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2480650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笔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从 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成人心理学的共同之处都是脑的机能; 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都有能动 性。客观现实 指人周围存在的 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 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能动性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 映,并作用于现实。发展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 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 序的变化。心理发展的特点: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具有连续性和 阶段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 展具有个别差异。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 期,是指形成某种反应和学习某种行 为的大好时机。23 岁时口语的发展 的关键期,4 岁时图形只觉得

2、关键期, 外语的学习最好不超过12 岁。危险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 年龄时期,儿童的心理常常发生紊 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趋势,即方向性和顺序性;学前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 征;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 起作用的规律。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学 前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的出 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与其他年龄 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心理特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常用方 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 法、谈话和作品分析法。观察法

3、通过有目的、有计划 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 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 情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 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 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幼小儿 童的心里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 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新生儿期心理产生的条件:生 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生儿的生理 特征(软弱、娇嫩),生长发育非常 迅速(1、身体特点:体型特殊,头 大,身长四肢短,骨骼非常软弱,弹 性强,硬度不足,不易折断,易弯曲; 2、神经系统特点:新生儿大脑重 390 克相当于成人的 2530%)。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的, 不学而能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 级部位的反射。新

4、生儿无条件反射的分类:无条 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 件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 射;惊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行走 反射;游泳反射。条件反射 是指有机体在生 活事件中学会的发射。条件反射的出 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 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 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 常明显的。婴儿神经纤维开始髓鞘化是 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 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 确地传导。条件反射建立的方式:婴儿期 的条件反射,主要是在无条件食物反 射和无条件防御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模仿 的方式;动觉强化的方式,言语强化

5、 的方式。儿童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 肢动作的发展。思维产生于动作,动 作促进思维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 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从上部动作到 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 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儿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手 的抓握、眼手协调、手的动作逐渐灵 活,成为认识活动的器官。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意义):婴儿失去与母亲 的交往,也就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权 利。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 间人”缺少与成人的交往,婴儿 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 境。针对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父 母及婴儿的照料者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信 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多与

6、孩 子交往;鼓励和训练婴儿的动作; 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先学前期儿童最突出的是“独 立性的需要”。13 岁称为先学前期。 13岁,特别是2岁以后,孩子会自 如的走、跑、跳,开始会说话,会思 考,爱提问,爱模仿,爱游戏。先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先学 前儿童的身体发育也是十分迅速的。 身高年平均增长810cm, 2岁时达 约85cm, 3岁可以达到93cm,比出 生时增加了近一倍,体重增长速度更 可观,3岁约为出生时的4倍,中13kg 左右。先学前儿童的内脏器官也有了 一定的发展,正常心率在每分钟 100 次以上。 3岁时降到每分钟100次。先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3岁的儿童,脑重约1000g

7、,先学前期, 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 质抑郁机能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上。皮质抑郁(内抑郁)机能的发 展;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现实事物 作为条件刺激物儿形成的暂时神经 联系系统。婴儿期,儿童所建立的条 件反射基本上都是由具体刺激物作 为信号物的。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以 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的,因而是 以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形式来直 接反映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条作为 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系统。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13 岁的儿童和1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 点是动作增多,熟练和复杂化。 1 1.5岁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2岁以后 能跑、爬高、越过

8、小障碍。与此同时, 手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爱做事, 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13岁 的儿童渐渐能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 用,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运用物 体。先学前儿童容易摔跤的原因: 孩子刚学会走路时,还走不稳,步子 显得很僵硬,头向前,前脚掌着地, 走的特别快,常常摔跤,造成这种情 况的原因有三个:身体各部位的比 例同成人不同,头重脚轻,导致走路 时难以保持平衡。骨骼肌肉比较嫩 弱,骨组织不坚硬,肌肉力量较差, 还不能有力的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 姿势。全身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刚 开始走路的的孩子常把两臂张开,有 时甚至横着走,以保持身体平衡。先学前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 直接交往,逐渐为一种间接

