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机组区别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2578712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央空调机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央空调机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央空调机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央空调机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空调机组区别(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单位要选择中央空调,主要特点温湿度精度高,满足温度20C0.2C,湿度45%-65%的空调,满足温度20C2C,湿度65%3%的空调,满足温度20ClC,湿度45%-65%,有空气净化要求的空调。我做了比较。错误肯定很多,请教了!严重的一定要说,谢谢!水冷机组燃油(气)锅炉循环水泵末端装置功能特点1、室外设备产生冷热水,由管路输送到室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2、设备占空间大,冷热水管路复杂,可添加储热、蓄冷装置3、末端装置可加装调节装置,对室内单独控制,达到高精度控制要求。4、前期投资中,运行费用高。5、维护成本高,需专业人员维护。6、能效比较高,冷量损失一般,节能性一般。优点1、如采用

2、VAV 变风量空调末端系统,空气质量较好。2、空调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好,寿命10-15年。3、设备运转噪音低4、温控精度高缺点1、系统多,管路复杂,占用建筑面积(空间)多,如采用燃气锅炉. 屋顶需设置为冷水机组服务的冷却塔。2、需设专职机房管理人员,维修及维护量较大。3、小负荷启动难,灵活性较差。4、空调末端VAV全空气变风量系统占用建筑层高400-500MM,有层高要求, 每层还需占用20-80M2的室内空间,投资也较高。5、空调末端采用风机盘管有冷凝水滴漏的问题适用环境系统有能力提升空间,适合大面积,有不同精度要求,便于集中控制管理的建筑楼群 不适合小面积楼群使用。风冷热泵风管型空调系统功能

3、特点1、在室外完成热量交换,由风管输送到各个房间。2、整体式风管系统,系统简单,整体性强,室外机占用空间小, 大多安装在屋顶。3、风管部份占用空间较多,且管路冷量损耗大。4、前期投资中,运行费用中。5、不需专人维护。6、能效比差,冷量损失大,节能性差。 优点1、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空气质量较好。2、一体机冷热共用,不占用机房面积。3、室内环境噪音低缺点1、室外机噪音较大,进行降噪处理难度大,代价较高;2、风冷机组能效比不高,运行电耗较大。3、屋顶室外机,影响建筑外观,立面须处理。4、运行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极端气温时输出能力不足,长期暴露室外,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一般寿命十二年左右。5、只能全性

4、能启动,一开全开,不能单独供给单个房间适用环境 适合由专业生产厂家定制满足单一精度要求的小面积建筑物。风冷 VRF 变冷媒流量多联中央空调系统功能特点1、采用变频技术控制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直接通过制冷剂在室内进行冷热交换2、各室内温度独立调节,控制先进,调节灵活。3、机组及管路系统占用面积(空间)较少,但管道安装要求高。4、前期投资高,运行费用低。5、维护成本低,不需专人管理。6、能效比高,冷量损失少,节能效果明显。优点1、机组占用面积(空间)较少,配合装修的灵活性较强。2、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冷媒流量,使机组高效运行,部分负荷效率较高。3、控制先进,调节灵活、操

5、作简便,安装较其它方案简易。4、使用环保冷媒,噪声较低。5、个别机组发生故障时,其影响范围较小;6、无需对管道进行清洗与除垢。缺点1、空调末端采用 VAV 变风量系统,挤占空间,初投资比冷水机组大。2、湿度调节能力较差3、室外机组在室外环境下运行,寿命较水冷机组要短;4、运行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极端气温时(最热最冷天时)输出能力不太足。5、对制冷剂管材和现场焊接等方面要求非常高,制冷剂管材漏液,是以后维护的难点 适用环境适合使用频率不同,精度要求不高的小面积建筑物。问题补充:二栋建筑物。A建筑物底层面积1200平方米,共四层;B建筑物底层面积600 平方米,共十层。二栋间距五十米。其中A建筑物

