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478213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S 11.040.50C 43YYa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0106XXXXb 代替 YY/T 01062008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medical diagnostic X-ray equipmen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讨论稿)c-XX - XX发布d-XX - XX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目 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分类和组成 44.1 分类 44.2 组成 45 要求 45.1 工作条件 45.2 电功率 45.3 加载因素及控制 55.4 成像

2、性能 55.5 辐射安全 65.6 儿科检查 75.7 机械装置性能 75.8 网络及软件 85.9 X射线体层摄影85.10 随附文件85.11 显示系统85.12 环境试验85.13 安全96 试验方法96.1 工作条件96.2 电功率96.3 加载因素及控制96.4 成像性能116.5 辐射安全126.6 儿科检查126.7 遥控装置126.8 网络及软件136.9 X射线体层摄影136.10 随附文件136.11 显示系统136.12 环境试验136.13 安全13本标准按照GB/T 1.1-201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Y/T 0106-2008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本标

3、准与YY/T 0106-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将宜执行相应的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改为应同时执行相 应的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增加了 “口腔X射线机、X射线骨密度仪”不适用于本标准(见1 范围)修改了 5.2.2标称电功率,增加了对于乳腺X射线机的描述修改了5.3加载因素及控制中对于加载因素偏差值的描述增加了5.3.6 自动曝光控制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3.6)增加了 5.4.1e)伪影修改了5.4.2b) c)的描述增加了5.4.3 三维成像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4.3)增加了5.4.4 量子探测效率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4.4) 增加

4、了5.5 辐射安全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5)增加了5.6 儿科检查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6)修改了机械装置性能条款号,并修改了除5.7.5和5.7.7外的其他各项要求(见5.7) 删除了软件功能,增加了5.8 网络及软件的要求及方法(试验方法见6.8)修改了X射线体层摄影装置的条款号(见5.9)删除了高压电缆插头、插座及外观增加了5.10随附文件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10)增加了 5.11显示系统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见6.11)修改了环境试验的条款号(见5.12)修改了安全的条款号(见5.1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

5、这些专利的责 任。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0/SC 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Y/T 0106-1993;YY/T 0106-2004;YY/T 0106-2008。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机(以下简称X射线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组成、要求 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x射线机。对于有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医用诊断x射线 机,应同时执行相应的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本标准不适用于口腔X射线机、X射线骨密度仪、

6、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9706.1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 9706.3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诊断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1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管组件安全专用 要求GB 9706.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三.并列标准 诊断X射线设备辐 射防护通用要求GB 9706.14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X射线设备附属设备

7、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15 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 要求GB 9706.23 医用电气设备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4医用电气设备 第2-45部分:乳腺X射线摄影设备及乳腺摄影立体定位装置安全专用要求GB/T 10149医用X射线设备术语和符号GB/T 19042.1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3-1部分:X射线摄影和透视系统用X 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GB/T 19042.3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第3-3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YY/T 0202医用诊断X射线

8、体层摄影装置技术条件YY/T 0291医用X射线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YY 0505 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 YY/T 0910.1 医用电气设备医学影像显示系统第1部分:评价方法IEC 61910-1:2014医用X射线摄影和透视设备辐射剂量文件(Medical elec trical equipment-Radiationdosedocumentation-Part1:Radiationdosestructuredreports for radiography and radioscopy)YY/T XXXX.X-XXXX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

9、通性符合性基本要求DICOM 3.0 (所有部分)医用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第三版)(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3 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分类和组成4.1 分类可按产品的预期用途/或产品的结构进行分类。4.2 组成医用诊断X射线机至少应有高压发生装置、X射线源组件(可包含X射线管组件、限束器)、 机械支撑装置组成。医用诊断X射线机还可包含下列组成部件:高压连接件、X射线机附属设备、X射线机成 像装置等。5 要求5.1 工作条件5.1.1 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工作环境条件

10、应满足:a)环境温度:10c40C;b)相对湿度:30%75%;c)大气压力:700hPa1060hPa。5.1.2 电源条件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工作电源条件应满足:a)电源电压及相数:由制造商规定,网电压波动不应超过标称值的10%b)电源频率:50HzlHz;c)电源电阻:由制造商规定;d)电源容量:由制造商规定。5.2 电功率5.2.1 最大输出电功率对于以连续方式和/或以间歇方式工作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规定导致最大输出电功率 的X射线管电压和X射线管电流的相应组合。5.2.2 标称电功率应规定在加载时间为0.1s、X射线管电压为lOOkV (乳腺X射线机为30kV)时,医用 诊断X射线机

