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2595982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南宁市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桂环发(2023)57号)和广西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桂环发(2023)20号)要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任务,制定本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

2、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为重点,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区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分解落实重点任务,明确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推动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二、工作目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重点工程减排年度目标,市区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96.3%,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8.9微

3、克/立方米,不发生重污染天气。各县(区、市)、开发区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详见附表。三、主要任务(一)持续推进产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新、改、扩建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石化、煤电、化工、制浆造纸等“两高”项目,应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市级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要求。坚持以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的工艺、最小的排放实现最大的产值“四最”用能导向,拟建、在建的高耗能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根据能耗、产业政策

4、、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等制约要素,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根据国家最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要求淘汰或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工艺和装备。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着力整合供热资源,加快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充分释放燃煤电厂、工

5、业余热等供热能力,发展长输供热项目,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实施工业锅炉和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或热电联产供汽供热替代,大力推进电能替代煤炭,在不影响民生用气稳定、已落实合同气源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引导以气代煤。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3 .推进企业集群规范发展。重点针对化工、包装印刷、家具、人造板、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砖瓦、机械喷漆加工等企业集群,开展排查及分类治理,制定“一群一策整治提升方案,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能规模、能耗水平、燃料类型、原辅材料替代、污染治理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6、等方面明确升级改造标准。实施拉单挂账式管理,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建设集中涂装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等涉VOC绿岛”项目,实现VOCs集中高效处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二)加快实施工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1 .加快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开展企业VOCs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摸底排查,建立清单。督促企业建立原辅材料台账,记录VOCs原辅材料名称

7、、成分、VOCs含量、采购量、使用量、库存量、回收方式、回收量等信息,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的技术要求,在2023年6月底前组织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企业制定完善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计划并实施。全面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底漆、中涂、色漆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在木质家具、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钢结构、船舶制造技术成熟的工艺环节,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中央、自治区企业加大使用比例。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大力推行绿色建材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除特殊功能要求外的室内地坪施工、室外构

8、筑物防护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企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涂料、油墨、胶粘剂等,排放浓度稳定达标且排放速率、排放绩效等满足相关规定的,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建设末端治理设施。使用原辅材料VOCs含量(质量比)低于10%的工序,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采取无组织排放收集措施。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 .持续开展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清理整治。全面梳理VOCs治理设施台账,分析治理技术、处理能力与VOCs废气排放特征、组分等匹配性,对采用单一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VOCs废气采用单一

9、喷淋吸收等治理技术且无法稳定达标的,加快推进升级改造,严把工程质量,确保达标排放。2023年5月底前完成梳理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问题清单,2023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治,确需一定整改周期的,最迟在相关设备下次停车(工)大修期间完成整治。持续推进VOCs问题整改,开展已完成整改问题“回头看”复核,确保各问题整改到位,完成下达的问题整改完成比例等指标任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3 .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全面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推进VOCS收集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排查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

10、设备与管线组件、敞开液面以及工艺过程等环节无组织排放情况,对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开展整治。制药、农药行业重点治理储罐配件失效、装载和污水处理密闭收集效果差、装置区废水预处理池和废水储罐废气未收集、LDAR不符合标准规范等问题;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重点治理集气罩收集效果差、含VOCs原辅材料和废料储存环节无组织排放等问题;人造板行业重点治理含VOCs原辅料的储存、调配、转移运输期间气体密封性差,施胶、干燥、热压等生产工段无专门生产车间或车间密闭性差废气泄露,木板粘合剂、VOCs危险废物的无专门收集间无组织排放等问题。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

11、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4 .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和生物质锅炉综合治理,2023年6月底前组织相关企业(单位)制定并组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计划。鼓励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和自备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5 .实施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组织对采用脱硫脱硝一体化、湿法脱硝、微生物法脱硝等治理工艺的锅炉和炉窑进行排查抽测,督促不能稳定达标的整改,推动达标无望或治理难度大的改用电锅炉或电炉窑。鼓励采用低氮燃烧、选

