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doc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22484294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绛《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doc(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杨绛我们仨500字通用16篇杨绛我们仨500字通用16篇杨绛我们仨500字1是因为自己老了吧,总觉得自己和家人分散了,这是一个万里长梦这本书很好,很深,必需要仔细研读才行。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绛,这时她大概在1981写的,文中的我们仨指钱钟书,钱媛,写了我们仨在一起的光阴,作者在写的文章时已经有一些年迈,自然,年长的人总会做梦,作者梦见自己与亲人失散的情景,一想到我们仨失散了,也就非常难过,非常不舍,不知如何才好,作者文章每一句很朴素,文学味儿特浓,想在读小诗,字里行间都写出了我们仨关系亲密,形影不离,相依相随,但又突然别离,这使文章形成了一种比照,更能表达出作者在梦中的恐惧和无助这本书举例了我们

2、仨在一起的光阴,有喜有悲,但大多都是欢喜更多,女儿成了大学教授,笑谈父女相,俩夫妻互相理发等等。但也就是这样,作者才会更加害怕别离。作者担忧自己与家人失散,害怕再也见不到他们的面,这虽然只是一场梦,但更能表达出作者自己已经老了,作者与丈夫都已经老了。文中多处用到环境描写,主要背景非常阴暗,而这时年迈的自己突然与自己唯一的亲人失散了,再使作者进入这样阴森的环境,便会无比恐惧,无比害怕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中,虽然文章很短,但起到了序的作用,在文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做的梦和钟书的解释更让我害怕。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奶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每天晚上半夜总会惊醒几次,有时机总会和我们在一起,可是因为工作

3、,爸爸妈妈一直都不在家,奶奶也就一直跟我在一起,其实我也都知道。也许,也就是这种恐惧分散,害怕离别的心吧。不愿分散,不愿分开。如今的我们还多陪陪老人们吧,别让他们为了自己,操碎了心。杨绛我们仨500字2一周内,断断续续,终于在今天清晨,读完了杨绛先生这本不算长的纸质书。前两局部,只是先生个人的感发,无法感同身受,很想放弃。直到第三局部,娓娓道来的回忆,才让我渐渐走近,融入其中。人生如此漫长,寻到一个志同道合,琴瑟和鸣的伴侣,携手走过坎坷的一生,着实不易。最好的感情,未必非要爱得炙热,情深,容易相伤。你有你的缺点,我有我的缺乏,两个不完美的人,走到一处,轻轻相拥,互补而后完好。你人生得意时,有我

4、;你失意落魄时,有我。无论顺境逆境,有你,有热爱的事业,钟爱的书籍,纵使身处陋室,食不果腹,仍然心安。钱先生与杨先生的感情,让人艳羡。一个家庭的组建,于两个相爱的人,而后,有了爱情的结晶。三口之家,再平凡不过,却也是最有暖意的存在。一直觉得孩子就是父母的责任,从TA降生,就需要付出一切来爱TA,照顾TA,父母是无私付出的一方,孩子是理所当然承受的一方。看到杨先生一家三口的相处方式,才意识到,原来,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可以是朋友,是兄弟,是姐妹。平等的对待亲子关系,是我从中学到的,也是值得反思的。每一本读过的书,即便记不住,却也会在心中留下些许痕迹,当在另一本书中遇到相似的时期,地点,人物

5、,甚至只是相似的感受时,睡去的记忆就会被唤醒,它们如同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珠子,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串串完好的珠帘。杨绛我们仨500字3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整本书的开场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场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杨绛先

6、生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缺乏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沉着地表达,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渐渐地浮上水面。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拟喜欢,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我很珍惜亲情,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别喜欢。杨绛的

7、书我还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拟喜欢的风格。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杨绛我们仨500字4这段时连续断续续地在看这本书,内心急躁情绪不够到位的时候看不进心里。我们仨更多的是在描绘三人的日常生活,却给人一种平静中的力量与追思,感受温情的同时又渐渐被触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挚爱相继离去,只有回忆相伴,点点滴滴,不离不弃。我敬仰杨绛先生。三言两语无法说清先作罢。还记得出如今附录中的阿瑗的书稿,其中有一篇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作文那儿见过,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健忘的自己对这件事印象深入,还以为阿瑗是和当时的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字迹有些歪歪扭扭有些生涩,刚刚看到才理解原来是在病床上忍痛写下