6、底层温度控制精度为20C0.2C,湿度45%65%,二层温度控制精度为 20C0.5C,湿度45%65%,三层温度控制精度为20C2C,湿度45%65%,四层 温度控制精度为20C5C,湿度45%65%。B建筑物底层到五层为舒适度空调要求,六层到十层温度控制精度为20C5C,湿度45% 65%。选用何种空调形式比较合理?是一种形式合算,还是二栋建筑物分别控制合算?如果选用进口或中外合资的原品牌,总投资估算是多少?折合成单方造价的区间范围是多 少? 增加难度了最佳答案 水冷模块机不就是单冷的风冷机组么,和风冷热泵的效率能差那么多?风冷热泵貌似达到 3.1 就是1 级能效了,有厂家能做到5.0?样

7、本有么?我们来学习学习.另外VRF能调整湿度?那为啥一般洁净室从来没听说过用VRF的?回答者: 03143125 - 试用期 一级 9-25 16:01汗,要打的字太多,编辑得眼花,只好再搞个号来了。OTL之前我的确犯了个错误,VRF是多联机的总称,这我倒不太接触,回头会记下的。因为我 们基本把数码多联机和VRV分开谈,因为两者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撇开题外话, yaoyoung 你大概不太了解主机的实际行情啊,要谈单位制冷量的投入的话,风 冷模块机组可比水冷机组贵得多了,我们一台600TON的离心机至少卖120万多点,105TON 的风冷单冷机可就要60万了,热泵要60多万当然,价格仅供参考,毕

8、竟我是做技术的, 不是做销售的不过大致是差不多的你觉得哪个划算哈=w=多联机外机本身的配置就是不足的,满负荷能到名义冷量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还要超过 1 级能效.当然部分负荷效果超过3.0还是可能的,不过测试条件不同根本没有任何比较价值。 我给出的能效标准是根据大金 VRV3 的样本,不晓得你的数据从何而来。就算是根据 ARI 工况的测试条件,多联机的综合效率也不会达到水冷冷水机的级别.不然美国佬还用啥水冷 冷水机组啊?美国人还用啥特灵、开利、约克啊?都大金日立的多联机去了 顺便一提,美国的 ARI 工况是用于评价空调在部分负荷下效果的一个标准,虽然 yaoyoung 朋 友不至于那么外行,但

9、是为了大家理解方便还是解释一下:ARI工况就是取机组在 100%,75%,50%和 25%的负荷下的运转情况,根据一般空调实际在这些情况下运行时间的比 例,以差分计算得出。其中 100%负荷占 1%;75%负荷占 42%; 50%负荷占 45%;25%负 荷占 12%。我国的能耗测试现在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另外风冷模块机能达到5.0简直就是大笑话。再次强调下,你提能效之前,最好先把我国测 试能效的工况和国家能效级别读一读,别连风冷机组和水冷机组、标准工况和变工况也分不 清楚,这就要和麦克维尔号称EER超过17那样贻笑大方了。吹牛可以,不要吹得超过理论 极限值。另外 yaoyoung 说水冷空调能

10、量调节单一那就让人更看不懂了。你八成没做过大机组设计 , 自然不会知道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主机串联上游、全热回收和冰/水蓄冷之类的设计,这些都 需要水冷主机来完成,另外离心机组可以调节进气导叶角度,螺杆机组可以调节压缩行程, 这些都是比变频多联系统成熟得多的控制系统,更何况现在各大空调厂商都在推广相匹配的 冷冻机房群控系统,包括一次泵变流量、大温差、冷却塔控制等等,这更不是简单的多联系 统能够比得上的东西。但还是给你推荐VAV变风量系统,因为是全空气系统,即节能又舒适。VAV系统有以下特点:(1)室内无水管。众所周知,我国的施工比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一幢建筑完工交付使 用后,其水管漏水及冷水管保

11、温不严产生凝结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对房间的使用者极为不利, 用风机盘管,水管必然要进入室内,而VAV系统属于全空气系统,这一弊病就自然消除了。(2)检修工作量减少。数量众多的风机盘管刘检修来说是极为囚难的,就本工程来说,如 果全部采用风机盘管,需千台以上,而采用 VAV 系统,仅有几十台空调机组,且其检修都 集中在空调机房内进行, VAV 未端装置本身是较可靠的,其检修工作量很小。(3)由于VAV未端装置及其所带风日用软管连接,当房间重新作二次分隔及装修时,只需 要装修单位就可以重新布置 VAV 未端及风口位置而不需要风管制造的专业公司来加工钢板 风管,这一特点对于出租写字搂来说更体现了其优越性