9、的交往方 式所代替。这种间接交往是通过一种 中介性活动 成人指导儿童或与 儿童共同从事实物活动而实现的。实物活动:指的是操作实际物 体(包括工具)的活动。它是由一系 列操作动作组成的。实物活动活动在先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实物活动是一 种对象性活动。组成活动的动作都是 以某种实际物体为对象的。实物活 动不仅使儿童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 深刻认识,而且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 物的心理机能思维。实物活动是 儿童思维的真正源泉。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言语的真正形成;思维能力的出 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先学前儿童 自我意识突出表现为“闹独立”“爱 做事”。“好动、爱做事”怎么办:儿 童学会独立行走和

10、用手拿东西之后, 变得非常好动,从早到晚,总是不知 疲倦的进行活动。还喜欢模仿成人做 事。这时,成人不应该责备他们,更 不应该禁止他们。在先学前期儿童看 来,世界是个大迷宫,充满了神奇奥 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敲开迷宫之 门。如果一味打击他们的探索活动, 那他们的求知欲就会泯灭,并且会怀 疑自己的力量,扼杀正在萌芽的自信 心。这正是将来学习活动中的最大障 碍。我们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的方法是 珍惜孩子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加以 引导。有意的分配孩子一些简单的任 务,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持环境 清洁等。“闹独立”怎么办:闹独立, 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 表现。这个时期既是人生的第一个转 折期,

11、也是第一个危机期。帮孩子度 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教育是关键。 对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不能一味的满 足,也不能过多的限制。一味满足, 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限 制,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 得驯服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当孩 子和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 子硬顶,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 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 开,先暂时解决问题,再找适当的时 机进行说理教育。对这个年龄的孩 子,表情和实际的行动往往比语言禁 令更有效。教育时表情一定要严肃, 周围的人要配合一致。不能一个唱红 脸,一个唱黑脸,日久天长,孩子摸 准了大人的脾气,教育更难进行。幼儿活动的三种基本方式:游 戏、早期的

12、学习、劳动。游戏: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 动方式。游戏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 特殊方式,是想象与现实的统一。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成分): 想象。想象是游戏中最重要的成 分,游戏中的想象,就是孩子们话说 的假装。想象在游戏中具体的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游戏的材料以物 代物,一物多用。游戏角色以人 代人。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游 戏是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充满乐趣 的活动。动作和言语。动作和言语 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游戏是 一种综合性活动。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 用: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 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 具。游戏时,儿童各种感官都要参 与,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

13、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 发展。游戏的发展:游戏的内容逐渐 丰富深刻;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 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游戏中的计 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幼儿的学习:3 岁以后,儿童 已掌握了口语,各种心理过程虽然仍 以无意注意为主,开始有意注意的发 展,这为进行有目的的有系统的学习 提高了条件。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潜 力,重视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是非常 必要的。幼儿的劳动:幼儿劳动不在于 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是要通过劳动 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作,形成进一步 的技能技巧,培养劳动习惯和爱劳动 的品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一 般特点):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开始 形

14、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小班的心理特点:行为具有 强烈的情绪性(常受情绪支配,不受 理智支配);爱模仿;思维仍带 有直觉行动性。先学前期儿童的思维 典型靠动作进行。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爱 玩、会玩;思维具体形象。大班的心理特点:好学、好 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 性初 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 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 的额反映。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意义和作用:感知觉是人生最 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 的基础;感知觉的婴儿认识世界和 自己的额基本手段;感知觉在幼儿 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嗅觉。6 月1 岁之间,孩子的视力 可

15、达到成人的视力。怎么保护儿童的视力:家里 和幼儿园都要保证孩子看书时有充 分的照明;要是孩子才开始看书和 握笔时就有正确的姿势;不要让孩 子过长时间看小人书和电视;给孩 子看的书、图画、教具,字体形象应 该大而清晰;经常给孩子检查视 力,发现视力减退的,及时治疗。颜色视觉:孩子喜好彩色,先 认识红、橙、黄。听觉是指个体对声音的 高低、强弱、品质等特性的感觉。 6 月胎龄的胎儿就开始有了听觉。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 激时产生的感觉。婴儿的触觉有两种 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方位、 距离);物体知觉(形状、大小);时 间知觉;观察力。空间知觉 指对客体的空 间位置,空间特性,及