12、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活性焦等成熟技术。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6 .提高多污染物排放源监管能力。开展含VoCS原辅材料达标情况联合检查。严格执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VOCs含量限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臭氧高发季节加大检测频次,曝光不合格产品并追溯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企业,依法追究责任。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

13、对照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要求梳理完善涉VOCs和NOx重点行业企业,将排污总量不低于全市排放源统计调查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65%的企业,纳入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不具备实施污染物浓度自动监测条件的,应安装能间接反映排放状况的工况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等。推进污染源监控数据归真,切实发挥监控监管作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加强污染源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加快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VOCs走航监测车。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针对储罐

14、、装卸、敞开液面、动静密封点、废气收集治理、废气旁路、非正常工况等关键环节,对照相关行业排放标准及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组织开展排查整治,确保VOCs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热点网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三)深化实施移动污染源防控1 .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行动。严格落实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加快建设多式联运骨干通道,提升大宗货物运输绿色化水平,加快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步伐。2023年全市水路货运量达到3600万

15、吨。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 .推动柴油货车清洁化。2023年7月1日起,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加强重型货车路检路查,以及集中使用地和停放地的入户检查。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柴油车和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符合强制报废情形的交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按规定回收拆解,杜绝达到报废期限车辆上路行驶。及时更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禁止办理市内道路通行证数据库,加大外地牌照的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在市内道路通行查处力度。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管理,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排放检验

16、报告等违法行为;督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依法实施相关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按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实时上传检验数据,争取数据报送误差率不超过2%,正常情况下数据报送时间不得延迟,特殊情况下出现延迟的不得超过5个自然日。进一步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推进机动车排放检验和机动车排放维护示范站建设项目。严格实施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制定并落实国三及以下柴油环卫车及市政工程用柴油车更新计划,更新车辆优先考虑新能源车。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政园林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3

17、 .推进油品综合管控。开展夏秋季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专项执法行动,覆盖民营加油站,严格依法查处闲置油气回收设备、油气排放不达标的储油库、加油站;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联网平台建设,对年汽油销售量达5000吨以上以及依法被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的加油站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进行联网;臭氧污染高发季节督促加油站错峰卸油。对柴油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等全环节开展部门联合监管,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非标油品。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邕州海关、市应急局、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县

18、(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4 .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以及火电、钢铁、煤炭、建材、矿山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推进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具备条件的可更换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做到应登尽登,争取编码登记的工程机械数量高于已销售数量且数据误差率不超过2%o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现场执法抽查及排放监督抽测力度,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强化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禁用区管控,探

19、索开展禁用区进出场登记,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机械禁止在控制区内使用,基本消除工程机械冒黑烟现象。全面实施船舶发动机第二阶段排放标准,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鼓励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对发动机升级改造(包括更换)或加装船舶尾气处理装置等方式进行深度治理。协同推进船舶受电设施和港口岸电设施改造,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南宁海事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四)持续实施面源精细化管控1 .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深入推进秸秆禁烧管控,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全覆盖网格化禁烧监管体系,落实网格员管理制度,强化“定点、定时、定人、定责

20、”管控,实行清单式责任管理。采用多样化、接地气的方式加强禁烧政策宣传,形成“不敢烧”“不愿烧”的氛围。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秸秆禁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强化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监管执法,对秸秆焚烧问题突出诱发重污染天气的,严肃追责问责。强化卫星遥感监控火点和铁塔视频在线监控火点管控,各县(市、区)、开发区应确保卫星遥感监控火点数量同比减少10%以上,铁塔视频监控系统年度火点处理率不低于90%O重点开展秋收春耕、甘蔗榨季期间秸秆禁烧专项巡查,紧盯收工时、上半夜、降雨前、播种前等重要时间节点,制定专项工作方

21、案,科学有序疏导,依法从严从快处罚露天焚烧秸秆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按照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南府办函2022)203号)及本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培育、引进秸秆离田利用主体,推广高效模式,构建完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维持在86%以上,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率力争达到30%以上。参照自治区成立市级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秸秆离田及综合利用督导推进。牵头单位