12、。(4)可以有效的控制室内噪声,采用风机盘管则,室内噪声基本取决于风帆盘管本身的噪 声,若风机盘管本身的噪声过大,则无法作进一步的消除。而 VAV 系统对空调机组本身的 噪声要求就不是如此严格,因为可在设讨中通过在风道上以及 VAV 未端和风口上设置消声 设备来达到使用要求,同时,卫生条件也它较大的提高。(5)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中,新风量是固定不变的,送风参数也只是冬夏季节时各自 统一,在过渡季节时,由于室内冷负荷的存在,必须开冷水机组供冷,只靠新风来控制室温 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新风量较小,只是为满足室内人员的、卫生标准而设计),从而导致能 量的浪费,VAV系统属于全空气系统,过渡季可直接

13、利用新风进行冷却(也即是人们通常 所说的焓值控制新风比的方式),其节能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参考资料:回答者: eaxon - 试用期 一级 9-26 16:43楼上的,VAV变风量系统可以各个房间单独控制吗?温湿度控制精度可以达到1度以内吗?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有效长度是多少?回答者: huaxing176 - 试用期 一级 9-26 20:281、变制冷剂流量系统都可称之为VRF,VRV也可以说是VRF其中的一种形式,每个工厂有每 个工厂的叫法,VRV是大金的专利技术,还比如美的MDV约克的数码涡旋YDCC都可称之为 VRF系统.其能效比一般都是3.0以上。2、水冷机组除了离心机、螺杆机外比较

14、常见的还有水冷模块,有些厂家的水冷模块可以不 用机房,直接放在屋顶,能效比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且能量调节也很灵活,根据室内负荷 逐台开启,避免了传统的水冷空调能量调节单一的问题,维护方便,而且一次性投入低。3、温度的精确控制是VRF的一大优势,特别是直流变频和数码涡旋,温度都可以精确控制 在 1 C以内.光从文字上比较会比较繁琐,如果能做个表格,针对具体项目一项项的比较会比较直观 ,例如 同等条件下,每个系统的一次性投入、能效比、占地面积、使用寿命、控制灵活度、控制 精确度、日常维护、噪音、系统稳定性等各个方面做个比较。这样业主比较容易看懂,当 然做一个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费用分析也是比较方案中

15、很重要的一环,你觉得呢? GOOD LUCK!补充一下:看了各位兄才的回答,我确实被雷了一下,缓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本来是不敢再在专 家面前唧唧歪歪的,但是如果不表明自己观点的出处,被人笑话成连水冷模块和风冷模块都分 不清楚的白痴,未免也太冤了一点.1、我说过水冷机组除了离心机、螺杆机外比较常见的还有水冷模块,能效比可以达到 5.0 以上。我样本资料还比较多,麦克维尔WGZ水冷涡旋式冷水机组第三页,机组热点: 能效比高。水冷冷水机组同风冷机组相比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WGZ制冷系统经优化匹配 设计,能效比均超过5.0,节能省电。约克YCWE模块式水冷涡旋冷水机组第二页,产 品特点:采用高效的涡旋式

16、压缩机,系统进行了最优化的匹配,整机性能优异,制冷能效比 分别高达 4.93 和 4.98,达到国家节能标准。在同等条件,一个项目的造价,水冷模块的造 价低于水冷机组、多联机和风冷热泵的造价,不知道我说错了哪一点?还是厂家提供的样本 有误?2、我提到,多联机其能效比一般都是3.0以上。VRV3样本第10页提到8HP冷暖平均值 COP,额定工况时,最高可达4.31,单机平均制冷值3.64三菱的KX4系统第8页,商用变频多联 特点中介绍到,28kw和45kw的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R分别可以达到3.39和3.47,因此我认 为多联机的能效比一般都是 3.0 以上,不知道我说错了哪一点?还是厂家提供

17、的样本又有 误?3、当然我可能又白痴了一回,实际实用中有这么高么? IPLV值有这么高么,我水平有限不 得而知,样本资料中也没提。4、至于美国一个 IPLV 值,不代表欧洲,不代表日本、也不适合中国,中国可以借鉴,但 绝不会照搬的写进标准里面去。5、单纯就系统本身比出个1、 2、 3是不现实的事情,每个系统都有各自优点和限制,针对 具体的项目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才是正道。回答者: yaoyoung - 江湖少侠 六级 9-27 11:30 选择系统应当看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如果你能提供详细情况的话,我们给出的意见可能 会更准确一些。不过怎么说呢,我不知道你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来的,但是都很不专业,

