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22469023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完整版) 第一章 绪论 公共行政学:是以国家行政系统为对象研究政府自身管理问题,希望自身管理问题解决为政府外部问题解决做保障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合作行为。侧重点是公共产品的生产与运营。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利,有效提供公公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特征: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上 .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战略设计、政策设计

2、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同于政府管理,它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或个人相互合作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合与责任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1.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2.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3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4.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与自主性 5.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内涵: 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及责任等方面3.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4.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

3、共性。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公共事务无疑它们均具有鲜明公共性 5.目标公共性 公共管理学产生原因:内因:财政危机、信任危机、治理危机 外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化趋势、社会民主化浪潮 “新公共管理”运动由英国首相撒切尔发起。主要内容。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以市场取代官僚组合字,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 代表人物及观点:米尔顿弗里德曼、哈耶克“小政府理论”。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流程再造理论”,对官僚制进行改造和超越马克霍哲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管理工具政府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戴维奥斯本和德勒盖布勒“重塑政府理论”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

4、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新保守主义。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传统公共行政:效率至上 新公共行政:引入社会公平 新公共管理时期:经济、效率、效能 yen政府治理社会的三种制度模式: 1.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集权管理、权治管理及强制管理实现 2.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公共事务的管理成为目的,政府自身的管理则是出于更好的服务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 3.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特征。 1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2.公公导向而非效率导向.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4.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行政5.德治和法制的有机结合 第三章 公共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

5、:公共组织(政府、非政府)、个体(公共管理者)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1.活动目的不同。非: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公: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2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3管理对象不同。非:本组织成员公:全社会的公共事务.活动依据不同。非:规章制度公:国家法律 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体制: 一、纵向结构也称层次结构,是指从中央政府机关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层次结构。决定纵向结构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 1.管理层次: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及有多少管理层次 2.管理幅度: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级单位和工作人员的数目 尖形结构、扁形结构 二

6、、横向结构的一级政府可分为:一般权限部门,专门权限部门组织体制: 1分级制是典型的层级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随着层级缩小而下降的一种组织体制 2.分职制是指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横向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系 政府失败的原因: 一、公共决策失效。 1.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 3.决策信息不完全 4.政策执行上的障碍 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缺乏竞争机制2.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3.监督机制的缺陷 三、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7、。公共部门为了其内部管理,需要发展他们的标准或规则,用来评价全体成员,决定工资、提升和津贴,预算分配等。这些标准或规则及内部性。 四、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指政府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已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 民办非政府组织的分类:慈善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财团机构,群众团体 第四章公共管理权利与责任 公共管理权利的社会功能: 1公共管理权力对于利益冲突的调节作用。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以国家权力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共管理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理权的性质。 2.公共管理权力对于政治稳定的保障作用:公共管理权力对于政治稳定的保障作

8、用,是国家权力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共管理权力的基本功能之一.公共管理权利对于公众利益的促进作用:公共管理权力对公共利益的促进作用,是任何形式的公共管理权力的根本职能公共管理责任:主观责任:忠诚、良知、认同 客观责任:职责和应对的义务 公共管理权力监控的机制: 一、内部监控: 1.垂直监控:又称纵向监控,是针对公共组织内层系关系的一种监控机制,调整的是组织内部指挥与服从、命令与执行的关系,是公共组织机构按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双向垂直监控2.职能监控:又称横向监控,是针对公共组织职能结构的一种监控机构,是公共组织各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其职权范内对其他部门实行的监控。 .专职监控:是指

9、在公共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负责对该组织内行驶公共管理权力的其他部门进行监控.特种监控:是指对公共组织进行的专业性监控,如审计监控、物价监控等。其中,审计监控就是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特种监控的一种活动。 二、外部监控: 1.立法监控:又称权力机关监控,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公共组织及其活动实施的监控,它是层次最高,权威最大,范围最广,最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监控2.司法监控: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公共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的强制性的监控。 .政党监控。是公共组织外部监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组织监控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 4社会监控:社会监控是指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权力行使过程的监控5.