8、那文稿,顿觉心酸。其实,自己没有方法想象失去家人的生活,也不想去想象,但是近来越发感慨。曾经信誓旦旦说以后要留在天津,觉得天津带给我的感觉实在太好了,如今却会开场犹豫不决,开场有点想家;觉得自己太任性,都说女孩子不要出远门啦,偏偏想脱离家里的束缚出去闯一番;觉得自己脾气实在太差,对待家里人总是嘴上不服软,如今却也不敢说太柔软的话;自己真的是有很多缺点啊,很感谢他们待我万般好,一定一定要好好报答。愿身边的人都能“树欲静而风止,子欲养而亲待”,愿以对待好友的态度对待家人,愿我们仨、你们仨、他们仨不负生命的恩赐。杨绛我们仨500字5从知道他开场,一直很敬仰钱钟书先生,他是一个真正置身于知识海洋中的人

9、,是知识的创造者,在生活中却是最纯真的孩童。从钱先生认识杨先生,于是惊呼所有的爱情都在他们身上表达得如此的淋漓尽致,从娓娓道来的生活里,更惊讶于他们仨如此的独立,又如此亲密。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家最温馨的生活方式,他们心中有自己所要坚持的,他们懂得生活都会有不易,但正因为他们懂得所以倍加珍惜在一起的那些光阴。他们仨,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因是谁的妻,谁的夫,谁的女,而放弃自己的路,也不因为我是谁的妻,谁的夫,谁的女,而去要求,去依靠,去强求,更没有,是为了你好,类似的道德绑架,他们仨,对于家人首先是最最尊重的,尊重你,尊重选择,然后是毫无条件的支持,相伴。他们会互相牵挂,担忧,但

10、从不干预。这一路走来他们也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困难,挫折和苦痛。婆媳之间,兄弟姐妹间,生活艰辛,他们所经历苦难并不少。可对于生活他们总是能苦中作乐,不仅因为心胸开阔,更因为他们不曾迷茫,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是多么难得呀,终其一身,或许到头来,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世间走一遭,做了啥,为了啥。不会再有生离,只有死别。他们互相扶持,走过不平常的年代,却过着属于自己仨的岁月,只要在一起,何处都是家,静待岁月,有你,岁月不在孤寂。只此一生,能遇见,真好。杨绛我们仨500字6从来没有开场读哪本书要做什么准备,而这次本是做好了不止一次有所触动的情绪设想又是极其平静地读完。第一局部钱老先生被带到船上的局

11、部起初以为是现实,看着看着才明白是杨老的另一种写法,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我甚至不能想象杨老是在怎样波动的情绪里写下这些看似平静的文字,像梦像虚幻。随后二老的国外生活以及回国后动乱场面下经历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算是曲折吧终有所解,像是在听奶奶讲故事,讲那些困难又藏着傲骨的岁月,我甚至有些羡慕那个年代的他们,知识和志向都融入到血液里,不为时事所捆绑,不为金钱名利所讹诈。对于文学的坚持,我在想,可能是初是兴趣爱好,后来成为离不开的习惯,一做就是一辈子,又哪里说得清呢。读杨老笔下的女儿,母亲的怜爱和心疼溢于言表,虽大都是琐碎小事,却看得出三个有趣的灵魂间互相依偎的乐趣,有些东西大概是真的有一脉相承,

12、可能用词不够准确,只是这样感觉。很有趣,和如今我们所指的有趣还不一样,这个有趣不是指外表的有趣,而是骨子里的那种有趣。附录局部无论文字,信件,画作的那些对于杨老来说实实在在的回忆,总能联想到一位老奶奶于灯下反复读反复看,偶然对着纸张与他们对话,想念孩子和丈夫的画面,但绝不是以泪洗面的那种场景,因为她的豁达和通透。每一个年代都有不一样的烟火气,有时候很羡慕老一辈人总说的那个时候。杨绛我们仨500字7昨晚看本书看到了夜里十二点多,看到杨先生描写阿园去世的文字,不禁泪如雨下,不能自已。妈妈的爱,永远伴随着她的孩子,在妈妈眼里,即使是六十岁的老人,始终是一个孩子。仍然有着孩子的淘气,稚嫩,全部因为面对