22、: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推广“现代农场”模式,实施高效宜机化改造提升,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收获水平。进一步加大对蔗叶综合利用项目引导支持力度。横州市、宾阳县、武鸣区、邕宁区、良庆区、江南区等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区),要制定并组织实施榨季蔗叶离田及综合利用实施计划,加快培育、引进蔗叶离田利用主体,推广高效模式,构建完善蔗叶收储运用体系,确保蔗叶离田利用率达到30%以上,其中禁烧区蔗叶离田利用率达到60%以上。参考学习柳州、北海、来宾、崇左等市开展禁烧重点区域蔗叶处理试点的有效模式,在全市重点禁烧

23、区内进行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等。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 .综合治理扬尘污染。全面贯彻落实南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加强施工工地、道路、物料堆场、水泥搅拌站、建筑垃圾消纳场、机制砂场、矿山、工程运输车辆等扬尘污染常态化监管。督促各类施工工地做到周边围挡、土方开挖湿法作业、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优化扬尘治理工地“红、黄、绿码”新型监管模式,加强扬尘污染问题联动处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管执法,重点解决裸土停车场、南宁铁路港等扬尘污染问题。加强施工工地、

24、生产企业、物流园区、地面未硬化的停车场出场车辆冲洗管理,确保运输车辆车身、轮胎、底盘等部位积泥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确保出入口两侧50米范围内道路整洁。围绕“五点一线”重点,每周持续开展工程运输车辆联合执法整治,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积极推进建成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设区市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70%以上。定期开展市区、县城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区落实治理要求。优化完善相关考核机制,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加快推进施工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级监管平台联网,提高工地在线监控设备安装率和在线率。依托扬尘“慧眼”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污染问题及时处理,实现扬尘污染全方位管控。以城

25、市建成区为标准,对城乡结合部实施城乡裸露地面绿化,对农村地区土路进行硬化处理。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严格执行复垦复绿方案,消除扬尘隐患。牵头单位:市“大行动”办、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3 .持续强化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的责任和监管要求,紧盯重点时段(春节、元宵节、节气民俗节日)和重点区域(庙宇、祠堂、城中村、河岸、禁放区和限放区交界处),强化执法管控,加大对违法违规生产、运输、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处罚力度。全面加强执法管控工作。

26、创新多途径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宣传教育,加强应急响应,强化市县联动和相关部门联动,严防污染天气发生,对落实管控工作不力造成重污染天气的县(市、区)、开发区严肃问责。宾阳县要加强对炮龙节燃放烟花爆竹与大气环境容量量化关系的研究,提出保障炮龙节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4 .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治理。深入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问题整治,严格居民楼附近餐饮服务单位布局管理,加强油烟扰民源头控制。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蜂窝煤清零行动,重点检查粉店、烧烤店、流

27、动摊点等。引导机关、事业、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安装油烟高效净化设施并定期维护,鼓励重点餐饮单位试点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在线监控。依法严格管控城市建成区露天焚烧垃圾、露天烧烤等行为。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局、市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5 .开展汽修、干洗行业专项治理。对从事喷涂业务的机动车维修店废气治理设施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排查,督促维修店在调漆间、喷漆间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密闭存放含VOCs物料,严禁露天或在开放空间内进行调漆、喷漆、干燥等涉VOCS排放的作业,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的涂料。对干洗行业经营

28、单位开展排查,掌握干洗行业经营单位废气治理情况等情况,加大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关于干洗行业废气污染防治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推广使用配备压缩机制冷溶剂回收系统的封闭式干洗机,鼓励使用配备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干洗机,逐步淘汰开启式干洗机,指导干洗店建立干洗剂购买、储存、使用台账。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五)精准有效应对污染天气1 .提高预警预报能力。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实现7天预报能力,提高未来3天预测预报准确率,污染天气过程开展未来24小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模拟分析。强化会商研判,预警期间及时分析气象条件