18、而且 原则性错误非常多。首先,变冷媒量多联机组(VRV,不是VRF)是数据舒适性使用空调,不适用于对温湿度 具有要求的场合,所以你把这个拿来作比较,就已经是一个错误了。对VRV的描述也基本 都是水分,VRV是没有能效能级的,但是其能效比是不超过3.0的,一般也就在2.8-2.9之 间(以大金VRV为例)。你如果了解VRV的原理(很简单,你搜搜就知道了),就应该知 道其根本达不到0.2的温差控制精度,而且基本无湿度调节能力。另外VRV分歧管太多, 造成管路焊点过多,对于现在应用的高压冷媒来说,非常容易泄漏。不过极端气温制冷量不 足并非是VRV的缺点,而是所有风冷机组的特点,除非外机与内机配备不成

19、比例。(有些设 计者考虑到投资成本会这么干)(注:VPF的确是变容量多联机组,不过其中的数码变频变的不是冷量,而是以20秒时间 为循环的负载率。我承认这种小型机组我并不是很关心,到现在VRF这个词基本都不怎么 提=b,实在是惭愧惭愧。) 其次,风冷热泵机组系统并非你所描述的那样,基本上,风冷热泵系统和水冷系统几乎是一 样的,只不过没有冷却水系统,也不需要锅炉。其EER (效率)基本在2.8-3.1左右,风冷 和水冷机组都有国家能效能级规定,你可以去查询。风冷热泵的主要优势就是不需要机房, 系统简单,制热时候比锅炉省一些。相比水冷机组的缺点是制冷效率比较低,且在极端温度 下制冷量受到的影响较大。

20、另外其总冷量不大,只适合小范围。 水冷机组包括螺杆式机组和离心式机组,缺点是系统比较复杂,需要独立机房,而且其中的 离心机组在负荷量较低的情况下会发生喘振。但是如果你的空调面积足够大,可以配到 2 台甚至以上的机组,你就可以通过控制系统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其制冷效率是其他空调无 法相比的,特别是离心机组,可以轻易达到5.6以上。另外还可以通过地源、水源系统以及 一次泵变流量或者二次泵系统对系统效率进行进一步优化。适合大冷量场合的制冷。 (附带 的是离心式冷水机组的介绍) 另外你如果有同时需要供冷和供热的情况,可以选择配备一台全热回收机组并联在冷水主机 上游,除了可以提供热水代替锅炉以外,还可以

21、提供制冷,并优化下游机组效率,其综合效 率可达 6.1 以上。另外如果你有恒温恒湿要求的话,主要的区别在于末端应当采用四管制的系统,控制系统的 投入也相对更大,这样才能达到对温湿度精确控制的要求。洁净室要看你是多少万级的,根 据相关要求配初效过滤、中效过滤和高效过滤器。另外所有洁净室的风管安装前应当消毒。补充部分: 楼主你的新问题其实也比较简单,但是你给出的条件仍然不够。如果你需要一个较好的设计, 首先你需要把你的地理位置、建筑用途、人员密度、维护结构、灯光和设备负荷等等计算条 件交代清楚。另外也需要提供你的三部制电费、以及其他能源费用以供设计选择。以你现在的条件,基本上是算不出实际的负荷的,

22、只能估,这一般也是意义不大的,不过如 果非要估的话,不计设备散热量,基本上你的A栋负荷在1200kW, B栋在1320kW左右。(顺便需要确认一下,你的面积是哪里来的?建筑面积?我们进入计算的应该仅仅是空调面 积。如果你把所有建筑面积都算进去的话,是不正确的,另外层高多少?没超过5m吧?) 另外你给出的精度要求也比较有疑问,温度要求仅仅为 2C的场合一般不太会有湿度要求 的。而如果有湿度要求,其温度精度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以上了。另外精度5C的话=b这 也有点太离谱了。普通家用空调都在1C。舒适性空调应该总不能低于这个标准吧?岗位 送风的话倒是另当别论了。另外一般对温湿度有如此要求的场合,除了一些

