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25120985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分析(一)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幕拉开在即,对于申论,考生最关心的是申论考什么,主题是什么。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做一些分析,希望对考生国考的备考有所帮助。1、结合重大政策来说(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底召开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整年的工作定下了基调: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调结构首先是调整经济结构,需要做的是转变主要依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的低级经济增长方式,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全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只有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重复建设,才能完成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的重大任务,才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

2、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首先从共和国的长子国企的转变开始,这就涉及到了垄断行业的改革,当前最热的当然是三网融合。其次,也要协调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改善民生上来。此在民生领域介绍。扩内需即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国虽然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是在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全摆脱的情况下,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依然有很大的问题,另外,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力度也在加大,扩大国内市场刻不容缓。因此,如何刺激消费会是一个大的专题。扩大国内市场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收入差距大,绝大部分人民手中没钱,没有能力消费,一个是农村消费水

3、平低、潜力大。因此政府需要做的是让人民手中有钱,有能力去消费,并且扩大农村市场、让农民也来参与消费。前一个问题涉及到居民收入提高、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问题,而最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也的确是箭在弦上,相关部门在加紧制定“工资倍增”政策,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的场合提到提高收入问题,在绩效考核方兴未艾的情况下,的确是一个可考的主题。后一个涉及到惠民政策、比如家电下乡、农村居民保障体系建设等。惠民生是十七大以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最近一两年,民生方面主要是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比如: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养老尤其是农村养老制度改革、食品安全法、新的住房政

4、策等等。但是对于今年的国考来说,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项:一是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今年国家出了了一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2010-2020),这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的总纲,对于今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过于行政化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等等。这部纲要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直接导向作用,需要考生重点把握。二是文化体制改革问题。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文化产业成为为引领经济增长的制高点,是文化大发展的契机。但文化从来就不仅仅是发展一个产业的问题,同时也代表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国家领导人,如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不断发声,敦促加快文

5、化体制改革,胡锦涛更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体制改革发表讲话,要求坚决抵制“三俗”之风。另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也不断发表如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文章,可见,这是一个相当热的主题。三是食品安全问题。2009年2月,国家颁布食品安全法,同年7月8日,国务院公布实施条例,但是2010年以来,还是发生了不少食品安全事件,从年初的毒餐盒、毒筷子、到年终的海南豇豆农药超标,到现在的南京小龙虾、金浩茶油,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等等,理应最安全的食品不断亮红灯,这不是单凭一部法律能解决的,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住房、医疗、户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样需

6、要考生关注。(2)区域发展政策有关区域发展的政策都是大手笔: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同时国家为西部开发的未来十年定了调,即由输血式转向内生型发展;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出台,长江三角洲发展有了新定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了新方向;中部崛起不断涌现新局面。区域发展被证明是一项符合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点的发展方式,新的政策必将促进这些地区发展迈向新的台阶。从城市建设方面来说,也有很多新亮点。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与基本建设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小城市壮大发展是当前也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另外,今年是深圳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的日子,国家把珠海和深圳特区扩展到全市,并且胡锦涛主席等中央领导密集访问并发言,

7、为这些城市发展和国家改革政策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其他很多重要城市区域规划上也作出了不少变化:比如重庆两江新区建设、北京两区合并等。因此城市发展主题对于今年国考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3)中央一号文件一般来说,三四年内不会重复考察同一个主题,但“三农”问题却不遵循这个规律。2007年以来“三农”已经考过两次:2007年考了土地征用与土地管理,2009年考了粮食安全。十七大以来,国家加强了在“三农”领域的投入,这不仅是由于“三农”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地位,也是因为“三农”在当前经济、社会民生发展中还属于薄弱环节,是需要党和政府加大力气解决的重点领域。因此“三农”问题依然是今年考察的重点。由于涉及到的

8、范围非常广,因此考察切入的角度也非常多,但肯定不会跟前两次的重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今年“三农”问题定了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最重要的是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考生需要把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个梳理。(4)从本年的特殊性来说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是全面落实十七大政策的关键年份。“十一五”规划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基本完成,但是有些领域还是有差距的。比较明显的是节能减排。这跟我国当前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是经济迈上新台阶的最大阻力。另外,节能减排也跟国际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的大环境有关,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当前

