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动物防疫制度(4篇)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554216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各项动物防疫制度(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各项动物防疫制度(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各项动物防疫制度(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各项动物防疫制度(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项动物防疫制度(4篇)(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各项动物防疫制度一、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二、养殖场(小区)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三、养殖场(小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负责_落实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定期做好场内环境清洁、消毒、灭鼠、灭蝇等工作,履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职责。四、提倡自繁自养,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五、实行封闭性管理,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定期对生产区、栏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禁止无关人员、动物、车辆随意进出,对

2、进出人员、车辆要严格消毒。六、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检疫、调运备案、隔离观察、疫情报告、疫苗使用管理、疫病监测等防控工作。七、严格按规定建立和规范填写防疫档案、免疫证(卡),加施免疫标识。各类档案记录应真实、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签名。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_年,牛为_年,羊为_年,种畜禽长期保存。八、接受区畜牧兽医局、区动物卫生监管、区动物防疫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挂牌兽医的依法监管和抽样监测。动物免疫制度一、严格执行政府强制免疫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及其它疫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二、遵守国家关于生物

3、安全管理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格疫苗产品。三、严格按规定和疫苗说明书分类保管、储藏、规范管理疫苗。失效、废弃或残余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一律按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弃疫苗及疫苗包装物。四、落实养殖场(小区)按程序自主实施免疫制度,按需领用国家免费强制免疫疫苗。领用前,应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畜禽种类、饲养规模、疫苗品种及用量等,经审核后方能领取疫苗。五、严格按免疫操作规程、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正确免疫途径、部位、剂量等,确保有效性。认真做好免疫各环节的消毒工作,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六、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七、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

4、抗体监测,落实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八、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填写免疫证(卡)。九、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挂牌兽医的监管。消毒制度一、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实施消毒,并做好人员防护。二、生产区出入口设与门同宽,长至少_米,深_米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适时更换池(垫)水、池(垫)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三、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经更衣、对手消毒,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胶鞋等要专人使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四、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应对随车人员、物品进行严格消毒。五

5、、定期或适时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包括污水池、排粪沟、下水道出口等)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同时要做好饲用器具、诊疗器械等的消毒工作。六、畜禽周转舍、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_次。圈舍空置_周后方可再饲养。七、畜禽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规范死亡畜禽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八、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九、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消毒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一、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应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不乱丢,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二、病死或死因不明

6、畜禽无害化处理应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修建与处理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三、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_兽医监督指导下进行。采取深埋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应远离人口集聚区、畜禽养殖场(户)、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四、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废弃物等,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一并深埋。五、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六、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七、当养殖场(小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服从重大动物疫病处置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畜

7、禽进行扑杀,对病死、扑杀畜禽和相关畜禽产品、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八、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无害化处理记录。动物疫情报告制度一、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养殖场(小区)业主是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突发动物疫情,并按规定按月上报本场动物发病死亡情况。二、养殖场(小区)动物疫情报表以书面报告为主,紧急情况时可电话报告。三、任何人不得乱报、谎报、漏报、瞒报重大动物疫情,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处罚。四、发现重大动物疫病或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或重点控制的人畜共患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控制转运和消毒等防控措施,同时电话报告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

8、,经其诊断核实为可疑疫情的,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按规定开展先期处置。五、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动物疫情记录。动物检疫申报制度一、出售或迁移畜禽,应提前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其动物检疫申报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合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二、从区外引进非种用乳用畜禽和区外市内引进种用乳用畜禽,引进前应向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对从市外引进种用乳用动物的,应按规定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批同意。三、市外调入畜禽必须来自非疫区,应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等材料(含动物检疫证明、动物调运备案单或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等),并须经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合格并签章。四、市外引进畜禽到达目的地后,应在_小时

