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22580648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寒门苦读寒门苦读一朝登天一朝登天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1.1.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诞生2.2.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完善3.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1.1.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诞生隋朝科举制度隋朝科举制度原因:原因:改变不合理的改变不合理的人才人才选选拔制度拔制度朝代:朝代:隋朝隋朝 人物人物:隋文帝、隋隋文帝、隋炀炀帝帝过程: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炀帝:正式帝:正式设设置置进进士科士科意意义义:打破打破门门第限制第限制,将,将选选官官权权集中到中央集中到中央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诞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晋书刘毅传刘毅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晋书王沈传王沈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西晋左思左思咏史诗咏史诗只只 注注 重重 门门 第第科举制诞生的背景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589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令“分科举人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朝文官俑隋朝文官俑607607年丁卯,大业三年年丁卯,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进士科

3、之始。沈起伟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年表(古代史卷)(古代史卷)杨纂大业中进士举。杨纂大业中进士举。旧唐书旧唐书杨纂传杨纂传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开设进士科隋炀帝开设进士科2.2.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完善朝代:朝代:唐朝唐朝 人物: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完善(生生员员,俗俗称称秀秀才才)童童试试(举举人人,第第一一

4、名名称称“解解元元”)乡乡试试(贡贡士士,第第一一名名称称“会会元元”)会会试试(进进士士,第第一一名名称称“状状元元”)殿殿试试考考 试试 程程 序序宋人殿试图宋人殿试图李白李白杜甫杜甫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登科后登科后唐唐孟郊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

5、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新新科科进进士士要要在在曲曲江江聚聚会会。聚聚会会后后,新新科科进进士士们们相相互互邀邀约约,共共游游长长安安城城内内的的大大慈慈恩恩寺寺。他他们们登登上上寺寺内内的的大大雁雁塔塔遥遥望望长长安安美美景景。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陈子昂陈子昂王昌龄王昌龄 岑参岑参 韩韩 愈愈 王维王维苏轼苏轼苏辙苏辙柳公权柳公权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欧阳修欧阳修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时3.3.科举制的影响科

6、举制的影响 对隋唐:对隋唐:对后世:对后世:在中国延续了在中国延续了1 3001 300多年,清朝末年时被废除。多年,清朝末年时被废除。(1)(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做改善了用人制度,使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做官;官;(2)(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盛行;(3)(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为唐朝诗歌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为唐朝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繁荣奠定了基础。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 1864 1864年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科举

7、考试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8、试制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第三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银和房乡绅立即送贺银和房屋,范进的丈人胡屠屋,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捧女婿“是天上的星是天上的星宿宿”,而范进得了消,而范进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升官发财。袁世凯袁世凯张之洞张之洞19051

9、905年年9 9月月2 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1.1.隋文帝时期:隋文帝时期: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分科考试选拔官员2.2.隋炀帝时期: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正式诞生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1.1.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扩充国学规模2.2.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时期:形成殿试形成殿试创设武举创设武举3.3.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三、科举制的影响1.1.改善用人制度改善用人制度2.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

10、.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1.“1.“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郡县制郡县制 C C科举制科举制 D D行省制行省制C C2.2.一位唐朝官员说: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

11、A.隋文帝隋文帝 B.B.隋炀帝隋炀帝 C.C.唐太宗唐太宗 D.D.唐玄宗唐玄宗B B3.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C.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B B4.4.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

12、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墨子材料二材料二 (唐太宗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以比喻牢笼,圈套)矣。矣。”正所谓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唐摭言材料三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

13、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春秋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梁启超变法

14、通议变法通议论科举论科举 请回答:请回答:(1)(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2)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或尚贤)。(2)(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科

15、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相同点:相同点:(1)(1)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2)(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

16、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3)(3)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纪律严格。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缓和矛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盾,巩固其统治。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面发展。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偏重文科偏重文科不同点:不同点:考试的考试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科目设置科目设置当今学校考试当今学校考试隋唐科举考试隋唐科举考试项目项目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