9、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2、结合重大事件来说2010年是个多事之秋。各种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比如,2010年春季,西南五省连续数月干旱,而夏季南方数省甚至连东北地区又发生了洪涝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舟曲等全国各地发生泥石流;伊春空难、王家岭等全国各地的矿难也不断发生。前者干旱洪涝显示了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规划问题,后者则显示了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所有这些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同时也真实地考验了政府的应急能力。2010年9月1日,我国首部全面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法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正式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明确了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

10、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可以有效解决自然灾害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自然灾害救助问题都可以成为今年申论的主题。3、从公务员选拔的目的来说以上只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的分析,但考生需要记住的是,公务员考试是为了选拔符合要求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考察什么样的主题,都会有政府的影子在里面,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政府的多,就是政治主题,少就是其他主题。而政治主题的考察也不出以下几样:一是政府职能的考察。政府职能有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前建设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重点是

11、把政府工作主要放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失范集中表现在政府工作越位、错位和不到位。二是政府工作方式的考察。政府工作方式的合不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是否和谐,这些能够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高低。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事件也跟政府工作方式出现偏颇有直接相关,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政府工作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因此近几年来国家和各个省市都对政府工作方式进行了考察,今年也不例外,依然比较重要。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主题。政府自身建设包括政府本身的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府本身来讲今年比较热的是政府信息公开。今年年初以来,中央机关各部委先后公开本部预算,省市等地方也出现了不少先进事例,比如

12、四川的“全裸”乡政府等等。另外,绩效考核的主题,也需要考生多加关注。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主要是提高自身素质、廉洁从政,考试需要关注下今年颁发的廉政准则。四是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只是在部分省市极少的涉及到过,在国家考试中不太可能考到。(作者: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二)分析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主题有助于对申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对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个大致的思路,做到有备无患。以下是中公教育对10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主题的分析:2000年,考查城市工业生产布局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的考查,现在看来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它考查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其主题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工业

13、生产,合理规划布局”。但在考试时,中央尚未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说它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过工业生产布局不科学、重复建设、影响环境的问题,是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即便作答中无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统筹兼顾、生产与环保综合协调”的原则,仍然可以提出正确的观点。2001年,考查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具体题材是,感冒药品中含有PPA,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世界范围内发出了预警通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消息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围绕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层讨论。从政府层面上探讨了,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其主题是:“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加强

14、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2002年,考查网络引导和监管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问题。针对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发挥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它的负面效应,面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政府究竟该如何从容,基本主题是:“趋利避害,全面辩证认识网络的正负两种效应,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网络健康发展”。2003年,考查安全生产监管问题。题材背景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安全生产问题是申论考察较频繁的一个“老话题”,但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反复性,从2003年进入申论考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以致资源大省山西于2009年毅然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大省转型的决策。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存在

15、和频繁发生,党和政府的治理思路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表明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依靠理念的不断创新,措施的不断强化,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形势的好转。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申论热点题材,考生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府责任,温家宝总理所论述的“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是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类热点问题始终适用的原则。2004年,考查交通拥堵问题,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交通建设问题。针对交通拥堵现象

16、严重,提出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题材的主题同时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适应形势,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05年,国考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三农”问题既体现中央政策方向,为举国所关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论考试的理想题材。2005年之后,“三农”成为国考反复以不同角度出现的题材。2004年至今,中

17、央的一次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三农”问题仍将是申论命题的热点,在具体问题的选取上,命题既与近期的中央政策文件中央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会与当年的一号文件主题严密对应,以免被报考者押中主题。因而“三农”类命题的具体切入点必将呈现一定的“反规律”特性,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不管具体切入点在哪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应依据中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扶农惠农政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

18、动农村进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2006年,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2007年,考查耕地保护问题。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2008年,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

19、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和谐发展源于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显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09年,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与

20、2008年国际上先后爆发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紧密相联,时效性强,且提出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说明传统产业应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低端化生产模式,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比如以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危机应对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2010年,考察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同以往历年国考申论题材相比,今年的题材

21、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所谓一脉相承,就是贯穿了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延续了一个倾向偏于宏观战略和宏观经济问题;所谓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试的取材“热中选冷”、“冷中带热”,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常见的热门话题,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则是历来申论考试罕有涉及的“冷门”题材,这样本次题材的选择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由此可见,2011年国考试题夜必然以科学

