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2482953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 第十一章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保证患者安全 1.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1.1什么是医院感染。 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分几类。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

2、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3什么是医源性感染 在接受医学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都叫做医源性感染。例如:一个病人在门诊口腔科看病时,医生使用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就可能会引起病人口腔内感染、或者是造成血液感染,那么,这就是医源性感染。 1.4什么叫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 1)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对流行病学调查,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同时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委员会进行上报,采取控制和医疗救

3、治措施2)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上报到院感科,同时上报到主管院长,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对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确定后,12小时之内上报到县疾控中心。3)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上报院感科、院感委员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鉴定后上报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定后24小时内上报卫生部。 4)1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逐级县市主管部门报告,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后小时之内上报到卫生部。 16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

4、内容是什么。 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发病情况的监测,流行病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质量的监测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 1)医院感染监测。是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5、。4)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1.常见的医院感染传播方式有几种。接触传播(直接、间接、飞沫)。 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菌尘、医源型)。 共同媒介传播(饮水和食物、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药品及药液、医疗器械和设备)。生物媒介传播。 1.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

6、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放疗 或化疗者。 19术后切口感染常见的因素有哪些。 1)术前准备不合格,术中止血不彻底。2)缝合留有死腔。 3)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脂肪液化。 1.0如何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1)择期手术者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选择性手术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予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4)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准备,尽量避免皮肤破损。)合理使用抗生素。 )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1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7、 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5)做好会阴部护理。 1什么是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原则: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1.13什么是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芽胞,要求绝对无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1.14郎索片的有效成分是什么。物体表面如何消毒处理。 有效成分为有效氯,一般物体表面用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特殊感染用10mg

8、/l.1.15灭菌剂、高中低效消毒液有哪些。1)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戊二醛,浓度2%,1小时灭菌,04分达到消毒;过氧乙酸,原液浓度为16%2%。一般污染用0.0%;细菌芽孢用%。消毒作用分钟,灭菌30分。 2)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如戊二醛;3%过氧化氢30分钟、含氯消毒剂 3)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如酒精、碘伏、复方氯已定 4)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如:新洁尔灭、氯已定1.1哪些是高

9、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要达到灭菌水平.17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要达到高水平消毒1.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清洁或低水平消毒就可以了.

10、9什么是标准预防。 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当成是有传染性,而采取的防护措施,接触以上物质时要戴口罩、帽子、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面罩、眼镜等。 1.20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住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住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21什么是暂住菌。 是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楚的微生物。 1.2

11、什么是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摩擦清除。 1.23洗手七步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在另一手掌心中搓擦,交换进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4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原则是什么。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

12、洗手。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原则选择洗手或速干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5手卫生指症(洗手五个时机)。两前三后,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1.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

13、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27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应遵循那些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什么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cfu/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cfu/129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达到如下要求 、类区域。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类区域细菌。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

14、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1.30空气消毒效果达到如下要求 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cfu(i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

15、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fu/(min直径cm平皿)。 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31医用垃圾分几类。 分五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1.32传染病分几类。 传染病分三类,甲类2种,乙类5种,丙类11种。 22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iv、乙肝、丙肝、禽流感、非典、麻疹等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等 1.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4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

16、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r)、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135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上报流程 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核实登记建档,微生物实验室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请隔离)的红色标识2小时之内送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医生接到报告单立即下达“接触隔离”的医嘱,护士采取多重耐药菌病例隔离措施,全科医务人员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隔离措施进行医疗工作,预防隔离措施: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1.36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有那些。 微生物实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即可通知院感办和科主任、主管医师或护士长,立即对

17、感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同种同原同室隔离;耐万古霉素金葡菌和肠球菌感染病人为单间隔离,具体措施如下:1)感染病人床头设立明显的隔离标识、通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2)严格实行接触隔离。 3)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护工相对固定。 4)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及卫生手消毒。 5)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班擦拭消毒。6)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7)患者标本连续2次,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后解除隔离。 8)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