13、的是自己最亲的人。杨先生记得女儿去世的年纪,六十岁欠两月。这样的数字恐怕也只有母亲可以记得住了。杨教师一家三口的生活让人羡慕,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多富裕,一家人在一起却过得非常幸福,这就是家,是能让每个人向往,魂牵梦萦的地方。而只有他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都可以一生以书为伴,不受世俗的束缚,做着最真实的自己。这一点让人特别羡慕。杨先生在孩子和丈夫都不在了的情况下,屡次组织中关村大讲堂,还是照常做自己的事情,恐怕只有自己知道漫漫长夜,她是怎么样度过的吧,每每想到这个场景都觉得好心痛,我在想要是人世界没有生离死别该有多好,可是假如没有生离死别又有谁

14、会重视情感呢!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得已,才会让我们可以珍惜已有的幸福。正如杨先生自己所说,这一生过得很幸福,虽然他们都不在了,可是还有回忆可以作伴。而如今,杨先生应该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女儿团聚了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杨绛我们仨500字8从一个梦开场,厮守半生的另一半突然走散了,焦急地找寻。转侧半夜,得到老伴的抚慰:那是老人的梦。又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古驿道上,“我们仨”聚少离多,现实与梦幻交织,相失的是人,相系的却是情。我相信,那正是一位历经风霜、穿越云雨的老人,孤独惆怅的灵魂。梦之后的那些她的故事、她家的故事,娓娓道来,含蓄节制得几乎没有情

15、绪的涟漪,然而闻者不禁动容,因为那深挚刻骨的亲情和难以言表的忧伤就在字里行间游荡,时不时撞入读者的胸膛,弥漫、回响。“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排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读到这句时,我禁不住落泪。终于,我也到了这样一个年纪,真正过了不识愁滋味的年纪。终于,我也有了自己切肤的生活体会,不再只是读书后的多愁善感。一辈子很短,名人百年也不过薄纸百页,即便再著名、再睿智也一样历经生活的磨砺,面对亲人的远去,还要寻找生命的归途。更何况我

16、们?“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掩卷,惆怅、悲伤杨绛我们仨500字9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特别喜欢的作家,我读过她在近百岁的高龄完成对于生命的灵魂的考虑的这本书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然我感悟很深。今天我要谈的是读完我们仨这本书的感想,算是个人的总结。我们仨这本书主要表达了杨绛以及钱老一家人的一些故事,表现出的是亲情。杨绛的风格就是特别擅长将零零碎碎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整串美丽的“珍珠”。如数家珍般,沉着道来让我印象非常深入。但她极少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这些事情,让读者自然而然的想象和理解,而她想要表达的主题也会在我们读完之后有了很明晰的认识。就像这篇书中写的那样,从她的那个“梦”开场,讲

17、述了一家人的离合聚散,我们跟着这个“梦”读完了整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梦”代表着一家人一起走过人生旅程的温馨。所以我说,杨老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读我们仨是一种享受,她能很好的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领悟人生的真谛。同时,我们仨也让人理解到杨老的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她的坚持是为了让这段美妙记忆得以延续,但思念却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这本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显得人生的特别意义。人生中注定会有聚散别离,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到最后这些美妙的记忆都会泯灭在尘埃中。想到这里,我更加觉得亲情的弥足珍贵,不要等到失去再懊悔莫及,何不在一家人齐整整的时候,记录下美妙的瞬间,尽情的释放到老

