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258390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导语: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下是 小编整理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文章赏析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 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 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 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 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1非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來。由于诗中的故事、 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

2、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 漾起阵阵涟漪。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 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來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 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來入梦”,共四 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临邛 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 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 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 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

3、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來。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 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 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 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 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 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 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 生活的写实,不无讽

4、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 根源。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 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 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 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己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 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 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 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

5、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 那种极不忍割爱但乂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 里揪心的“恨”,來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 不曾来人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 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 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t非恻的 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來人梦”。“长恨” 之“恨”,动人心魄。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

6、贵妃。诗人釆 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 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 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 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 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 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 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

7、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 看來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 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來乂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 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 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 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乂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來 To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 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

8、节并没有停止 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 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 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乂勾起了伤心的 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 梦境,却乂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來人梦”。诗至此,己经把“长恨” 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 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 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乂尽在 情理之中

9、。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 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 釆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 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 物对它们的感受來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 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 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

10、地,面对着青 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 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 的心境才能亨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 情,使感情乂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 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 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 清,这乂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來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 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乂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 池苑皆依旧

11、,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 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 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藐。展示了人 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 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 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 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 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 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

12、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 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 找;梦中找不到,乂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 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 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4-6 3思想变化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乂是一个來 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 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考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 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

13、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 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 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 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 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 业,蓄之则庄老道徳”(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 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 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 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來总结唐明皇 后

14、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 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來。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 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 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 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 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 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 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 的痴情皇帝,和一般爱情故事

15、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 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 思想出发,有条件、并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 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 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 “兼 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 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徳人格的执著。3诗歌风格这篇诗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 但发展下去,诗

16、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 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在一定程 度上己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 情”诗了。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因此有开元治世;晚年荒淫无道,因此有天宝乱 世。诗人面对这种具体现实,对这位天然尊长形成了矛盾而复杂的感情,有时颂 美怀念,有时批评斥责,长恨歌则兼而有之。这是由诗人对历史事件和社会 生活的认识所决定的。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喻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 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情、景、 理的完美结合结构,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 式骈散结合,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 极富艺术感染力。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 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 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