9、内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按规定进行隔离检疫观察。五、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动物检疫申报记录。进出人员管理制度一、所有与饲养、动物疫病诊疗及防疫监管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确因工作需要进出生产区的,需经养殖场(小区)负责人批准并严格消毒后方能进入。二、进出生产区的饲养员、兽医技术人员及防疫监管人员等都必须依照消毒制度和规范,进行严格消毒方可进出。三、场内兽医不得随意外出诊治动物疫病。特殊情况需要对外进行技术援助支持的,必须经本场负责人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出。四、各养殖栋舍饲养人员不得随意串舍,不得交叉使用圈舍的用具及设备。五、任何人不得将本场之外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等带入场内。六

10、、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人员进出及消毒记录。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一、养殖场(小区)须建立隔离观察舍。隔离观察舍大小要满足养殖规模和引进畜禽需要。二、隔离观察舍在每次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_周。三、对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观察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并严格消毒,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四、凡引入畜禽均应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间,要密切观察畜禽体态、特征和生理指标是否正常,检查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是否合格。抗体不合格的要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化免疫;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规范的诊疗措施。隔离期满,并经检测合格的动物,方可销售或混群饲养。五、畜禽隔离观察期间,若发现有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立

11、即向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控制移动等紧急措施。六、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畜禽隔离观察记录。免疫标识管理制度一、新出生畜禽,在实施首免时加施免疫标识。二、免疫标识只能从当地畜牧兽医站领取,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得。不得买卖、转让,不得重复使用。三、实施免疫后,应在猪、牛、羊左耳中部加施免疫标识,需要再次加施免疫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标识编码。四、免疫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五、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后必须加施免疫标识,没有加施免疫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小区)。六、免疫标识号应与畜禽免疫记录、免疫证

12、(卡)上的信息对应一致,实现可追溯。规模养殖场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一、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消毒。二、生产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严格携带与饲养畜禽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三、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引进检疫合格的畜禽。引进商品畜禽后,应在隔离舍观察_周以上,引进种用、乳用畜禽必须隔离观察_天,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市外引进种用畜禽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引进的畜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隔离饲养,确认无疫方可进入生产区。四、商品畜禽尽量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隔离。每批畜禽出栏后,圈舍应空置_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

13、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五、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六、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疫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兽医时,进入生产区前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各项动物防疫制度(二)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4、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

14、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用药制度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

15、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生猪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检疫申报制度1、本场饲养的生猪在本市内出售或迁移,提前向阆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2、本场饲养的生猪迁移出市外,应将生猪运至指定地点,向阆中市动物

16、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3、自宰自食生猪,在屠宰前向阆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4、引进种用公、母猪,在引进之前,须向阆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5、跨省引进商品型饲养生猪,在引进前须向阆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疫情报告制度1、义务报告人。驻场(小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2、临时性措施。(1)将可疑传

17、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小区)。(6)限制人员流动。3、报告内容:(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_。4、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消毒制度1、养殖场(小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

18、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2、养殖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3、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不得选择。4、圈舍每天清扫_至_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5、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_月消毒一次。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6、场内

19、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8、产房消毒。进入产房前,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分娩前必须严格消毒_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_、阴部和后躯,及时清洗产房。9、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无害化处理制度1、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

20、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_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4、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畜

21、禽标识1、新出生生猪,在出生后_天内加施畜禽标识;_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2、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3、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养殖档案(一)养殖场(小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

22、化处理情况;5、生猪养殖代码;(二)养殖场(小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三)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_年,种猪长期保存。第四篇。动物防疫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动物防疫档案管理,根据动物防疫法和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制定本制度。1、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按照统一印发的动物免疫证的使用要求,确保每一个养殖户畜禽都建立免疫档案,做到针针有记录,户户有