11、所能提供的以kW为单位的最大恒定电功率输出作为给出的标称电功率。如果 这个值不能预选,可用最接近100kV (乳腺X射线机为30kV)的乂射线管电压值和最接近 的加载时间值,但不得短于 0.1s。标称电功率应与X射线管电压和X射线管电流以及加载时间的组合一起给出。5.3 加载因素及控制5.3.1 X 射线管电压X射线管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以连续方式和/或以间歇方式工作的 X 射线机,应规定 X 射线管电压调节范围 和调节方式。b) 制造商应规定 X 射线管电压值的偏差。5.3.2 X 射线管电流如提供X射线管电流的预先指示,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以连续方式和/或以间歇方式工作的

12、X 射线机,应规定 X 射线管电流调节范围和 调节方式。b) 制造商应规定 X 射线管电流值的偏差。5.3.3 加载时间如提供加载时间的预先指示,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以连续方式和/或以间歇方式工作的 X 射线机,应规定加载时间调节范围和调 节方式。b) 制造商应规定加载时间值的偏差。5.3.4 电流时间积如提供电流时间积的预先指示,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以连续方式和/或以间歇方式工作的 X 射线机,应规定电流时间积调节范 围和调节方式。b) 制造商应规定电流时间积的偏差。5.3.5 防过载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有防过载措施,保证加载因素的选择不会超过X射线管的额定容量。 应符合使用说明书

13、中给出的最大加载因素组合。5.3.6 自动曝光控制如果具有自动曝光控制(AEC)功能。间接摄影下辐射输出的重复性应满足空气比释动 能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0.05;间接透视系统宜具有透视图像亮度自动控制系统(ABS),最高连续透视或脉冲透视帧率 下的透视图像稳定时间不应大于2s。5.4 成像性能5.4.1 间接摄影和间接透视成像性能间接摄影和间接透视成像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的要求。如没有适用的国家或 行业专用标准,制造商应规定间接摄影和间接透视成像性能,在规定条件下,至少应规定下 列要求:a)空间分辨率;b)低对比度分辨率;c)影像均匀性;d )有效成像区域尺寸;e)伪影.5.4.2

1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制造商应至少应规定下列要求:a) 动态范围b) DSA对比度灵敏度C) DSA可视空间分辨率d)有关伪影的要求5.4.3 三维成像性能如有三维成像功能,制造商应给出三维成像模式的空间分辨率。5.4.4 量子探测效率制造商在随附文件中应给出使用的探测器在指定标准辐射质量、照射剂量和不同空间频率 的量子探测效率值。5.5 辐射安全5.5.1 剂量指示如果医用诊断X射线机含有剂量指示,应符合下列要求:a)随附文件中应提供剂量测定指示的性能信息,并描述维持规定范围内性能的操作要 求。b)应提供在新的检查或程序开始前能将所

15、有累计剂量测定指示值清零的方法。c)规定用于透视,或者具有透视和序列摄影功能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透视和序列摄影过程中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值应以mGy/min为单位显示。在辐照开关动作期间,该值应能在操作者所在工作位置处连续显示且至少每秒钟更新一次 在上一次重置操作后,透视和脉冲摄影产生的累积基准空气比释动能的值应: 在操作者所在工作位置连续显示并以mGy为单位,且至少每5s更新一次,或 在中断或终止加载后在中断或终止加载后5s内显示。基准空气比释动能率和累积基准空气比释动能应能明确区分。 制造商应规定空气比释动能率和累积空气比释动能及其偏差。d)应提供自上一次重置操作之后摄影和

16、透视产生的累积剂量面积积的指示。剂量面积积 可通过测量或者计算获得。制造商应规定累积剂量面积积的偏差。5.5.2 剂量面积积指示如果医用诊断X射线机含有剂量面积积指示,制造商应规定剂量面积积的偏差。5.5.3 透视影像接收器入射面的辐射剂量制造商应规定影像接收器入射面标称视野尺寸的空气比释动能或空气比释动能率。5.5.4 透视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在管电压与管电流的任意组合下,透视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满足:a) 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应大于88mGy/min;b) 如设备提供高剂量的选择装置,当设备工作在高剂量状态时,系统应有指示该状态 的连续示警声,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应大于176mGy/min。5.5.

