关系,教材析 为假设或条件关系,我们认为构成条件关系有点牵强,第 131 页“条件复句”里, 无论充足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无论关联词语合用还是单用,都不包含“也”;“人 勤地不懒”,教材只析为假设关系,应该还可析出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七、结语 以上指出并分析了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 是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并经过反复思

29、考、审慎斟酌的结果。关于黄廖本现代汉语 教材的优点,前面已经大略提及,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其优点尤其体现在教材编 写的理念上,比如:课程定位准确;与中学教学相接轨;只提供知识底座,注意为 不同教学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和教师教学留下空间,等等注于晓宁,迟宝东. 黄廖 本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与实践简介几语言文字应用,2012:封四.。 如果进一步概括,可以这样说,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宏观架构上。本文所指析的, 主要是微观方面的不足。微观方面的不足,虽无碍于宏观的架构,但在一定程度上 也会影响到教材的系统,并从而影响到语法教学的系统与流畅。比如在教学中关于 “赞成”“埋怨”这类动词后接谓词性主谓短语是析为动宾结构还是析为兼语结构 的问题,就有学生提出过疑问;再如关于“V+到(在、向) + NP”格式归属于中补 结构,也有学生提出像“吃到苹果”“想到妈妈”是不是中补结构?如果是,“到 苹果”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该是什么结构?根据是什么?这一方面固然能说明 学生对黄廖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教材在微观上仍存在某些不足。 因此,指出不足正是为了弥补不足,正是为了集中“众人智慧”注黄伯荣. 我们 是怎样编写现代汉语教材的几东方论坛,2009(3) : 69.,使这套教材能够更 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