22、发展观为主题,只是具体的命题题材和切入角度会回避“大热”,考生要把握这样的规律,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理论与事件热点,增强“联系”的思维,把现实问题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等大政方略联系起来,准确地选择题材作为复习重点。(三)中公教育根据历年申论考试真题,把申论考察主题分为五类: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民生主题、文化主题、生态文明主题。以下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历年来公务员考试主题的变化趋势进行梳理,对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题进行预测。(一)近年政治类命题的考情分析近年来,国考、省考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考试各类题材中仅

23、次于经济类出现频率最高、考查力度最大的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较少,但在省考中历来是“高烧不退”,年年皆以单一题材或交叉复合的面目出现。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主题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侧重。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政治类真题的统计分析:2007年2010年政治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2010上海市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22010吉林省建设学习型政党32009吉林省政府政策制定42009山东省处理群体事件等复杂问题52009(春)重庆市瓮安“6.28”事件62009(春)福建省政府与媒体关系72009云南省车牌申领方式改革82008

24、云南省行政伦理建设92008吉林省(甲)转变政府职能102008江西省公务员职务犯罪112008上海市政府绩效评估122008河南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政府维护社会公平132007北京(应届)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42007上海市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152007吉林省(乙)调解员制度通过对20072010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地方省市选取了3个政治类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5个;2009年,5个;2010年,2个(截止9月13号)。近年政治类题材的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与其他题材交叉性命题多见,呈现复合化。政治与经济题材交叉、政治与社会问题交叉,如

25、政府决策与民生、经济问题的听证会制度、政府决策与市政建设、公共资源利用。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的隐蔽性加深。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的迷彩伪装所惑。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的脱敏性和滞后性。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的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才能作为考试的命题。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群体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

26、、2009重庆申论的考试题材。(二)近年经济类命题的考情分析近几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济类问题是申论的常见主题,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申论考试,都会有一部分经济内容的题材。这些经济内容大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与生态建设交叉融合,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大多是复合型问题,体现出经济与政治、民生、生态交叉命题的态势。较强的复合性是申论经济类试题的显著特点,因此,凡是与宏观经济有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与政府履行职能、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相交叉、相重合的问题,考生都应加以重视,并放宽视野,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社会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27、:2007年2010年经济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2010重庆、辽宁、海南、内蒙古、陕西、天津、云南、湖南、宁夏、江苏、广西、西藏、山东水资源与水价调整22010黑龙江省水价上涨32010安徽“零团费”问题42010江西红色旅游52009国家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62009河北省抗击旱灾和农田水利建设72009广东省地铁建设中如何避免地陷82009贵州省豆腐渣工程92009江苏省四万亿刺激经济发展102009湖南省个税体制改革112009浙江省金融危机下如何转“危”为“机”122009青海省旅游业发展132009河南省“活拔绒”事件142009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市土地经营权流转15200

28、8江苏省“中国制造”创新能力建设162008辽宁省地方政府招商引资172008下半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182008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92008北京市行业协会自律问题202008湖北省(A卷)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资问题212007国家土地征用制度222007甘肃省行业垄断改革232007山西省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242007下半年广州市公共交通改革252007四川省电动自行车问题通过对20072010年国家、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5个地方选取经济类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10个;2010年16个。(截止9月13号)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

29、,20072010年国家和各省公务员考试经济类主题的题目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并且具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如多年没有动静的水价问题在2010年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者正在酝酿的水价改革,成为2010年黑龙江省、十三省市联考的命题材料,通过这一命题导向,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重视,提升人们珍惜水、爱惜水、节约用水的意识。从近四年来经济类真题的统计中,可以发现经济类材料的命题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命题广泛。题目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农、工、商各个层面;二是命题时效性强。通过材料主题不难看出,很多题目都紧扣了当年的经济焦点、热点。例如,2009年,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

30、)都考查了土地流转方面的内容,而土地流转问题正是我国2009年经济热点之一。商业贿赂、抗旱减灾、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等主题在国家和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急需引起考生的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三)近年社会民生类命题的考情分析近年来,地方各省市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而且更加侧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民生类主题将与经济、生态主题并列为申论最重要的命题题材已经十分明确,未来的命题将延续这一趋势,通过民生类问题的考查体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

