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24943344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文化传承的社情民意五篇 篇一 *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3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39.7%,少数民族中以布依族占多数,尤其是册亨、望谟布依族比重最大。如册亨县现辖14个乡镇,共123个行政村,1100多个自然村寨。境内居住着布依、汉、苗、壮、仡佬等0余个民族,据202X年末统计,县内总人口数为2.5万人,其中布依族人口数1.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6%,布依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所以享有“中华布依第一县”的美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打工热潮的涌现,青年一代的布依族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的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一种强势文化对弱势

2、文化的冲击。布依族的一些文化虽然已经搬进校园,但是很多青年并不热爱,也不愿去学习。懂得布依族文化的人已经慢慢衰老,没有能力将这些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是基于本民族一种错误的语言观念。许多年轻人都觉得说自己的地方语言很土。他们虽然对本民族语言有感情,但在与现代社会的接触中却因为经济的落后而对本民族的语言失去自信,进而选择放弃自己的语言。如果不懂得说本民族语言,那么对本民族的文化如何理解。所以布依族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境地。这一现象在全州乃至全省都比较突出。 建议: 1、实行双语教学,提升民族语言教学质量。由州民宗、教育、文化、旅游等单位共同编写校本教材,通过对布依族文字、歌曲、舞蹈等学习来传承

3、布依族的文化,多年级、各年龄层次人群通用一本教材,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修编,形成系列教材,并针对不同人群分类授课。应将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纳入教材,让少年儿童了解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珍惜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2、制定规划,积极为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发展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为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确保民族民间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采取为民间艺人发放生活补助的方式,解决其生活困难,激发积极性,传承新人,避免“人亡文灭”。 3、创新思路,开辟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新途径。应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充

4、分挖掘和利用民俗资源,通过旅游的发展促进布依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篇二 *是*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结晶,到现在已有3000多年传承历史,*被誉称中国纺织界的“活化石”。202X年1月日,“*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走向世界,展示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 但是,*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传习所资金不足。虽然国家和省政府每年都拨款两千万资金用于*的保护工作,但在白沙、琼中、保亭等市县,*的保护过程中因资金不足,*的普查、宣传、研究、资助传

5、承人等方面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是天然纺料、染料缺乏。由于现代种植业的发展挤占了大量的野生植物的生存空间,使得大量的野生棉、野生麻、黄姜等植物生存面积大大地减少,造成对这些原材料的采集变得异常地困难。严重阻碍*四大工艺中“纺”、“染”工艺的传承及发展,进而使*失去原始的韵味,无法全面的保持*技艺的原汁原味。 三是*技艺复杂难学。*织锦图案的工艺制作主要由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组成,纺包括错纱、配色、综线、攀等,其技能难以掌握。 四是传承人体系存在不足。首先是传承人的认定过程中文化工作者携带个人的主观意识,没有严格地按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对传承人进行认定,使得一些认定出的传承人并不是真正意义

6、上的传承人;其次是传承人数量较少,队伍老龄化,传承人大都在50岁以上;第三是传承人的经济资助少。目前,*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可获得1000元的资助,省级获得5000元的资助,市县级传承人只有个别市县给传承人发资助,许多市县称因地方财政收入不理想而未给市县级传承人发放经济资助。 五是*在推向市场中面临竞争力弱。在市场商品中,由于*制作成本高,出售价也高,推销困难大,使得*产品推广竞争力弱。 六是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善。目前*文化工作者存在执行保护工作任务时力度不够,许多市县级文化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保护观念不强。 七是保护意识欠缺,法规、政策不完善。政府对*技艺的抢救与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但全社会的

7、共同参与不够。*省政府出台和制定了相关*保护的法规及政策,但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法律体系。 为此建议: 针对*在抢救、传承、保护、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传承与保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和*省政府有针对性加大传承与保护*的资金投入,尝试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和积极保护。成立*传承及保护专门基金会,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 二是扩大和完成纺染料的种植面积。为扩大*原材料种植,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来处理农民土地使用问题,加大土地占用补偿;在种植品种、种养方面

8、,国家有关部门派出专家队伍协同*农科院对纺染料的种植进行具体指导。 三是完善传承人体系。对*传承主体的认定、传承人队伍建设是*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关键。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是靠“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技艺传承,*传承人就是*传承的主体。传承人承载着*纺、染、织、绣四大工艺,是*得以延续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政府部门在认定传承人的过程中要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来评选,克服工作人员的主观性,要做到客观、科学地认定,要加强对传承人和传承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传承人和传承活动给予惩罚;其次,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年轻有为的传承人,以改善传承人队伍中“老龄

9、化”的现状;其三,给予传承人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尤其是市县级传承人,政府应当想方法给予市县级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资助和表彰奖励,鼓励传承人的传承精神。 四是保存原生态,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及生态博物馆。加强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瑶族文化交流,针对*一些存有*技艺的黎寨,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及生态博物馆,以带动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 五是勇于创新,打造*文化品牌。195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之后,逐步开展云锦的实验性生产和新品种的创新设计,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创新方面应学习和借鉴云锦,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政府要不断加强*的销售市场管理,使*行业规范化,以凸显*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六是

10、加强文化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国家文化部门对*文化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和指导,提高文化工作者专业理论知识及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文化工作者在*抢救和保护过程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是加强宣传教育。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的文化价值及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用至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培养好专业人才;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把*推向世界的同时借鉴国际上的保护经验。 八是加快立法程序。出台针对*的传承及保护的系统法规政策,做到有法可依。 篇三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质的集中体现,既包括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文化,也包括千百年来传承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北