29、、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诊断污染成因、跟踪减排措施、预判污染来源,确保响应措施精准有效。在污染天气过程期间,科学精准高效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效消减大气污染物。加强大气污染预警预报与污染治理技术研发,鼓励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2 .强化污染精细化管控能力。秋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气,持续抓好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秸秆禁烧和离田利用、工地扬尘综合整治、餐饮油烟专项治理等工作。强化夏秋季臭氧高发季空气质量保障,鼓励引导企业污染天气妥善安排生产计划。全年紧抓柴油货车开展攻坚。结合大气污

30、染源清单编制成果,分片区、分类开展大气污染源现场排查,更新完善应急减排清单。根据最新PM”、VOCS来源解析成果,科学优化应急减排措施。研究细化各国控站点的管控重点,形成“一站一策”。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3 .强化联防联控。加强市区与县域、各城区(开发区)之间的联防联控,强化部门联动,完善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预警期间领导分片带班执勤、每日措施落实情况调度和巡查督办三项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压实压细

31、应急响应管控责任。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大行动”办等市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4 .强化污染天气应对监管执法。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监管力度,提升大气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严厉打击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大气污染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相关问题整改到位。充分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业用电量、车流量、卫星遥感、热点网格等远程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提升监管效能,督促污染应急减排责任落实。污染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督促相关企业、单位、个人及时整改到位,涉及违法的依法处罚。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

32、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本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和标志性战役目标任务,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部门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严格考核问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要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L对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环境空气质量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区

33、)、开发区予以通报表扬,对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不落实、工作推进不力、环境空气质量恶化明显的,采取通报、预警、约谈、提请问责等措施;对未能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问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加强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充分利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推进重点工业领域深度治理,按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加大大气污染减排类项目谋划和组织实施;要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提升大气污染监管能力,重点加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洁设施配备、秸秆禁烧监控监管、秸秆离田和综合利用、污染天气应急应对设施等的

34、支持力度。(四)强化信息公开与工作调度。定期通报各县(市、区)、开发区空气质量,攻坚期(13月、1012月)每周通报一次,非攻坚期(49月)每月通报一次。加强对年度主要任务的跟踪调度,每月调度一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污染天气应急应对时段,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应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日调度,应急结束后通报。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相应调度机制,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及时、迅速解决存在问题。(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开发区要高度重视攻坚行动宣传工作,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加强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等途径发布相关攻坚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鼓励

35、公众自觉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附表:1.2023年市区各城区、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2.2023年市区各城区、开发区PM2.5浓度月度控制目标3.2023年市区各城区、开发区PMIO浓度月度控制目标4.2023年各县(市)、广西一东盟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附表12023年市区各城区、开发区环境空气质约束性目标辖区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PMIO浓度(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天)控制目标控制目标奋斗目标控制目标奋斗目标控制目标五象新区95.5272444410高新区95.1282548450邕宁区96.1282547440青秀区

36、96.3282546430经开区95.3282551480江南区95.4282551480西乡塘区95.4282550470良庆区95.9292650470兴宁区95.7292651480青秀山风景区96.4282542390武鸣区98.1262341380附表22023年市区各城区、开发区PM2.5浓度月度控制目标单位:微克/立方米辖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五象新区413431282216161524243141兴宁区443532302217181725273445江南区423332292216171625273344青秀区424431282715171624

37、273245西乡塘区433532302317181725263244邕宁区433731282116181724273244良庆区453632302317181725263244高新区423433292317181725263243经开区423331292216171625263245青秀山风景区425330272015161525253143武鸣区383229272115171623242838附表32023年市区各城区、开发区PMIO浓度月度控制目标单位:微克/立方米辖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五象新区634449463831322940405366兴宁区745

38、158544233333245526477江南区714756564335363448516379青秀区664752493932333241465668西乡塘区734957534233333144506376邕宁区664851504033353343495869良庆区714854534436363345475873高新区684756524133333142465871经开区714755564335363447516179青秀山风景区594348453629292839404962武鸣区544246453730332836394757附表42023年各县(市广西一东盟经开区环境空气质约束性目标辖区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PMlO浓度(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天)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控制目标马山县98.0%22420上林县97.5%24420隆安县97.5%24410广西一东盟经开区96.3%26440宾阳县96.3%27470横州市96.3%2849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