18、环境如物品表面、公用设施进行采样培养。 9)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 )上报到院感科。 1.37隔离的种类和标识接触隔离蓝色飞沫隔离粉色空气隔离黄色1.38什么是非结核分枝杆菌。 是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土壤、气溶胶),对酸、碱比较敏感;对常用的抗结核菌药物较耐受;为条件致病菌。如龟枝杆菌。可引起人类很多疾病,包括颈淋巴结炎、角膜感染、肺部疾病、皮肤溃疡等。 1.39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原因是什么。1)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引起切口感染。 2)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

19、菌污染,从而引起切口感染。)在清洗、消毒时污染了龟分支杆菌,是导致感染暴发的原因。)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5)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1.40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控制措施是什么。 )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2)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3)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4外科手术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多少分钟内或什么时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3分钟-2小时;麻醉诱导期 1.2外科手术中什么情况下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若手

20、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 1.4什么是医院感染病例综合性监测。什么是医院感染病例目标性监测。 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 1.4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1.45什么是呼吸机相关肺炎(A)。 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

21、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线症状及实验室依据。 1.46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措施 对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患者,.每6小时用%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无禁忌症,床头抬高约0、早期下床活动,控制血糖,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患者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o以上,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做手卫生,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瓶添加应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

22、管,减少插管天数1.47什么是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 感染前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细菌血症(真菌血症) 和至少有1次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具备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和(或)低血压等,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液感染源。 18什么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小时内出现细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1.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置管时

2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消毒规范,带口罩帽子,带无菌手套首选锁骨下静脉,消毒穿刺点皮肤,做最大无菌屏障;2)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置管后。)选用无菌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定期更换无菌纱布,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立即更换。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带无菌手套,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患者洗澡擦身时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进入水中。2)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

24、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4)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1.5什么是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或尿培养阳性即可诊断。无症状的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05cum,应视为泌尿系统感

25、染。 15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f。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插管时: 1.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使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3.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4.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5.

26、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如要保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水清洁,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密闭系统受破坏或出现尿路感染应更换导尿管。 9.长期留置导尿管,

27、建议周一次更换导尿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1.52什么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

28、合下列条件之一: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

29、养分离出致病菌。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1.5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前: .择期手术患者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术前控制血糖3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术前洗澡,术前即刻剪毛或脱毛备皮, 5消毒皮肤或粘膜。 手术中: 1切皮前30分钟前使用抗生素,超过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 .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4.有效止血,减少组织损伤,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5.保持患者体温,防止低体温; 6.手术视野冲洗使用温(37)的无

30、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确保引流充分。 手术后: 1.接触患者切口或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4.定期观察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进行微生物培养,有感染及时诊断治疗,监测上报。 1.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措施。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0分钟之内上报到院感科,院感科立即上报到领导小组到处置工作小组,启动紧急预案,各其履行职责: 1)院感办。负责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医疗废物污染现场指导消毒隔离措施

31、。 2) 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泄露扩散造成导致一人死亡和人健康损害时,负责组织专家会诊,调配医生进行医疗救治工作 3)护理部:医疗废物造成人员健康损害是调配护士协助医疗救治工作)物业中心:环境消毒隔离措施的具体实施,物资调配与供应后勤保障)保卫科:负责对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事件进行调查和现场保护或封锁污染区域6)财务科:财力保障。 1.55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措施 发生医院感染散发事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医院感染流行事件时,立即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对医院感染暴发的感染因素、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指导消毒隔离措施。同时上报主管院长和院感委员会,并启动 应急预案,各其职责: 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治疗

32、方案,负责全员医生调配。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统一调配,协助制定护理方案组织培训、实施检验科:负责临床及病原学监测、实验室诊断,标本采集及保存药剂科:治疗用药调配与供应,消毒药品供应财务科:负责财力保障 物业中心:环境消毒隔离措施的具体实施,物资调配与供应后勤保障科研科:组织相关项目的科研 1.56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及遭受刺伤后的处理措施局部处理: 1、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填写职业暴露登记单,上报院感科,暴露者立即做血液相关检测,专家咨询,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 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