23、档案。免疫证中要注明畜主,所在地址,牲畜总头数情况,免疫牲畜数情况,未免牲畜数情,免疫疫苗情况,免疫日期,防疫员签字、畜主签字,以及补免情况登记等。2、免疫证由防疫员在注射完疫苗后当场填写,并由畜主签字后存放;每个防疫员应建立自己辖区范围内所有牲畜的免疫情况登记卡,以便核查和了解牲畜免疫情况。防疫员免疫卡在年底交由乡动物防疫监督站统一存放,建立乡防疫档案。3、乡动物防疫档案,由乡动物防疫检疫站统一保管,乡建立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室(柜),并定期检查档案室的保管状况,定期清扫档案库房。4、乡配备专门的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员。档案员要求热爱档案工作,保密性强,具备档案管理知识,熟悉动物防疫工作法律法

24、规。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政策、制度,切实做好档案材料的保管、统计、利用、鉴定和销毁工作。5、防疫档案管理员应严格遵守保密法,提高_性,妥善放置防疫工作文件等_材料,严禁无关人员出入档案室、借阅涉及保密事项的案卷。6、查阅防疫档案人员有保守档案_的义务,查阅档案时禁止吸烟、饮水;借阅档案要履行借阅登记手续,严禁折叠、勾划、涂改卷内材料;未经主管档案工作领导批准,不能摘抄、复印防疫档案材料。7、防疫档案销毁时,单位主管领导派人在指定保密地点监督销毁,档案销毁完毕后,监督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并存档保管。8、定期统计档案收进、移出数量;及时统计档案借阅、遗失情况,定期统计霉烂、虫

25、蛀等损坏的档案数量;及时统计对永久、长期、短期的档案销毁情况;定期对各类档案借阅人次、卷宗的利用效果进行统计;年终做好档案的综合统计工作,做好迎接业务部门检查准备。各项动物防疫制度(三)为提高动物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养殖、生态养殖,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_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场动物防疫系列制度。1、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2、履行各项动物防疫职责,自觉接受和配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检测。3、养殖场负责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负

26、责人,认真_做好养殖场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做好动物疫病综合防范工作,防止动物疫病发生。4、养殖场的建设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5、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6、按规定及时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工作,做到内容真实、完整,自己清楚,养殖档案保存二年以上。动物清洁卫生与消毒制度1、饲养舍应经常打扫、保持舍内整洁、干燥,并经常性进行灭鼠和灭蝇、灭蚊工作,同时搞好场内绿化,尽量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环境。2、根据自身的生产方式、主要存在的疫情隐患、消毒剂和消毒设备设施的种类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消毒程序。一般情况下,畜舍、用具、车辆等应先清洗后消毒,腐蚀_液消毒一定

27、时间后再清洗一次;疑有病源污染的场所、用具、工作服、鞋等,先消毒后再清洗;病死动物深埋销毁处理后,对病死动物经过的地方进行严格消毒。3、平时预防性消毒。(1)养殖场生产区门口设消毒池,经常更换消毒池内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2)一般为环境和道路十至十五天一次,舍内七至十天一次;(3)工作人员出入生产区均要严格消毒并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必要时还要淋浴);(4)工作服要定期清洗、消毒;(5)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4、即时消毒。当动物群体中有个别或少数动物发病或死亡,或有场外人员来过之处,对其采取局部强化消毒。5、隔离舍消毒。在隔离观察过程中,视情每天消毒一至二次。每

28、批隔离动物进舍前和出舍后全面严格消毒。6、按照生产过程、消毒程序的要求,合理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消毒剂要经常轮换使用。7、做好消毒档案记录工作。档案保存二年以上。免疫程序制度1、根据本场疫情史和周边疫情,确定、实施免疫种类,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确保实施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2、从正规渠道购进疫苗。强制免疫用疫苗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取。3、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4、免疫工具严格消毒。5、严格按免疫操作要求、接种部位和计量实施免疫。6、按照国家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7、及时处理免疫反应。8、剩余或废弃疫

29、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9、认真做好“免疫记录”,记录档案保存二年以上。无害化处理制度1、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无害化处理场所要远离居民区、生活饮用水源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2、污水污物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的处理方式。3、动物粪便实行封闭性堆积发酵后,用作农业和林果业肥料。4、尿液等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后,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液用作农业和林果业肥料。5、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主要采取先消毒,再投入无害化处理池深埋方式;对被污染的饲料、排泄

