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

上传人:yi****21 文档编号:22552287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寸虫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一寸虫设计意图: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

2、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

3、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

4、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活动准备: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活动过程: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

5、,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6、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