10、媒体舆论监控:是指新闻媒体对公共组织及其成员的活动实施的舆论监控。 第五章 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的种类: 一、从政府管理的领域划分: 1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职能、镇压与治安职能、民主建设职能 2经济职能。包括宏观调空只能、市场监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 3.文化职能。包括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卫生事业的职能 4社会职能。包括社会保障只能、社会福利只能、社会救济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5.民生职能。包括就业问题、就医问题、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二从政府管理的性质划分: 1.统治性职能。 2管理性职能3服务性职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职能: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沟通功能

11、、社会调解功能、社会缓冲功能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演变: 一、自由放任主义政治职能占据中心地位在经济和社会职能方面,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正侧,公共部门起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的守夜人角色处于对整体利益的考虑,公共部门应该向社会提供某些类型的公共商品。 二、国家干预主义政府权力体系迅猛扩张,“行政国家”取代“守夜人”成为各国政府职能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各国公共部门政治职能总体上机一部加强在经济和社会职能方面各国普遍采取积极干预的职能模式 三、新古典主义政治职能的对内统治职能尤其是暴力镇压职能相对弱化,而民主监事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政府经济职能范围收缩,市场机制增强。政府经济职能目标转变,将重点由凸显“充分就

12、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有经济高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 四、“社会人”政府政治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政府承租了更多的经济职能,并作为公共管理职能的重点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步扩大 第六章 公共管理决策 决策理论1.规范决策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理论提出的)2.行为决策理论(有限理性,满意标准).渐进决策理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逐渐修补的渐进过程实现的)公共管理决策类型: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不确定型决策:在不稳

13、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知其发生概率 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知道那种状态会发生,但知道种类及概率)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与社会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战术决策:实现组织各环节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为解决某一具体管理问题或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影响范围小,短期的)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指所解决的问题是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所涉及的问题是例外问题的决策) 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公共管理决策体制: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的

14、,主要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咨询子系统主要是由各类专职试兼职等决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组成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的机构和人员组成,其他系统都是在决策系统的领导下进行的执行子系统:由公共管理决策执组织和人员组成,主要是通过从事指挥、沟通协调活动促进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监督子系统:通过对决策的指定和执行实施全面的监督,对于在执行过程中与预先设定路线不相符的决策子系统迅速做出反应,是决策者能够及时得到调整,从而保证公公决策的顺利实施。 公共管理决策程序: 一、公共管理决策问题分析 二、公共管理决策目标的确定。(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的划分依据是涉及的内容范围) 三、公共管理决策方案拟定。(

15、应变性决策方案,包括应急性决策方案和预防性决策方案) 四、公共管理决策方案选择。(选择决策方案的标准。价值标准、满意标准、期望值标准) 五、公共管理决策的执行。 六、公共管理决策效益评定。(评定原则。宏观决策效益和微观决策效益的统 一、当前决策效益和长远决策效益的统一) 第七章公共管理绩效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发展过程: 1.效率阶段。“好政府”强调效率 2.预算阶段。通过预算推动政府绩效 .管理阶段。联邦政府生产力测定方案 4.私有化阶段。经济复兴计划,缩减政府自身规模和职责5.重塑政府阶段绩效管理基本流程:绩效计划绩效指标体系建构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应用绩效计划依据绩效

16、评估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评估(一年一度)、中期评估(1年)与长期评估(针对战略性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绩效评估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 早期积累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性积累过程逐渐丰富了绩效评估的内容。 第二阶段0世纪5年代到0年代末期绩效评估的效率评估时期。主要特征:以政府效率为中心聚焦政府公共产出与效率,注重对政府预算的评估和政府管理结果的评估。 第三阶段20世纪0年代开始结果评估时期。主要特征是重视公共部门的工作结果,其主要关注的焦点是政府公共产出的质量、结果与公共满意度。 第四阶段2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公民导向为中心成为强化责任的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

17、绩效评估逐渐被绩效管理所替代。多元评估主体的选择:政府部门主体:(上级主管部门和部门自身)、社会评估主体(公民群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独立组织评估主体(咨询机构或专家团体)4e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经济指标、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公平指标 第八章 人力资源特性: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和时代性。指人力资源受时间影响和限制。 2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持续性指人力资源可以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得以再生和持续 3.人力资源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指人力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性和社会生活特征相联系 4.人力资源的智力性和能动性。指人力资源能够有意、有目的的进行知识积累、技术更新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各种选择 5人力