17、5 剂量警示介入X射线设备宜提供剂量监控警示功能,触发警示功能的剂量阀值应能手动设置,剂 量监控警示功能不应中断正在进行的透视或序列摄影。5.5.6 X 射线野指示介入X射线设备当调整限束器开口大小时,在不产生X射线的情况下,检查室的图像显示 器宜能图形化模拟显示X射线野的范围。5.6 儿科检查如声明适合儿科检查,则应符合下列要求:a) 使用说明书中应有儿科检查中降低剂量的措施;b) 宜提供儿科检查的临床协议;c) 应提供措施保证规定用于儿童应用的 X 射线设备在没有防散射滤线栅时能够使用;d) 如果防散射滤线栅是能由操作者拆卸的或通过手动或电动装置自动控制来移进或 移出时,该防散射滤线栅的存

18、在或缺失应能清晰可见或者明确指示。如果该防散射 滤线栅是可以拆卸的,则其拆卸或替换应不需要使用工具;e) 应配置可选附加滤过。5.7 机械装置性能5.7.1 机械运动范围制造商应规定设备的转动角度范围和纵向、横向、垂直方向运动范围及其偏差值。5.7.2 长度指示值长度的指示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由制造商规定。5.7.3 角度指示值角度的指示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由制造商规定。5.7.4 制动力机械装置中应有制动装置(悬挂装置中不需要制动的随遇平衡除外),其直线运动的制 动力应不小于100N。5.7.5 启动力在连续X射线辐射状态下,需要人力操作的运动部分,启动力应不大于50N。5.7.6 承重支撑成年患者

19、的装置,在承受制造商规定的最大载荷后应能正常工作。5.7.7 噪声X射线机在空载状态下运行时(非承重状态)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70dB(A计权网络)(不 包括3s内的非持续和非周期性噪声)。注:应考虑可能得复合运动产生的复合噪声。5.8 网络及软件5.8.1 连通性符合性应符合YY/T XXXX.X-XXXX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符合性基本要求系列标准 的要求。5.8.2网络安全a)数据接口:传输协议/存储格式;b)用户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鉴别方法、用户类型及权限。5.8.3 系统软件制造商应规定系统软件的功能。5.9 X 射线体层摄影如适用,应符合YY/T 0202的要求。5.10 随附文

20、件随附文件中应包含制造商推荐的质量控制程序的指导书以及责任方对该X射线设备实施 的测试,其中应包含每项测试的验收准则和测试频率。目的是为了仅用提供的信息实施质量控制程序和测试。此外,对于提供了集成的数字化X射线影像接收器的X射线设备,随附文件应包含: 可调或可选的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设置的标识,包括版本号或如何确定它的标 识;用于影像文件传输格式的描述,包含由该单元获取的影像及该影像相关的所有数据; 根据预期用途,获得用于以诊断为目的的影像,应说明其显示设备的性能要求。如果测试或质量控制程序需要特定的测试工具,而该测试工具仅能从制造商获得,则制 造商应使该工具或其规格能被责任方获得。5.11

21、 显示系统制造商应规定检查室使用的诊断显示器的灰度分辨率、亮度均匀性、像素缺陷、不考虑 环境光的基本光亮度和光亮度响应(量化)的要求。5.12 环境试验应符合YY/T 0291的要求。初始、中间或最后检测项目至少应包括5.3.1a)、5.3.2a)、 5.3.3a)、5.3.4a)、5.7.4的内容。5.13 安全如适用,应符合标准GB 9706.1、GB 9706.3、GB 9706.11、GB 9706.12、GB9706.14、 GB9706.15、GB9706.23、GB9706.24和YY 0505的要求。6 试验方法6.1 环境条件应符合5.1.1的规定。6.1.1 电源条件试验电