18、才会更加珍惜的光阴。杨绛我们仨500字10用了三个小时停不下来的节奏看完。在读完围城之后品读这本书,才能领悟这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的感情。一开场的小船客栈和不断的噩梦是形容作者女儿和丈夫疾病缠身一程一程的送他们走,其中的悲伤无法言喻,文章大局部都是易懂的白话,每个简单的小菜谱每封寄托思念的家信和每次见面互相取乐的“小石子”。和父亲亲如哥们的钱媛女士工作认真生活中得意,为父亲画像画的尤其是好,在病痛之中还总是形容自己丑圆,自己吃不下饭还担忧爸妈。杨绛先生在至亲走之后忍着难过把他们之前点点滴滴的生活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复原了他和钱钟书老先生在国外辗转留学之后生下圆圆以及回国之后所有的经历。可以看得出对爱

19、女和丈夫深深地思念。从那些动乱不安的政治背景和搬家的经历中,体会到文学工作者的艰辛和付出,“一寸光阴一寸金”但他们也是苦中有乐,简单的西餐,牛奶红茶,日子过得跌宕起伏却也有小资情调的一面。一家三口互相学习也互不打搅,争分夺秒读书看书积累。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子书,截取了一些我喜欢的句子和道理,看到很多评论都在回忆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动情的感人瞬间,我也泪目,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女儿做了母亲也是为了体会和回报自己的母亲,“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珍惜时间和光阴珍惜身边的亲人吧杨绛我们仨500字11初读杨绛先生的作品是我们仨。这部作品集合人生的辛酸苦辣,却饱和着静默淡然。第一次翻阅我们仨时,是在冬

20、天的一个午后,此后每一天都会在这个时候读上几页,在清冷的灯下,或闲适中品谈,或紧绷中放松,欢心的光阴总是由许多个这样的片段组成的。人生如一场在花海中穿梭的旅行,这本书在03年时出版,已是杨绛先生的旅途末年。我们仨的第一局部作为作品的序言,以“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帷幕。第二局部写“梦”,杨绛先生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我们仨”最后几年的光阴。文中最常提起的是驿道和古柳,这是她每天都要走一遍的道路,古柳似乎总是枯败的,垂落的,不见任何朝气。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条道路,有时候会迷失路途,有过彷徨和慌张,却从不见放弃和失落。我读完这局部时,一抬头已是泪眼婆娑,眼镜上泛开了数片泪花。杨绛先生在晚

21、年先后失去女儿和丈夫,这份痛苦在章末化成了一片枯叶,降落在了她三里河的家,却也不是家,是客栈了。第三局部着重描写了杨绛一家的生活琐事。一个普通平凡的学者家庭,大家相守相助,相聚相离。许是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飘飘落落,杨绛的文字充满了古典的韵味,非常恬淡,却富有张力。那些标准在框架中的方块字,仿佛组成一场场电影,拥有柔和的灯光和轻缓的配乐。钱钟书曾为杨绛作诗追忆初次见面:“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与雪无?”饱含深情,相濡以沫。生活中的小事在杨绛的笔下开了花,三个人像是一家人又像是好哥们,这样的家庭大概是所有人都要思念的。做一个绵长的梦,追忆一个万里人生。杨绛我们仨

22、500字12杨绛先生的大名早就知道,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也是我读过四五遍的书,这本我们仨也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特别是前两三年前杨绛先生去世的更是网上铺天盖地。我对杨绛先生的记忆更深的是她回复读者那句“你的问题在于想法太多而读书太少”。她这句话还被我自嘲过说自己是“想法太多而行动太少”。这个月开场想好好读几本实体书,就入手了这本书,今天放中秋节假,在这个传统的团聚节里读完这本书,甚好。整本书读下来,感受到的不是传说中的“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实际上,这会读下来让我对这个说话相当疑心,甚至鄙视,感觉是文人圈里文绉绉的奉承。我无意诋毁杨绛先生,对于她,我是尊重之情。不过,我觉得从这本书里读出来她最令人羡

23、慕的是和钱锺书先生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两个人在精神上高度同步,在性格上有些互补,在是非对错上和教育女儿态度上又非常合拍,确实是非常棒的组合。在他们三个人的小家里,每个人都非常率真单纯,又各有优点,互相照顾。家庭气氛真的是轻松到让读着的都想结婚生娃。这样的家真是令人眷恋的心灵港湾。一个三口虽然每人都是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家里却一点那种清高冷谈的状态都没有,反倒是非常的活泼天真,像三个长不大的孩子。最后一节,那种淡而久的思念和悲伤,让我想起了,“庭前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好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家庭,温暖,轻松,关心。杨绛我们仨500字13中学的时候,我就听说过钱钟书与

