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2485204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 讨论卵黄囊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卵黄囊瘤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一些特点,如发病年龄轻、 肿瘤较大、很易产生腹水、病程发展快。若警惕到这种肿瘤的可能性,则并不难 诊断。应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原则上还应考虑手术治疗 与化疗的综合治疗,术后及时多疗程正规化疗是生存率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卵黄囊瘤 诊断 治疗卵黄囊瘤是指形态上为各种内胚层样结构分化的畸胎瘤样原始内胚层肿瘤, 故又名内胚窦瘤,为一恶性程度高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 一。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国外报道无性细胞瘤最常见,其次

2、为卵黄囊瘤, 而国内报道卵黄囊瘤居首位,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1. 9%60. 2%。卵黄 囊瘤常合并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如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和绒癌。多见于儿 童及年轻妇女,平均年龄为18岁,大约13患者初发病时尚未月经初潮。卵黄 囊瘤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在顺铂联合化疗问世以前,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 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随着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其存活率得到明显改善, 现已达到 90%左右。卵巢卵黄囊瘤又称卵巢内胚窦瘤,是恶性度很高的生殖细胞肿瘤,预后差。本文 对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11 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年龄22

3、-56岁,下面将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2 临床诊断2.1 诊断 卵黄囊瘤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一些特点,如发病年龄轻、肿瘤较大、 很易产生腹水、病程发展快。若警惕到这种肿瘤的可能性,则并不难诊断。应根 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卵黄囊瘤的诊断要点如下:2.1.1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情进展快,早期发生转移,病程短。2.1.2 症状:由于肿瘤生长快,早期发生转移,易导致腹水、包膜破裂和腹腔 内种植,而出现相应的症状。1)腹水和腹胀:腹水为卵黄囊瘤最常见的症状。肿瘤很早就发生腹腔内浸润、 种植, 86%的患者产生腹水,常为血性腹水。因腹水增长过快,出现腹胀。2)腹部包块和腹痛:腹部包块为

4、卵黄囊瘤较常见的症状,由于肿瘤较大,平 均直径为1525cm,约76%的患者由于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肿瘤增长过快, 血液供应不好,导致肿瘤坏死、出血和破裂,出现急腹痛,有50%的患者因腹痛 而就诊。3)发热和胸腔积液:肿瘤坏死、出血可使体温升高, 50%的患者可出现发热 症状。少数患者因有胸腔积液而气憋,但胸腔积液并不意味着胸腔转移,胸腔积 液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腹水穿过横膈肌上的微小孔进入胸腔,或是腹水经膈肌上丰 富的淋巴丛溢到胸腔。4)月经和生育功能:患者的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一般都很正常,月经初潮不 延迟,少数患者有短期闭经或月经稀发。如果合并其他生殖细胞瘤,可能出现内 分泌功能紊乱、绒毛膜促

5、性腺激素升高和阴道流血等。2.1.3 体格检查:患者消瘦明显,盆腹腔触及较大的囊实性肿瘤,压痛,移动 性浊音常为阳性。2.1.4血清AFP明显升高:卵黄囊瘤可分泌AFP,是一个很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故检测血清 AFP 可有助于诊断。2.1.5 B 超可见不均匀混合回声,见大片网状及囊状暗区,可见典型 “破絮状” 回声。2.1.6 病理诊断方面,以单纯性为主,有部分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成分。2.2 鉴别诊断2.2.1 浆膜下肌瘤囊性变:如果浆膜下肌瘤较大,囊性变且有扭转时,常可出 现盆腹腔包块,腹痛等症状,B超回声与卵巢肿物不易区别。可结合妇科检查, 子宫肌瘤多随子宫而运动,与子宫关系密切, B

6、 超可探及来自子宫的血流信号, 且无腹水。2.2.2 未成熟畸胎瘤:与卵黄囊瘤同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青少年, B 超回声均杂乱。但未成熟畸胎瘤B超囊性成分较多,可做血清AFP检测以鉴别。2.2.3 无性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 B 超包块以实性为主,内部回声均匀,包 膜完整,无典型“破絮状”回声。2.2.4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较大,边界不清,与盆壁及肠管多有 粘连,内部回声多呈光点密集的强细小光点。当瘤体不大时,盆腔、腹腔已有大 量腹水及转移结节。多伴有CA125升高。3 治疗 原则上还应考虑手术治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术后及时多疗程正规化疗是生 存率提高的关键。3.1 手术治疗