16、空间关系的知 觉。方位知觉 指对物体的空 间关系和自己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 的知觉。如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觉。 方位知觉通俗说就是方向定位。(先 上下,再前后,再左右,最后相对左 右。3 岁的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 4 岁辨别前后, 5 岁开始辨别自我中 心的左右。深度知觉 对同一事物的 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远近的程度 的知觉。“视崖”实验就是检测儿童 的深度知觉的实验。物体知觉 指对物体自身 的空间属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和 大小知觉。 2.5 岁3 岁是儿童大小知 觉的敏感期。儿童时间知觉的特点个发展 趋势: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 正相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咼;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幼儿

17、的生活 经验呈正相关;幼儿对时间知觉和 理解有一个“有中间向两端,”“由近 及远”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利用时 间表吃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观察力 是 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 的咼级形态。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观察持续的时间 不长,观察的系统性不强,观察的概 括性不强。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1)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一是经常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是 启发幼儿多问(3)教给孩子观察的 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 三种因素:儿童的活动,知识经验,语 I词。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

18、程的一种积 极的状态。注意的两大功能:选择功 能;监督和调节功能。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和价值:注意使婴幼儿从周 围的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 息;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 条件。注意的发生:原始的注意行为,即 无条件发射;无意注意的发生和早 期发展;有意注意的萌芽。无意注意 也叫不随意注 意,它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优势。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 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即异 乎寻常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 因;人本身的状态。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 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是注意的 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有意注意依赖的因素:活动目的和任务的明确

19、性;对活动结果的 兴趣;活动组织的合理性;与已 有知识经验的关系;良好的意志品 质。小班幼儿注意集中 35 分钟。 中班的幼儿集中注意 10 分钟。大班 幼儿集中注意 15 分钟。注意品质的变化(注意的特点):注意的稳定性,幼儿的注意的稳定 性比较差,尤其是有意注意更不稳 定。注意的转移,指自觉地调动注 意,是指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上;注意的广度,指同一瞬间把握 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广度有一定的 生理制约性。注意的分配,在同一 时间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不同活动上。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无关刺 激的干扰;疲劳;缺乏兴趣和必 要的情感支持。教师怎么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排除无关刺激的

20、干扰;根据幼儿 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灵活 的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家长怎么防止幼儿注意了分散:制订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 制度;适当的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 书的数量;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 求;要求和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 始有终记忆是指人脑的各种信息、 经验的识记、保持、恢复的过程。记 忆的三个过程(发生的指标)(识记、 保持、恢复。识记把感知或体验到的东 西记下来的过程。保持把识记的材料保存在 头脑里。恢复把保存在头脑中的知 识经验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记忆的 恢复有两种形式:再认和再现。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 义:(1)记忆促进儿童的感知觉的发 展;(2)记忆是想象和思维产生的直 接

21、基础;(3)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 向性。若无记忆,人类只能永远停留 在新生儿期。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 现。习惯化 随着刺激物的出 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 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心理学 家称之为习惯化。客体永久性 指的是当知 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识 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在。婴儿记忆的特点:(1)客体永 久性观念的产生;(2)延迟模仿行为 的出现。延迟模仿 指的是不是直 接模仿眼前事物的原型,而是在原型 消失后进行的模仿。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量的方 面:(1)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2) 记忆容量逐渐扩大记忆的广度, 记忆的范围。质的方面:(1)记忆态 度的形成;(2)记

22、忆内容的扩大。(3) 记忆策略的掌握。常用的记忆策略:(1)复述、 背诵;(2)语言中介;(3)记忆材料 系统化。形象记忆 材料为直观形 象类的记忆活动称为形象记忆。形象 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狭义 的形象记忆三种。运动记忆 指的是对自己 的动作或身体运动的记忆。情绪记忆 对体验过的情 绪情感的记忆。狭义的形象记忆 根据具 体的形象来实际各种材料的记忆。语词记忆的产生和发展,使儿 童的经验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记忆不 再仅仅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仓库,它的 窗口开始向人类文化的精华敞开。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记得 快也忘得快;记忆不精确(完整性 差、容易混淆、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形象记忆占优势、较多

23、地运用机械识 记)。幼儿期健忘 人在成人以 后很少能直接回忆起三四岁以前发 生的事情,甚至有人最早只能回忆到 9 岁左右的事情。这种缺乏回忆幼年 时期事物的能力的现象叫幼儿期健 忘。幼儿记忆的培养:明确记忆 的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让幼 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 材料;教会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和 策略;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 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回涨现象 学习后一 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 测得的保持量要高,以后才遵循遗忘 规律。也就是说,刚学习完某种材料 马上再现,反而不如过一段时间后在 回忆的效果好。想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1.5 岁)想