23、特殊仓库以外, 好歹也该有点洁净度要求吧?把这些问题放到一边,提高精度的方法除了采用四管制系统以 外,其实主要在于末端控制,需要安装湿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另外有人员的地方,采用 VAV 等系统还需要安装二氧化碳探测器等等。其精度能达到多少,除了设备选择以外,还 要取决于设计和施工。这你不拿到施工图来谈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里要插一段:关于VAV系统,主要的关键还在于控制。VAV系统说到底其实是一个舒适 性系统,的确是比较适合温湿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但是说它是一个节能的系统,这就有待 商榷了。因为其中控制有一个特性,就是保持一个最低的送风量使室内空气流通,对于有人 在的场合,这个量就是新风量

24、,所以要说是否节能了,还是要看场合来分析。并不是所有情 况下都是节能的。是采用一个系统还是两个系统,取决于控制方法和你的建筑条件。比如采用水冷机组的话, 要看你的机房位置;风冷机组的话要看你顶楼或者室外的安装条件;如果要采用多联机,是 否有位置安置外机,与室内机的距离是否超过铜管最大长度,等等。另外是否一起控制取决 于两栋建筑物的空调运行策略。比如你AB建筑的空调需求类似,那比较适合整合为一个系 统。如果不一致,例如 B 栋冬季不需要制热,且使用时间也少得多等,那可以考虑分为两 个系统控制。投资估算? = =b 你能先确定下你需要哪种系统么?区别非常大。即使是相同的系统,选用 国内品牌和国外品

25、牌的机组、普通机组和高效机组之间的投资差距也不是可以忽略的,但是 这之间的运行成本,也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作为一个空调工程,毕竟和买家电是完全不同 的性质,一套空调系统在其运行寿命中,运行费往往能占到总消费的 90%,而维护和投资 才是那 10%,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不应当仅仅只关心前期投资,而应该考虑综合效益。 我的建议是,先确定这套空调系统的使用状况和服务年限,即使是5年以内也好,然后来评 估不同系统在这个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这些需要专业设计单位给你做方案。(偶们就是靠这 个吃饭的-b)当然,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可以用的系统,那你可能也不需要更深入的咨询, 说实话,哪家能返给你更多的点才是你

26、应当关心的。所以,不是我看不上你的 20分,不愿意码字,是依照你现在的条件,我实在无法给予你一 个可供参考的建议。By the way,既然已经花了那么多精力,那再来浪费点口舌来解释一下yaoyoung同学的疑问 吧。说实话我是被雷到了。我原来以为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才罗嗦了几句,这集中并无 嘲笑你的意思,因为事实上大多数底层的设计人员都不是很关心系统的综合效益,而只对初 投资感兴趣,你要比他们进步得多了。Anyway,让我们先来关心下你提出的问题:1.我看了一下你提到的两个机组,我们一般直接称呼为涡旋机,这种机组使用率并不高,所 以我也就没有推荐。原因是这样的,首先,其原理和离心式机组以及

27、螺杆式机组是类似的, 同样是蒸发式空调,其压缩机效率比前两者差得多,冷量也在螺杆机的覆盖范围以内,所以 同样的条件下,基本没有理由舍弃螺杆机而使用这样的机组。除非是系统冷量不足,而需要 加机,不然我看不出其有什么优点。至于以上的情况,现在新的螺杆机组可能要比其做得更 出色。另外你提到的样本,我要先给你解释一下,对于麦克维尔WGZ机组,请查阅第6页运行参 数列表下面的工况。其冷冻水进出水为12/7C;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0/35。发现问题了 么?普通机组的标准工况:冷冻水进出水为12/7C;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2/37Co HVAC 行业的人应该很清楚,冷凝温度下降两度对效率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你