7、3.1.1 全面手术病理分期:对卵黄囊瘤进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有助于指导术 后治疗和正确评估预后。检查内容包括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盆腹腔 腹膜的视触诊,有可疑病灶,应予以切除或做病检,腹膜后淋巴结也应仔细视、 触诊,有增大或外观可疑的淋巴结,应行切除或取样活检。3.1.2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绝大多数卵黄囊瘤为单侧性,故手术范围应 选择患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经仔细检查无异常者,可保留对侧卵巢及子宫,以 保留其生理及生殖功能。额外进行子宫切除和对侧附件切除并不能改善预后。对 已有卵巢外转移的晚期肿瘤,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由于卵黄囊瘤恶性度高,对 肉眼瘤灶切除力求彻底,争取使残余肿瘤

8、体积控制在直径2cm以下。但有学者提 出,当肿瘤侵及盆腹腔脏器时,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创伤往往极大,既然恶性生殖 细胞肿瘤对联合化疗高度敏感,那么创伤性过大的手术是否必要值得重新考虑。 原则上讲,手术不宜给患者带来过多创伤,残存的小量癌组织可依靠化疗予以消 灭。3.1.3 复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卵黄囊瘤恶性程度高,如果术中分期不准确、 术后未及时化疗或虽化疗但用药不规范、剂量小、疗程不足,易导致复发。如果 复发瘤比较局限、体积不大,也许单用联合化疗即可奏效;如果复发瘤分布较广 而多,或是体积偏大,需要再次手术切除,并联合化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3.2 化疗 卵黄囊瘤对化疗高度敏感。目前认为,所有的

9、卵黄囊瘤均需要化疗,化疗可 以作为主要治疗或辅助治疗。在使用联合化疗之前,此病的 2 年生存率仅为 25 应用VAC方案联合化疗后,2年生存率提高到60%70%。美国妇科癌症协作组 (GOG)研究发现,大约60%有残余病灶的患者对BVP方案完全反应,BEP方案可 使卵黄囊瘤持续缓解率达96%。因此,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尤其是BEP方 案应该作为卵黄囊瘤的首选化疗方案,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注意用药“及时”、“足 量”,则效果会很满意。化疗应该在初次手术后两周内开始。有关以上用药的疗程 数尚无明确的统一意见。有学者提出,I期和切除完全者给予34个疗程化疗, 如手术后残存癌较大,则可能需要56个疗程

10、。GOG建议如果手术仅大部分切 除,化疗至少应在肿瘤标记物正常后再用2 个疗程或以上。复发的患者,术后再 次化疗疗程应增至68 个疗程。4 讨论4.1 大体:肿瘤多为单侧性,以右侧卵巢多见,偶见双侧。圆形或卵圆形,肿 瘤较大,平均直径为1525cm。切面部分囊性,组织质脆,有出血坏死区,也 可见海绵样区,呈灰红、红褐或灰黄色。由于肿块大,柔软而质脆,故易破裂。 术时一般可见血性腹水,约有半数已转移。4.2镜检:结构多样,可见:微囊状结构;实性结构,幼稚胚胎性实性 上皮团索状; 内胚窦样结构; 腺泡或腺管样结构; 间质疏松黏液样; 乳头状;大囊状;多囊状卵黄囊样结构;原始内胚层,似肠型上皮分化;

11、 肝样结构,似肝癌。这些结构常混合存在,以23种结构为主。免疫组化甲 胎蛋白(AFP)胞浆阳性,CD30灶性阳性。总之,卵巢卵黄囊瘤的转移发生率高,Gershenson(1983)报道的卵黄囊瘤15 例临床皿期者,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转移,占20%。肿瘤转移的途径除了直接 浸润及种植扩散外,也有不少通过淋巴结转移。定期做好高发人群的筛查工作, 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随访工作。参考文献1 李秀梅,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3例卵黄囊瘤多层螺旋CT表现并文献复习J.放 射学实践,2009 年04 期.2 于小平,梁赵玉,王平.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11期. 陈雅卿,郑爱文,羊正炎.卵巢卵黄囊瘤的治疗及预后J.中国癌症杂志,2006年1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