24、象产生的条件:头脑中要 有相当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 存作为想象活动的对象,即加工材 料;要有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 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 1.5 2 岁的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 础。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 义: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 展的标志之一;想象是理解的基 础,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想象是 儿童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想象根据有无目的,可以分为 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没有 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 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某种事物形象 的过程。有意想象是主动的有目的的 想象,它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想象 的主题不稳定;常常以想象的过程 为

25、满足;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 但有意想象也开始发展了。根据想象的 独立性和创造性 程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 造想象。再造想象 是指根据一定 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 字的描述和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 的想象过程。创造想象 指的是一个人 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的去构造新形 象的过程。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幼儿 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承认的言语描述, 或根据外界情景而变化;幼儿想象 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 工,缺乏新异性。幼儿的想象与现实:幼儿想象 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这 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幼儿 想象脱离现实,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 性,儿童讲述事情,喜欢用夸张的说

26、 法,幼儿想象的夸张还表现在绘画活 动中。想象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常 常把想象当成是真实的。为什么幼儿想象的夸张性事 其心理发展特点的一种反映:由于 认知水平尚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的 阶段,所以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 是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幼儿的 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就是情绪性强。 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希望得到的东 西,往往是其意识占主要地位。为什么幼儿想象与现实容易 相混淆:幼儿的想象,一方面常常脱 离现实,另一方面,又常与现实相混 淆。幼儿常常把想象的事情当成真实 的。怎么发展幼儿的想象:丰富 幼儿的感知经验,使他们获得一些进 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启发、 鼓励儿童大胆想象。积极组织、开 展各

27、种创造性活动,创设发展幼儿想 象的必要条件。1.52 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 时期。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发生。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 义: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 发生重要的质变。思维的发生,标志 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思 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 萌芽。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从 思维的萌芽到成熟,其间经历一些列 的演变。演变的主要过程表现在以下 方面:(1)从思维的工具的变化来看, 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 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2) 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 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过渡到 抽象逻辑思维。(3)从思维反映的内 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

28、外部联系、现 象到反映事物内在联系、本质,从反 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思维分为直觉行动思维(于动 作有关)、具体形象思维(与表象相 关)、抽象逻辑思维(与概念相关)。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 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学前中 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前晚期开 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学 前期,孩子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 象思维。直觉行动思维 是指在对 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 用的行动中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是:(1) 直观性和行动性;(2)出现了初步的 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行动的计 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4)思 维的狭隘性。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

29、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思 维动作的内隐性。(2)具体形象性;(3)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的表 现如下:不可逆性,即单项性。 绝对性。拟人化或泛灵论。过渡 性。儿童获得概念的方式:(1)通 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 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事物概念为主,向 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概念的内涵 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 解事物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 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 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作

30、简单、表 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 深刻的含义。(4)从不理解事物的相 对关系到初步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自我中心思维 学前儿童 无论是直觉行动思维,还是具体形象 思维,都是一种以自我中心的直接经 验为基础的思维,带有自我中心的特 点,因而称为自我中心思维。言语是借助语言传递信 息的过程。儿童并非生而具有言语能 力,言语的获得是学习的结果。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意义 : (1)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 心理机能得到改造。高级心理机能是 人类特有的,受人的意识支配,如思 维、想象、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意 志、社会情感等。(2)意识和自我意 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言语产生之 前,尤其是在学会

31、说“我”字之前, 儿童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孩子的言 语先会接受,再会表达。言语活动是双向的过程, 及包括他人言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也包括个人发出表达思想的信息。通 俗地说,言语活动是有听(书写)和 说(阅读)共同构成的。在儿童言语 发生发展过程中,两个过程并不完全 同步,一般接受性言语先于表达性言 语。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第一批真 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 岁左右) 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以此为届界, 将言语活动划分为言语准备期(01 岁)和言语发展期(1 岁以后)两大 阶段。言语发展期又可细分为言语形 成期(13岁)和言语发展期(3 岁 以后)。儿童言语的准备( 01 岁): (1)发音的准备。