11、革命策源地,红色革命文化无疑是*城市建设的一张光鲜名片。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既是建设城市主题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支撑和力量。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筹建*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势在必行,据了解,全省唯有*及个别地市没有革命纪念馆,这与我市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快速发展的经济严重不符。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将建设*革命纪念馆列入项目规划。 2、建设以*革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主题公园。使全市人民在欣赏滨河公园优美景致的同时,了解熟识*深厚的红色革命史,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建议,在滨河公园二期建设中,增设转战陕北专题展览馆、沁园

12、春â雪 碑刻、革命先烈雕塑园、英烈墙等。 3、加大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全市共有民主革命时期的遗址遗迹37多处,其中转战陕北就有5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深远,但由于年代久远,保护不力,目前,除了枣林则沟、小河、杨家沟、神泉堡等旧址得到保护利用,其余大都损毁严重,甚至消失。建议,市上尽快按照中央20X-202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我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整体规划和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保护措施、落实经费保障,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 4、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即党史教育基地)是我们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13、“活生生的教科书”。建议,市委、市政府统一命名、集中授牌,规范管理,使之真正成为开展宣传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的重要阵地。 5、拍摄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微电影。多年来,我们一直把红色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资源进行培育,作为区域文化的主流精神进行塑造,让红色文化牢牢植根于*这块红土地上。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大投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拍摄优秀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 篇四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缩影,是历史的积淀。保护和传承荆门民俗文化,对于研究荆门文化的底色和特色,打造文化名片,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市

14、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挖掘不深,主题不明。我市各地挖掘展示出来的民俗文化内容呈现散、弱、小的状况,没有形成一套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的总体思路和培育目标。二是“多龙治水”,保护不力。民俗文化研究的领导机制不健全,政协文史委、方志办、文体广新局等各部门都是民俗文化发掘和整理的主导部门,但通常都是各自为战、不成体系。另外随着岁月流逝、风雨的侵蚀加上人为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民俗历史文化资源正逐步消失。三是人才不济,保障不足。民俗文化资源的研究,普遍存在有心无力、有力无钱、有钱无才、有才无台等现象,各地没有专门从事民俗文化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经费也难以得到保障。四是传承不接,交流不多。在

15、收集整理民俗文化资料中,过分强调实证考究,忽视民间口口相传的民俗资料。同时,我市各地对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不足,各自为政,效果不佳。 对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民俗文化整理申报。目前,我市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在全省靠后,要对我市民俗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整理,建立项目申报和保护的投入机制,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力争在新一轮的国家级、省级名录申报中有更多项目入选。 二、注重民俗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各级特别是县乡(镇)政府在乡俗文化保护传承上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民俗文化保护事业的投入力度,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历史社会价值的民俗文化。采取组织基层群众成立民间协会等方式,把那些具有民俗知识、技能、爱好的人

16、群组织调动起来,通过举办民俗展示、民间艺术比赛、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为民俗文化传承搭建舞台。在荆楚理工学院和中小学校设置民俗文化教育课程,邀请专家、传承人授课、培训,培养青少年爱家乡的情感,激励他们自觉传承民俗文化。建立民俗文化产业培训基地,注重与时代和市场接轨,延续民俗文化生命和活力。 三、搭建民俗文化展示平台。江汉平原文化历史上大部分属楚文化范畴,民俗文化也同属一脉,要搭建江汉平原民俗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各种媒体,结合地方传统的花鼓戏、皮影戏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举办各类推荐展演,促进江汉平原城市的文化交流。 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注入民俗文化。要对荆门城市进行整体形象设计,恰当地植

17、入荆楚文化符号、文化元素。要建设一批民俗文化特色小镇、村、街区,将发展旅游业和保护传承乡俗文化有机结合,由文化、旅游、住建、方志办等部门牵头,重点为我市一些民俗文化基础好的城镇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位,增加旅游情趣,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篇五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传统的文化大县。然而,文化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还需要认真地思考和探索。根据我县独特的文化资源提一下建议: 、山水文化。我县北有武帝山、梁山,梁山景色优美,又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武帝山有着许多与汉武帝有关的历史传说,这些历史传说表现了我

18、县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不畏强权、聪慧睿智的传统美德。挖掘和整理这些历史传说,重建与汉武帝有关的景点,能将我县特色旅游的蛋糕做大。洽川湿地景色优美,物种丰富,又是爱情诗歌的发源地。如果能将我县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整合丰富我县的旅游资源,使得游客既流连于山川美景,又沉迷于历史掌故,是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2、民俗礼仪文化。我县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礼仪规范完整、传承有序。这些民风民俗与农耕活动息息相关,是传统文化的完美结晶。渭北地区是周王朝活动的主要区域,周朝是个极为重视礼仪的王朝,周王朝制礼、尊礼、以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县的节庆活动和传统礼

19、仪受周礼影响至深,流传深远。这些礼仪在引领风尚和影响价值观世界观方面非常重要,当前,我们应该挖掘和整理这些传统礼仪,并依此编排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历史风情的演艺节目,打造可与长恨歌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比肩的高端艺术作品。 3、关雎文化。洽川作为中国爱情诗歌的发源地,与诗经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应该借此打造合阳文化名片,开发关雎洲,建造高规格有丰富内涵的关雎楼,并围绕关雎爱情故事做好展示和宣传工作,让关雎楼成为合阳的标志和象征。 文化作为地方经济软实力,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铸造灵魂、带动特色经济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建设促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带动特色经济,以特色经济带动区域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实现我县经济的新腾飞。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