22、源条件如下:a)网电压及相数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网电压波动应不超过标称值的土 10%;b)电源频率:50Hz1Hz;c)电源电阻符合5.1.2c)的规定;d)电源容量符合5.1.2d)的规定。6.2 电功率6.2.1 最大输出电功率按导致系统最大输出电功率的加载因素组合加载,观察有无异常现象。6.2.2 标称电功率按导致系统标称电功率的X射线管电压、X射线管电流、加载时间的组合加载,观察有无 异常现象。6.3 加载因素及控制6.3.1 X 射线管电压按下列方法进行:a)实际操作,验证是否符合5.3.1a)的要求;b)对于乳腺X射线机,测量应在X射线管电压为30kV或如果经过临床证明的制造商

23、规定的X射线管电压,还有可 选择的最低、最高X射线管电压下,并且在电流时间积的最低、中间和最高的可选值上进行。 对 X 射线管电压和电流时间积的每个组合完成10次测量,并最好在1小时内完成。对于其他医用诊断X射线机,摄影模式下:应在X射线管电压的值为最低的指示值上,并在该X射线管电压下和加载时间为最短的指 示值时可得到的最高X射线管电流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应在X射线管电压的值为最低的指示值上,并在该X射线管电压下和接近0.1S的加载时间 上可得到的最高X射线管电流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应在X射线管电压的值为最高的指示值上,并在该X射线管电压下和接近0.1S的加载时间 上可得到的最高X射线管电流的条件

24、下进行测量。透视模式下:应在最大的可以得到的X射线管电压的90%和任意的一个X射线管电流条件下进行测试。 应在最大的可以得到的 X 射线管电压的60%和任意的一个 X 射线管电流条件下进行测 试。6.3.2 X 射线管电流按下列方法进行:a)实际操作,验证是否符合5.3.2a)的要求;b)对于乳腺X射线机,在X射线管电流为最低指示值、X射线管电压为最高指示值并且加载时间为最短的指示值 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测量。在X射线管电流为最低指示值、射线管电压为最高指示值并且加载时间接近Is时的条件 下进行一次测量。在X射线管电流为最高指示值、X射线管电压为在该X射线管电流上可得到最高值并且 加载时间接近1s

25、时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测量。对于其他医用诊断X射线机,摄影模式下:应在X射线管电流的值为最低的指示值上,X射线管电压的值为最高指示值上和加载时间 为最短的指示值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应在X射线管电流的值为最低的指示值上,X射线管电压的值为最高指示值上和加载时间 为接近0.1S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应在X射线管电流的值为最高的指示值上,在这个X射线管电流上可以得到的最高的X射 线管电压值以及加载时间接近0.1S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透视模式下:应在最大可得到的X射线管电流的20%和可以得到的最低的X射线管电压的条件下进行测 量。应在最大可得到的X射线管电流的20%和可以得到的最高的X射线管电压的条件下进行测 量

26、。6.3.3 加载时间按下列方法进行:a)实际操作,验证是否符合5.3.3a)的要求;b)应在加载时间为最短的指示值上,X射线管电压为最高的指示值上以及X射线管电流为任意的指示值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应在加载时间为最短的指示值和可得到的最高电功率P的条件下进行测量。6.3.4 电流时间积按下列方法进行:e)实际操作,验证是否符合5.3.4a)的要求;b) 应在电流时间积的值为最低的指示值上和该电流时间积上可得到的最高的 X 射 线管电压值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应在电流时间积的值为最高的指示值上和该电流时间积上可得到的最低的X射线管电压 值的条件下进行测量。6.3.5 防过载按下列方法进行: 调整各参量

27、至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最大加载因素组合值,当再调节任一加载因素至相邻 增加档时,加载因素条件不再增加或系统处于过载状态。对于X射线管电压连续调节的系统, 防过载装置的动作电压值,在高于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值时(但不能超过 5kV),应不能曝光和/或示警。6.3.6 自动曝光控制对于乳腺X射线机,使用临床相关的X射线管电压和靶材/滤过组合来测量其中的一个量。X射线管的加载(mAs);在X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影像接收器之间的一个固定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 体模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像素线性平均值;由乳房组织等效材料,水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组成的体模进行5次例行加载, 测量每次加载与5