32、简单的发音阶 段(13月);连续音节阶段(4 8月);模仿发音一一学话萌芽阶 段(912月)。(2)语音理解的准备。 语音感知能力的准备;语词理解 的准备。儿童言语的形成(13 岁): 先学前期,是儿童言语真正形成的时 期。儿童言语发展的规律是,先听懂, 后会说。先学前期,儿童的口语发展 可分为两大阶段。(1)不完整句阶段 (12岁)单词阶段(11.5岁); 双词句阶段(1.52岁)。(2)出 现完整句阶段(23岁)能说出完 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词汇 量迅速增加,至此,儿童言语真正形 成了。单词句阶段儿童理解词的特 点:由近及远;固定化;词义 笼统。单词句阶段儿童说出词的特 点:单音重叠

33、;一次多义;以 此代句。双词句阶段的特点:(1)句子 简单(简单的主谓句、简单的胃宾句、 简单主谓宾句)(2)句子不完整(3) 词序颠倒电报句 句子表达功能虽 简单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 简略的、结果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 报式文件,故也称“电报句”或电报 式语言。13 岁是孩子言语形成的 关 键期。幼儿的言语主要是口语表达。 幼儿言语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 汇、语法、口语表达的方面。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1)逐 渐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 岁 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 期。(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幼儿期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 识。开始自觉地对待语音,幼儿语音 意识形成主要表现

34、为:(1)能够评价 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或纠正别人发 音的错误,或者笑话、故意模仿别人 错误的发音等。(2)能够意识并自觉 调节自己的发音。幼儿词汇发展:(1)词汇数量 迅速增加。幼儿期都是人一生词汇增 加的最快的时期。(2)词类范围日益 扩大。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后掌握 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掌 握最多的是动词。(3)词义逐渐确切 和加深。幼儿对词义理解的发展趋 势: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 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的词; 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 能比较深刻的理解词义。幼儿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句型从简单到 复杂;单词句(11.5岁)一双词句 (2岁左右

35、)一简单完整句(2岁左 右)一复合句(2.5岁开始)句子 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3)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渐扩展和 灵活。言语的两大功能:交往功能和 调节功能。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随着词 汇的丰富和语法结构的逐渐掌握,幼 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 具体表现如下:(1)从对话言语逐渐 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性言语 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 岁以前的儿童, 只能进行对话,不能独白,他们的言 语基本上是情境性言语。(3)逐渐掌 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口吃在儿童言语表达能 力的发展中,有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言 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 或单音重

36、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 障碍。口吃形成的原因:学前儿童的 口吃现象常常发生在 24 岁,原 因是:(1)生理原因,由于24 岁 的儿童的言语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 续发音的困难。(2)心理原因,及因 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 的。( 3 )模仿,幼儿的口吃常有很大 的传染性,因为他们好奇心强,爱模 仿。矫正口吃的方法:最重要的办 法就是消除紧张。不要一发现儿童口 吃就加以斥责,或操之过急地要求他 改正,而应和颜悦色的提醒不要着急 死,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讲话。对生活 在集体中的儿童,教师教育他们不要 模仿,更不要讥笑。只要能做到这样, 大多数口吃儿童会很快得到矫正。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

37、展中的作用:(1)情绪情感是儿童心 理活动和想我行为的激发者情绪直 接支配、左右儿童的行为。( 2)情绪 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3) 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 段。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 表情,他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的重要工具之一。(4)情绪情感影响 儿童个性的形成。儿童从出生后,便立即可以产 生情绪表现。儿童最初的情绪反映是 笼统的、不分化的。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指出的: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有三 种:怕、爱、怒。婴儿最初表现出来的情绪反 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与生理需 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是儿 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 性。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

38、 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 化、自我调节化。情绪情感社会化发展的趋势: (1)情感中社会交往的成分不断增 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 增加。三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 生理需要是否得满足是其主要动因, 34岁,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满足 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 过渡阶段。 4 岁以上,社会性交往, 人际关系对儿童情绪的影响重大,是 左右其情绪情感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2)表情日趋社会化情绪动因 引起儿童情绪 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的发展趋 势:(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幼儿 相继出现许多高级社会化情感。(2) 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 不引起儿