28、拿逆卡诺循环的理论 值去算算心里就有个低了。另外约克的YCWE机组好嘛,就没敢写工况。事实上像以上两家的样本中做这种手脚现在在国内的业内是比较普遍的事了。这也算是入乡 随俗的宣传手段了,这方面,Trane倒是规矩的很,Carrier手脚也动得不是很多。(好吧, 至少以前动得不是很多)既然厂家只能提供这样的数据,好吧,我们就根据这样的数据看, 虽然工况不同,制冷量有没有作假姑且不论,不过我估计这两款机器达到二级能效应当还是 可以的,二级能效的标准是高于4.7,那么对于一款水冷机组这算是很高的么?螺杆机组的 二级能效标准要超过5.1,离心机更是全部都要在5.6以上。而同样的冷量,你会去选择使用两台

29、低效率的所谓“模块机”,而不去选用一台螺杆机么? 更何况风冷模块是由于其组合方便、系统简单而出现的,而水冷模块即使再怎么组合,仍然 无法舍弃冷却塔,难道你会多配几台冷却水塔让其与之一一对应?如果冷却塔还是按照常规 模式选择,那为何要将主机冷量分割为多台?很有意思的问题。另外关于设备投资,永远都 是机组做得越大,单位冷量的投资越小。当然,如果你卖机组的时候有内部调整,那就不是 我们可以预计的了。2关于多联机的问题我不想浪费口舌这东西太简单没必要多说。但是如果你要从样本上逐 字逐句替我念,我看还是免了。多联机的样本上基本都是宣传口号了,如果你真的了解其运 行原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当然,很多人是

30、没兴趣的,所以我也不打算解释其原理。(都 知道了我们自己还混个球呀?)这里有非厂方观点的比较,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大方向倒 也没错。地址如下: 所以这里我只想让你自己考虑几个问题:a. 现在VPF多联机组的能效是没有分级的,如果其能效能达到定频机组的2级能效,为什么 不根据国家能效等级分级?b. VPF 多联机组样本中的额定满负荷能效是如何计算的?你有没有进行过复算?其制冷量 是根据外机来算还是根据内机来算?如果根据内机,恭喜你,被忽悠了。如果根据外机,那 其输入功率是怎么加?有多少部分?你算对了么?c. 你实际的使用情况,到底是天热得很的条件下开空调呢,还是在过渡季节开空调?即使是 在过渡季

31、节,你是把所有空调全打开呢?还是会关闭其中的一部分?如果需要关闭一部分室 内机,那对于大房间使用多台内机的场合,使用VPF是否有你说的那么节能?这里有几个实例你可以看看:http:/bbs.topenergy.org/archiver/7tid-10896.htm 1,关于其中零下15 度的情况,其主要是依靠辅助电加热,所以可以不用太在意。 事实上,厂家一般忽悠别人的方法有这样几类:用能效能级来扯蛋;用室外机或者仅仅是压 缩机的能耗来替代机组能耗,偷换概念;用部分负荷能效与定频机的满负荷能效比较,等等。 其实应该这样说,从销售的角度, yaoyoung 同学你说的并不算大错,但是我这样解释了,

32、 大家总该明白了,从实际角度,你说的一句也没对。3.IPLV 的性能曲线我之前已经提到过。很多样本上也有,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直接把哪 个部分有问题列出来,然后查询相关部门。不过如果你不希望听到官方解释,而是需要一些 实际内容,我只能就某一款产品就事论事,如果涉及到品牌,难免不会搀杂一些主观成分。 再说了,这些东西我都可以告诉你了,那还要我们国家能效的相关测试部门做什么?虽然他 们难免咳咳,但是测试出来的东西毕竟要比我们客观一些。4. 关于适不适合中国的问题,不是我们这样的小角色说了算的,不过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借鉴 美国的标准,所以有了现在的能效指标,只不过考虑到国内的情况,准入制度没办法直接拿

33、 来用,另外关于其中部分标准,比如美国的60Hz电和我国的区别,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但是总体上来说,借鉴美国的先进设计理念是一个大方向,然后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走“隧 道式”发展路线,是我国的即定方针,所以,即使你不是很接受,但是你并不能拒绝这些标 准,以及LEED这些美国人定的东西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5. 关于这一点,我是相当赞同你的观点的,所以我认为你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问题的。 任何设计都不能离开特定的工程环境。当初我们强推溴化锂,搞得我们现在改造要替换的都 是溴化锂机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另外国内很多设计者都并不考虑建筑寿命内的 能耗,这同样是有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希望我的这些回答能够让你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如 果能改变你的一些认识,那也没枉费我码了那么多字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