24、杨绛的名字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没有阅读过一本,包括围城。近期心情多有不佳,于是不断阅读,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杨绛先生,以及她写的我们仨。这本书我是在微信阅读中看完的通常我只看纸质版,但这次微信阅读居然给了我一周的会员权利,让我可以随时在微信阅读,阅读过程中得知小帅以及她的朋友也在看这本书,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妙: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于是你会发现,你身边有许多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假如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总结,应该是杨绛先生在书本末提到的一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她与钱钟书先生以及女儿阿圆的一生,一个女人的一生,一个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凝练

25、的字句、平静的表达、鲜明的人物,大多数时候都觉她仿佛一个旁人一般,却能步步引人入胜。从民国到_,人们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但在书中从不见过度的呻吟,看不到生离死别的过分的哀痛,看不见抱怨,这种豁达的情怀以及处世之道,是我非常的佩服的。我在想,假如我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怎么样去面对这般生活呢?我无法在一夜之间表达完自己所有的感情,只知道这段时间的不停阅读,性情逐渐得到了改变,刺头在逐渐拔去。放不下的,学着放下,拿得起的学着拿稳。“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杨绛我们仨500字14这个学期伊始,我读了一本书我们仨。这本书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丈夫、女儿相继离世,在“我们仨”只剩下了“我

26、一个人”时,写下的生活回忆录。这本书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我们俩老了”没有着太多笔墨,寥寥两页,拉开了那“长达万里的梦”的序幕。第二局部“我们仨失散了”如梦似幻,我只觉朦胧,没_懂。第三局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就是着墨的地方了,这一局部主要写杨绛老人对于“我们仨”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然而,令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封底杨绛老人的题字:“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一句多么平实的话语,然而我却从中读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与刻骨铭心的思念。如今社会,而许多老人很久才能见到儿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儿女们却浑然不觉。科技如此兴旺,家人之间当然也减少了相见的时机,人与人的内心之间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这

27、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却又深入的情感,是现代人无法体会的吧试问,在这个交通非常方便的时代,多远的间隔 都不成问题。但是在身体靠近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同样靠近了吗?我认为没有!我们的心中,怕是已没有这本书中杨绛老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了吧!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的情节,更是因为其中包含的厚重的爱!杨绛我们仨500字15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然而我们却不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但通过阅读我们仨这本书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更近一步了。整本书分为两局部,低一局部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局部,这一局部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写了钱氏夫妇

28、赴英国留学,他们远离家乡,不复早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他们两人作伴,相依为命,他们在那的生活可以说是又节居又欢乐的。印象比拟深的是钱先生出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个门牙。我都为他揪了吧心。幸好他没事。在牛津学习时,由于学费较一般学习昂贵,还要另交导师费,房租,伙食费也较高,于是为了节省点,杨女士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去做个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并且钱氏夫妇还是去老金家做房客,可见他们还是很节居的。这本书告诉我们钱氏夫妇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管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妙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

29、士一家人生最平安的庇护所。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然而我们却不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但通过阅读我们仨这本书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更近一步了。杨绛我们仨500字16我们仨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关于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这个严严冬日,它似一抹春风,带来别致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整整一个寒假。这本书是作者对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人的亲情回忆,记叙了一个知识精英家庭大半个世纪的家庭故事。本书分三局部:第一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局部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冥冥蒙蒙,虚虚实实,亦幻亦真,第三局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着墨的篇幅,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个

30、日子。我们仨,正是如此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就是仨个,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一个小团体,似乎他们所说的每句话语前都会加上“我们仨”这像是他们彼此间的自豪。这本书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仨上,无论是他们的照片、诗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挚和感动,细细地翻过一页页,心中似乎已被填满了。杨绛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滴滴却是被真切地记录下来,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珍珠每个人都有,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任它们散落,却不会将他们串起来。学会了串珍珠,就拥有了项链。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