18、资源的稀缺性和增值性。指人力资源是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1.准备阶段,即“我们目前的状况怎么样”其一,外部环境的调查分析主要是对公共部门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等信息的洞察。其二,内部环境包括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组织环境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结构等。其三,调查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 2.预测阶段,即我们的“目标具体是什么”。对公共部门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需求预测包括专家估计法和统计预测法,供给预测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 3实施阶段,即“我们怎样做才能实现目标” 4评估阶段,即“我们做的怎么样”。可通过人力损耗

19、指数、留任率等指标评估工作说明书:描写某一职位工作内容、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的书面文件。工作分析的结果就是工作说明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工作描述,也叫工作说明,反映的是与职位的相关情况,包括职位标识i、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环境条件。二,工作规范。也叫任职资格,反映的是对从事这个职位的人的只是潜能、能力及其他个人特征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心里要求 招聘的方式: 1.面试。 2.心理测验。 3.评价中心(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结构化面试、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演讲、案例分析、事实判断、模拟面谈等) 第九章 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

20、管理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全面履行。具体而言有三大目标,即追求效率、实现公平和保持稳定。首先,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旨在向公众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满足社会公共的需求,依据市场效率原则,实现整个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佳分布,实现政府支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的有机结合,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其次,通过公共财政管理,运用税收、公共支出等手段有效地对国民收入、社会财富和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及财富积累上的分化与差距,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最贫困阶层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基本公平。 再次,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有效地保持

21、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公共财政管理的三大目标之间既统一又矛盾。统一是他们都以效率为前提条件,只有真正实现了效率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公平目标和稳定目标;矛盾是因为效率目标的实现有时会损害公平目标的实现,而公平目标的实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效率目标的实现。 公共预算的模式: 1.分项排列预算模式。产生时间早,管理方式较简单。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 2.设计计划预算模式。 3.目标管理预算模式。 零基预算模式。从理论上说,每种政府计划和活动应在新的会计

22、年度归整于零,重新开始。意味着各机关应致力于追求现行计划的效率和效能,同时也应提升计划消减或裁并的可能性。 5.绩效预算模式 编制程序: 1.由高层管理者提出基本目标和总原则2.责成下级部门将赋予他们的目标具体化并形成一揽子决策 3.对备选方案分别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项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终止、保持最低限度、缩减、维持、扩充4.由高层管理者选定方案。公共预算的执行:包括收入执行、支出资金拨付和预算调整公共收入构成: 1.税收 2公债 3.公共收费 4国有资产收入(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有:利润上缴收入,股息红利收入,租赁收入,承包上缴利润收入)公共物品管理 税收与公债的区别: 、自愿性税收是由国家强制

23、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公债的发发行和认购以价值规律为活动的基础,是建立在资金持有者企业或个人自愿购买的基础上的。 2、灵活性 税收的征收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预先规定,不能随意改变,具有固定性;公债的发行规模、发行时间、偿债方式、期限、利率、等都可以根据国家公共收入的需要灵活的加以调节,因而具有灵活性。 3、有偿性 税收无需偿还,具有无偿性;公债取得的收入必须按规定的方式和期限归还,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因而具有有偿性。 第十章 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凡是能够严格满足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的公共物品。如国防外交准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分为俱乐部产品(在

24、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可以轻易做到排他),公共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排他).混合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不完全的 公共物品的特性: 1.消费的非竞争性。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减少任何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 2.收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受益的范围之外 3.效用的不可分性。指公共物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边际效益的大小捐献 自己应当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费用,则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最有效的最佳水平ppp供给模式:含义: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