28、次加载平均值的偏差。此外,如果提供了自动曝光控制调整或校正控制,在每个制造商指定的控制步骤使用相 同X射线管电压,靶/滤过组合,及配置的体模时测量中提到的被选量。并测量每次加载的 偏差。对于其他医用诊断X射线机,AEC 方式下辐射输出的重复性按下列方法进行:设置系统为制造商规定的正常使用模式,采用PMMA模体,其厚度适合预期用途;在制 造商未做声明的情况下,采用20cm厚的PMMA模体,将剂量仪探头放在PMMA体模的表面, 设置X射线管电压为80kV;进行10次AEC曝光,计算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的变异系数。ABS 方式下透视图像稳定时间按下列方法进行:将20mm铝板放置在射线野中,连续或最高帧

29、率自动透视,记录从屏幕上显示第一幅透 视图像到稳定透视图像的时间间隔,应符合5.3.6的要求,如通用计时器不能测量透视图像 稳定时间,制造商应提供测试方法。6.4 成像性能6.4.1 间接摄影和间接透视成像性能 按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方法进行试验。没有适用的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宜按GB/T19042.1-2003中相应的规定进行,或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4.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按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方法进行试验。没有适用的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宜按GB/T19042.1-2003中相应的规定进行,或按产 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4

30、.3 三维成像性能测试方法如下:将相应的空间分辨率测试体模置于扫描视野中心;选取制造商声称的典型扫描条件曝光, 扫描条件应明确kV,mA(若适用),ms(若适用),mAs(若适用),扫描视野(若适用),扫描模式 (若适用),体素大小(若适用)等。适当调节影像至最佳,观察分辨率是否能满足5.4.3规定 的要求。6.5 辐射安全6.5.1 剂量指示通过观察和适当的功能测试来检测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应在持续3s以上加载状态下测试 基准空气比释动能率和累积基准空气比释动能。6.5.2 剂量面积积指示按下列方法进行:将X射线剂量仪的探测器放在X射线束中的适当位置,如影像接收器表面或床面上,调 整X射线野尺

31、寸为15cmX 15cm或其他适当尺寸。摄影至设备显示的剂量面积积大于5卩Gym2, 用测量到的剂量值与空气比释动能剂量仪探测器处的射线野面积相乘。也可以使用剂量面积 积仪直接测量。计算显示值与测量值的误差。6.5.3 透视影像接收器入射面的辐射剂量按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方法进行试验。没有适用的国家或行业专用标准要求的,宜按GB/T19042.1-2003中相应的规定进行,或按产 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5.4 透视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设置SID至最小,无附加衰减层,将空气比释动能计置于沿X射线中心线在距影像接收器 表面的30cm处,用足够厚的铅板遮住影像接收器,自动透视至剂量最大稳定

32、值或手动调整管 电压和管电流至最大值进行透视,记录测量值。6.5.5 剂量警示实际操作观察。6.5.6 X 射线野指示实际操作观察。6.6 儿科检查实际操作检查。6.7 机械装置性能6.7.1 机械运动范围实际操作。转动角度范围用角度量具测量,角度量具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5。纵 向、横向、垂直方向运动范围用长度量具测量。6.7.2 长度指示值实际操作,用长度量具测量。6.7.3 角度指示值实际操作,用角度量具测量。6.7.4 制动力实际操作,用测力计测量。6.7.5 启动力 实际操作,用测力计测量。6.7.6 承重 患者支撑装置呈水平状态,并处于工作中最不利位置,将制造商规定的载荷均匀分布

33、在168cmX37.5cm的支撑面上达lmin,观察是否能正常工作。对于脚踏板和椅子,将制造商规定的载荷均匀分布在0.1m2的支撑面上达lmin,观察是 否能正常工作。6.7.7 噪声声级计探头距医用诊断X射线机表面lm,距地面1.5m,用声级计“A”级计权网络进行测量,按最大噪声值计算。6.8 网络及软件6.8.1 连通性符合性按照制造商提供的随机文件,实际操作检查。6.8.2 网络安全实际操作检查。6.8.3 系统软件实际操作检查。6.9 X 射线体层摄影按YY/T 0202的规定进行。6.10 随附文件通过检查随附文件来检验是否符合5.10的要求。6.11 显示系统按照YY/T 0910.1标准要求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或检查制造商提供的相关测试报告。6.12 环境试验按YY/T 0291的规定进行。6.13 安全要求按 GB 9706.1、GB 9706.3、GB 9706.11、GB 9706.12、GB9706.14、GB9706.15、GB9706.23、GB9706.24及YY 0505的规定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