30、物堆积发酵后深埋作农作物肥料;对被污染的杂物等物品,焚烧深埋。6、做好无害化处理记录。档案保存二年以上。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制度1、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采购。认真_兽药标签和说明书,并检查包装,符合国家规定的方可购入并妥善保管。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要符合_农业部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_、氯霉素、呋喃唑酮等禁用药品。不使用人用药品;不使用过期、变质及假劣兽药。严格按规定使用性激素、镇静剂等。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须无疫病地区,无霉烂变质,未受农药感染。不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原料药。加药饲料与不加药饲料要分别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31、。遵守兽药休药期规定。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入、使用、诊疗按要求进行记录,记录档案保存二年以上。大竹县家福猪场年月日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四)为加强动物卫生安全及人员安全,规范消毒程序,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传播,根据动物园管理制度规范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1、动物防疫人员、兽医人员必须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执行消毒程序,做到_、安排消毒工作到位。2、动物饲养场所饲养人员必须按照兽医部门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相关圈舍环境的消毒工作。3、使用消毒液时应选择正确的消毒药物及药物浓度。具体消毒剂和浓度由兽医院决定,兽医从药房领取消毒剂并按配比稀释后由各饲养班组长领取和下发。4、消毒剂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

32、毒剂。5、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不使用无效或消毒效果模糊不清的消毒剂。6、饲养人员进入圈舍应穿戴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饲养圈舍,禁止饲养人员相互串岗或将非本区物品带入圈内。7、主要消毒措施。对重点消毒场所、入口设立消毒池、消毒垫,消毒垫定期清洗并换消毒液,专人负责填表上墙。圈舍室内和开放圈舍环境每天清扫一次,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圈舍内室消毒时应当先清扫、冲洗干净,然后均匀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保留_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墙面、栖架和运动场用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或直接撒消毒剂,一般不用冲洗。动物水槽、料槽必须每天清洗,三天消毒一次。瓜果、蔬菜及设施工具每天清洗干净

33、并消毒。全园区每季度安排一次大消毒。5、主要消毒程序。准备物品(消毒药、消毒器械)、采取针对性强的消毒方式、机械清扫、实施消毒、清除残余消毒药品。6、基本要求。做到消毒彻底、均匀、覆盖率高、保持一定时间、确保消毒效果。7、兽医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对消毒的工作开展情况,要建立消毒登记簿,认真填写消毒记录,做到项目齐全;贮备消毒药品和消毒设备,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8、消毒细则常用消毒方式有:8.1煮沸消毒法,试用范围。人工育幼料盘、水盘、奶瓶、毛巾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开始计时,持续_分钟到_分钟。计时后不得在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重新计算。8.2浸泡消

34、毒法,适用于瓜果蔬菜、料槽、水槽、污染医疗用品、厨房用具及适用于浸泡的工具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消毒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或保证每个部位都带有消毒剂溶液,作用半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8.3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室内空气、室外运动场地、墙面、天花板、地面、工具及丰容设备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用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喷雾顺序线上后下、先左后右。禽类一般采用带禽喷雾消毒。带动物消毒不得使用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消毒剂。不带动物消毒室内保持30到_分钟密闭后通风。8.4熏蒸消毒法,适用于孵化室、种蛋、无动物备用笼舍等消毒。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兽医人员进行熏蒸消毒的准备、消毒工作。室内必须清理干净使气体能到达每个部位。密闭_小时后通风,通风后未经兽医人员允许不得私自进入室内。8.5紫外线消毒法,适用于饲料室、室内空气、服装、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消毒。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紫外线消毒动物和人员不得在现场,适宜消毒温度_度到_度,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_%为好。照射时间不少于_分钟。8.6火焰消毒法,适用于圈舍及耐高温工具的彻底消毒及环境中寄生虫卵的彻底杀灭。第24页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