39、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 长,引起了情感体验。幼儿感情的深 刻化,与认知发展水平有关。道德感自己或别人的举止 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 的情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 为是否符合标准,而且关心别人的行 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因此中班孩子 常常告状。美感是指人对事物审美的 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 生的。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 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 有的高级情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的发展 趋势:(1)情绪情感的冲动性逐渐减 少。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 态。(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 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哭、笑、 恐惧、依恋。哭的原因

40、:哭就代表不愉快的情 绪。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 的啼哭恐惧或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 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笑: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两种 类型,(1)自发性的笑。婴儿最初的 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或 早期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 交往思维表情手段。内源性的笑,主 要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困倦时也可 能出现,这种微笑通常是突然出现 的,最低强度的笑。(2)诱发性的笑, 诱发性的笑与自发性的笑不同,它由 外界刺激引起的。可以分为反射性的 诱发笑和社会性的诱发笑。恐惧分类:本能的恐惧、与知觉 饥饿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 性恐惧。本能的恐惧 印个出生就有 的恐惧。怕生是指对陌生刺激

41、物的 恐惧反映。怕生与依恋情结同时出 现,一般6 月左右。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 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依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四个 阶段:(1)对人反应无恙别的阶段(出 生3 月)(2)对人反应有差别阶段 (36 月)(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 月2 岁)(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 阶段(23 岁)儿童的依恋的三种类型:安全性 依恋、回避性依恋、反抗性依恋。 亲子交往 是指儿童与其主 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 生活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亲子交往的重要性:(1)早期亲 子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为 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发展认知能力创 造了有力的条件。(2)父母对婴儿的 情绪情感的

42、稳定和健康起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3)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对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 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 的影响。教养的方式:权威型、专断型、 放纵型、忽视型影响亲子交往的因素:(1)父母 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 展的时期,对其教养行为有着直接的 影响。(2)父母受教育水平、社会经 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 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 着亲子交往的状况,通过父母一方间 接的影响着亲子交往水平。同伴交往(同伴关系)儿童 和同伴之间的交往关系。同伴交往的重要性:(1)同伴交 往有利于儿童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 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 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43、。(2)同伴交往 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主要后盾。 (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观察和 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 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可为儿童 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 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早期亲子 交往的经验、儿童自身的特征、活动 材料和活动性质。社会性行为一一是指人们在交 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 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动机和目的,可 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一一又叫积极的社 会行为,或叫亲善行为,是指一个人 版主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 人的事情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一一

44、也叫消极的社 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众造成 攻击性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 性、在幼儿中最突出的攻击性行为也 称侵犯性行为。儿童在1岁左右开始 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2岁左右,儿 童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推、 打、踢、咬、)。移情一一对他人情绪情感状况 的识别和接受。感受他人的感受。个性一一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 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个性的心理组成: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 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 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 节)、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45、 或者说是初具雏形,成熟年龄是18 岁。气质一一人的三大心理特征之 一。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 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 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 动进行的特点。传统的气质类型:古希腊希波拉 克(希波克利)分类:抑郁质、胆汁 质、粘液质、多血质。四种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抑郁质胆汁质心理表现敏感、畏缩、孤僻反应快易冲动难约束的内部矛盾儿童心理的内部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3)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4)粘液质安静、迟缓、有耐性多血质活泼、灵活、好交际性格一一是指个性中最重要的 心理特征,代表个体个性的本质。它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惯 常的行为方式中。性格

46、是人与人之间 个性不同的最明显的特征。性格在后 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主体与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性格的年龄他点:活泼好 动、好奇、好问、易冲动,自制力差、 易受暗示,模仿性强。自我意识一一主体对自己的反 应过程。包括三方面:自我认识、自 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自我评 价大约从2一3岁左右开始。特点如 下:(1)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不 能独立评价。(2)常常带有主观情绪 性。(3)受认识水平影响大幼儿的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 个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以后 逐渐向比较具体、细致的方向发展, 做出全面评价。最初往往较多局限 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 心

47、品质的评价。从只有评价,没有 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1、从简 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 统到分化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 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 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理 的主动调节4)从凌乱到成体系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客观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就是 说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和教育提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 定性条件。(社会环境可以使遗传所 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环 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的进程。)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 重要的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 所谓音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是指儿童心理的内部因素。儿童心理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 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