25、门以伙伴关系充分协作的结果优点: 1.公平与效率结合。在非纯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引入私人投资,不仅仅是对政府投资不足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引入私营模式的管理技术,从而增加了效率。 2.双负责机制:通过ppp模式,政府与私营部门在契约基础上建立全程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对整个供给过程负责 3.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ppp模式早在公共项目的初期就可实现风险分配。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分类:根据危机发展速度分类: .龙卷风型危机。即危机发生后会很快平息,不会给社会带来长期影响 .腹泻型危机。这种危机发展酝酿有一个过程,但爆发后很快结束.长投影型危机。爆发具有突然性,但其后续影响深远,长时间内难以平息

26、4、文火型危机。这种危机来的慢去的也慢。 根据公共危机后果的严重程度分类: 1一般危机事件。影响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2.较大危机事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县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市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3、重大危机事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市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4、特别重大危机事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需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协助方可控制 公共危机管理内涵:指公共组织为消除或降低公共危机的危害性,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 秩序,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回应和处理的管理过程。特

27、征:可预防性、开放性、应急性、不确定性、综合性、国际性 公共危机发展周期:五个发展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解决期、善后期 罗伯特希斯的四阶段论,又称4r模型。减少阶段,指减少危机发生后的冲突程度预备阶段,指在危机发生之前做好应对和恢复准备反应阶段,指危机发生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遏制危机发展的势头,运用各种资源和管理方法解决危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恢复阶段,指一旦危机情景得到控制,应随即着手恢复工作,并就危机处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危机管理工作,修订危机管理计划 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 一、预防阶段: (一)加强预测预警 (二)降低社会的脆弱性 (三)提高社会的恢复力 二、准备阶段:

28、(一)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二)应急预案的编 (三)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四)加强公共安全教育 三、响应阶段:三个目标:一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二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危机所造成的财产、经济损失;三是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恢复阶段:内容: 1、消除公共危机的社会影响。 2、减轻公共危机造成的环境影响。 3、降低公共危机的经济影响。 4、消除公共危机的心理影响。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对机制: (一)决策机制。就是要求组织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 2、方法:(1)危机事前决策法:罗伯特希斯(2)危机事中决策法()危机专家紧急咨询决策法 (二)处置机制

29、: 1、救助性措施。这项措施基本原则是。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后救物。 、控制性措施。危机发生后,管理部门应当对危险源、危险区域和所划定的警戒区逐层实施静态控制,同时进行交通管制以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 3、保障性措施。危机发生后,基础设施部门应及时修复被损毁的公共设施。 4、预防性措施。危机管理部门不仅要减轻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还要对有关的设备、设施以及活动地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并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动员性措施。必要时,危机管理部门可紧急征用企业、社会所储备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6、稳定性措施。危机管理部门应该协调国家执法机关,采取有效的稳定性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危机处置创

30、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7、协调性措施。危机管理者应建立规格较高的危机协调中心促进各方合。 (三)社会动员机制:原则:()社会动员要依法动员。(2)社会动员要遵循有条件的强制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的前置机制: (一)预警机制: 1、内涵。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指公共组织整合资源,有效预防、应对公共危机发生的机制。 、构成:(1)监测系统: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信息整理、信息识别和信息转化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2)咨询系统:()组织网络:()保障系统: (二)信息报送机制:分为三类:信息通报:信息自上而下流动。信息交流:信息横向流动。 信息报送。信息自下而上流动。 1、信息报送的涵义:是政府及

31、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收集、报告、传递危机信息的活动。公共危处置的延展机制: (一)恢复重建机制:注意事项: 1、恢复重建必须要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2、恢复重建机制中还应注意促使人们总结教训,加深对公共安全问题的认识,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3、恢复重建要着眼未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机遇,如果人们善于化危机为转机,那么,恢复重建就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危机化为转机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发挥:一是学习效应;二是后发效应。 (二)调查评估机制: 1.调查评估的涵义。是对危机及其预防和处置所进行的考察,目的是获取必要的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价与判断。 2、原则:(1)客观性原则(2)独立性原则()规范性原则(4)公众参与性原则(5)目标导向性原则内容总结()公共管理导论要点总结(最终完整版) 第一章 绪论 公共行政学:是以国家行政系统为对象研究政府自身管理问题,希望自身管理问题解决为政府外部问题解决做保障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合作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