31、社会类真题的统计分析:2007年2010年社会民生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2010上半年北京市全民健身22010广东省民工荒、民工权益维护32009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规划42009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52009江西省金融危机下改善民生62009广西公共服务72009甘肃省农民工进城务工82009(春)内蒙古大学生村官92009安徽省城市管理与摊贩的矛盾102009下半年北京市醉酒驾驶112009四川省大学生就业122008黑龙江省“群租”现象132008湖南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142008吉林省(乙)社会养老152008广东省社会救助162008天津市公共安全172008重庆市社会养老1

32、82007北京市(社会在职)城市摊贩管理192007安徽省辅导培训202007云南省社会监管体系212007江苏省社会救助222007天津市(上半年)“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232007黑龙江省(B卷)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242007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252007山东省网络募捐262007广西公共安全272007湖北省食品安全问题282007湖南省烟花爆竹“禁改限”通过对20072010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11个地方省市选取社会上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9个;2010年,有2个(截止9月13号)。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

33、查的重点依旧是社会类问题,涉猎的范围有养老、就业、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涉猎面广,主题繁多,题材新颖,紧贴社会热点焦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衔接、息息相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校园安全与社会暴力事件、抑制高房价、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等主题在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急需引起考生的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四)近年文化类命题考情分析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虽然对文化领域的考查相对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来说少一些,但是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同时文化类主题与政府工作的关系适中,一

34、些大众话题敏感色彩较淡,先天上具有成为申论选材、命题重点的条件。因此,文化领域里诸如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经典文化的传承发扬、手机绿色文化等主题仍然是考生需要关注的对象,不容忽视。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文化类真题的统计分析:2007年2010年文化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2010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22010江西省红色旅游文化32010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42009陕西、湖北、天津网络文明建设52009上半年北京市国民文明素质提高62009年山西省阅读文化经典72008安徽省手机短信文化建设82008山东省感恩意识92007浙江省文化发展问题102007上半年广东省

35、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对20072010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3个地方省市选取文化领域的热点命题;2008年,2个;2009年,3个;2010年,有3个(截止9月13号),选题考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的文化类问题涉猎的领域也比较广泛,有农村文化、阅读文化、手机短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类申论题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例如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主题是提高国民素质,显然与2008年奥运会的开展有关系。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给北京的不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明建

36、设也需要随之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软实力建设就成为北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再如2009年1月初,国家7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2009年湖北、天津、陕西三省市的真题就从“网络文明建设”这一角度出题,谈当前网络环境的净化、管理问题,体现了命题人让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二是地方申论材料的主题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如江西省2010年公务员考试,考查了“红色旅游”,这一题材既凸显了江西省的特色文化,又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以及高科技对文化的作用等问题在一些省市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与我

37、国的文化建设政策密切相关,因此,考生对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备考的时候要结合报考城市的区域文化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准备。(五)近年生态文明类命题的考情分析生态主题作为一个新的热点事件逐渐升格为经济缓冲时期颇为引人瞩目的话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生态问题将越来越成为长期性、恒久性的人类共同课题。由于它与政府工作的关联以及非敏感的特性,生态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申论命题潜力最大的热点。从长远来看,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生态主题将是公考申论命题的主流,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各类考试普遍采用,经常考、随时考的一个便是热点。

38、在具体命题角度上,申论的命题总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对生态类主题的考查,必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按照新形势、新情况、新政策,提出新问题、新任务,从理念到制度,从生产到消费,从资源环境的保护到经济社会的转型,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视野将会异常宽广,角度将会不断变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趋势。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生态类真题的统计分析:2007年2010年生态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2010国家(省级)海洋保护与开发22010国家(市级)海洋保护与开发32010浙江省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42010湖北湖泊的治理与保护52008国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62

39、008上半年深圳市整治大气环境污染72007下半年天津市建设生态文明82007江西省生态安全通过对20072010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国家和地方省市选取了2个生态类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2个; 2010年,4个(截止9月13号)。由此可见,生态类主题的命题趋势具有两个特点:一、随着经济问题的热度逐渐膨胀。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命题人的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热点现象的出现,给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命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二、备受国考命题人的青睐。2008年与2010年的国考,仅仅相隔一年,就再次从生态领域寻求内容进行选材命题,可见生态环境类热点的敏感及热度。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中的选材内容与命题思路也将会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地方各省市也将会以国家的命题、选材为导向,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