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2586524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0.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勖(x)勉 尽(jn)快 混(hn)浊 强(qing)颜欢笑B. 熬(o)心 呜咽(yn) 载(zi)重 畏葸(x)不前 C. 摒(bn)弃 漩(xun)涡 贮(zh)藏 追本溯(s)源D. 辅弼(b) 粘(zhn)连 丧(sng)钟 徇(xn)私舞弊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热情,运动员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继续书写着新的历史,奥林匹克的人文遗产沿伸到世界每个角落。B在老套的

2、选秀节目日渐势微的今天,浙江卫视主办的中国好声音却一炮而红。观众被选手们返璞归真的真情所打动,大牌评委们也一改高高在上的形象,与选手一起高歌,享受快乐。C种种迹象表明,与沾沾自满、自矜功伐的人不同,阿姆斯特朗在人生的第40个年头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后,又花掉更多的时间来抗拒和逃避随之而来的光环与标签。D日本试图以“中日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的立场性“话语”掩盖“钓鱼岛问题”所涵盖的领土争议性质。中国必须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艰难的外交握旋,给以澄清。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2美网女单首轮比赛中,李娜以2比0的比分战胜英国小将沃特森,进而结束连续两年止步美网首轮的

3、尴尬局面。B今年美国纽约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它一无具体纲领,二无公认领袖,仅凭一个高度简捷的口号,便以令人瞠目的速度从曼哈顿岛蔓延到全美各地。C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D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恶化,呈现一发不可收的态势。 一旦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整个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都将发生变化。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B. 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

4、其委婉动人的故事。C. 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D. 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_。_。_。_。_。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 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 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 它闹中取

5、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A B C D6.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请用简练的文字概括其中的含义。(4分)要求:符合画面情景;表达鲜明生动;字数不超过40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7. 下面是选自中国青年报的两条消息,请在分析两条消息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的题目。(5分)消息一 教育部目前确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只有14种,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加分项目却林林总总有近200种。其中,以重庆市为例,今年重庆市共有196万考生,获得各种加分的高达7万人,占35%以上。消息二 今年公示的高考加分名单中,

6、浙江省平湖中学的三名学生,以参加2009年浙江省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的名义,获得高考加分20分。湖南省娄底三中31名学生,以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名义,获得高考加分10分到20分。(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条消息的内容。(2分) (2) 针对以上两条消息报道的现象,请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

7、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

8、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

9、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10、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8. 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9.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B. 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

11、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C. 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D. 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B. 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C. 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

12、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往事(二)之八冰心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颐,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

13、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头。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父亲只笑着。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

14、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

15、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

16、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惟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又是久久的沉默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回到卧室,黑沉沉的

17、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有多少无情有

18、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注 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中边:内外,表里。策策:悲戚的样子。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3分)答: 12. 文章前一部分是

19、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答: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李謩 (唐)卢肇謩,开元中吹

20、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

21、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独孤曰:“公试吹涼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

22、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注 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 更:交替,轮换。B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 举:提拔,推举。C公如是,是轻薄 轻薄:轻视,鄙薄。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进:献上。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日晚方记得 秦以攻取之外B独孤生乃无

23、一言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C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D竟不知其所去 某所,而母立于兹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廷乐师李謩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謩,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

24、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8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遂 吹 声 发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踖 不 敢 动 至 第 十 三 叠 揭 示 谬 误之 处 伏 将 拜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3分) 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0-21题。(6分)京口月夕书怀 旅夜书怀(南宋)林景熙 (唐)杜甫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

25、章著,官应老病休。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20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 之凉,以华发、异乡写 之凉。(2分)21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4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6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26、?”(孟子)【注】存:观察。瞭:明亮。眊:昏暗。22.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2分)孔子: 孟子: 23.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王勃滕王阁序)(2)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 。(论语)(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5)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四、作文(60分)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有人问我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我说“做快乐的人”,他说我不懂问题,我说是他不懂人生。约翰列侬 古往今来,贤者名人对人生有着不同的解读与追求,你对人生又抱持着怎样的观点与想法?请以人生为话题作文。【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